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怡良.

怡良

怡良
大清钦差大臣两江总督
族裔 满族
旗籍 正红旗满洲
字号 悦亭,又字悦庭
出生 乾隆五十六年九月二十一日(1791年10月18日)
北京
逝世 同治六年七月初四日(1867年8月3日)
北京
配偶 正室:宗室氏,豫亲王修龄孙女,将军裕清之女。

侧室:高氏。

出身
经历

怡良满语ᡳᠯᡳᠶᠠᠩ穆麟德转写iliyang;1791年10月18日—1867年8月3日,乾隆五十六年九月二十一日-同治六年七月初四日)[1][2]悦亭,又字悦庭[3]哈达瓜尔佳氏正红旗满洲德东佐领下人,中国清朝政治人物,官至福州将军两江总督

生平

监生出身,候补笔帖式嘉庆十六年(1811年),签分刑部学习行走。二十一年(1816年)补授刑部笔帖式。[1][4]

道光二年(1822年),京察一等,六月,升刑部陕西司主事。十一月,派在秋审处行走。[1][4]

四年(1824年)三月,派任秋审处坐办主事。五年(1825年),京察一等,奉旨记名以应升之缺升用。三月,升刑部江苏司员外郎,掌河南司印钥。五月,兼充律例馆提调官。随即掌湖广司印、兼掌广东司印。[1][4]

七年(1827年)九月,随同都察院左都御史汤金钊前往山西审办案件,十二月回京。[2]

八年(1828年)二月,京察一等,吏部带领引见后,奉旨交军机处记名以用。六月,补授广东广州府知府遗缺。十一月,抵达广东,委署高州府知府。[1][4][2]

九年(1829年)二月,补授高州府知府。[1][2][4]

十年(1830年)八月,奉委兼护理高廉道[1][2][4]

十一年(1831年)正月,以堂哥桂良任广东布政使呈请回避。六月,上谕调补广西南宁府知府,奉委兼护左江道事务。十月,升授云南盐法道[1][4]

十二年(1832年)正月,到云南任。五月,交卸道员、知府印篆。七月,升授山东盐运使,九月接到调令。九月初四日,上谕升授安徽按察使。十月,赴山东途中行走至湖南辰谿县时,接获上谕改赴安徽。十一月到任。[1][4][2]

十三年(1833年)正月二十五日,调任江苏按察使。二月接获上谕,八月到任;十月,因丁母忧离任,回旗守制,按察使缺由江苏布政使陈銮兼署。[1][2][4]

十四年(1834年)二月,百日孝满,上谕署理江苏按察使,四月到任。七月十九日,上谕迁江西布政使,八月接获上谕,十月到任。[1][2][4]

十六年(1836年),兼署江西按察使。二月初三日,上谕调署江苏布政使。三月,交卸布政使与按察使印篆,护理江西巡抚印务。五月,交卸巡抚印篆。六月,到达苏州布政使任,奏报后,道光帝告诫:“修己办公,毋忘清慎公勤。若外任不久,即染虚浮习气,不思为国出力,是汝自弃也。懔之。”[5]。七月,护理江苏巡抚印务。八月,实授江苏布政使,仍兼护理江苏巡抚。十月,粮船水手纠众抢劫,怡良飭令属员缉获,奏明惩办。[1][2][4]

十七年(1837年)三月,奏报丁忧在籍给事中瞿溶呈控常州府各县收漕积弊,道光帝明降谕旨:“瞿溶以丁忧在籍人员干预地方公事,著交部议处”并解释:“苏省漕粮额数甲于他省,现当征收赶紧兑开之际,若纷纷查办,必致小民观望,抗玩不前。自当持以镇静,赶办正供,该护抚所见甚是。著陈銮、怡良即饬该粮道督令各州县赶紧交兑,无误漕行。统俟各县漕务完竣,帮船全数渡江之后,即将该给事中所指各情确切查明,据实核办。总之天庾正供在所宜急,而不肖州县浮收勒折之弊不可不惩。该抚等惟当勤恤民隐,率由旧章,以裕国计而厚民生,是为至要。”[6]之后交卸巡抚印篆,回江苏布政使本任。奏请缓征江淮各属州县旧欠钱粮,道光帝允准。[1][2][4]

八月,陈銮奏报查明常州府所属各县漕务均照旧章办理,并无官吏浮收及民心不服情事。道光帝仍叮嘱:“如经征各州县,违例浮勒入己及任听漕记人等刁难勒掯、苦累闾阎等事,著即分别严参提究。其刁劣粮户,如不慎选好米,强以低丑潮杂之米,赴仓挜交。甚至健讼把持,抗粮多事,著即从严惩办,无稍宽纵。”[7]

鸦片战争

十八年(1838年)二月初三日,擢任广东巡抚,例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六月到任。[8]

八月,因御史周顼奏请酌定茶叶、大黄统一价格,只准外商以纹银交易,且生丝出口也一律办理,道光帝降旨令邓廷桢、怡良会同豫堃筹议具奏;邓廷桢、怡良、豫堃等奏称:“查通商外夷约有十余国,若令以纹银购买茶叶、大黄,则彼转得借词于置货之外,余剩银两携带出口,是纹银出洋,从前犹属巧取,此后竟属公行。并查向来出口之货,茶叶、大黄、丝斤,核计价值,居其大半,今以银购买,则其余内地之货与入口之货不敷抵兑,夷人余剩之货将无所归。至欲酌定价值,则出产之区、转运之路亦有不齐,若官为定价,偶值歉收价贵之年,必至官价不敷,商本亏折;若由出产地方出立票据,恐徒为不肖官吏增益陋规,商贾转多扰累,种种窒碍难行”,遂停止定价之议。[9]

十一月,闽浙总督钟祥以福建额存火药不敷使用,奏请赴广东采购硝石硫磺;怡良奏言:“广东山海交错,捕盗防夷皆恃枪炮,不得不酌留硝斛,以备缓急,请准令采办粤硝八万斛,分四年买运,毋再议加”。御史黄乐之奏报,广东、湖南交界沿河地带时常有抢劫大案,请筹议巡防,命怡良飭令各属勘查。随后怡良覆奏,乐昌县乳源县宜章县三县交界地区山林密集,河道险僻,有匪徒出没,请将三巩桥原增协防外委改驻清水江口,三巩桥仍设三座哨卡防守,于乐昌县界的神头岭、乳源县界的古松亭各增设哨卡两座以协同巡防,并责成罗渡司巡检及二处兵弁巡查,都经兵部议准施行。此前道光帝认为广东水陆各港埠为鸦片烟商出没的地方,多次严令怡良缉捕审办,“窑口快蟹以及开设烟馆、贩卖吸食,种种弊窦必应随地随时净绝根株,著邓廷桢、怡良振刷精神仍照旧分别查拏,毋稍松懈,断不可存观望之见,尤不可有推诿之心”[10],怡良奏陈“截流必应穷源”,提议防堵的方法,派遣广东水师各协将官调遣战船巡缉。十二月,广东各属报告缴获纹银鸦片共141起,烟膏、烟泥一万余斛,烟枪、烟具及民间自行呈缴者也有一万余件。道光帝嘉奖怡良认真查缉,交吏部议叙。[1][4][11]

