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多伦多华埠.

多伦多华埠

2023年的多伦多市中心华埠

多伦多华埠(英语:Toronto Chinatown)泛指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及其周边城镇(大多伦多地区华人居民和商户林立的地区。华人从1870年代起迁移到多伦多,到了1900年市内约有200名华人和95家华人商户[1],并出现多伦多首个华埠。位于多伦多市中心登打士西街士巴丹拿道的中区华埠在1960至70年代成型,而随着中区华埠的房价上扬,部分华人于1970年代迁至多伦多市东部河谷区,从而形成东区华埠。1980和90年代的香港移民潮为大多伦多地区带来更多华人,东面的士嘉堡和北面的万锦列治文山亦成为华人的热门聚居地点,并构成现时大多伦多地区拥有多个华人聚居地和商业区的局面,而部分机构(如多伦多旅游局)亦将这些市中心以外的新兴华人社区称为华埠或唐人街[2]

现时大多伦多地区约有40多万华人,是北美有最多华人居住的都会区之一。

中区华埠

[编辑]
一辆路面电车驶经登打士西街卑街的交界处;图中可见旧中区华埠的中文招牌(摄于1968年)
士巴丹拿道一景
登打士西街夹晓伦街一景

旧中区华埠

[编辑]

多伦多的第二代联合车站位于约克街(York Street)和前街Front Street)的交界处。当年华人乘火车抵达多伦多后,很多选择在火车站附近定居和营商,多伦多首个华埠(即旧中区华埠)亦于19世纪末在车站以北的约克街夹皇后西街一带形成[3]。晚清时期保皇和反清两派在多伦多各有支持者,双方亦盘踞市内不同地点。保皇会的多伦多支部设于皇后东街夹佐治街(George Street),而致公堂的多伦多支部则设于皇后西街和列治文西街(Richmond Street West)之间的约克街,双方的支持者亦各自归边[1]

满清政权倒台后,保皇会亦告解散,而保皇会会址附近的华人商户亦相继迁离,令约克街一带成为市内的主要华人聚落[1]。另一方面,犹太人社区陆续迁离约克街一带,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华人进驻该区,旧中区华埠亦于1920年代逐步沿伊利沙伯街(Elizabeth Street)和栗子街(Chestnut Street)向北扩展至登打士西街[1]。到了1941年,多伦多旧中区华埠约有2300名华裔居民,为全加拿大继温哥华维多利亚后的第三大华埠[4]

1950年代,市政府落实在皇后西街夹卑街之处兴建新市政厅弥敦菲腊广场,并在旧中区华埠大举征地。介乎皇后西街和登打士西街之间的一段伊利沙伯街上有多达三分之二的物业被拆卸;登打士西街沿线物业虽然避过清拆命运,但随着物业东主陆续将业权转售予发展商,旧中区华埠的大部分居民和商户亦相继迁离[4]

随着旧中区华埠的地价飙升,多伦多市规划部门于1967年建议清拆旧中区华埠所余的部分,以便发展商在新市政厅以北兴建写字楼[5]。市议员布朗(Horace Brown)更于1969年表示保留旧中区华埠只会令该处变成一个隔都[6]。另一方面,大多伦多市(即当时多伦多市以上的行政架构)则于1970年建议扩阔登打士西街并移除沿线的华人商户[6]。在种种挑战下,华人社区代表如林黄彩珍(Jean Lumb)等人于1969年成立拯救华埠委员会(Save Chinatown Committee),争取在原址保留旧中区华埠,最终获市政府让步[5]

虽然旧中区华埠获保留,但其风光不再:该区于1970年还有75家商户,到1984年只剩下不足十家餐厅和四座社团建筑[6]。踏入21世纪,该处的华裔商户所剩无几,旧中区华埠基本上已不复存在[6]

现中区华埠

[编辑]

登打士西街与士巴丹拿道的交界处一带本为多伦多市犹太居民的聚居地,华裔家庭只占该区人口20%。然而,犹太居民从1950年代末起陆续迁离该区,与此同时旧中区华埠却步入衰退,不少华裔居民和商户遂迁至登打士西街夹士巴丹拿道,令该处发展成多伦多市中心的新中区华埠[6]

中区华埠商业促进区于2007年成立,其范围覆盖书院街至苏利云街之间的士巴丹拿道,以及澳吉士打街至比华利街之间的登打士西街[7]。商业促进区于2012年的会员数目为403家商户[7],当中包括华人超级市场、中药铺、书局、杂货铺、茶馆、烧味餐厅等。

东区华埠

[编辑]
百乐汇街夹芝兰东街的东区华埠一景

随着登打士西街夹士巴丹拿道的新中区华埠于1970年代渐趋兴旺,当地租金随之上扬,华人亦到市内其他地区寻求更廉价的住宿。当中离中区华埠以东约3公里的河谷区房价远较中区华埠低廉,公园和图书馆等配套设施完善,又有巴士和路面电车线路通往市中心和中区华埠,因此吸引大批华裔居民迁移至此,而东区华埠亦逐渐在百乐汇街芝兰东街的街角形成[8]。到了1970年代后期,华裔商户沿百乐汇道向南伸延至登打士东街,并沿芝兰东街向东伸延至浩伦道(Howland Road[8]。据1981年人口普查,河谷区内约6万名居民中有近8千人以汉语为母语[9]

