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空中防撞系统.

空中防撞系统

空中防撞系统

空中防撞系统(英语:Traffic 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缩写TCAS)是安装于中、大型飞机的一组电脑系统,用以避免飞机在空中互相冲撞,与地面迫近警告系统搭配成为保护飞航安全的两大防线。现今大部分民航客机都设有空中防撞系统功能。霍尼韦尔公司是唯一一家生产所有类型空中防撞系统的制造商,超过一半空中防撞系统产品都是出自该公司[1]

简介

早在1950年代航空业界就开始着手研究空中防撞系统,但因技术问题,应用不普遍。直到80年代,经历多次空难之后,终于进入实用阶段,研发出第一代空中防撞系统(TCAS I)。空中防撞系统的运作是通过飞机上的应答机确定飞机航向和高度,使飞机之间可以显示相互之间的距离间隔和高度,因此空中防撞系统在运作前必需开启应答机。空中防撞系统显示器可以与导航显示器(Navigation Display;ND)整合在一起,也可以与即时垂直速度指示器(Instantaneous Vertical Speed Indicator;IVSI)整合,这样上升或下降时可显示垂直速度。

第一代空中防撞系统(TCAS I)能够侦测上下7000至10000呎,前后15至40海里,发现有航机接近时,会提前40秒警告飞行员对方飞机的高度和位置。第二代空中防撞系统(TCAS II),是目前最被广泛使用的,会用声音及显示警告飞行员,称为Resolution Advisory (RA),并且会用语音指示避撞的动作,例如:“Climb!Climb!Climb!”“Descend!Descend!Descend!”,同时另一方的空中防撞系统会发出相反的警告。第三代空中防撞系统(TCAS III)除了有上下避撞措施之外,还增加左右避撞能力[2][3]

1993年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规定,凡进入美国国境飞行的30人座以上的客机,都必须具有TCAS II的能力,而欧洲亦在2000年实施此条例。

警报

等级

空中防撞系统根据各航机对本机的碰撞危险等级,会用不同的符号显示在导航显示器上(Navigation Display,ND),其等级分类如下所示:

  • Non-threat:与本机无碰撞危险,白色空心菱形符号。
  • Proximate Advisory(PA): 与本机接近,但尚无碰撞可能,白色实心菱形符号。
  • Traffic Advisory(TA): 与本机已相当接近,有碰撞可能,但不须作闪避动作,黄色实心圆形。
  • Resolution Advisory(RA): 两机有碰撞的危险,须立即闪避,空中防撞系统会提供闪避方向的指示,红色实心方块。

类型

类型 内容 含义 应当采取的措施
TA Traffic; traffic.(冲突,冲突) 对方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均已相当接近 尝试目视观察对方,并为可能产生的RA警告作好操纵准备
RA Climb; climb.(爬升,爬升) 对方将从下方经过 开始以1500–2000 英尺/分钟的爬升率爬升
RA Descend. Descend.(下降,下降) 对方将从上方经过 开始以1500–2000 英尺/分钟的下降率下降
RA Increase climb.(加速爬升) 对方将从下方近距离掠过 增大爬升率至2500 – 3000 英尺/分钟
RA Increase descent.(加速下降) 对方将从上方近距离掠过 增大下降率至2500 – 3000 英尺/分钟
RA Reduce climb.(减速爬升) 对方在下方,已有一段垂直距离 减少爬升率
RA Reduce descent.(减速下降) 对方在上方,已有一段垂直距离 减少下降率
RA Climb; climb now.(爬升,现在爬升) 对方刚才在上方,现在已经转移到下方 停止下降,转为爬升
RA Descend; descend now.(下降,现在下降) 对方刚才在下方,现在已经转移到上方 停止爬升,转为下降
RA Maintain vertical speed; maintain.(保持垂直速度,保持) 保持垂直速率即可避免相撞 保持垂直速度
RA Adjust vertical speed; adjust.(调整垂直速度,调整) 对方已经较远,或者一开始的RA警告已经在减弱 开始恢复水平飞行
RA Monitor vertical speed.(注意垂直速度) 对方已经在上方或者下方恢复水平飞行 保持水平飞行
RA Crossing.(交叉点) 正在接近与对方的交汇点。通常伴随着其他的RA警告 执行伴随的RA建议
CC Clear of conflict.(冲突解除) 对方已经不再是威胁,相撞的危险解除 重新接受ATC管理

声音示例

  • TCAS报警(Climb, climb now):
    filedetail
  • TCAS报警(Descend, crossing descend):
filedetail
  • TCAS报警(Traffic, Traffic):
filedetail

各地对空中防撞系统的规管

此条目论述以部分区域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观点。 (2019年8月19日)请协助补充内容避免偏颇,或讨论本文的问题。
发布者 飞机等级 TCAS型号 实施日期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 30人座以上的涡轮发动机客机(或最大起飞重量超过15000公斤) TCAS II 1993年1月1日
欧洲航空安全局 30人座以上的涡轮发动机客机(或最大起飞重量超过15000公斤)[4] TCAS II 2000年1月1日
欧洲航空安全局 19人座以上的涡轮发动机客机(或最大起飞重量超过5700公斤)[4] ACAS II(或TCAS II第7.0版) 2005年1月1日
澳大利亚民用航空安全管理局 30人座以上的涡轮发动机客机(或最大起飞重量超过15000公斤)[5] TCAS II 2000年1月1日
香港民航处 9人座以上的飞机(或最大起飞重量超过5700公斤)[6] TCAS II第7.0版 2000年1月1日
巴西国家民航局 19人座以上的飞机(或最大起飞重量超过5700公斤) TCAS II 2005年1月28日
中国民用航空局 30人座以上的飞机(或最大起飞重量超过15000公斤)[7][8][3] TCAS II 2003年1月1日

相关空难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或其它民航管理单位,都会规范空中防撞系统与航空交通管制的指示冲突时的优先次序。因为若是一架飞机遵从空中防撞系统,但另一架遵从航空交通管制,这样子仍有互撞的危险。最明显的实际案例,在2002年巴什克利安航空2937号班机,两架飞机在德国南部的乌柏林根(Überlingen)上空发生空中接近,两机都收到了空中防撞系统的警告,但有一架飞机未遵从TCAS的指示,反而听从ATC的指示,导致两机在空中相撞造成重大死伤。2006年戈尔航空1907号班机空难中两架均有空中防撞系统的飞机在空中相撞,因为机长误将答询机关闭,使空中防撞系统无法运作,两架飞机无法互相侦测,导致相撞。

因此,现行操作流程要求飞行员在TCAS和ATC指令冲突时,优先参照TCAS指令执行。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1. ^ 机载防撞系统 TCAS. [2008-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22). 
  2. ^ 《世界民航雜誌120期》. 2007: 56页 (中文). 
  3. ^ 3.0 3.1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空中防撞系统升级进行时:东航首架安装TCASⅢ的A319投入运营. [2018-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2). 
  4. ^ 4.0 4.1 European ACAS II Mandate. [2008-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10). 
  5. ^ Explanatory Statement regarding TCAS for CASA(PDF) (PDF). [2008-08-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6-08-22). 
  6. ^ Airworthiness Notice No. 24 (PDF) (PDF). [2008-08-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7-09-28). 
  7. ^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中国民航:飞机未装防撞系统不得起降、运行. 中国网. 2002年7月8日 [2018-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1-17). 
  8.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TCAS:空中防撞的最后一道防线. [2018-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2). 

外部链接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空中防撞系统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