十九年(1839年)正月,因虎门海口为广东海路中路咽喉,外国商船往来络绎不绝,朝廷筹议章程、严密安排布置,怡良偕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勘查周围山海形势后,奏请于横档山前海峡处设置铁链、木排,并于威远炮台西侧增建炮台一座,都获准。二月,南澳县海面突然有英国船停泊,南澳镇水师总兵沈镇邦率战船驱逐,潮州府惠州府各县呈报查获烟泥一万余两;怡良奏陈:“夷船之来,意图销私,现缉捕虽严,而夷情变诈,欲售其奸,宜益奋勉奉办,庶奸犯既绝其勾通,夷船即无所希冀。”[4]

三月,钦差大臣林则徐抵达广州,怡良与林则徐、粤海关监督豫堃、关天培废寝忘食昼夜会议[12],以茶叶大黄诱导洋商,强硬禁烟,封锁商馆,勒令洋商具结,截抄趸船22只,查抄鸦片烟土逾20,283箱。林则徐、邓廷桢、怡良随后驰驿奏报英国趸船已将鸦片尽数呈缴,道光帝命怡良协同查明鸦片箱数,并解运北京销毁,怡良等人交吏部议叙。[13]

此时御史邓瀛奏称广东距离京师遥远,且鸦片量大,运送途中难以稽查,容易被偷漏抽换;道光帝于是谕不需解京,由林则徐、邓廷桢、怡良督同属员在粤销毁[14]当时查缉鸦片即为严厉,豪商与奸滑之徒仍贪图重利,只要被查获即处以重刑,于是怨言四起,甚至编造歌谣,大肆诋毁各官员;邓廷桢奏报此情形,道光帝认为林则徐、邓廷桢、怡良都是亲信大臣,委以重任,查办正在吃紧,恐怕因舆论混淆迷惑而懈弛,谕令同心协力、勉益加勉,并密查编造歌谣的人,从重治罪。九月,怡良奏参守备瞿三益逮捕烟犯却擅自保释,又参劾惠州府长宁县知县高炳文邀请瞿三益在官署内观赏戏曲,都获得采纳。[4]四月,吏部议叙加一级。[15]

二十年(1840年)正月,因御史骆秉章奏陈“整饬洋务五条:一、慎选洋商以专责成;一、严禁孖毡以防勾串;一、严禁夷人久住省馆以绝弊端;一、禁止夷船湾泊省河以防偷漏;一、内地洋银纹银一律严禁出洋”,道光帝命广东议奏,于是林则徐与怡良分析覆奏办过情形及现有章程,道光帝交军机大臣议行。三月,怡良奏报烧毁广东外海匪艇及篷寮,逮捕假扮洋人、兑买鸦片的汉奸及接济匪徒,得到道光帝降谕嘉奖。五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九月,战后以林则徐、邓廷桢等“劳师糜饷、办理不善”,命赴京等候处分,两广总督由琦善署理,琦善到任前由怡良护理。[16]

十二月,署理粤海关监督[4]英军要求开放厦门福州二处港口通商且赔偿鸦片烟价,英舰在沿海巡弋骚扰拦截船只,道光帝寄谕怡良等沿海督抚遴选将弁、整理炮械,如遇英军靠近海岸即开炮攻剿。[17]

二十一年(1841年)正月,查奏粤海关税课短绌原因为英军拦阻其他各国商船入港贸易,导致税收不及往年十分之二。[18]又因英军自定海回师广东攻击炮台,道光帝命领侍卫内大臣靖逆将军奕山调兵进击,然而钦差大臣署两广总督琦善奏请暂先拢络羁縻,但怡良与广州将军阿精阿都没有联名,道光帝知悉琦善性格怯懦、奏报不实,谕令革去大学士且严加议处,但仍令琦善进剿。琦善到广东后便自称专办夷务,不与怡良等人商议,并曾经奏称香港地方位置紧要,如果英国人取得香港,必定在香港屯兵储粮、建造炮台进而觊觎广东,到此时琦善又奏请准许英人于广东通商,并将香港给予英人泊船寄居,但奏疏尚未获准;二月,怡良奏报,英国人已占据香港、出公告称当地居民为英国子民,且表示是琦善先私下说定,有书面凭据。于是道光帝震怒、将琦善革职抄家、押送北京治罪,并谕怡良署理两广总督。[4]上谕令备战:“怡良兼署督篆,水陆官兵系其统辖;阿精阿、关天培、郭继昌均有守御防堵之责,现在大兵尚未云集,必须一力防御,毋稍疏懈。怡良所奏添募壮勇、固守炮台、分守要隘各事宜,著即责成杨芳会同怡良、阿精阿、关天培、郭继昌等和衷商办,分投布置,加紧堤防。”[19]

虎门之战,英军攻陷虎门各炮台,水师提督关天培祥福游击麦廷章等阵亡,道光帝令怡良、阿精阿、郭继昌与参赞大臣杨芳先行率兵防御英军,等靖逆将军奕山与其他省份调集大军到达后再进攻。三月,奏报副将周枋阵亡,并飭令布政使梁宝常提领库银15万两驻扎佛山县设立粮台,供应粮饷。[20]数日后怡良与杨芳联名奏请准许英人所属港脚商船在广东贸易,道光帝认为已从各省调兵八千余名,还不及时进剿,是“有意阻挠,怠慢军心”,且认为英国人“情状诡谲、反复无常”,催促杨芳进攻,将杨芳、怡良交吏部从严议处;随后怡良遭部议照溺职例革职,道光帝以剿办吃紧,从宽改为革职留任。[21]

四月,受命与祁𡎴共同查明九千斤大炮膛炸事件、办理抚恤广州城外因战斗烧毁的居民房屋。[22]六月,因重启通商,奕山奏请撤兵,道光帝命仍应伺机收复英人修筑的裙带路寮房石路,并命奕山、齐慎、怡良、祁𡎴修建大黄𣽸炮台及妥议善后章程。[23]八月,厦门之战开始,厦门失守,朝廷认为如同之前英人攻占定海以换取香港,此次攻击厦门是故技重施,命奕山、齐慎、怡良、祁𡎴趁英军分兵,视情形进剿收复香港。[24]

