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无线通用串行总线.

无线通用串行总线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2020年7月28日)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也不要翻译不可靠、低品质内容。依版权协议,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Translated page))标签。
无线通用串行总线的标志

无线通用串行总线Wireless Universal Serial Bus,正式缩写Wireless USB,通常缩写WUSB无线USB)是一种的高带宽的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将通用串行总线(USB)2.0的技术的速度和易用性和无线技术的便捷性结合起来。

无线通用串行总线的无线传输技术是基于WiMedia联盟(WiMedia Alliance英语WiMedia Alliance)的超宽频(Ultra-WideBand)的无线广播技术。它能在3米范围内以480Mb/s作传输,并能在10米范围内以110Mb/s作传输。比外,它的运载频率十分广,可在3.1GHz至10.6GHz频率范围内使用。因此,在不同地区内使用基于无线通用串行总线相关技术的设备,能依照当地的法律而调整至合适、合法的频率,这样可使无线通用串行总线及其装置能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1]

应用

无线通用串行总线与通用串行总线的应用相若,也能应用在游戏手掣打印机影像扫描器数码相机MP3播放器硬盘闪存盘等。

此外无线通用串行总线的技术也十分适合传送并行视频流。

开发历史

  • 2004年2月17日[2]
无线通用串行总线促进组织(Wireless USB Promoter Group,或称无线通用串行总线推广小组)成立,并初步制定了无线通用串行总线的技术标准。当时小组成员包括杰尔惠普英特尔微软日本电气飞利浦三星
  • 2005年5月
无线通用串行总线促进组织公布了无线通用串行总线完整的技术标准。而Ellisys、LeCroy等公司也能提供开发协助工具(相容性测试工具)以协助无线通用串行总线的技术开发。
  • 2006年6月
USB开发者论坛(USB Implementers Forum,简称USB-IF)首次以实物示范了五个不同厂牌的装置(包括软件硬件)同时使用。一台手提电脑使用以Alereon的芯片运作的英特尔的主机适配器,连接至以瑞昱(Realtek)的芯片运作的飞利浦高清影像播放器。而所有无线通用串行总线设备的驱动程式是由微软提供。[3]
  • 2006年10月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正式认可了首个主机有线适配器(HWA)和设备有线适配器(DWA)的无线通用串行总线完全实现方案。该方案可以同时应用于室内和室外。
  • 2007年11月
多个电脑周边装置厂牌开始推出无线通用串行总线的集线器,D-Link的DUB-9240[4]
而电脑主机厂牌LenovoDELL[4],各有一个型号的手提电脑(分别为Lenovo 61及DellInspiron 1720)成了首批获得USB-IF认证的无线通用串行总线的主控制器。

主控制器有线转接器、装置有线转接器,及多用途装置

无线通用串行总线能容许127个装置同时连接至主控制器。因为它是以无线传输,并没有传输线及插头,所以在连接时不用集线器(Hub)。

不过,一些没有无线主控制器的电脑使用无线装置时,则要装上特别的转接器。其带宽为2.4 GHz,一般也只能用在人机界面装置(Human Interface Device、HID、人工界面装置),即鼠标键盘等。

装置有线转接器及无线装置一般也需要额外电源运作,而主控制器有线转接器则可由通用串行总线取得电源。

无线通用串行总线与蓝牙

无线通用串行总线和蓝牙是两种基于不同协议下的无线传输技术,双方也希望能成功占有大部分的使用率。

无线通用串行总线是一种高带宽下运作的无线协议,而可用范围及带宽也比WiFi低。但资料传输率比蓝牙高。

参考

  1. ^ 超宽频技术简介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7-09-27.。
  2. ^ 无线通用串行总线的成立及展望简介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7-09-27.。
  3. ^ 示范五个不同厂牌的装置同时使用的新闻稿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7-09-29.。
  4. ^ 4.0 4.1 连接各种周边,从此免线! 《PChome十一月号》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7-11-19.

参见

外部链接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无线通用串行总线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