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克罗地亚历史.

克罗地亚历史

克罗地亚首先出现在历史上是8世纪,以大公国形式存在。10世纪成为一个王国。

早期

自史前时代起克罗地亚就有人类居住。

迄今已发现尼安德塔人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化石。以克拉皮纳出土的最具代表性。

数座新石器红铜时代遗址,如斯塔塞佛、福塞多尔与巴登文化等都发现于北部河谷一带。

铁器时代伊利里亚人凯尔特人也相继进入,形成拉登文化

前8世纪,希腊人开始向黑海、地中海、亚得里亚海沿岸殖民,最早的殖民地于伊利里亚人与利伯尼亚人居住的科尔丘拉岛赫瓦尔岛维斯岛等地建立起来。

罗马行省

达尔马提亚是伊利里亚王国的北部[1]

自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220年代的伊利里亚战争

前168年,罗马征服该地区,建立保护地。

9年,罗马帝国征服克罗地亚全境,设立“伊利里库姆省”。10年,伊利里亚行省被分割为达尔马提亚潘诺尼亚

罗马统治期间建设大量道路来供军队防御,横贯巴尔干半岛、连结黑海爱琴海,带来诸多罗马文化。

305年,戴克里先退位,在斯普利特建立豪华的宫殿。罗马衰弱后,此地区相继由匈奴人东哥德人、以及拜占庭帝国征服。

395年,罗马分裂,克罗地亚划入西罗马。476年,西罗马灭亡,东哥德人入侵,建立东哥德王国,后被东罗马所灭。

中世纪

克罗地亚

7世纪,斯拉夫人进入此地区,并接受拉丁文化,成为克罗地亚人。9世纪,改信天主教

768至814年,法兰克王国征服巴尔干半岛,克罗地亚也被纳为其藩属国,后成立两个公国——潘诺尼亚与达尔马提亚。

随着法兰克王国越衰微,克罗地亚越趋于独立,

845年,米斯拉夫大公退位,法兰克的统治权也随之丧失殆尽。845至864年,特尔皮米尔大公使克罗地亚从公国转为实质的封建制国家,虽承认法兰克王国的地位,但大公拥有完整的统治权。852年,官方宪章中首次使用“克罗地亚”。

法兰克没落后,拜占庭再度征服克罗地亚,人民对于依从拜占庭的大公之子兹德斯拉夫十分不满,随后爆发动乱,兹德斯拉夫被赶下台,拜占庭的影响力也从此消失。

879年,布拉尼米尔公爵上台,并拥有教宗若望八世的支持,克罗地亚从此受外国承认主权,布拉尼米尔也成为第一位克罗地亚出身的统治者,“克罗地亚的领袖”(Dux Croatorum)。

910年,托米斯拉夫登基,统治期间,克罗地亚取得达尔马提亚和潘诺尼亚的统治权,并击溃马扎尔人和保加利亚人的入侵。

克罗地亚王国(925-1102年)

教宗若望十世于925年致函托米斯拉夫一封信件的部分。这封来源不清楚的信中以王(rex)提及托米斯拉夫。

925年,在一封来源不清楚的教宗若望十世致函托米斯拉夫信件中,托米斯拉夫加冕为第一位克罗地亚王,克罗地亚也就此从公国转为王国。

11世纪下半,王国在佩塔尔·克雷希米尔四世与狄米特流斯·兹沃尼米尔的统治下达到顶峰。兹沃尼米尔后被人所暗杀,由斯捷潘二世继任王位。

1091年,斯捷潘二世逝世后,特尔皮米尔王朝终结。

匈牙利(1102-1527年)

1102年,克罗地亚与匈牙利签订条约,同意让匈牙利王卡尔曼一世担任克罗地亚君主,自此克罗地亚即成为匈牙利的一部分。

12到16世纪,克罗地亚王国受匈牙利王指派的总督与克罗地亚议会所管理。

1409年,匈牙利把克罗地亚的沿海地区达尔马提亚卖给威尼斯共和国。1428年,威尼斯已获得达尔马提亚大部分地区的控制权,除受奥斯曼保护的杜布罗夫尼克外。1463年,奥斯曼征服波斯尼亚全境,与克罗地亚相接,后对其发动战争。