九月,怡良受命为钦差大臣,驰驿赴福建会同闽浙总督颜伯焘福建巡抚刘鸿翱办理军务。受命查明双方兵力、接仗情形、厦门鼓浪屿一带有多少英船、有无占据等屿情形。[25]十一月,因自八月鸡笼之役英船攻击台湾二沙湾炮台、清军俘虏一百余人后,福建督抚迄未奏报后续情形,道光帝申斥,并要求立刻查明驰奏。[26]十二月,上谕署理闽浙总督,奏报原任总督颜伯焘失守厦门的过程。[4]因奕山探知英军派人向本国调集军力、计划次年春季再战,上谕怡良查报达洪阿、王得禄备战情况。[27]

二十二年(1842年)正月,接获署闽浙总督上谕[4];上谕命备战,整修沿海炮台、土垒;正月初七日,上谕实授闽浙总督。[28]又谕怡良与刘鸿翱认真办理火炮铸造安放、操练防守。怡良另奏报会勘闽江口金牌门海口深度宽度、设桩布防情形,以及台湾防守事宜。[29]怡良奏称澎湖孤悬海外,台湾水师缺乏将员,请将升任总兵澎湖协水师副将詹功显暂留澎湖,会同王得禄防备英军,获准。三月,接获实授闽浙总督上谕;怡良奏陈台湾仍在与英军交战状态,商贩不前往台湾,军粮米谷难以配运,请改为一半折色[4]又奏须优先保护沿海居民,飭令同知顾教忠等进驻厦门办理劝民联乡。[30]四月,福建银价未平,怡良奏请仍然暂停宝福局额定铸造铜钱。[31]五六月间,奏报通过福建沿海的英船清单及逗留于鼓浪屿海域的英国船只数量。[32]

七月,大安之役,英船在台湾海域遭遇台风触礁,台湾镇总兵达洪阿台湾道姚莹多次奏报于海口击沉英国军舰、擒斩多名英兵。又奏报台湾嘉义县树苓湖有英国战船与草鸟匪船在港口外窥伺,经代理知县易金杓千总李瑞麟等官兵围捕、开炮击沉船只,擒获匪犯。[33]九月,完成议和,道光帝命怡良与刘鸿翱、窦振彪、普陀保妥议福建善后事宜,并咨商两江总督耆英议定〈中英五口通商章程〉。[4][34]怡良并奏报台湾官府已处死部分英国俘虏,剩余11人存活。[35]璞鼎查抵达厦门获悉英俘在台湾被杀,于是向两江总督耆英投递照会,投诉达洪阿、姚莹贪功妄杀,朦奏邀功,要求将达洪阿等官员革职处死并赔偿财产予死者家属。道光帝命怡良为钦差大臣,渡海到台湾查办。[4]另奏报汀州府长汀县上杭县永定县连城县漳州府龙溪县龙岩直隶州漳平县于七月初旬暴雨致灾,洪水冲垮民宅、居民淹毙,道光帝命怡良赶紧勘灾、抚恤。[36]

十月,奏请暂留升任游击林祺防堵海口,获准。[4]奏报调查京报递送过程中遭到传抄交给英国人事件,遭申斥。又英方赴台湾递交文书申请释放俘虏,达洪阿拒收也拒绝接见,英人将原文转送厦门予怡良,怡良奏准将俘虏释回。[37]并奉旨将11明存活英人送到鼓浪屿交予英国官员;附片奏,因之前从台湾拜发折件于海路途中两次被海盗劫失,之后将委派千总或把总专送到泉州驿递。[38]十一月,保奏缉捕海盗有功的长乐县知县龙大惇、长乐营都司题升陆路提标前营游击张宁。[39]给事中杜彦士奏陈漳泉械斗频繁,源于地方官借口防堵英军、不理民事,以致奸民纠众横行;上谕怡良严饬该地方官认真查缉、从严惩办。[40]福州将军保昌离任赴京,新任将军壁昌到任前以怡良兼署福州将军,但怡良表示驻扎泉州不便处理福州事务,取消兼署。[41]

十二月,参劾暂时防堵不力的官员,前兴泉永道刘耀椿、厦门海防同知顾教忠、同安县知县盛朝辅、石浔司巡检金光耀,皆经吏部议定革职。[42]随后启程前往台湾[2]。耆英奏报经询问浙江提督李廷钰、在籍候补四品京堂苏廷玉,查出海上往来商人传言:有英船遭风漂至台湾,为滨海居民夺取货物,将英人拘禁在村中,达洪阿、姚莹获悉即令村民交出,村民怕送交官府后会遭到诛杀,未来洋船前来报复将无法抵抗而不肯交出英人,经达洪阿、姚莹再三索要,村民才交出英国人员,但居民听闻洋人被处死,便有“夷船若来,惟有戕官以图解免”的说法。道光帝命怡良到台湾务必明查暗访,不得徇隐私匿,又谕:“怡良如查明实有妄杀难夷,冒称接仗之事,即传旨将达洪阿、姚莹革职拏问,一面飞咨伊里布、耆英晓谕该夷,俾消衅端。傥怡良稍存隐饰,不肯破除情面,致朕责罚不明,又误抚夷大局,将来别经察出,试问怡良当得何罪?”[4][43]

二十三年(1843年)正月,此前因奕山、耆英、祁𡎴咨送改良炮架设计图4件、广东仿造英国战船的造船图5件,朝廷命怡良试作试演,怡良覆奏其广东船式不适合福建海域,或难出大洋驾驶,且不及英国船坚固敏捷,而需费甚钜,请缓办以纾经费。上谕采纳,但仍敦促怡良内渡后细心整备制造水师船只,务必坚固适用,不可有名无实。[44] 二月,上谕命怡良饬台湾镇总兵、台湾道于鸡笼打狗鹿耳门等扼要地点注意防范英商干扰居民。[45] 另因战后朝廷计划于广东、福建沿海大量建造战船,调查是否可使用四川柏木,怡良奏称福建工匠没使用过四川柏木,不了解是否可用于海船,请停止采运以免浪费。[46] 三月,怡良多方访讯官民,证言皆称英船两次损毁是因为一次被风击碎,一次被风耽搁,并无发生战斗或计诱之事,怡良声称“达洪阿、姚莹一意铺张,致为夷人借口,殊属辜恩溺职,请从重治罪”,审讯达洪阿、姚莹,二人也承认铺张上奏战报并自请治罪,上谕将二人革职、解交刑部会同军机大臣审讯。[4][47][48]随即内渡福建。后因违例奏请将同知仝卜年开复留任,遭到议处降一级调任,道光帝改为降二级留任。[4]五月,上谕厦门即将开放海关与英人贸易,令怡良加强巡防维安、稽查闽广交界之南澳一带,避免华夷杂处衍生乱象。[49]

同月,因病奏请开缺,得旨准开缺回旗调理,十一月返抵北京。[2][50]

