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基辅罗斯.

基辅罗斯

此条目可参照乌克兰语维基百科俄语维基百科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2024年5月2日)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也不要翻译不可靠、低品质内容。依版权协议,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Translated page))标签。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4年5月2日)请协助补充多方面可靠来源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会因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基辅罗斯"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罗斯
Роусь古东斯拉夫语
Garðaríki古诺斯语
882年—1240年
智者雅罗斯拉夫1054年逝世时疆域,为罗斯最大版图。
智者雅罗斯拉夫1054年逝世时疆域,为罗斯最大版图。
首都基辅
常用语言
宗教
政府君主制
大公 
• 882年—912年
奥列格
• 1238年—1240年
雅罗斯拉夫二世
立法机构为制会
历史 
• 留里克建国
882年
• 征服可萨汗国
965年—969年
988年
• 订立罗斯法典
1050年代[2]
1237年—1241年
1240年
面积
1000[3]1,330,000平方公里
人口
• 1000[3]
5,400,000
货币格里夫纳
前身
继承
大诺夫哥罗德
克里维奇人
楚德人
波罗的芬兰人
德列戈维奇人
拉季米奇人
东波里安人
塞韦里亚尼人
德列夫利安人
Vyatichi
Volhynians
White Croatia
Tivertsi
乌利奇人
基辅大公国
诺夫哥罗德大公国
切尔尼戈夫公国
佩列亚斯拉夫公国
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大公国
沃里尼亚公国
加利奇公国
波洛茨克公国
斯摩棱斯克公国
梁赞大公国
蒙古帝国
今属于东斯拉夫人
 乌克兰
 俄罗斯
 白俄罗斯
西斯拉夫人
 波兰
 斯洛伐克
斯拉夫人
 罗马尼亚
 摩尔多瓦

基辅罗斯[注 1]是中世纪东欧北欧地带一个由众部落公国组成的联邦。其由诺斯族瓦良格人留里克建立的留里克王朝所统治,但主体民族为东斯拉夫人,亦有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芬兰人。其以基辅为首都,国祚自奥列格882年建国始、至1240年被蒙古帝国拔都西征攻灭而终,极盛时疆域北抵白海、南通黑海、东至塔曼半岛、西达维斯瓦河河源。基辅罗斯之正式国号为罗斯,“基辅罗斯”此一名词是19世纪俄罗斯史学界为了表明该时期政权中心位于基辅而创造的。

现存基辅城古代的城门-金门

史学界观点普遍认为基辅罗斯是三个现代东斯拉夫民族国家(乌克兰、俄罗斯及白俄罗斯)的前身。弗拉基米尔一世·斯维亚托斯拉维奇和他的儿子雅罗斯拉夫统治的时期,被认为是基辅的黄金时期。当时他们接纳了基督信仰中的希腊正教会,也创立了东斯拉夫法典英语Russkaya PravdaПравда роусьскаꙗ)。

历史

[编辑]

起源

[编辑]

大约在8至9世纪,东斯拉夫人部落战争频繁。在862年维京人留里克的军队占据了诺夫哥罗德,并登上基辅大公的宝座,建立了罗斯汗国。879年留里克去世,奥列格继任王公并南征斯摩棱斯克波洛茨克。882年占领基辅并迁都基辅。基辅罗斯公国时期正式展开。这里是可萨人驻守的一地方。

早在公元1世纪,在中、东欧第聂伯河奥得河维斯瓦河及布格河流域便住着了斯拉夫人。至6世纪,斯拉夫人分为东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南斯拉夫人。东斯拉夫人分布在第聂伯河中、上游,奥卡河伏尔加河上游,西德维纳河一带,成为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及乌克兰人的祖先。到了公元7、8世纪,东斯拉夫人有两个准国家实体,以基辅为中心的库雅巴及以诺夫哥罗德为中心的斯拉维亚。862年,由于斯拉维亚各部落为争夺权力而内战不休,使各部精疲力尽,于是商议寻找一位王公来治理各部,裁决纠纷。在他们眼中,住在北欧斯堪的纳维亚瓦良格人(即罗斯人)精明能干,秩序井然,于是邀请瓦良格人首领留里克当他们大公。留里克王朝由此开始。