奥斯曼于1493年的克尔巴瓦原野战役与1526年的摩哈赤战役中彻底打败克匈联军。

1526年,奥斯曼帝国军队北上欧洲,在莫哈奇战役(Mohacs)击败匈牙利,匈牙利雅盖洛王朝(Jagiellon)随之崩溃,匈牙利大部分地区由奥斯曼所兼并。匈牙利剩余地区由奥地利哈布斯堡接管。1527年,拉约什二世死于摩哈赤。

另外加冕成为克罗地亚国王的形式逐渐结束。最后的一任国王是查理一世。此后,克罗地亚因为有一个单独的加冕仪式而感到满足。洛约什一世的统治时期被认为是克罗地亚中世纪的黄金时期。[2]

近代

哈布斯堡(1527-1918年)

1529年,克罗地亚贵族议会宣布归顺奥地利哈布斯堡,承认斐迪南一世为新的统治者,作为交换,斐迪南一世必须对抗奥斯曼,同时要尊重克罗地亚人的政治权益。

1538年,奥地利将克罗地亚一分为二,分作平民区驻军区,后者由政府派遣的军事长官控制,协助奥军。1593年,奥斯曼在锡萨克战役中败于克罗地亚。

1667至1698年,“大土耳其战争”期间,奥军收复斯拉沃尼亚和大部分克罗地亚领土,仅剩波斯尼亚仍在奥斯曼控制之下,造成现今两国的边界划分。

战争对克罗地亚的人口结构造成强烈的冲击,许多克罗地亚人移民到奥地利,布尔根兰州的克罗地亚人即是当时移民者的后裔。

为取代移民的克罗地亚人,哈布斯堡呼吁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的东正教徒移入驻军区。

1737至1739年,塞尔维亚人迁入克罗地亚达到最高峰。在奥斯曼撤军后,居民并未离去,成为日后国内的塞族聚集地——克拉伊纳。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随后拿破仑崛起、向外扩张,奥地利参与反法战争。

1805年,第三次反法同盟战争中奥地利被法国打败,割让部分伊斯特里亚、达尔马提亚予法。拿破仑将之并入其从属国意大利王国,引入法国法律进行改革,取消贵族特权、纳税平等、促进教育。1809年,第五次反法同盟战争爆发,奥军再度战败,拿破仑取得整个伊斯特拉、萨瓦河右岸到乌纳河之间的克罗地亚地区,设置伊利里亚省控制其领土,用于封锁中欧透过亚得里亚海和英国之间的联系。1813年,法军已江河日下,奥军重新占领伊利里亚省,维也纳会议后再并回奥地利,并建立达尔马提亚王国,将沿海地区重新划给克罗地亚王国统治,两者皆臣服于哈布斯堡的统治之下。

19世纪初,经历过拿破仑的征服,及后哈布斯堡逐渐收复匈牙利的领土,克罗地亚和达尔马提亚皆由哈布斯堡所取得。

1830与1840年代,浪漫民族主义盛行,令克罗地亚民族主义重新复苏,催生统一帝国内南斯拉夫民族的“伊利里亚运动”,并透过克罗地亚著作和文化的传播,使克罗地亚语成为一种标准语言,用以对抗匈牙利语

1848年,匈牙利爆发革命,克罗地亚人选择与奥地利站在同一阵线,并于1849年一同打败匈军,随后,克罗地亚进入日耳曼化时期。

1860年代,奥地利由于政治上的疲弱,被迫通过“奥匈折衷方案”来与匈牙利王国成立二元帝国——“奥匈帝国”,其中克罗地亚划给匈牙利管理,

1868年,根据《克罗地亚匈牙利妥协协议》,克罗地亚王国和斯拉沃尼亚再度统一,达尔马提亚王国则由奥地利控制,里耶卡则保持着独立状态。在奥匈帝国根据《柏林条约》吞并波赫两省后,驻军区也跟着被废除,