太平天国战争

咸丰二年(1852年)四月二十一日,咸丰帝重新起用,补授福州将军。随即奉命与协办大学士杜受田驰赴山东查办赈灾事务、江南河道事务及勘查洪泽湖大堤[2],怡良并与杜受田合奏筹办情形。八月,查办署邳州知州候补知县马轶群勒捐、酷刑一案,怡良奏其任性妄为,请旨革职。同月,遵旨议覆河南丰北厅黄河决口一案的河道官员处分,怡良与杜受田合奏:“江南河道总督杨以增)处分,前经王大臣等悉心会议,改为降级留任,奉旨允准,今若复改重,恐仍启厅员从中挟制等弊,转非慎重河防之道。且历查河工失事旧案,总视大吏之勤惰,不尽关处分之重轻。请毋庸议改”,报闻。[4]十一月,抵达福州将军任,奉旨兼署闽浙总督。[2]

三年(1853年)正月,翰林院检讨沈大谟奏报“预筹海防事宜以靖洋面事”,主张海防宜用渔船以助水师,其利有六;[51]咸丰帝命沿海督抚,各按地方情形,悉心体察覆奏。怡良奏言:“闽省沿海渔船,大小不一,不能安设炮位,配坐多人,无以制胜。且水师二十余营,每营选配三十船,需船六七百只,若按船给租,则每岁非数十万金不可。非惟无补水师,兼亦虚糜帑项。惟闽省水师巡洋捕盗,每就近雇募渔船,近海扼要设伏,或以侦探贼踪,或令诱敌,或令随防,故沿海厅、县,遇有渔船,令将船户姓名、籍贯编号给照。应请申明旧章,将所属渔船编号设簿,核实点验,如或有事须雇用渔船,即可酌量选配,庶平时无丝毫之费,临事得指臂之助。”下部议准施行。[4]

二月,调授两江总督,管理两淮盐政,例加兵部尚书衔。[4][52]

当时太平天国攻陷江宁府,咸丰帝命怡良速赴新任,并将此前抽调福建的精兵2,000名催赴江南,巩固防守。[53]怡良随后因捐输军饷,赏戴花翎。四月,到达江南接任,五月,统兵驻扎常州府防堵太平军,分兵防守高淳县东坝。九月,收复川沙厅城,捕获迎从太平军的逆犯,审讯明白后就地正法。十月,进攻上海县太平军获胜,并缴获乍浦镇太平军船艇,断绝其外援。十一月,钦差大臣向荣奏调署理江南提督和春驰赴徐州防堵北伐太平军南撤,怡良以办理镇江军务紧要,奏请仍留和春驻守江南,咸丰帝允准。十二月,奏报大运河水干涸难以航行,漕运改海运必须由扬州分路出长江,但太平军势强,不敢冒险尝试,提议江广易米解银,由户部核议。[4]

四年(1854年)正月,奏报上海外国人情形:“上海通商已逾十年,传教更久,莫可挽救。必须设法制驭夷人,绝其幸灾之心,俾不能从中取利,计惟以保护客商为名,密咨闽、浙、江西等省,通饬贩运湖丝、茶叶商人,如有运赴上海销售者均行停止,俟克复后方准照旧运买。夷酋失其自然之利,必愿迅速克复,自能严为查察,济贼奸夷定可敛迹”。[4]

当时户部筹议浙江海运章程,改由浏河口受兑放洋,咸丰帝认为浏河口为江苏辖地,恐与浙江省委派人员互不协调,谕怡良委派大员设局尽速筹办。二月,户部奏参江苏办理海运延迟,怡良遭吏部议处。随后怡良奏言:“江苏各向有摊补官垫民欠及兵差不敷等款,皆系现任各官以征收钱粮之羡余,弥补前官之欠项,该州县恃有奏明派拟之案,即明目张胆暴敛横征。究之,所补无几,而小民之脂膏朘削殆尽,以致民欠日多,不得已而办歉收,恳恩缓征,递年推展,徒有摊补库项之虚名,转致短收正供之大弊,于政体、国计两无裨益。本年新漕既经蠲减、缓征,又将向年积弊一概扫除,各州县已无羡余可得,恳将此款暂行停摊,俟军务告竣,察看情形,起限办理。”得到谕旨允准实行。[4]

三月,清军围攻上海小刀会万国商团焚毁清军营地,兵勇惊溃。怡良奏言:“英夷包藏祸心已非一日,屡经设法羁縻,此次忽有烧营之事,兵勇临时惊溃,实堪愤懑,但人数众多,势难概绳以法。惟有速为招集,责令仍赴军前,克期攻复沪城,以图自赎。”旋即又密奏:“夷情渐就安帖,现已暗备攻城之法,查夷情诡谲,貎虽逊顺,中怀叵测,仍密饬带兵官时加防范,不致另生枝节。”[4]又奏请以前任江南河道总督潘锡恩、安徽学政孙铭恩办理宁国府属防剿事宜,获准。[54]

四月,率部属捐输,下吏部优叙。当时侦查到俄罗斯军船来到上海,民间传言俄军计划夺取英国、美国法国三国货船,怡良奏报顾虑俄军另有目的,咸丰帝命怡良速行探明具奏。怡良又奏报,美国公使麦莲亲自携带国书到上海,声称两广总督叶名琛因公务繁忙而消极敷衍,因而亲自到焦山求见两江总督,请求代为呈递国书。怡良以附片密奏:“夷酋以叶名琛公忙支吾为词,原不足信,然绝之已甚,转使得以借口,设或迳赴天津。现当直隶用兵,且海运赴津之际,诸多窒碍。况此次批驳之后,傥再四求见仍不准行,彼将谓惮于一晤,殊觉非体。惟有钦遵前旨,示以大方,相机办理。若接见后于商税事宜轻议更张,或别有要求,则惟有仗义执言,仍令赴粤。”上谕:“随时妥为办理,不准迁就了事,示之以柔。”[4]

六月,与江西巡抚陈启迈共同上奏:“吉安府所属之莲花厅,界连湖南茶陵州,楚省土匪冲突堪虞,原设弁兵不敷防范。请将永新都司移驻莲花厅,则边隘可资防守,即以莲花厅把总改驻永新,而巡缉亦不致贻误。又查湖南至莲花厅必经富溪村,行李往来络绎不绝,地连三州,藏奸尤易,请将黄陂司巡检移驻富溪村,以资缉捕”,交部议准实行。又奏:“户部所颁官票,整者多而散者少,未能畅行。请于清江设立中和官局,试行大钱,即令局中制造一两至五两官票五种,俾军民商贾更换行用”,咸丰帝认同怡良的建言。[4]

