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B-25米切尔型轰炸机.

B-25米切尔型轰炸机

B-25米切尔
North American B-25 Mitchell
一架B-25C 米切尔摄于1942年
类型 中型轰炸机英语Medium bomber
制造商 北美航空
首飞 1940年8月19日
起役日期 1941年
退役日期 1979年(印尼)
主要用户 美国陆军航空队
加拿大皇家空军
英国皇家空军
美国海军
中华民国空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制造数量 9,984
发展自 XB-21
发展为 XB-28

B-25米切尔型轰炸机(英语:North American B-25 Mitchell)北美航空公司于1938年设计的一种上单翼、双垂尾、双发中型轰炸机。

B-25B

设计开发阶段

北美NA-40,其原始设计的上肩单翼构型在后续改良时已调整至中置结构位置

B-25最初设计代号是NA-40-1,是北美飞机公司自主研发的三人座双引擎轻轰炸机,选用的引擎是普惠R-1830-S6C3-G气冷引擎(输出功率1,100匹马力);NA-40的设计源自于NA-39(XB-21),为北美公司在1936年接受陆军航空队委托与B-18轰炸机等一同竞标,最后未能获得采用的中型轰炸机。NA-40自NA-39的设计精进,而本机型研发之际,1938年3月美国陆军航空队提出需求通告(编号38-385),要求下一代轰炸机:航程1,200英里(1,900公里)、极速每小时200节以上(320公里)、酬载1200磅(540公斤)。北美公司随即提出NA-40方案投标,并在1939年1月进行测试。

1939年1月29日,NA-40首飞,但是该次试飞便发现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最主要的问题是动力不足;随即NA-40换用莱特GR-2600-A71发动机(输出动力1,300匹马力)解决原始技术限制,并更改代号为NA-40-2NA-40B)。NA-40B在1939年3月投入美军竞标,竞争者包括道格拉斯7B(DB-7B)、斯梯曼X-100、马丁167F;但是这次竞标NA-40BB仍旧并未得标,且飞机在1939年4月11日的第二次试飞时便因意外毁损。由于无法继续进行测评,最终该次竞标案由道厂胜出,随后DB-7B更名为A-20浩劫攻击机。陆军虽然没有采购北美制品,但表示北美厂试验机型的数据成果让他们颇感兴趣,而这也成为后续NA-40持续进化的伏笔。

北美虽在1938年竞标案折戟,但战火逐渐升温前夕,美军已逐渐开始扩张机队规模;1939年3月,美国陆军航空队发出中型轰炸机需求通告:2,400磅(1,100公斤)酬载下极速超过300节(480公里),航程1,200英里(1,900公里)以上。北美以NA-40B设计再度改良,以代号NA-62的机型竞标此案。在NA-62尚未变更代号前,1939年9月德国向波兰宣战后美军决定尽快让轰炸机量产,随即NA-62改变代号为B-25,并签下184架订单。当时美军需求战力孔急的程度连尚在绘图板的马丁B-26轰炸机都业已下订(也因此导致配备初期若干复杂的技术问题与意外事故)。为了纪念早年的航空战略家威廉·米切尔,这种飞机就以他的名字来命名。

第一架量产的B-25于1940年8月19日进行首次试飞,此时采用的引擎为R-2600-9,每具引擎出力1700匹马力。在B-25初期量产阶段,北美公司为了增强飞机稳定性对外型持续修改;包括增加机身的宽度以提高载弹量,原先的肩翼改为中置机翼,修改座舱的外型,增加乘员的数目与自卫的火力。实际拨交部队的飞机为1941年春天的B-25A(NA-62A),B-25A由于获得更多来自欧洲战场的战斗经验教训,便积极强化飞机结构与乘组员的防御,但这个调整被认为仍然不足,在1942年初生产主力便更换为防御火力更加完整的B-25B;1942年底,北美公司在加开产线之际完成了性能升级,称为B-25C/D,同年北美公司的厂务代表开始外派到各战场听取飞官需求,并向原厂提出研究让B-25搭载加农炮的重火力型号(B-25G)。

除了量产型号,北美在1942年曾使用B-25机体基础开发以高空飞行适性为导向的中型轰炸机-XB-28,原型机性能不俗,然而在定位不明的问题下最终未进入量产。

主要次型

B-25J Mitchell
B-25A

B-25的修改版本,使飞机更适合实战运用,增加了自封油箱、防御装甲、改良的尾部机炮炮座,总共生产40架。在1942年重新编号为RB-25A,无配发给实战部队使用。

B-25B

在1942年初量产型号,总生产数120架。

B型取消了机尾防御机枪,而在机背及机腹增装1座配备2挺12.7毫米重机枪的电力驱动可遥控伸缩式炮塔,有相当数量的B-25B配发到澳大利亚,但空袭东京的B-25全为B型机。其中有23架援助英国皇家空军,称为米契尔I