1881年,根据《克罗地亚—匈牙利协议》,驻军区回归克罗地亚控制。奥匈帝国内部以法兰兹·斐迪南大公为首推行将国家改为实质联邦制的构想,克罗地亚也将成为其中一个联邦单位,但这些努力随着斐迪南大公遇刺身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终止。

南斯拉夫王国(1918-1945年)

1914年夏,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奥匈帝国动员的700万军队中有50万克罗地亚人,后者曾在西线意大利巴尔干东线作战,付出137,000名士兵、109,000名平民死亡的损失,包括战事的伤亡、各种流行病与饥荒。

战后,奥匈帝国崩溃。

1918年10月29日,克罗地亚议会宣布自奥匈帝国独立,并成立为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的一部分。12月4日,该国与塞尔维亚王国建立联盟,后改建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

不过,在王国中的塞尔维亚人推行大塞尔维亚主义,从政府机关到宗教部门,克罗地亚人都受到歧视与排挤。

1921年,《维多夫丹宪法》通过,实施中央集权体制、不承认南斯拉夫存在不同的民族,取消克罗地亚人的自治权,受到长久以来提倡施行联邦制的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的反对,其中反对最大力的是斯捷潘·拉迪奇领导的克罗地亚农民党

1928年6月20日,塞尔维亚议员在国民议会上对拉迪奇开枪射杀,令克罗地亚人和政府的关系更为紧张,引爆萨格勒布的学生、工人、市民大规模示威游行,在与警察冲突的过程中又有三名学生被打死,场面更为混乱。1929年1月6日,王国摄政亚历山大一世发动政变,废除宪法、解散国民议会、取消所有政党,建立独裁统治,镇压冲突。

1929年,王国更名为南斯拉夫。政府的独裁统治令克罗地亚人强烈不满,权利党主席安特·帕韦利奇认定透过谈判无法达成目标,需以武装斗争的方式来建立一个独立的克罗地亚,便辗转于他国取得物质支援,建立非法极端民族主义组织——克罗地亚护国军(后改名为“乌斯塔沙”),在当局铁腕镇压后,乌斯塔沙旋即逃往外国,潜伏等待时机。

1931年,颁布新宪法,亚历山大的独裁终止,该法再度宣布南斯拉夫只存在一种民族的说法,并以此让国家组织由单一民族掌握合法化,同时也将国名自“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改为“南斯拉夫王国”。继承拉迪奇党主席职位的弗拉特科·马切克也继续领导农民党,提倡南斯拉夫联邦化,经过长期的协商,南斯拉夫首相拉吉沙·兹韦特科维奇与马切克达成协议。

1939年8月27日,签署《兹韦特科维奇–马切克协议》,允许建立拥有高度自治权益的克罗地亚省。南斯拉夫中央政府保留控制国防、国内治安、外交、贸易和运输的权力,其余事务都交给克罗地亚的议会处置。

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1945年)

1941年4月,南斯拉夫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与意大利干预巴尔干半岛,随后联合盟友匈牙利保加利亚进攻南斯拉夫,支解后,克罗地亚、波斯尼亚斯雷姆等地被组成服从纳粹德国和意大利的傀儡政权——克罗地亚独立国。其中意大利王国迫使克罗地亚签署条约割让部分的达尔马提亚,匈牙利也取得巴兰尼亚的北克罗地亚与梅吉穆列县等土地,保加利亚则分得马其顿大部分领土。