此前怡良曾奏报淮北引盐滞销,“淮北近日售价日疲,销市日滞,代纳淮南悬引课银,吁恳施暂行停纳”[55]左副都御史袁甲三奏请就在坝积盐筹运济饷,户部议准袁甲三方案;闰七月,怡良奏筹运济饷之议窒碍难行,其代纳淮南悬引一款仍请暂停。咸丰帝认为既然怡良声称可以维系新纲,又无伤于盐局,自必确有把握,即命怡良会同江南河道总督杨以增设法办理,袁甲三无庸会办。九月,袁甲三条陈淮北盐务,并参劾署两淮盐运使郭沛霖运判许惇诗营私捏详,朦吓怡良;咸丰帝命怡良派员严究,自行具奏。十月,密陈美国公使到达口岸日期及接见情形;上谕:“事事镇定,勿任其要求”。[4]

五年(1855年)正月,覆奏查明郭沛霖、许惇诗尚无挟私舞弊,惟惇诗于袁甲三批驳各条延不禀复;上谕:“许惇诗交部议处。所有淮北开纲征课及筹补减免悬引事宜,责成怡良认真整顿”,并谕:“袁甲三带兵皖省,无庸兼办盐务。其淮北一带疏通销路,命安徽巡抚福济协同怡良实力督销”。此前,怡良奏:“淮南引地梗阻,灶丁失业,拟请试行就场抽税之法”;经户部将附场食盐抽税议覆准行,其出江岸盐,仍令照就场征课科则。此时怡良再奏:“东坝以上江路不通,销盐无路,灶户、煎丁颠连困苦。照三百文抽纳,贩情尚未踊跃;若更议加增,窃恐有名无实。不得不权宜变通,以安穷灶而弭患萌。请将东坝出江岸盐仍照原奏办理”,下户部议行。三月,淮北盐纲行销安徽、河南越来越壅滞,怡良奏陈:“因各贩运盐经由阜阳霍邱固始县界,所有船户等肆行舞弊,致亏客本。又信阳罗山二处为行销最畅之区,光山系必由之路,近亦私设盐卡,盘踞需索,以致客贩畏葸不前”,上谕令河南巡抚英桂、安徽巡抚福济各饬所属,于淮盐经过处,如船户传人等,有私卖搀和等弊,即行查拏。[4]

六月,山东海盗滋事,怡良檄令总兵叶万清率兵护送漕船,并饬游击张凤翔管带水师船队护送漕船至石岛港交接。山东巡抚觉罗崇恩奏“匪势猖獗,宜厚集兵力以资攻剿”,咸丰帝命怡良再选战船,委派将领赴山东会合夹击,怡良派都司周建勋等率领拖罾船、艇船赴山东会剿。七月,英国有意派遣兵船赴北洋协助缉捕海盗,怡良通知署苏松太道吴健彰谕令英国人毋庸前往。随后觉罗崇恩奏:“夷(英)人驾大轮船驶至之罘岛海口,自称为上海、宁波公雇而来,并呈出船票及苏松太道谕帖,旋即赴奉天”,上谕:“山东、奉天洋面皆非该夷应到之地,火轮船虽由商雇,究属夷船,岂可听其驾驶北行?此端一开,该夷任意游行,何所底止?且内洋盗匪自有师船、勇船剿捕,何必借助外夷,致令将来借口?命怡良饬调拖罾各船迅速北上,与奉天、山东合力剿办,严谕商民不准借用夷力,并将苏松太道谕帖原委查明具奏。”[4]

十一月,怡良奏:“淮北销盐未畅,未便将盐钞杂款责令坝贩加带,致误正课。所有外支经费协贴淮南,尚虑不敷,实难再增盐钞一款。淮南引地连遭贼扰,至今片引不行;见办设厂抽税,正项钱粮尚且减征,此项盐钞尤属无从筹款。请俟口路肃清,淮商开办新纲,再行通盘筹办”,下部议行。怡良又奏:“遵旨严讯吴健彰被参各款,虽无通外养贼、侵吞关税实据,惟以职官与洋行商伙往来酬酢,不知引嫌;至贼匪攻陷上海,既不能堵御,乃避居洋行,捏报公出,情节较重。拟发新疆效力”,咸丰帝允准之。十二月,以苏州滋扰、抢夺行李,请禁私船出海;咸丰帝命沿海督抚各饬所属于海船出洋时皆遵循旧制,不准私造船只渡载人口、货物。[4]另奏报查明前任署吴江县知县帅宗槷、现任吴江知县贺际运、前任震泽县知县沈则柯、现署震泽县知县姚铣等所支各款尚无侵吞情弊,但贺际运于门丁私娶娼妇、库书带勇催粮失于觉察;姚铣于浙兵殴毙缉凶无获,请一并交吏部议处,获准。[56]

此前袁甲三遭到和春、福济奏参革职,袁甲三赴都察院呈诉冤情,咸丰帝命怡良秉公查办。怡良奏言:“袁甲三前驻临淮,所发勇粮皆照各路军营奏定章程支给,其节省之项亦充公拨用,并无冒销肥己,亦无油篓藏银寄回原籍之事。所参强勒捐输、民间怨恨,亦无确据”。怡良旋即又与江苏巡抚吉尔杭阿合奏安徽、河南捻匪猖獗,请饬袁甲三帮办防剿事务,咸丰帝认为徐州已有署总兵傅振邦防剿,且袁甲三之前在临淮防堵,办理不善致招争议,再赴徐州恐怕也无助益,未予允准。[4][57]

六年(1856年)正月,怡良偕同江苏巡抚吉尔杭阿、漕运总督邵灿会议海运章程十条:‘一、派员设局督办,查兑赴津;一、熟田漕、白正耗仍应就数起运,并将支賸给丁余耗一律起运交仓;一、津通经费,照案筹备支放;一、蠲减缓缺南粮,应先筹补备放;一、米船放洋,雇募船勇巡护,并责成沿海水师防护;一、剥船食耗等米,仍备带本色,作正开销;一、天津交米之后,循旧责成经纪;一、沙船领运漕粮,悉遵成案;一、米船抵津,及州、县剥兑,应分定限期;一、停运旗丁,分别调剂’。又奏安徽、河南捻匪猖獗,徐州戒严,请敕漕运总督邵灿驰赴清江督办江北防剿事宜。又奏报审明槽标四营兵丁妇女求饷滋闹,按律定拟。均报闻。[4]

三月,怡良侦查得知太平军分兵进犯,急饬福建带兵守备率兵300名驻扎秣陵关,又于常州挑选福建兵丁100名驰赴东坝,并檄调江南福山镇标三营驰赴句容,再增调本省营兵2,000名赴金陵江南大营随钦差大臣向荣协剿。[4]

之前,湖南巡抚骆秉章奏请“采买淮盐以济民食,并淮、楚分岸纳课以济军需”,咸丰帝以湖南急需食盐,令怡良备十万引迅速解送湖南;到此时,怡良奏言:“淮南引地梗塞,三年于兹,以致积盐不销,课项无出,难济军饷。正拟筹议章程,借道浙河运往江西,招商接办;而临江等府,贼氛忽炽,道路中梗。请俟江西运道肃清后,再行筹办”,朝廷采纳。又遵旨查江苏办理歉缓情形,怡良覆奏称“布政使杨能格实无偏护属员、捏报荒灾之弊”。[4]