B-25C/D

由B型机改良的次型号,发动机由R-2600-9更换成R-2600-13,飞机除冰装备改良;机鼻防御火器增强为双连装12.7毫米重机枪,酬载量提高为2359公斤,且可搭载空射鱼雷,有些改良型已经将机首机枪增加到4挺。

B-25C与B-25D是以生产工厂所在地区分的,就技术规格来说D型等同C型批次20之后的标准。C型生产地在加州英格坞(生产1,625架)、D型则在堪萨斯州堪萨斯城(生产2,290架)。主要生产时间从1942至1943年,C/D型机同样大量援助同盟国部队,荷兰皇家空军被分配到162架军援额度,但因最后没有足够资源接收,该批额度被分给苏联空军中华民国空军加拿大英国也有得到援助,英军称其米契尔II

F-10侦察机

除了陆军航空队,美国海军航空队也开始接收B-25作为海上巡逻机运用,海军接收了50架B-25C、25架B-25D,并重新更名为PBJ-1CPBJ-1D

B-25D战术侦察机型称为F-10,共改装45架,F-10拆除了所有防御设备、武装,炸弹舱改造为油箱增加续航力,将机鼻轰炸瞄准仪观测窗等空间改装3台K.17照相机使用,由于缺乏防御,F-10主要用于地形测绘居多。

XB-25E

以1架B-25C改装作为除冰加热装置之实验机。这架飞机的主翼前缘、后缘,以及尾翼装设发动机废气导管,将一部分排放带有热度的引擎燃烧废气在这些区域循环,借此改善飞机的机翼结冰情况。这套系统经过2年的测试后证明相当有效,但是在大战中服役的B-25并没有接受这套装置。但是在二战结束后,尚保存的B-25多半接受了这套改良套件,提升飞行安全性。

XB-25F

以1架B-25C改装作为除冰加热装置之实验机。和E型的除冰系统差别是F型使用的热能来自于电力绝缘线圈,但是后来评估是E型的除冰系统更加实用。因此电力加热除冰装置并没有被其它的B-25使用

B-25G

原型机由B-25C改装,机鼻变更成装备2挺12.7毫米重机枪、一门75毫米M4榴弹炮(备弹21发),1942年10月首飞。75毫米炮用来攻击水面以上的目标,主要设计的目的为猎杀日本帝国军舰。

从1943年,英格坞开始生产生产400架B-25G,堪萨斯城工厂则将至少63架B-25C改良成G型规格。

展示其搭载的75毫米M5航空炮(图下)和4挺勃朗宁M2 .50口径重机枪的柔性输弹槽和枪管(图上)的B-25H“芭比III”。
B-25H

B-25G的改良型,全系列中火力最强的一个型号,H型生产了1000架,全于北美航空的英格坞工厂产制。

虽然设计大致与G型雷同,但撤除了机腹防御机枪,机首75毫米加农炮换用重量较轻的T13E1型,机首两侧各加挂1挺12.7毫米重机枪,使正面火力增加成4挺,如果增挂夹舱则可达到正面火力8挺12.7毫米重机枪的密度;另外机体两侧的防御机枪从单装改为双连装,载弹量则达到1361公斤。

B-25J

B-25J是全系列当中最后一个大量生产的次型。共生产了4,318架B-25J(所有飞机都是1943年12月到1945年8月间,在堪萨斯生产),B-25生产数量最多的一种型号。不装机炮,但是拥有18挺机枪(大部分“J”型),使之成为一种令人畏惧的攻击机。1944年年中,位于地中海和太平洋的轰炸大队首先得到了B-25J。

在海军服役

1942 年中期,海军和陆航签署协议,为了给 B-29 轰炸机腾出产能(主要是发动机,使用同种发动机的波音 XPBB 海上骑士项目被取消)而交换波音的 Renton 工厂和堪萨斯工厂,海军得到了 B-25 的生产权后按照当时的命名系统将该型飞机编号为 PBJ-1,即北美航空(J)生产的第一种(-1)巡逻(P)轰炸(B)机。机型包括 C、D 及后来的 H(PBJ-1H)和 J(PBJ-1J)。这也使得 B-25 成为少数在美军跨军种服役的飞机之一。

现存

B-25及各种改型一共生产了9800多架。截至2003年,9800多架B-25中,在美国联邦航空局注册的仅有75架。
2001年5月12日,来自美国各地的12架B-25进行了一次编队飞行。几位当年空袭东京行动的幸存者就在飞机上。知情人士表示,这次编队飞行是1942年16架B-25飞机编队飞行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来源请求]

欧洲战场作战

经由租借法案,英国在1942年5月至6月间得到首批23架的B-25B(米契尔I),这批飞机送往巴哈马群岛拿骚,为英军飞行员进行转换教育训练。1942年下半年,英军开始接收B-25C,B-25B则返回英伦三岛开始战备。1943年1月22日,英国皇家空军第98、第122中队的米契尔空袭根特,试图摧毁当地储油;相对执行战略轰炸的轰炸机单位,欧洲战场的米契尔主要都是执行战术支援,尤其在1944年6月反攻法国后,米契尔的任务更加吃重,部队也从英国移驻法国与比利时;同时在皇家空军协助下,包括自由法国荷兰波兰等国的飞官都纳编至皇家空军,组成了属于该国军人的B-25轰炸机中队。

