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比利时历史.

比利时历史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4年6月21日)请协助改善这篇条目,更进一步的信息可能会在讨论页扩充请求中找到。请在扩充条目后将此模板移除。

无论是地理上还是文化上,比利时都处于欧洲的十字路口,在过去的2000年内,其见证了各种种族与文化的兴盛与衰败。也正因为这样,比利时是欧洲真正的种族熔炉,凯尔特人罗马人德意志人法国人荷兰人西班牙人奥地利人在此都留下了文化的痕迹。

史前时代

在比利时考古挖掘到的史前石器

在比利时地区曾经发现距今三万五千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 公元前一千七百年左右,该地区已经使用的钱币;而此人种也是广义日耳曼民族的一支,罗马共和国的军事家凯萨在其著作高卢战记中,就曾叙述该地的原住民的生活状况。

早期历史(1830年前)

罗马帝国时期

前54年,本地区被罗马共和国将军凯撒征服,当时主要由凯尔特人居住。公元一世纪罗马人建立高卢比利时行省,其领域涵盖了当今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以及德国西部、法国东北部一部分。行政中心在兰斯

黑暗时期

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崩溃后,日耳曼人大举入侵,其中的一支法兰克人随后建立了墨洛温王朝,其领土包括了现在的比利时。墨洛温王朝之后由卡洛林王朝取代。在今比利时地区,形成了佛兰德伯国

中世纪

公元843年,卡洛林王朝查理曼的孙辈们签署了《凡尔登条约》,将统一帝国瓜分为东、中和西三个部分。佛兰德伯国斯海尔德河以西部分归属西法兰克,以东部分归属东法兰克。这也是当今比利时法语区比利时荷语区分别的由来。

1405年,佛兰德领地女继承人玛格丽特三世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二世结婚,佛兰德遂并入勃艮第公国。到1433年的时候,比利时以及卢森堡、大部分荷兰地区是勃艮第公国的一部分,后来因勃艮第女公爵玛丽嫁给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这一地区从而变成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土。以后又因哈布斯堡王朝的联姻与分家,这一地区又被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但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后,奥地利取得了比利时。

法据时期

1789-1790年间的比利时革命与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在时间上交叠,该运动寻求从奥地利获得独立。在Jean-André van der Mersch的指挥下,布拉班特起义军击败了奥地利军队,尼德兰地区宣布独立,并成立比利时合众国。但旋即在该年又为奥地利人所重新领有。1794至1795年间南尼德兰遭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进攻与占领,与此同时结束了哈布斯堡的统治,他们被切割成九个行政区成为法国的一部分,在1797年奥地利正式签署条约把该地割让给法国。

1797年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爆发:鲁汶大学遭到关闭,在法国最初的几年统治下来,比利时地区经济完全受到剥削,连安特卫普这个港口都被禁止对外贸易,人民只被允许购买法国高昂的商品,居高不下的税率,使市场只信赖黄金白银,能用的货币只有金、银币,民不聊生。这段期间约有八十万比利时人出走。[1]在法据时期荷兰语不许公开使用,种下今日荷语区和法语区不合的前因,[2][3]在当时的格言“一个国家,一种语言!”的影响下,法国在公共场合中唯一接受法语,不论是经济、政治亦或社会事务上,[4]这项措施导致当时被强迫征召来的比利时籍士兵的不满,也不难想像在这样基础上的军队,尔后会遭受战败的命运,[5]此举也被视作为后来反法联盟战争胜利的开端[6]。 1814年拿破仑一世迫于反法联盟的力量而退位,法国对比利时的统治也旋即结束,但在隔年拿破仑试图返回法国重掌政权,拿破仑知道他仅有一次反败为胜的机会,他必须在比利时地区和联盟一决高下,同年六月十六日他率军穿越比利时地区。