五月,镇江黄泥洲、烟墩山两处军营遭到瓜洲太平军攻陷,巡抚吉尔杭阿于登高瞭望时中枪阵亡,丹阳、常州防守空虚,咸丰帝忧虑向荣派兵援防不及,命在常州的怡良与在苏州的署理江苏巡抚赵德辙会商筹备苏、常一带堵剿事务。[58]又查明二月间扬州府城沦陷情形,奏参署江都县事之委用知县李辉德、署甘泉县事之宝应县知县唐守道、署甘泉县典史之候补未入流刘发荣、题补扬州营中军守备之千总常继春、兼署扬州营千总之把总李其鳌、署扬州营参将之河标右营游击祥林等文武官员防御不力、失陷城池之罪。[59]

七月,江南淮安营参将和顺不遵秦如虎调遣,径自前往溧阳,怡良与向荣联名奏参和顺,请革职留营效力,获准。[60]。同月因钦差大臣向荣于军中病死,咸丰帝命怡良暂署钦差大臣关防,督办江南丹阳大营军务。[61]因两淮、通州、泰州所属各盐场遭遇旱灾,怡良奏“灶丁困苦异常,若不亟筹抚恤,恐致流而为盗,其害将不可问。请留折银及协贴银一万两,以备抚恤灶丁之用”,得旨准予动用。又查参“总兵虎嵩林赴援金坛,于城十里扎营,迁延不进,致逆匪得以环城筑垒,复任听兵勇退至丹阳县之珥陵,几至贻误事机,请革职,暂行留任”,也获准。[4]

当时太平军围攻金坛县城,清军攻击其中一面,则太平军另外三面过来支援;怡良与西安将军福兴、福建漳州镇总兵张国梁商议由丹阳大营抽调兵勇前往金坛堵剿,又考虑太平军情势诡谲,如态势不利就往其他地区逃窜,于是紧急催促张国梁尽速将金坛太平军限期剿灭。[4]八月,张国梁督军连战皆胜,与城内的游击李鸿勋夹击太平军,大胜,太平军溃逃,金坛之围解,随后怡良保举将领人才李定泰等六员,咸丰帝谕:“湖南参将李定泰、广西参将米兴朝、广东参将李若珠,均著以副将尽先升用,先换顶戴;四川游击虎坤元、广东游击戴文英、李鸿勋,均著赏加副将衔,以参将尽先升用。[62]

怡良与赵德辙、何桂清合奏,江浙入夏以来干旱无雨,苏、常、杭、嘉、湖各府州县旱灾特别严重,旱稻枯萎,晚稻未能插秧,米价大涨,民食兵粮都缺乏,请暂开海禁、招收台湾稻米以资接济;上谕:“即著王懿德吕佺孙饬知台湾镇、道,速即出示招商,贩运米石,由海道运至江苏之上海、浙江之乍浦、宁波等海口售卖,即由台湾道发给执照,准其免税,以期商情踊跃,源源转运,毋稍迟误。”[63]同月,因旧疾复发,奏请另简钦差大臣,咸丰帝令和春驰赴接办。[4]

怡良调派徐州镇总兵傅振邦率领参将李定泰驰赴溧阳茅山一带探剿藏匿的太平军,以杜绝逃窜;又檄令虎嵩林折回金坛防堵、总兵李志和带乡勇驻扎珥陵,以防止太平军回窜到丹阳;并仍严令各镇总兵互相联络合作,就近策应,以固守苏州、常州门户。紧接着因探查到自金坛败退的太平军残部占据宝堰休整,怡良派遣副将王浚赶赴陶家巷建筑营垒,与参将李若珠驻守九里,防堵太平军向内进犯的路线。恰好张国梁已攻克东坝太平军营垒,带主力部队赶到,怡良即督令移营进逼,太平军再度败溃,逃回句容,傅振邦乘胜收复高淳县城,于是与虎嵩林约定合兵进攻溧水。怡良以东坝为江苏、浙江、安徽三省门户,应该以劲旅扼守要地,因而传檄湖北提督德安驻扎东坝严加防守,并为傅振邦、虎嵩林后盾,互相接应。[4]

咸丰帝担忧福兴、张国梁不能和衷共事,此前怡良曾函知许乃钊前去开导两方将士,咸丰帝也曾谕令向荣访查奏报,但向荣病故未及奏报,于是再命怡良秘密访查。[64]随后怡言覆奏:“二人并无不和情事。惟张国梁与士卒同甘苦,每战必亲临阵,将士之优劣皆了然于胸,故所向有功,能得士心;福兴则颖敏明白,虑远思深,而勇往不及张国梁。兵民无知,不免有重张轻福之心,因之或有芥蒂。今虽未形诸外,恐久之必有龃龉。如能俟和春到营后,将福兴调离江南,必能有所展布。”奏折递入,留中,咸丰帝旋即调福兴移赴江西作战。[4][65]九月,交卸钦差大臣,仍回常州防守。[2]

怡良又奏:“上海通商各国应交江海关税银,因上年匪徒滋事、贸易未能照常,商情苦累,前查明美利坚积欠税钞银三十五万余两,其使臣情愿缴八万一千五百余两,又从前已纳税银二万七千六百余两,其未缴银两为数尚钜”,咸丰帝顾念美商经济拮据确属实情,命将咸丰四年六月十八日以前欠交税银概予豁免。怡良又偕同江苏巡抚赵德辙奏报:“广东潮州等处莠民以投壮勇为名,散处苏州城外,犷悍不法,竟敢持械行劫,盗案叠出。迨兵役缉拏,则逞凶拒捕。八月密饬员弁带领兵勇,侦知匪众屯聚阊门外,乘夜分路截拏一百九十余名,起获器械赃物无算,按律惩办,地方安谧。”随后奏报“江淮徐扬诸属,被旱最广,拟请捐米抵赈”;又奏“筹补江宁所属不敷兵粮,循案碾动仓谷,以济要需”,皆报闻。 十一月,再度以“久病缠绵”请假调理,得旨赏假一个月。十二月,以病未痊,延展假期一个月。[4]

七年(1857年)正月,率部属倡捐军饷;咸丰帝谕令查明怡良子弟,给予奖叙。江苏海运槽粮前经户部议定不能截留,怡良奏:“江苏上年旱、蝗成灾,征收有限,米缺价昂,饷需无出,请留起运交仓漕粮二十五万石,以充军饷”,得旨允准截留。[4][66]二月,因江北六合等县米价高昂,御史赵元模奏请严禁遏籴、暂免抽厘,咸丰帝即谕怡良飭令江北一带各州县待麦熟后再行酌量收税,以平抑市价、丰裕民食。又因江南大营兵饷异常花费极大,此前朝廷派令前任盐运使彭玉雯帮办军务、办理粮台,但四年以来,彭玉雯于应报户部核销之款项,经多次查催,都拖延不造册报部,漫无稽核,开浮冒的弊病。上谕和春会同怡良责令逼催,且由怡良另派按察使杨能格接手办理江南粮台,收支款项照户部章程,依期限造册报部。[67]

