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粵語史.

粵語史

粵語嘅發展史同嶺南史息息相關,歷史可以追到公元前秦國南攻百越嗰陣。據流傳史載,古粵語係楚人同埋百越人所講嘅話,由秦始皇侵略嶺南開始,中原嘅雅言就多次隨著諸夏族群嘅南遷,同百越嘅語言相互咁影響,到咗五胡亂華後,本土嘅語言發展慢慢穩定咗,到隋唐之後本土嘅語言體系已經幾完備[1]

上古到先秦時期

[編輯]

嶺南,即係五嶺之南;五嶺就係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嘅合稱,隔開中原同嶺南嘅一埲牆。呢一帶,上古無乜文字記載,只知道呢到係百越之地。百越其實係呢度人嘅自稱,越就係咁解,而百就係眾多咁解。有人解做水上人或者水邊住嘅人。後尾要同江東越國分開,就寫做粵。有人推斷係,佢哋係南島語系各族有關。當時百越各族,講嘅係原始侗台語。

上古陣嶺南有唔少嘅部族,畀中原啲部落叫做南蠻。而秦始皇南侵前,嶺南同其他南方地區都係楚嘅屬地,當地講啲話就有古楚語同土百越語嘅混雜特徵,學界研究過發現咗粵語同閩語、客家話入邊均保留咗大量「有音無字」嘅詞彙,係屬於壯侗語系語言度保留落來嘅詞彙嘅底層[2]。兩廣百越嘅語言仲畀中原人譏諷做 「鴂舌」,貶低做蠻夷難明嘅話[3][要更加好嘅來源]

嶺南易主到南越國

[編輯]

秦國公元前218年開始攻打嶺南百粵之地。公元前214年,開通咗秦鑿渠(唐之後叫靈渠),打通楚地(而家嘅湖南)同粵西(而家嘅廣西)之間嘅水路,噉樣就可以較容易進入粵東(而家嘅廣東)。之後秦國搞掂咗成個嶺南,設郡置縣。歷史記載,秦國軍隊出兵之時話有50萬眾,但歷史學家估計得幾萬多啲[4]。不過,可以肯定,搞掂嶺南秦軍死傷亦都非常之慘重,最後尾留低響南越定居嘅人同當地嘅越族人相比,絕對係少數。[未記出處或冇根據]呢段時期,當時中原共同語雅言都只係少數人講嘅話。公元前206年,秦國亡,天下大亂,群雄逐鹿。公元前203年,前秦國嘅南海郡太守趙陀受托自南海郡尉任囂,擁兵自立,稱南越王,起兵統一嶺南其餘兩郡,創立咗一個獨立於中原之外嘅國家,國號南越,定都蕃禺(家下廣東廣州)。南越國陣君主推行咗和輯百越政策,任用越人,夏越通婚,越人自治,可以肯定語言依然係古越語,因爲趙陀自己都要着越人服飾先可以服衆,可以得知當時漢人太少,越人文化依然係尖主導地位。[未記出處或冇根據]

漢朝

[編輯]

元鼎四年到五年秋(公元前112~前111年),國皇帝劉徹(即係漢武帝)趁南越國內部政變,政局唔穩定,就搵藉口出兵攻打南越國。兩國激戰年幾,南越國亡,漢國吞拼咗成個嶺南。自此之後,嶺南同中原交流多咗好多,考古上觀察到百越文化捱同化[5]。廣州成為海上絲綢之路嘅出發點,政治同經濟誘因令到呢處會集咗較多漢國人,當時期中原共同語雅言響度有咗較大嘅影響力:當地嘅部族開始學習埋雅言,除咗同外族嘅交流,連族群部落間嘅講話都受到埋雅言嘅影響,古百越语同時間都影響著南下嘅古漢語[6][要更加好嘅來源]。劉徹重視嶺南嘅治理,響秦鑿渠嘅南面,經營蒼梧郡治廣信做統治中心。廣信響家下嘅廣西梧州同廣東封開一帶,潯江西江賀江(舊時叫封水)、桂江交匯之地,交通便利。因為有政治同經濟誘因,呢同出海,東面可以到廣東。