克罗地亚领导人帕韦利奇与其领导的法西斯组织乌斯塔沙接掌独立国的控制权,实施恐怖统治,对犹太人展开迫害、将塞尔维亚人与罗姆人关押到集中营进行种族清洗式的屠杀(尤其著名者为雅瑟诺瓦和斯塔拉·格拉迪斯卡集中营)。据估计,克罗地亚在战前有着39,000名犹太人定居,战后仅9,000人幸存,多已被当局或德军杀害,要不就是被驱赶到德国。轴心军占领后不久,南国境内出现抵抗运动,分别在德国、保加利亚占领区及意大利占领区,其中克罗地亚独立国境内最多。1941年6月22日,“第1锡萨克游击支队”于克罗地亚的锡萨克一地成军,为德军在南斯拉夫、乃至欧洲占领区第一支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军事单位,这一天后来成为克罗地亚的“反法西斯战争纪念日”。日后出现由克罗地亚人约瑟普·布罗兹·铁托所领导的共产党多民族反抗军——“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这支部队在战火中迅速成长,后来在1943年12月的德黑兰会议中获得同盟国的承认。得到盟军的装备、后勤、训练、空中力量的支持与苏军的协助,人民解放军同后者于1944年发动贝尔格莱德攻势,打败德军,控制南斯拉夫全境,并在1945年5月推进到奥地利地区和意大利国界,后于“布雷堡遣返事件”中屠杀数千名乌斯塔沙战俘和克罗地亚难民。

1942年11月26日,为决定战后南斯拉夫命运,南斯拉夫共产党与其余反抗势力组成“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员会”,得到战后以民族平等为基础上的联邦制国家之共识,也因此在第一次会议结束后,各地区之民族创建各自的“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员会”,克罗地亚为最早建立该会的地区。

1943年6月13日,“克罗地亚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员会”诞生,宣称成为克罗地亚人民的最高政治机构。

1945年4月14日,克罗地亚民族政府成立,大部分成员为共产党人。5月8日,人民解放军开进独立国首都萨格勒布,宣布克罗地亚独立国灭亡。

总计下来,共约有47万克罗地亚人参加人民解放战争,其中有23万人配有武装。至少有50万塞尔维亚人在二次大战中被独立国的乌斯塔沙所杀,而克罗地亚人(包括武装反法西斯或是与轴心国合作者)也有约20万人死亡。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1945-1991年)

二次大战结束后,克罗地亚以社会主义共和国的身份加入“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再度成为南斯拉夫的一部分,由“克罗地亚共产主义者联盟”主政,实行一党专制,铁托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然而自从苏联与南斯拉夫交恶后,原仿效苏联体制的南斯拉夫一改原有的中央集权政府结构,开始积极将权力下放,经济也走上颇富弹性和积极性的“工人自治”模式,也因为如此,在1953至1963年,与其他地区一样,历经一段平稳发展的时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出现中央与地方的利益矛盾,而后更是升级为民族问题,克罗地亚人和联邦内人口最多的塞尔维亚人也因为二战彼此的迫害而存在着仇视,广布于经济、宗教、文化等层面,也因此要求更大的自主权。联邦采取的应对方式是以“分裂国家”之名拒绝克罗地亚人的要求,相关人员也遭到惩处,更加深克罗地亚人的不满,部分激进者甚至发起恐怖行动

1971年,发生“克罗地亚之春”事件,三万多名大学生罢课,要求联邦修宪、允许克罗地亚拥有自己的军队和支配其经济的权力,而联邦政府以镇压方式处理,党内高层遭到清洗,多名参加者被捕入狱、开除出党。即使如此,铁托为安抚情势,在1974年发布新宪法,允许各共和国更多的自治权,这一定程度上也达到“克罗地西亚之春”运动的目标,也为后来克罗地亚脱离联邦独立提供法源依据。

1980年代后期,克罗地亚的政治局势日趋紧张,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之间的矛盾不断升温。1980年代,联邦内长期累积的各种弊端接连爆发,不但先后遭逢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科索沃动乱,80年代末又发生东欧民主化革命,塞克两民族各持不同态度应对,克罗地亚要求独立作主、脱离联邦,并采取撤回联邦军队的部分克人、停缴政府预算、示威等行动,而塞尔维亚则提倡维持联邦的统一性,要求联邦收回下放给各共和国的权力。