三月,江南各省荒歉,正赋已蠲免或缓征,关税也因商业萧条大减,江南大营饷源枯竭,怡良与和春、赵德辙多次奏报,积欠兵丁兵饷达四个月,大营开始鼓噪,请饬临省筹款协济;朝廷急催各省协济,并大开捐纳,向仕绅劝捐:“著怡良、赵德辙、晏端书督同省垣绅士并派委妥员,分赴各府州县,会同各该绅士,查明上户若干,开报该督抚,即责成公正绅士,委婉劝导,随时请奖。其有为数较多,自一万数万以至十万两者,自应分别等差,逾格施恩,或赏给盐运使衔,或赏给副将衔,或加衔之外另赏花翎,或赏给举人、一体会试,均准该督抚等酌量请旨,以期踊跃。其有力可多捐而不愿请奖者,即由该督抚等饬由藩司按数给与借资印帖,自咸丰八年起分年给还,作止开销,仍按照银数多寡分别建坊给匾,以示优奖。所派委员绅士,务择素行廉正、才情干练者,分投劝办,万不准有抑勒侵吞,致滋流弊。中户以下,所有现行捐输抽厘等项仍著照常办理,毋庸另劝捐备,以免烦苛。地方官吏等,傥敢将未经开报各户,借端需索,即著严参惩办。该督抚等务当各就地方情形,详加体察,酌量办理,以实军储。当此用兵之际,凡食毛践土之伦,各具天良,必有踊跃出赀、同仇敌忾者。傥能集有成数,即拨江南大营,以资接济,庶兵无匮乏之虞,而于民生亦不致扰累……江苏军饷,每月需银四十余万两,本省所出,每月不过二十余万两。现在句容大营及水陆各营欠发过多,兵勇赴粮台喧闹,若不亟筹协济,恐饷竭兵哗,全局瓦解。浙江与苏、常等府,壤地相接,即休戚相关,似此窘迫情形,必应于无可筹拨之中,设法源源接济,藉以支持大局。除昨据晏端书奏拨银一万两解赴江南大营外,著该抚仍遵前议,自本年三月起按月协济,即不能如六万两之数,或四五万两,源源解往,藉以安定军心。不得以无款可筹,空言塞责。”[68]

四月,奏陈“病难速痊,吁请开缺回旗调理”,获准,闰五月返抵北京。[4][69]

同治六年(1867年)七月初四日,病逝。[4]

台南大天后宫怡良题“慈航福庇”匾

评价

清史稿》评论:“怡良不附和琦善,亦无建树。……要之筹边大计,朝廷无成算,则膺封圻之寄者为益难,况人事之未尽乎?呜呼!论世者当观其微也。”[70]

家庭及关联

  • 曾祖父:额思图(?年-?年),诰赠光禄大夫
  • 曾祖母:伊尔根觉罗氏,诰赠一品夫人。
  • 继曾祖母:刘氏,诰赠一品夫人。
  • 祖父:塞德立(?年-?年),文生员,诰封光禄大夫。
  • 祖母:辉和氏,诰赠一品夫人。
  • 父:文德(1753年-1822年),官学生,官至甘肃巩秦阶道署理甘肃布政使。
  • 嫡母:赫舍里氏,诰封恭人,晋赠一品夫人。正红旗满洲人,兵部郎中凝泰之女。
  • 继母:赫舍里氏,诰封恭人,晋赠一品夫人。正红旗满洲人,正蓝旗满洲副都统满泰之女。
  • 生母:赵氏,诰封恭人,晋赠夫人。

兄弟

有兄一人:

妻室

  • 正室:宗室氏(1793年-?年),豫亲王修龄孙女,将军裕清之女。
  • 侧室:高氏。

子女

有一子一女:

衍生创作

高阳小说作品《胡雪岩》:

“前两天我在杭州得到消息,两江总督怡大人,要对洋人不客气了,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一抓住必发大财。不过,机会来了,别人不晓得,我晓得,别人看不准,我看得准。这就是人家做生意,做不过我的地方。”说了半天是什么机会呢?两江总督怡良,郁四倒是晓得的,他是当权的恭亲王的老丈人,也算是皇亲国戚,如果有什么大举措,朝廷一定会支持他,然而对洋人是如何不客气?……胡雪岩说,他听到的消息是,因为两件事,两江总督怡良对洋人深为不满……。

尤五答道,“两江总督怡大人怡良,因为洋人助逆,早就预备禁止内地跟夷场通商。来源一断,我们在上海还有什么发展?”

尤五从抽斗里取出一张纸来,上面抄着一通“折底”,是两江总督怡良的原奏,大意是说小刀会“通洋”有据,唯有将福建、浙江、江西的丝茶,暂行停运到上海,使洋商失自然之利,急望克复,方能停止对小刀会的接济。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371》,出自赵尔巽清史稿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371