漢中期,好多人唔中意王莽。響王莽八到廿三年改國為之間(建國元年(9年)到地皇四年),唔少人亦都來到中原,陳元,同之後士變世家都呢個時間來。佢哋響度響呢度開館教人讀書。大漢國去到後漢末期,中原一帶好亂。政體上,嶺南九郡之上加一級做州,叫交州士燮(燮讀涉或薛)做咗交州太守,去除埋州刺史,佢差唔多獨立統治,自成一角。因為佢統治下好太平,所以好多中原人搬到去嶺南。經學家劉熙,就響交州開學,程秉、薛綜、許慈都係佢呢度嘅徒第。重有好多讀書人來到呢度,許靖、許邵兩兄弟、袁沛、鄧小孝、徐元賢、張子雲、劉巴、袁忠、桓邵住等等。佢哋響呢度開館授徒,無形中係同中原文化同埋雅言播種,加速埋雅言嘅普及。

三國兩晉南北朝

[編輯]

孫權公元210年任步騭(騭讀質)做交州剌史,帶兵入番禺,217年將交州治由廣信搬到番禺,嶺南進入三國時代[7][要更加好嘅來源]。士燮就歸響吳國旗下,就繼續管廣信佢個地方,直至佢死。226年燮死嗰年,吳國試過另立廣州,不過無幾耐就廢咗。當時吳國丹陽太守萬震有記廣州南蒼梧鬱林合浦、寧浦、高涼啲埞遍佈俚人[8]。另外吳國名士虞翻畀孫權貶到交州,就響度著書立說,開校敎人,學生有成幾百人。交州多人用雅言,官府用雅言,以至當地百越各部族之間都用雅言。[未記出處或冇根據]呢個雅言,就係粵語嘅基礎。雅言因為有百越各部用,亦都滲入唔少百越詞彙。264年,吳國再一次將交州一分為二,番禺係廣州治所。

唔理係廣州定交州中心地方,都係家下粵語通行嘅地方,佢哋保留咗當時雅言嘅特色,又夾埋百越各話特色,成為之後嘅粵語。到之後,五胡亂華,嶺南以北嘅話有好大變化,咁就做成今日互不相通嘅情況。

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朝宋南朝齊仲有記廣州好多埞方住有大量俚人[9][10]中原地區長期處於戰亂動蕩嘅狀態,一啲中原人為咗逃避戰亂,走佬到江浙一帶,縮喺丹陽(南徐州)、晉陵、廣陵(南兗州)等郡境內嘅僑州郡。可能有部分移民入咗粤北定居喺始興度,新移民嘅中原漢語就同秦漢陣成形嘅古粵語進一步疊加咗影響,令到古粵語同中原漢語收窄咗距離[11]。南朝寒門逐漸滲透落士族[12],喺侯景之亂後,江南啲士族就死傷眾多[13],由陳霸先勢力取代佢哋成立南朝陳。歷經晉朝到隋唐,冼馮家族一路經營高涼、海南,雷州半島一帶嘅俚人南渡,落腳到海南島,成為咗海南臨高人嘅先祖[14]。喺呢個成長時期,上古漢語首次凌駕古越語[未記出處或冇根據],兩者融合成爲最古老嘅上古粵語(漢語族)[未記出處或冇根據]。有好多輕唇讀重唇嘅音,例語番禺個番就係一個例子[未記出處或冇根據]。喺大陸南北分治咗長達270幾年入邊,中原雅言因新族主宰嘅衝擊而畀消滅咗[未記出處或冇根據],逃到嶺南而紮根嘅中原難民,帶來咗源於古中原嘅末代雅言[未記出處或冇根據],同本土嘅古楚語、古百越語共同融合咗[15],奠定咗後世粵語體系嘅語音基礎[16]

隋唐宋時期

[編輯]

隋唐陣,粵語隨著嶺南地區漢族人口嘅增長、廣州附近地區原來居住嘅一部分少數民族已經被漢化、另一部分照舊喺當地安居樂業[17]。尤其係唐末五代,基本上係粵語音韻定型時期,例如非敷奉母輕唇化,莊章合流等,呢次可以話係中原漢語對粵語嘅第二次大影響,粵語基本定型成爲中古漢語。

呢一階段粵語再次進一步受隋唐時期中原漢語疊加影響[18],唔少中原嘅文人學士畀朝廷貶咗落廣東,加深傳播咗漢語嘅讀書音,喺呢個中古演化入邊,粵語嘅發音、詞彙同文法結構都演變得非常之完備,仲傳承埋更多嘅古中原雅言嘅元素[註 1]。唐宋陣嘅廣東(省城)因海上絲綢之路嘅得益而好昌旺,湧入咗好多嘅外商,單係常年聚居廣州城嘅外商就有十幾萬人,官府係指定咗啲商人居留到內城嘅蕃坊[19][20],包括有南亞裔人士、波斯人阿拉伯人等,啲商人亦將佢哋嘅語言引入到粵語度,好似係冚唪唥[註 2]邋遢巴閉呢啲,就係呢啲族裔嘅語言度引過來嘅[26]