踏入20世纪末期,随着东面士嘉堡和北面万锦列治文山逐渐成为华人热门聚居地点,华人商户亦陆续进驻那些区域(见下文),令东区华埠面临更多竞争[10]。而中区华埠则邻近博物馆、艺术馆和购物区等旅游点,但东区华埠周围则是住宅区,令东区华埠难以跟中区华埠般吸引外地游客[11]。另一方面,多伦多于同期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并计划在东区华埠附近兴建选手村,刺激该带地价上升。然而,多伦多申奥失败后,该带地价随之回落,待附近港口区的工业用地转型为电影片场后才止跌回升。地价回升后,东区华埠部分居民乘机放盘并迁离该区,令东区华埠的客源萎缩[11]。在种种因素影响下,该带的店铺空置率上升,东区华埠亦面临衰退[10][11]

东区华商会从1998年起倡议在东区华埠兴建一座中式牌楼,并于往后10年间进行筹款和规划工序,期间工程费用从20万加元上升至100万元,项目后来获多伦多市政府拨款42万元[12]。由于百乐汇街和芝兰东街皆为电车线所途经之街道,市政府附例不允许牌楼跨街兴建,牌楼因此座落该两街道交界处附近一个户外停车场的一角[12]。中华门牌楼于2008年动工,2009年落成[8]

其他地区

[编辑]
太古广场
城市广场

大多伦多地区的华裔人口陆续上升,升幅更随着香港移民潮于1980年代展开而扩大,令独立屋供应充裕的士嘉堡成为华裔家庭置业的热门选择,当中爱静阁社区更成为士嘉堡的华人重镇。1977年,一名华裔发展商在雪柏东路(Sheppard Avenue East)购地兴建国泰广场(Torchin Plaza),往后年间亦有大批华裔商户陆续进驻原本由白人商户主导的己连和福广场(Glen Watford Plaza)和爱静阁广场(Agincourt Plaza),该三个商场逐渐被合称为士嘉堡唐人街[13][14],而己连和福广场以南的一个滚轴溜冰场则于1984年改建成庆龙中心[13][14]

此后,士嘉堡的华人商业区亦沿雪柏东路往东伸延至冰梨道(Brimley Avenue;该交界处即现东方广场所在),并往北沿坚尼地道(Kennedy Road)、美兰路(Midland Avenue)和冰梨路伸延至芬治东路Finch Avenue East[15]。到1980年代中后期,美兰中心、集友商场和士嘉堡邨等商场亦在芬治东路夹美兰路一带落户[16],而现时士嘉堡华人区亦包括云龙商场和丽晶商场等商场。

随着更多华人在士嘉堡北部定居,跨越士嘉堡和约克区万锦市界线(士刁士路)的美丽径社区亦成为另一华人重镇[15]。座落士刁士路与坚尼地道交界以东的城市广场原以白人为主要客源,到1990年代则陆续转型为华人商场。城市广场侧边的太古广场则于1997年开业,为北美最大的华人室内商场。此后,大都会商场、世纪广场、华登中心和锦绣中华等商场亦相继落成,令士刁士路成为新一批华人商场的据点。

此外,华裔居民和商户再从士刁士路往北沿坚尼地道伸延至万锦和列治文山的另一条东西向要道7号公路[15]。沿7号公路落户的华人商场包括在坚尼地道交界的旺角广场、介乎华登路和活拜路(Woodbine Avenue)之间的万锦广场、在里斯利街交界的时代广场、以及在湾景路交界的黄金商场,令7号公路发展成另一条华人商户集中的走廊。

另一方面,一批香港投资者于1986年在密西沙加市的登打士街购地兴建中国城广场[13]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黎全恩、梁恒达。第1页。
  2. ^ 多倫多參觀指南 (PDF). 多伦多旅游局. [2012-11-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5-14). 
  3. ^ Changes to Toronto's Chinatown: Toronto's First Chinatown and Downtown Chinatown. Paul Qiu. Chinese Canadian National Council Toronto Chapter. [2012-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1). 
  4. ^ 4.0 4.1 黎全恩、梁恒达。第2页。
  5. ^ 5.0 5.1 Yee, Paul, Chinatown: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 Chinese Communities of Victoria, Vancouver, Calgary, Winnipeg, Toronto, Ottawa, Montreal and Halifax, Toronto, ON, CAN: James Lorimer & Company Limited, 2005 
  6. ^ 6.0 6.1 6.2 6.3 6.4 黎全恩、梁恒达。第3页。
  7. ^ 7.0 7.1 黎全恩、梁恒达。第4页。
  8. ^ 8.0 8.1 8.2 黎全恩、梁恒达。第6页。
  9. ^ Lai (1988), p.169.
  10. ^ 10.0 10.1 Shawn Micallef. Stroll: Psychogeographic Walking Tours of Toronto. Coach House Books. 2010. ISBN 1770562613. 
  11. ^ 11.0 11.1 11.2 Cities for People: The Melancholy of East Chinatown. Kevin Liu, Jennifer Yim and Houtina Chim. Spacing Toronto. 2009-07-08 [2012-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01). 
  12. ^ 12.0 12.1 東區中華門明舉行破土儀式 耗資百萬 明夏竣工. 《星岛日报》加东版. 2008-10-23 [2012-11-08]. [永久失效链接]
  13. ^ 13.0 13.1 13.2 黎全恩、梁恒达。第7页。
  14. ^ 14.0 14.1 Lai (1988), p.170.
  15. ^ 15.0 15.1 15.2 Chinese-Canadians: A Changing Ethnic Community - Implications for Service Planning (PDF). Harvey Low. City of Toronto Social Development and Administration Division. 2006-03 [2012-11-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12-09). 
  16. ^ Lai (1988), p.174.

引用文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多伦多华埠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