参考文献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佚名编,《粤东同官录》(道光二十年)。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馆藏《清国史馆传包》702001172-9号,正红旗满洲怡良履历册。
  3. ^ 顾廷龙主编,《清代朱卷集成》(台北:成文出版社,1992年),14册,页392。(民国)《吴县志》卷六,叶七。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4.49 4.50 4.51 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馆藏《清国史馆传包》702001172-1号。清国史馆原编,周骏富辑,《清史列传》卷四十八,大臣画一传档后编四。
  5.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二百八十五,道光十六年七月乙酉。
  6.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二百九十五,道光十七年三月戊寅。
  7.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道光十七年八月戊辰。
  8.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六,道光十八年二月乙巳:“以江苏布政使怡良为广东巡抚,未到任前以两广总督邓廷桢兼署。调浙江布政使程矞采为江苏布政使,以贵州按察使唐鉴为浙江布政使,调江苏按察使李象鶤为贵州按察使。以服阕按察使裕谦署江苏按察使。”
  9.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十三,道光十八年八月庚寅。
  10.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十六,道光十八年十一月乙卯。
  11.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十七,道光十八年十二月丙子。
  12. ^ 林则徐,〈致怡良〉:“在舟中集议,竟至卓午分携,鄙人深感置腹之诚,而阁下(怡良)未免枵腹之苦矣”,载杨国桢编,《林则徐书简增订本》(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页116-117;邓邦㝩编,《邓尚书年谱》,载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4月),第135册,页168。
  13.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二十,道光十九年三月乙卯。
  14.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二十,道光十九年三月壬戌。
  15.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二十一,道光十九年四月戊辰。
  16.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三十九,道光二十年九月庚寅。
  17.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四十二,道光二十年十二月庚午。
  18.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四十五,道光二十一年正月乙巳。
  19.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四十六,道光二十一年二月辛酉。
  20.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四十七,道光二十一年二月戊寅;卷三百四十八,道光二十一年二月壬辰。
  21.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四十九,道光二十一年三月壬子;卷三百五十,道光二十一年闰三月乙卯。
  22.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五十一,道光二十一年四月戊申、癸丑。
  23.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五十三,道光二十一年六月癸巳。
  24.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五十五,道光二十一年八月乙酉。
  25.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五十七,道光二十一年九月丙辰;卷三百五十八,道光二十一年九月甲戌。
  26.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六十一,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庚申。
  27.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六十三,道光二十一年十二月丁亥。
  28.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六十五,道光二十二年正月乙卯;丙辰:“闽浙总督杨国桢因病解任,以广东巡抚怡良为闽浙总督,广东布政使梁宝常为巡抚,江西按察使存兴为广东布政使,广东盐运使文俊为江西按察使。”
  29.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六十六,道光二十二年正月己巳、丙子。
  30.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六十九,道光二十二年三月辛酉。
  31.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七十,道光二十二年四月辛巳。
  32.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七十二,道光二十二年五月癸亥;卷三百七十三,道光二十二年五月丁丑;卷三百七十四,道光二十二年六月戊寅。
  33.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七十七,道光二十二年七月辛亥;卷三百八十二,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乙酉。
  34.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八十一,道光二十二年九月乙丑。
  35. ^ 施立业,《姚莹年谱》(合肥:黄山书社,2004年11月),页255。
  36.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八十一,道光二十二年九月丙寅。
  37.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八十二,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丁丑、庚辰。
  38.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八十三,道光二十二年十月辛卯。
  39.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八十四,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丁未。
  40.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八十五,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辛酉。
  41.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八十一,道光二十二年九月甲戌;卷三百八十五,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乙丑。
  42.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八十六,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庚辰。
  43.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八十六,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乙酉;《筹办夷务始末选辑》,卷一,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一日乙酉两江总督耆英奏。
  44.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八十一,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庚午;卷三百八十三,道光二十二年十月甲午;卷三百八十八,道光二十三年正月癸丑。
  45.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八十九,道光二十三年二月癸未。
  46.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九十,道光二十三年三月辛酉。
  47.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九十,道光二十三年三月丁卯。
  48. ^ 〈著闽浙总督怡良查明台湾所杀是否英国难民毋稍徇隐事上谕〉,载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鸦片战争档案史料》(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12月),第6册,页709。
  49.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九十二,道光二十三年五月己酉。
  50.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百九十二,道光二十三年五月戊辰:“闽浙总督怡良因病解任,以浙江巡抚刘韵珂为闽浙总督,调湖南巡抚吴其浚为浙江巡抚,以江宁布政使陆费瑔为湖南巡抚,山东按察使崇恩为江宁布政使。”
  51. ^ 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馆藏《军机处档折件》083773号。
  52. ^ 《大清文宗显皇帝实录》,卷八十五,咸丰三年二月壬辰。
  53. ^ 《大清文宗显皇帝实录》,卷八十五,咸丰三年二月己亥:“又谕:前有旨,令怡良驰驿前赴两江总督新任,并催前调之福建兵二千名迅赴江南。此项官兵,早经饬调,此时想已陆续启程,惟必俟各营调齐,统带前进,恐需时日。现在江南防剿吃紧,一切军务急需调度,著该督即行兼程赴任,一面催提各营官兵随后趱行,不可稍涉拘泥。将此由六百里谕令知之。”
  54. ^ 《大清文宗显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三,咸丰四年三月辛丑。
  55. ^ 王定安辑,《重修两淮盐法志》,卷五十二,叶二十九。
  56. ^ 《大清文宗显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六,咸丰五年十二月癸卯。
  57. ^ 《大清文宗显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六,咸丰五年十二月丁未。
  58. ^ 《大清文宗显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七,咸丰六年五月癸亥。
  59. ^ 《大清文宗显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八,咸丰六年五月辛未。
  60. ^ 《大清文宗显皇帝实录》,卷二百零三,咸丰六年七月丁卯。
  61. ^ 《大清文宗显皇帝实录》,卷二百零四,咸丰六年七月壬申。
  62. ^ 《大清文宗显皇帝实录》,卷二百零六,咸丰六年八月甲辰。
  63. ^ 《大清文宗显皇帝实录》,卷二百零六,咸丰六年八月辛亥。
  64. ^ 《大清文宗显皇帝实录》,卷二百零三,咸丰六年七月己未;卷二百零四,咸丰六年七月壬申。
  65. ^ 《大清文宗显皇帝实录》,卷二百零八,咸丰六年九月庚午。
  66. ^ 《大清文宗显皇帝实录》,卷二百十八,咸丰七年正月庚辰。
  67. ^ 《大清文宗显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咸丰七年二月辛亥。
  68. ^ 《大清文宗显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二,咸丰七年三月癸酉。
  69. ^ 《大清文宗显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三,咸丰七年四月癸巳:“两江总督怡良因病解任,命前任浙江巡抚何桂清以二品顶戴署两江总督,未到任前,以江苏巡抚赵德辙暂行兼署。”
  70. ^ 《清史稿》卷三百七十一,列传一百五十八。
  71. ^ 恩龄编,《正红旗满洲哈达瓜尔佳氏家谱》(道光二十九年)。
官衔
前任:
夏修恕
安徽按察使
道光十二年九月初四日-道光十三年正月廿五日
1832年9月27日-1833年3月16日在任
继任:
蔡世松
前任:
额腾伊
江苏按察使
道光十三年正月廿五日-道光十四年七月十九日
1833年3月16日-1834年8月23日在任
继任:
裕谦
前任:
桂良
江西布政使
道光十四年七月十九日-道光十六年二月初三日
1834年8月23日-1836年3月19日在任
继任:
李恩绎
前任:
陈銮
江苏布政使
道光十六年二月初三日-道光十八年二月初三日
1836年3月19日-1838年2月26日在任
继任:
程矞采
前任:
祁𡎴
广东巡抚
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道光十八年二月初三日-道光二十二年正月初七日
1838年2月26日-1842年2月16日在任
继任:
梁宝常
前任:
杨国桢
闽浙总督
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

道光二十二年正月初七日-道光二十三年五月廿六日
1842年2月16日-1843年6月23日在任,以病免职
继任:
刘韵珂
前任:
桂良
福州将军
咸丰二年四月廿一日-咸丰三年二月十七日
1852年6月8日-1853年3月26日在任
继任:
镇国公有凤
前任:
陆建瀛
两江总督
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

咸丰三年二月十七日-咸丰七年四月十二日
1853年3月26日-1857年5月5日在任,以病解职1856年9月8日
继任:
何桂清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怡良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