明清時期

[編輯]

呢個時候粵語基本已經有自己嘅發展軌跡,中原漢語對粵語影響有限,所反應嘅影響主要係讀書音上面(文白異讀)。

清朝中後期

[編輯]

而至清朝中後期,由於清朝閉關自守,淨係留低廣州同其他國家貿易。所以相當一部分外國人嚟到中國後掌握嘅語言,係粵語而唔係北方話;除此之外,唔少京官為咗同外國人經商,亦常常學講粵語。咁樣直接令到粵語喺晚清時期非常之流行。晚清開始,廣州話兩套噝音開始合並,本來精組[ts]同知照組[tɕ]對立,後來合併一律讀精組[ts]。另外甘韻[om]都消失,同金韻[ɐm]合流。

近現代

[編輯]

曾經有傳聞話,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成立。當時喺國會內訂立國語嗰陣,要求粵語成為中國國語嘅呼聲相當之高。當時廣東籍議員掌握咗過半數議席,粵語成為國語理應唔成問題;惟獨孫中山考慮到中國嘅統一問題,逐一向議員遊說將漢語北方話定做國語。最後,粵語以一票之差(亦都有人話係三票)敗北,漢語北方話成為咗中華民國國語;不過呢個只係個傳聞,事實上蘇浙籍議員有廿五席,廣東籍議員只佔四席[27]

辛亥革命後到民國初時,廣州仲係有著極高嘅政治影響力,居住喺廣東嘅軍政高層都有唔少,粵語實際嘅使用就變得仲係好普遍,似國民黨「二大」嘅會議語言就係用粵語,大會仲為咗照顧埋粤人利益,將當次同跟著啲會議嘅重要報告同決議,都翻譯成粵語[28]

當其時嘅瞿秋白等左翼知識分子,抨擊過五四白話文係成為咗一種「新文言」,認為漢字係唔代表到普羅聲音嘅死文字,兼係反對以北京語音做標準音嘅「資產階級國語運動」。1930年瞿秋白仲去咗蘇聯,同蘇聯嘅漢學家制訂咗「拉丁化新文字」方案,「這種拼音文字拼寫的不是文言,也不只以北京一地方言為標準的『國語』,而是各大方言區的大眾口語」。之後大陸啲地方知識分子,都落力同自己地方啲語言搞拉丁化,制訂咗上海話蘇州話廣州話等新文字方案。戰後留喺香港嘅左翼文藝人響應過中共文藝「大眾化」之路,而發起咗方言文學運動,催生咗唔少嘅粵語書寫作品,好似黃谷柳嘅小說《蝦球傳》等[29]

而喺革命時期,粵語喺廣東度升格成一種革命嘅語言,粤境入邊啲唔係講粵語嘅民眾,將學習粵語睇做一種時尚同革命嘅做法[30]。甚至乎一啲場合度,係唯有講粵語嘅人先會當做係真正嘅革命者,好似喺省港大罷工陣湖南籍嘅李森(啟漢)畀揀選做罷委會幹事局局長,唔少工會就以「外江佬唔識廣州話」為由提出咗抗議[31][32]。國民革命直到去中日戰爭時期,喺廣州市一級到省級啲黨政部門,好長時間都係用粵語做公務語言嘅[31]

1949年後,粵語作為一種地方語言而受到削弱,喺中國大陸「推廣普通話」嘅運動中,粵語嘅地位大不如前。粵語不斷向緊北方話靠攏,甚至有普通話取代粵語嘅情況出現,好多年輕一代根本唔識得一啲專業名詞嘅粵語讀法。由於中央嘅政策規定,中小學甚至幼稚園都要用普通話教學,學校又唔主動開設獨立嘅粵語科目,年輕一代長期喺普通話嘅環境下成長,思考嗰時嘅思維都唔用母語反而用普通話,變成有啲細路可以講到一口流利嘅普通話,反而廣州話就唔係好識,對於廣州話未來嘅發展有好大影響。相反,響香港澳門以及其他海外華人聚居地,因為無政治干預,以及粵曲粵語流行曲、電影及電視劇等文化嘅流行於中國大陸之外,粵語有相當嘅發展。