在苏联战场,苏联获得的B-25军援量略等同英国得到的规模,由于苏联空军担负战术轰炸任务的机种较为充足,因此苏联的B-25主要任务是远程战略轰炸。至1945年1月,苏联空军有18个中队、操作291架B-25;到1946年6月12日统计时还有252架B-25服役中。

在欧洲西线战场的米契尔最后一次战斗任务是1945年5月2日,47架B-25空袭波兹坦的军需仓库。

东亚战场作战

空袭东京

吉米·杜立特(Jimmy Doolittle)的部下乘B-25飞机空袭东京前,在“大黄蜂”号上起飞

二战中被应用于吉米·杜立特(Jimmy Doolittle)策划的对日本本土的轰炸。任务名称为空袭东京,原本计划由24架B-25飞机编队进行,但由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无法装下那么多B-25,最后确定为由16架B-25完成任务。1942年4月1日,飞机及机组人员登上航空母舰。次日由加利福尼亚出发。但是4月18日在距离日本约1300公里海域处,被日本巡逻艇发现,航空母舰不能继续前行,杜立特决定提前起飞。8时18分,杜立特第一个起飞并成功,跑道还剩下约30米没用上。剩下15架B-25也在9时21分前陆续成功起飞。他们采取单机跟进的纵队,于12时30分飞临日本上空并投掷炸弹,之后飞向中国,但因提早起飞,有一些B-25燃料耗尽没能到达中国的机场,迫降在中国南昌(已被日军占领的区域)。多名轰炸机人员被日本军俘获,但在中国士兵帮助下轰炸机人员成功回国。

抗日战争

中华民国空军租借法案方式获得B-25,1943年起8月起开始加入中国战场,接替日趋老化的SB-2,成为中国战场的战术打击任务主力;换装此型机的部队为中美混合团第一大队与中华民国空军第二大队,早期使用的机种为B-25C/D型,抗战后期才陆续补充B-25J型。B-25因为具有足够的载弹量与对地扫射火力,主要用来打击日军在中国战场的交通线与补给线,包括在长江甚至是香港或海南岛的日军船队;在重大会战时会支援前线支援任务,如常德会战期间B-25多次与战斗机部队偕同攻击日军集结部队施以压力。偶尔也会实施战略轰炸,如1943年11月25日中美空军轰炸台湾新竹机场也有B-25参与。

操作国家

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在二战期间以租借法案得到50架,全数由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第2中队英语No. 2 Squadron RAAF操作,该中队自1944年1月完成换装,使用至1953年换装堪培拉式轰炸机英语English Electric Canberra

巴西空军在二战期间总共获得75架B-25,包含B/C/J型。

中华民国空军租借法案获得美军军援B-25,主要由赴美完成转换训练的中美空军混合团操作;包括在二战结束后接收第十四航空队在华物资在内,前后共操作至少180架。

1948年辽沈战役后,解放军沈阳机场找到2架B-25,之后在1949年国民政府败退时自各地机场搜整出4架,在1949年中共于北京建国后陆续又有3架B-25自台湾飞回投诚,解放军得到的B-25不超过10架;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使用B-25的纪录只到1952年,之后本型机都被解体,其中1架的零件成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教材,唯一的完好B-25在1965年被送入北京军事博物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解体成为铝材。

自由法国空军英语Free French Air Forces得到18架B-25C/H,这批飞机在1945年胜利后移交给法国空军时还残存11架。

印尼空军在印尼独立后自荷兰皇家空军收缴了一批B-25,该批飞机服役至1979年。

秘鲁空军在1947年购得8架B-25J,在塔拉拉成立第21轰炸机中队。

波兰并不在美国军援对象之内,但响应波兰流亡政府在英国建立的波兰空军第305轰炸机中队英语No. 305 Polish Bomber Squadron在1943年9月至10月曾短暂操作过米契尔MKII轰炸机。

西班牙空军在1944年得到1架美国陆军航空队所属B-25,飞机编号41-30338,在经过修缮及训练后于1948年至1956年使用。

苏联空军接收了866架B-25,9架在运输过程中毁损,主要接收机种为B-25C、D、G,J型机只获得5架进行测试。

英国接收了886架B-25,23架B-25B、432架B-25C、113架B-25D、316架B-25J。这批飞机在德国投降后随即除役,最后已知的操作单位是1950年代尚有气象单位操作B-25G

后世登场

影视作品

决战中途岛

参见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 David Donald,American Warplanes of World War II,Airtime Publishing USA,ISBN 1-880588-21-8
  • 国共战争时期中国军用飞机,陈应明/刘文孝,中国之翼出版社,ISBN957-8628-02-1

外部链接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B-25米切尔型轰炸机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