纪念当时所遗留下的铜像

在同年拿破仑的最后一战于比利时开打,他遭遇到普鲁士英国的军队围攻,在六月十八日拿破仑终于在比利时的滑铁卢被击败,拿破仑可以说是败在自身的策略以及部属未能来的即前来救援,次日早晨最后的战斗也结束,拿破仑受到再次流放的命运。当时荷兰国王威廉一世的奥伦治王子在战场有功,这位王子也就是后来的威廉二世,在1826年年轻的威廉率领的荷兰军再次于滑铁卢打了胜战,而击败了比利时的军队。

荷据时期

欧洲 - 1814

1815年拿破仑败于滑铁卢时,主要的参与国有英国、普鲁士以及俄国,这几个国家在战后于维也纳召开和会,也就是著名的“维也纳会议”,会中确立奥属尼德兰和尼德兰共和国共组为荷兰联合王国,此举主要是惧于奥属尼德兰留在法国会增加法国的国力,他们决定拥戴一位信奉新教的国王,也就是时任奥伦治亲王的威廉一世

独立

1831年,比利时爆发比利时独立运动,从荷兰统治下独立,成为世袭君主立宪制王国,并选择了一位德国贵族萨克森-科堡-哥达公国的王子利奥波德作为比利时的第一任国王。

比利时立国后奉行中立政策,但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被德国占领。二战以后,比利时放弃中立原则,参加了北约。后来又参加了欧洲经济共同体

殖民主义时代

比利时历史上有一个主要的殖民地比属刚果,即现在的刚果民主共和国。比属刚果于1885年由柏林会议赠给当时的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利奥波德将此地命名为刚果自由邦,并收为自己的私人领地,进行残酷的统治,同时大量种植橡胶,以满足当时世界对橡胶轮胎的需求。

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利奥波德于1908年放弃了对刚果的私人统治,把刚果交予比利时政府。后来比属刚果于1960年独立。

1902年比利时在中国天津获得一块租界[7],1929年声明退还中国,1931年正式举行仪式退还中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8月3日德国对法宣战,同时占领宣布中立的比利时,由此来进攻法国。8月4日英国因德国对比利时宣战,随即向德国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前,比利时试图寻找保持不结盟的中立政策。但是在1940年5月10日,德军入侵比利时,由此进攻法国。

在1940年比利时被打败后,众多比利时战士和平民设法躲避至英国,并且加入了流亡比利时政府。

战后比利时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比利时作为一个现代化、高科技的欧洲国家而兴盛,它同时也是北约欧盟的成员国。但是北部说荷兰语的弗拉芒人和南部讲法语的瓦隆人之间长期的紧张关系,最终导致了近些年来的宪法修正案,赋予比利时南北两半正式的自治权,因此比利时现在是一个联邦国家。

2007年6月10日,举行联邦议会选举。[8]

现代

2010年比利时议会选举结果显示,分裂派政党“新联盟党”(N-VA)在弗拉芒处于领先地位。而该政党终极目的是与南部的法语区彻底决裂。而荷兰语党派与法语党派对于组建联合政府无法调节,而导致2010年到2011年比利时陷入了长期的无政府状态

参考文献

  1. ^ (英文) Alexander Ganse. Belgium under French Administration, 1795-1799. Korean Minjok Leadership Academy. [2008-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8). 
  2. ^ (法文) Jacques Leclerc (associated member of the Trésor de la langue française au Québec). Petite histoire de la Belgique et ses conséquences linguistiques. L'aménagement linguistique dans le monde. Université Laval. 2008-11-09 [2009-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18). 
  3. ^ (荷兰文) Daniel Suy. De Franse overheersing (1792 - 1794 - 1815). De geschiedenis van Brussel. Flemish Community Commission (VGC). 1997 [2009-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2). 
  4. ^ (荷兰文) Broeksele. Bruisend Brussel.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 2006 [2009-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4). 
  5. ^ (法文) Jacques Leclerc (associated member of the Trésor de la langue française au Québec). Belgique - België - Belgien. Université Laval. [2008-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08). 
  6. ^ (英文) Alexander Ganse. The Flemish Peasants War of 1798. Korean Minjok Leadership Academy. [2008-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8). 
  7. ^ 《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第34页
  8. ^ 吴黎明,比利时举行大选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华网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比利时历史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