廣東地區自從2010年爆發撐粵運動後,逐漸俾人知到咩叫粵語,重喺2015年9月喺廣州五羊小學率先推出粵語教材。甚至喺2017年推出咗廣州第一本小學粵語教材——《粵讀羊城》嘅書行入課堂。

睇埋

[編輯]

[編輯]
  1. 李如龍教授嘅《方言與文化的宏觀研究》話咗:「中古之塞擦音聲母的分化,鼻音韵尾的合流,塞音韵尾的弱化和脫落、濁上歸去、入派三聲這些在許多方言普遍發生的變化都被粵方言拒絕了。」
  2. 國學大師饒宗頤考證過「冚唪唥」係古代波斯語,係由拜火教教徒喺唐代陣傳入嘅。另外一啲學者就有超多唔同嘅睇法,認為係洋涇濱英語[21]蒙古語族[22]吳語官話[23],或者土著底層詞[24]、粵語本源詞[25],照各家各有各講,就有啲不可知論嘅感覺。

參考

[編輯]
  1. 詹伯慧 (2002). 广. 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 p. 617. ISBN 9787810790628.
  2. 侯精一主編,《現代漢語方言概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
  3. 粵語說略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9年7月29號,. 張錦少 RTHK
  4. 何維鼎 (1982). . . 2.
  5. 何國俊 (2010). . . 2.
  6. 史专家公布研究新成果 粤语原来是古代普通话. . 2004-08-06.
  7. . 原著喺2008年7月6號歸檔. 喺2008年4月3號搵到.
  8. 萬震. . 廣州南有『賊』曰俚, 此『賊』在廣州之南, 蒼梧、鬱林、合浦、寧浦、高涼五郡中央地方數千里
  9. 書•夷傳. 廣州諸山並俚僚,種類繁熾
  10. . 廣州,鎮南海。濱際海隅,委輸交部,雖民戶不多,而俚獠猥雜
  11. 詹伯慧 (2002). 广. 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 p. 617. ISBN 9787810790628.
  12. 唐長孺 (2006). . . 在晉、宋之間,士庶之隔日益嚴格,這正緣於士庶之間有混淆的危險,士族為免自己的利益受到影響,必需要嚴分士庶。宋代元嘉年間頒布的七條或八條,給士庶之間定了一個標準,卻導致了更多冒入士流的情況。以後檢藉不斷,不但未能遏止冒藉的情況,反而引起動亂。皇帝不得不放棄檢藉,部分寒人地主或商人得以冒入士流。
  13. 毛漢光 (1966). . pp. 335–361.
  14. 張朔人 (2016). . .((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15. 侯精一主編,《現代漢語方言概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
  16. 粵語形成於古廣信——兼談粵語的文化價值和保護問題 羅康寧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2004年7月
  17. 祝穆. 輿. 肇慶府……風俗土曠民惰,不力扵耕,夷獠雜居……南恩州……風俗與夷䝤雜居……
  18. 试论粤语在中国语言生活中的地位 陈恩泉 暨南学报1990 第一期
  19. 广州市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闫晓青:广州是唐宋中国第一大港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9年12月6號,. 广州日报 2019-12-06
  20. . 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 原著喺2010-02-13歸檔. 喺2010-06-02搵到.
  21. 千島英一 (1996–06). 州話唪唥[hɐm²² paːŋ²² laːŋ²²]來源再考. . 香港.((cite journal)): CS1 maint: date format (link)
  22. 塗良軍 (1999–11). 州話唪唥[hɐm²² paːŋ²² laːŋ²²]源辨析. . 桂林.((cite journal)): CS1 maint: date format (link)
  23. 文若稚 (1993). 州方言古語選釋 續篇. 澳門: 澳門日報出版社.
  24. 餘靄芹 (1988). . (2).
  25. 陳小明 (2001). 方言"冚唪唥"再探. .
  26. 海上丝路给广东带来了什么? 广州是西方技术入华桥头堡 2014-07-23 南方日报
  27. 趣談:粵語是古代普通話的活化石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08年3月2號,.星島環球網
  28.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245.
  29. 池偉添 (2015–05). (46). 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 原著喺2020年4月26號歸檔. 喺2020年2月6號搵到. ((cite journal)): Cite journal requires |journal= (help)CS1 maint: date format (link)
  30. 广东区党、团研究史料(1921-1926)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257.
  31. 31.0 31.1 喻忠恩:粤语VS国语:国民党“二大”时期的广东国语运动 2017-06-08
  32. 罗声.干事局局长李森同志[A.《广东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编委会.广东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第三卷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483.

出邊網頁

[編輯]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粵語史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