879年,留里克身亡,大公之位由奥列格接掌。奥列格认为诺夫哥罗德地势偏僻,不利发展,觊觎南方的基辅。882年他率兵南下,首先占领了斯摩棱斯克柳别奇,然后南下基辅。奥列格定都基辅,称为“罗斯诸城之母”。之后,他继续征克周围的部落,将东斯拉夫人部落的斯洛文人克里维奇人德列夫利安人、谢维利安人、拉迪米奇人以及非斯拉夫人的麦里亚人、维西人和楚德人置于控制之下[来源请求],这样便形成了一个以基辅为中心的国家,史称基辅罗斯。

中道

[编辑]

弗拉基米尔大帝在位期间,将基辅罗斯的东部边界拓展至乌拉尔山脉,西部则拓展至加里西亚普热梅希尔沃里尼亚,使基辅罗斯成为强势政权。公元988年,弗拉基米尔大帝与拜占庭皇帝的妹妹安娜联姻,开启罗斯的基督教化。受洗后不久其即开办宫廷学校,向大贵族、大领主世家的子嗣们教授艺术和科学,也包括教授拉丁语希腊语和欧洲其他语言:据史料记载,该校存续了四十九年时间,除培育青年人才,也同时为当局官吏作外语培训[4],由此开始提升基辅罗斯的外语教习水准[5]。11~13世纪期间还有设立女子学堂,在内也开授外语课程,培养涉外人才。而随着基辅罗斯与拜占庭帝国之间各方面关系加深,大批基辅教会人士前往君士坦丁堡学习,由此学会多种语文语言,多数人学成返回罗斯后是从事抄写和翻译对应语文的书籍和材料,由此为罗斯引入大量外域知识[6]

弗拉基米尔大帝死后,波兰的波列斯瓦夫大帝以女婿恶棍斯维亚托波尔克的名义入侵基辅罗斯。智者雅罗斯拉夫联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二世东西夹击波兰,压制波兰的扩张。智者雅罗斯拉夫在位时成功维持基辅罗斯的统一,但在他死后,罗斯开始分裂。

11世纪的基辅罗斯

智者雅罗斯拉夫死后,长子、次子、四子分别争位,基辅罗斯小分裂,最终由四子弗谢沃洛德再度统一,是为弗谢沃洛德一世。弗谢沃洛德之子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打败南俄草原的波洛韦茨人,消除突厥人对基辅罗斯的威胁。莫诺马赫死后,基辅罗斯大分裂,他的长孙伊贾斯拉夫二世·姆斯季斯拉维奇曾统一大部分基辅罗斯,但被七叔尤里·多尔戈鲁基所败,基辅罗斯再度陷入动乱。1169年,尤里·多尔戈鲁基长子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联合十六个大公国的军队攻陷基辅,将首都迁移至弗拉基米尔,再度名义上统一基辅罗斯,但一年后再分裂。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死后,除了其弟大窝弗谢沃洛德能暂时稳定局势外,基辅罗斯长时间陷于动乱中。最后在长子西征中,基辅罗斯亡于拔都为首的蒙古侵略军。

灭亡

[编辑]

蒙古人的入侵加速瓦解罗斯原有的政局。1223年9月蒙古帝国军队在成吉思汗手下两员大将哲别速不台从南高加索北向进入今南俄的一支25000人的蒙古军队(Баты)的带领下侦查基辅罗斯,当时罗斯各大公与长期的仇敌钦察人组成联盟,在卡尔卡河岸与蒙古帝国侦查军队交锋。当年,呈现分裂局面的南部各诸侯在迦勒迦河遭遇蒙古突击队,结果被彻底击败[7]

由于罗斯各公国大公对蒙古帝国不了解,再加上内部不合,联盟军队被蒙古军队包围后歼灭,5位大公阵亡。后哲别和速不台统帅蒙古军队向西攻入克里米亚半岛进行杀掠、并继续向西推进到德涅斯特河之后折返,并向东北方向进军并围攻过基辅。蒙古军队后继续以东北向进军,推进到伏尔加保加利亚杀掠(1223年9月)之后,渡过乌拉尔河向东撤退。

蒙古帝国军队于1236年打败钦察人,然后的1237年至1238年,蒙古人烧毁弗拉基米尔(1238年2月4日)[8]和罗斯东北部几个大城市,并在各公国境内进行屠杀与折回补给,在西蒂河击溃罗斯人[9],然后向西移动到波兰匈牙利。其后于1239年重新侵入罗斯境内,并在1240年12月6日攻占基辅,建立金帐汗国开始了240年的蒙古统治[10]。到那时,他们已经征服东北大部分的罗斯诸候[11],剩余诺夫哥罗德共和国未被占领并继续在汉萨同盟的轨道上蓬勃发展[12]

