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北回归线.

北回归线

图中穿越世界地图的红色线即北回归线

北回归线英语:Tropic of Cancer)是太阳北半球能够垂直射到的离赤道最远的位置点,将该点之纬度线便叫“北回归线”,在公元2018年,其位置约在北纬23°26′10.5。相反,南纬23°26′10.5″则为“南回归线”。

地球自转会造成昼夜更替,但地球之自转轴与地球绕太阳之公转轴并非平行,而是呈“黄赤交角”。因此,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并非一直正对着赤道,而是在一年之中,太阳直射在地球表面之位置不断变换,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移动,才形成了四季更迭,每年北半球春分(3月21日左右)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之后向北移,于夏至(6月22日左右)到达约北纬23°26′,随后便转向南移,于秋分(9月23日左右)回到赤道,并继续南移,于冬至(12月22日左右)到达南纬23°26′,随后再度转向北移动,于次年春分再度回到赤道[1]。所以太阳直射点就像是在到达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后,立即掉头往赤道的位置回返。无论北半球或者南半球,只要每日接受太阳直接照射的时间比较长,就是该半球区域的夏季。北回归线就是北半球能够受到太阳直射的纬度上限,具有重要科学和人文意义,因为地球大部分位于海平面以上的陆地都集中在北半球,所以北回归线与人类接触更显紧密,它是北温带热带的分界线。

二千多年前西方人观测到北回归线时,北半球夏至日位置正处在天空中黄道十二宫巨蟹宫(Cancer)方位,从此回归远处,故称“巨蟹座回归线”(Tropic of Cancer)。但由于地球倾斜轴的岁差运动,在1989年已经移动到金牛座位置。

变动

目前的南北回归线位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6年第16届国际天文联合会确定,它只是一个旨在方便教学和理解之参考值,并非准确地理位置。实际上,受岁差章动极移等天文因素影响,南、北回归线位置并非固定不变。北回归线的纬度范围:北在北纬24°14′39″,南在北纬22°37′56″,相差约180公里,往复周期约为37,158年。但是也有其他说法例如41000年介于21.5至24.5度间,或者41000年在22.1至24.5度间。目前北回归线正每年向南移动大约0.47角秒,约14.4米,约在公元前7281年时到最北点并开始往南移动,在已于2009年北半球夏至日经过周期中点,即23度26分17秒,并继续南移,直到公元11300年到达最南点时才会再北返。1917年时在23度27分,2045年时在23度26分。因此各地所立的北回归线界碑实际上没有天文意义,但研究北回归线的变化周期则具有重要天文、地理和历史人文意义[2]

当北回归线在现在界线与南界之间时会经过越南老挝苏丹查德美国等之陆地。

现在北回归线通过之地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缅甸印度孟加拉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埃及利比亚尼日阿尔及利亚马里共和国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巴哈马古巴墨西哥

当北回归线在现在界线与北界之间时会经过日本石垣岛西表岛)、巴基斯坦卡达等之陆地。

北回归线标志物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的北回归线标志有:嘉义县水上乡嘉义县东石乡[3]花莲县瑞穗乡花莲县丰滨乡澎湖县虎井屿[4]

另外,台湾铁路管理局嘉义县北回归线通过处设有北回归线车站为货运用途,2002年废站。

北回归线经过的县市:澎湖县嘉义县高雄市南投县花莲县台东县[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回归线经过的若干地方建起了标志塔。[5]

靠近北回归线的城市

参见

注释

  1. ^ 嘉义市极南点的纬度约为北纬23.439626°,台东县极北点的纬度约为北纬23.439941°,但北回归线已周期性南移到北纬23.43666°。故北回归线已不通过嘉义市(但极靠近嘉义市),而通过台东县的极北端(长滨乡樟原村)。

参考资料

  1. ^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自然·环境),第190——191页
  2. ^ 存档副本. [2013-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2). 
  3. ^ 東石北回歸線新地標 粉浪漫. [2015-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9). 
  4. ^ 虎井北回歸線地標世界第10座. [2013-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0). 
  5. ^ 北回归线经过中国的这些地方,且有标志塔和公园,有你的家乡吗. [2018-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9).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北回归线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