1980年5月4日,威望崇高的狄托去世后,政府对局势逐渐丧失控制力。

1990年1月,南联邦执政党“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召开会议,克罗地亚正式要求重组联邦,将政体改为一个各共和国间更为松散的联邦,但遭到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的反对,克罗地亚代表因而宣布无限期退出代表大会。1990年,克罗地亚举行首次的多党选举,强硬主张独立的弗拉尼奥·图季曼获胜,主张自治的克罗地亚民主联盟的胜利更加激化民族之间的矛盾,提高局势的紧张。

克罗地亚境内的塞尔维亚人认为自己将沦为同当年二次大战的乌斯塔沙迫害的对象,因而选择离开克罗地亚议会,宣称将自组“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脱离克罗地亚而独立。

现代

克罗地亚共和国(1991年至今)

1991年5月19日,时任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举行独立公投。在克罗地亚国内少数塞族人的抵制下,除克罗地亚人极力赞成独立外、克罗地亚国内绝大部分的阿尔巴尼亚人波斯尼亚人斯洛文尼亚人族群也投票支持克罗地亚脱离塞族人领导的南斯拉夫独立,并以绝对优势胜出。

1991年6月,克罗地亚正式宣布从南联邦独立,其法律效力自同年10月8日起生效。

6月25日,克罗地亚与斯洛文尼亚共同宣布脱离南斯拉夫独立。克塞二族之间立即爆发流血冲突。美国欧盟等多方进行调停亦无果。

1991年12月19日,克罗地亚国内塞族人正式成立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该共和国控制克罗地亚与波黑边境的塞族人口占大多数的地区。

独立宣言后,南斯拉夫人民军及塞族的准军事部队与克国部队的武装冲突逐渐升级,最终在1991年末引爆克罗地亚的独立战争。战争爆发后,克罗地亚当局控制的实际领土仅原有的三分之二。

1992年1月15日,欧洲经济共同体承认独立。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接纳克罗地亚为成员国。在联合国调停介入下,境内的战事逐渐平息,但克罗地亚政府与塞族独立政权的问题一直无法解决。

1995年8月,为巩固独立成果与结束战争,克罗地亚政府军发起风暴行动占领塞族共和国大部分地区,迅速瓦解“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政权,结束其境内的军事对抗。1995年11月,签订《阿尔杜特协议》。12月,又签订《代顿协议》,结束与联邦军在原南斯拉夫其他地区的战事,收复大部分的失地,冲突正式结束。

1998年1月15日,联合国驻克罗地亚行政当局将权力正式移交克罗地亚政府。1998年,所有克罗地亚国内被塞族占领地区(例如位于达尔玛提亚的内陆城市克宁)重归克罗地亚,全国统一。

独立战争结束后,图季曼以将克国建设成现代化欧洲国家为目标展开转型,包括与前南斯拉夫共和国关系逐步正常化、争取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联盟、权力融入中欧的经济和文明体制,却遭逢一系列的障碍,不仅在私有化过程有大量腐败案件,又受到外国金融危机和科索沃战争的影响,国内经济大幅衰退,在国际上也呈现半孤立状态,人民因而对执政长达十年的“克罗地亚民主联盟”渐感失望。

1999年12月10日,图季曼因病去世,克罗地亚民主联盟的时代已跟着结束。

2000年初,斯捷潘·梅西奇总统与伊维查·拉昌总理成立中间偏左的新政权。梅西奇承袭图季曼的外交政策,但在国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严查贪污腐败、消除官僚主义、解决失业问题,提供外国一个安全可靠的投资环境,克罗地亚的经济因而快速成长,于2002年增长率达5.2%,为欧洲国家中速度最快的一个。

近年克罗地亚经济迅速复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更追上部分西欧国家(例如意大利葡萄牙)。

2000年11月30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9年4月,与阿尔巴尼亚共同加入北约。2013年7月1日,加入欧盟。2023年1月1日,加入申根区欧元区

参考资料

  1. ^ Thomas Kelly Cheyne and John Sutherland, BlackEncyclopaedia Biblica: A Critical Dictionary
  2. ^ Zrinka Pešorda Vardić: The crown, the king and the town – the relation of Dubrovnik community toward the crown and the ruler in the beginning of movement against the Court (Croatian Institute of History)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克罗地亚历史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