后续

[编辑]

1240年,拔都攻陷基辅,基辅罗斯实际灭亡,但当时基辅罗斯各大公尚存,当中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加利西亚的丹尼尔分别占据基辅罗斯的北方及西方,不服从蒙古人的统治。因此拔都控制弗拉基米尔大公雅罗斯拉夫二世·弗谢沃洛多维奇傀儡,作为稳定罗斯诸公的手段。拔都出兵攻击东欧各国,以及消灭剩余的罗斯独立势力。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率领诺夫哥罗德军队坚持抗战,先后于涅瓦河之战打败瑞典军队,于楚德湖战役大败条顿骑士团,保留唯一一个罗斯独立国家。

蒙古入侵对基辅罗斯领土的影响是不均衡的。一些先进的城市文化几乎被完全摧毁。由于基辅、弗拉基米尔等旧的中心城市未曾从最初的攻击所造成的破坏中恢复,[13]莫斯科、[14]特维尔[14]下诺夫哥罗德[15]等新兴城市开始在蒙古统治之下的罗斯竞争霸业。虽然一支罗斯军队曾于1380年在库利科沃击败过金帐汗国[16]蒙古统治罗斯人居住地区,并索取罗斯诸候的进贡,仍然持续到1480年。[14]

由于基辅罗斯被瓦解,使得原有的教育和文化遭到严重破坏,在金帐汗国长达两个多世纪的统治期间,外语教习处于中断或停滞之中[5]。此外,随着拜占庭帝国的衰落,王公贵族等对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学习意愿也衰退下去,而在少数修道院才保留了这些语文的传习[17]。  

参见

[编辑]

备注

[编辑]
  1. ^ 古代
    现代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CALIFORNIA SLAVIC STUDIES, VOLUME XVI : slavic culture in the middle ages.. [S.l.]: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2021: 141. ISBN 9780520309180. 
  2. ^ Bushkovitch 2011,第11页.
  3. ^ Б.Ц.Урланис. Рост населения в Европе (PDF): 89. [17 Novem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3 September 2015) (俄语). 
  4. ^ Антология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ой мысли Древней Руси и Рус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а XIV-XVII веков. / Редколлегия тома: С.Ф. Егоров, Л.Н. Пушкарев, Я.Н. Щапов. М., 1985. C.112.
  5. ^ 5.0 5.1 万青松; 万秋波. 俄罗斯外语战略简析 (PDF). 俄罗斯研究.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9-17). 
  6. ^ Воевода Е.В. Изучение иностранных языков на Руси// Среднее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е образование. 2008. №.2. С.73-75.
  7. ^ See David Nicolle, Kalka River 1223: Genghiz Khan's Mongols Invade Russia, Osprey Publishing, 2001. ISBN 978-1-84176-233-3.
  8. ^ Tatyana Shvetsova, The Vladimir Suzdal Principalit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21 July 2007.
  9. ^ Janet Martin, Medieval Russia, 980–1584,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p. 139. ISBN 052136832.
  10. ^ 俄罗斯10年级联邦教科书(教科书编者А.Н.Сахаров)
  11. ^ The Destruction of Kiev. [2014-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27). 
  12. ^ Jennifer Mills, The Hanseatic League in the Eastern Baltic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CAND 344, May 1998. Retrieved 21 July 2007.
  13. ^ In 1240. See Michael Franklin Hamm, Kiev: A Portrait, 1800–1917,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3. ISBN 978-0-691-02585-8
  14. ^ 14.0 14.1 14.2 Muscov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xcerpted from Glenn E. Curtis (ed.), Russia: A Country Study, Department of the Army, 1998. ISBN 978-0-16-061212-1.
  15. ^ Sigfried J. De Laet, History of Humanity: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Taylor & Francis, 2005, p. 196. ISBN 978-92-3-102814-4.
  16. ^ The Battle of Kulikovo (8 September 1380)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22 July 2007.
  17. ^ Воевода Е.В. Распространение иностранных языков в Московском государстве в XIV-XVI веках// Вестник Москов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областн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Серия "Педагогика". 2009. №.2. С.16-21.

来源

[编辑]
书籍

外部链接

[编辑]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基辅罗斯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