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標槍式近迫武器系統.

標槍式近迫武器系統

標槍式近迫武器系統
DARDO
標槍式近迫武器系統
类型
原产地 義大利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65年—現在
生产历史
研发者奥托梅莱拉
研发日期1960年
生产商奥托梅莱拉
生产日期1965年—現在
衍生型
基本规格
重量
槍管长度2,800毫米(110.24英寸,70倍徑
高度
直径

炮彈40×365毫米L/70波佛斯/北約口徑
口徑40毫米(1.57英吋)
槍管2根
发射模式全自動
射击仰角-13°—+85°,仰角轉速:60°/秒
回旋角度完全360°(無迴旋限制),迴旋轉速:90°/秒
射速2×300发/分钟
槍口初速1,000米/秒(3,280.84英尺/秒
有效射程高爆彈藥:4,000公尺(4,374.45,13,123.36英尺,2.49英里
最大射程
供弹方式
瞄具

主武器2×布雷達製波佛斯40毫米L/70高射砲

標槍式近迫武器系統(DARDO,義大利語Dart,意為「标枪」,以下簡稱:標槍系統)是一台由意大利布雷達公司提供武器、奥托梅莱拉設計系統及生產的近迫武器系統(CIWS)。它由兩門布雷達特許生產並且發射高爆彈藥波佛斯40毫米L/70高射砲、一台火控雷達(RTN-10X)和一台火控系統(RTN-20X和DARDO)所組成。

這是一系列意大利以瑞典波佛斯40毫米高射砲這款防空武器加以衍生中的最後一型(安裝在布雷達建造的砲架以上的40毫米高射砲包括64型、106型、107型、564型和520型)。

用途

[编辑]

標槍系統具有高射速和快速反應的優勢,而且發射的是會在目標附近爆炸的近炸引信彈藥;而其他彈藥類型為曳光彈和直接觸發引信彈藥。

標槍系統的主要用途是防禦反艦飛彈無人機和其他精确制导武器。它還可以用於對付常規旋翼飛機、水面戰艦、小型水上快艇、漂浮水雷以及地面和沿海目標。

安裝

[编辑]

標槍系統安裝在兩種不同砲架以上的封閉式砲塔以內:A型,為砲塔內部440發加上甲板以下彈倉的296發(合共736發);而B型則只有440發砲塔內部彈倉(可B型無需甲板穿透即可安裝)。

操作概念

[编辑]

標槍系統的操作概念基於單管大口徑高動能高射機炮,這與高射速、高精度加特林机炮相反。事實上,方陣近迫武器系統的概念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厄利孔20毫米机炮相似,因此它倆都是具有較高射速輕型機炮,但口徑較小,導致射程和彈頭重量低下。

而波佛斯40毫米L/60高射砲是二戰時期另一款代表性防空武器,類似於今天可以所稱之為的“短程武器系統”,可以說搭載它的標槍系統是其概念上的繼承者。其搭載的機炮型號是1947年以後的40毫米L/70高射砲,裝有70倍徑的炮管,射速從L/60的120發/分鐘提高至L/70的300發/分鐘、炮口初速從L/60的850米/秒以上提高至L/70的1,000米/秒以上,而且最大有效射程也從L/60的3,000公尺提高至L/70的4,000公尺。因此,儘管這台標槍系統的重量比二戰時期、同為雙聯的L/60略高,前者的性能卻是後者的四倍。

改進版本

[编辑]

40快炮(Fast Forty)是標槍系統的改進版本,具有更高的射速(2×450發/分鐘)、雙彈倉和雙重供彈機構;當導彈距離艦艇1,000公尺以內時,可將彈種從高爆彈切換為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APFSDS)。

使用國

[编辑]
藍色為標槍系統的使用國

現在的使用國

[编辑]

現代世界相若的近迫武器系統比較

[编辑]
中國1130型近程防御武器系统 俄羅斯AK-630[1] 俄羅斯AK-630M1-2[2] 美國方陣近迫武器系統[3] 荷蘭守門員近迫武器系統 瑞士萊茵金屬歐瑞康千禧年機炮[4] 南非丹尼爾35毫米高平兩用砲 義大利標槍式近迫武器系統[5]
外觀 ×
採用年份 2009年 1976年 1983年 1980年 1980年 2003年 2005 1965年
武器 30毫米(1.18英吋)11管式H/PJ-11型舰炮 30毫米(1.18英吋)6管式GSh-6-30(AO-18)加特林机炮 2×30毫米(1.18英吋)6管式GSh-6-30(AO-18)加特林机炮 20毫米(0.79英吋)6管式M61火神式機砲 30毫米(1.18英吋)7管式GAU-8复仇者机炮 35毫米(1.38英吋)單管式歐瑞康35/1000轉輪式機炮 2×35毫米(1.38英吋)單管式GA35速射機炮 40毫米(1.57英吋)雙管式波佛斯40毫米L/70高射砲
炮彈 30×165毫米
AO-18
英语30 mm caliber
30×165毫米
AO-18
30×165毫米
AO-18
20×102毫米
NATO
30×173毫米
NATO
35×228毫米日语35mm口径弾
NATO
35×228毫米
NATO
40×364毫米R
裝彈數,發 2×1,280 2,000 4,000 1,550 1,190 252 2×240 736
重量,公斤: 7,400 9,114 11,819 6,200 9,902 3,300 5,500 5,500
發射速率,發/分鐘 9,000/11,000 5,000 10,000 4,500 4,200 200/1,000 2×500 600/900
炮口初速米/秒 1,000 900 900 1,100 1,109 1,050/1,175 1,175 1,000
有效/平軌跡射程, 4,000 4,000 4,000 3,600 2,000 3,500 4,000 4,000
最大射擊仰角,° -25/+85 -12/+88 -25/+90 -25/+85 -25/+85 -15/+85 -10/+85 -13/+85
最大射擊仰角轉速,°/秒 50 60 115 100 70 40 60
最大迴旋角度,° 360 360 -150/+150 360 360 360 360
最大射擊仰角轉速,°/秒 70 80 115 100 120 70 90

圖集

[编辑]

參見

[编辑]

資料來源

[编辑]
  1. ^ AK-630 Gatling Gun Close in Weapon System. Indian-Military.org. 12 March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15). 
  2. ^ 30 mm AK-630M1-2 / AK-630M-2 System. MilitaryRussia.ru. 13 March 2009 – 13 July 2011 [23 March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6) (俄语). 
  3. ^ Dan Petty. The US Navy - Fact File:. Navy.mil. [2013-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5). 
  4. ^ Oerlikon Millennium 35 mm Naval Revolver Gun System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En.wikipedia.org. 2013-04-15 [2013-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1). 
  5. ^ Tony DiGiulian. Italy 40 mm/70 (1.57") Breda. Navweaps.com. [2013-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2). 

外部連結

[编辑]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標槍式近迫武器系統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