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曾习经.

曾习经

曾习经
曾习经官服图
曾习经书法:厚载

曾习经(1867年6月19日,清同治六年旧历五月十八日 - 1926年10月24日,民国十五年旧历九月十八日),字刚甫,一作刚父,自号蛰庵居士广东揭阳棉湖镇(今属揭西县)人。揭阳最后一位进士,为官二十年(1892-1912),官至度支部右丞(正三品),清代财政官员、诗词人、书家、校勘与版本研究家。

梁启超誉“呜乎,此揭阳曾刚甫右丞,有清易代之际第一完人。”

家族

曾初春先祖于明末定居于揭阳棉湖,是为曾氏迁棉湖始祖。从五世祖曾雄世到九世祖曾宗唯都被赠儒林郎(从六品),十世祖曾声高本为监生,咸丰六年土寇许亚梅欲侵棉湖,县营援兵未至,县内无粮无食,人心惶惶,声高先祖集壮丁平贼,由监生保六品职,十一世祖曾中孚以武夫得从蓝翎把总,八品官,追赠资政大夫。夫人李氏主持家政,保持乐善好施、济人以困的家风,赠一品夫人。

曾中孚育四子: 长子曾述经,举人;次子曾畲经,当地儒医;三子曾习经,进士;四子曾秉经,秀才。 曾述经16岁中秀才,在家设帐授徒,弟弟习经也随之受学 ,1888年,广州广雅书院建成,兄弟同被选中,受业于梁鼎芬先生,深受赏识,梁启超为同门,结为莫逆至交,1889年,光绪15年,光绪完婚及亲政,举行己丑恩科乡试,兄弟双中举人,按满清律例,若某县一甲子未出科名,将被废为草县,剥除人民若干权益,兄弟同科中举诚为美事,亦解除了揭邑被废危机。 曾述经曾任福建上杭、莆田两县知事,政绩昭著,有曾青天美誉。1911年(宣统三年)以母亲老迈需奉养,辞直棣州知州任归家,后任揭阳榕江书院山长。

曾述经照片
曾述经照片

二十年仕途

进士第墨宝
进士第曾习经撰、写对联
进士第门楣
进士第门楣
进士第四匾
曾氏宗祠

1890年(光绪16年)中式贡士,因病未参加殿试。1892年(光绪18年,壬辰)曾习经26岁,中进士,翁同龢为其中一位阅卷官,试卷保留于公家博物馆,授户部主事(正六品),揭阳旧居未因高中而大兴土木,只稍事修葺,请同年进士山东田智枚书〝 进士第〞 匾额,亲自书撰一副门联: 〝 帝阙龙纶绵世泽,臣家凫藻咏恩波〞。现今保留于棉湖〝 进士第〞。

同年孙中山先生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

光绪27年(1901年),封爵中宪大夫(正四品) , 光绪32年,1905年1月26日至1906年5月,一年四个月(中华印刷通史,近代篇),被派往日本考察纸币印刷事,以改善当时使用的钞票质量差、易造假的缺点。光绪33年,清王朝批准度支部奏议,决定成立度支部印刷局,采用国外先进技术设备。1906年9月,户部、财政处合并为度支部,曾习经升任度支部左参议,正四品。晋右丞、兼税务处提调、清理财政处提调、 印刷局总办、宪政编查馆学部咨议官。

1905年7月,中国同盟会于日本东京成立,推举孙中山为总理。 1905年月8月,清政府决定次年起废除科举。

与叶恭绰友好,叶恭绰“蛰庵诗存序”:“孑身无仆从,卧榻上不能起,室中寂若僧寮。刚甫每日斜下值,则来馆中,冠四品冠,衣袍褂,躞蹀厨下,为余烹药,情境宛在心目”。

1907年(光绪33年),刑部改为法部,下设修订法律馆被特简兼任法律馆协修,未几,又授大清银行正监督(正三品)是年41岁。 光绪曾两度接见,肯定/嘉许对国家贡献。1908年冬,光绪、慈禧卒,溥仪继位,翌年改元宣统。

梁启超“蛰庵诗存序”:“当其盛年,鞅掌支度,起曹部,迄卿贰,历二纪余,综理密微,一部之事皆取办。盖在清之季,谙悉食货掌故,能究极其利病症结者,舍刚父无第二人。”

1911年,宣统三年,年45,升任度支部右丞,正三品,佐理财政上一切重要事宜。同年12月24日,曾习经以病辞官去职。翌日,宣统帝下诏退位。

曾靖圣:“度支部右丞 曾府府君行状”“...或诘之,则曰:吾行吾心所安而已。” 梁启超“蛰庵诗存序”:“及清鼎潜移,则于逊位昭书未下之前一日,毅然致其任而去。盖稍一濡滞,忽已处于致无可致之地。烛先机以自洁,如彼其名决也。 温丹铭“广东通志稿.曾习经传”:“清鼎潜移,逊位昭书未下前一日,毅然致仕去。”

辞官后、辞世前

1913年(民国二年)47岁,自号“蛰庵居士”,以多年积俸5,000元,在北京附近河宁县杨漕,躬耕陇亩,过着田园隐居生活。 梁启超蛰庵诗存序:“刚付之在官也,俸入外既一介不取,且常以所俭蓄者周恤姻族,急朋友之难,故去官则无复余财自活,刚父泊然安之。”

1915年间,袁世凯政府,屡拟请曾习经出任财政部长、广东省省长,曾习经坚辞不就。

姚梓芳“曾右丞传”:“…思罗刚甫自重,刚甫不恶而严,巽词自免,而凛然示之以不可辱,大义炳然,可讯万世…”

1919年底,长兄述经六十一岁去世,习经揪心欲绝从杨漕日夜兼程返揭阳,亲撰墓志铭,“抚我则兄,诲我则师”,述经安葬于揭阳棉老家。1919年底,师长梁鼎芬去世,1921年秋暮,母亲李老夫人辞世,封赠二品夫人。田智牧同年卒。1922年八月,四弟秉经谢世,1924年9月挚友罗瘿公去世,谢世前把自己的诗作交给习经请代为删定。这一连串打击,习经南北奔波,身心俱创,严重影响他的健康。

习经廉洁自持,晚年生活越见拮据,得变卖“湖楼”藏书。辞世后,传有不肖亲戚将“湖楼”部分藏书贬价售予琉璃厂翰文斋。其余藏书,一说于抗战年间为避战火,曾家后人装成两木船载离。

1926年夏5月18日好友为习经贺六十寿辰,痼疾折磨已久,可能自知来日无多,把一生心血自选书诗稿交给梁启超、叶恭绰请代为删定、刊印。8月,康有为来京探视,“挽曾刚甫哀词...刚甫清高苦节,佳人难再...”

辞世

1926年10月24日,于北京宣南丞相胡同潮州会馆疽痈辞世,享寿六十。梁启超、叶恭绰等挚友为埋骨于北京平郊,27年后,北京市政建设,移墓至西山叶恭绰别墅,与早两年去世的诗友罗瘿公相伴长眠。1956年秋,曾习经墓地因公家用地需他迁,被迁往何处不可考。

曾习经甫中秀才,结缡陈氏,未纳妾。陈氏被封二品夫人。

文学成就

自称:吾身所学,词第一,诗次之,画又次之。 习经创作可略分三阶段:少负诗才,壮历忧患,自幼受儒家教育,敦朴含蓄;中年之后,历经国家巨变,目睹国是日非,忧心如焚,抚时忧国,变为哀婉悱恻;蛰居杨漕后,礼佛参禅,一生心事归平淡。

署居所为秋翠斋、湖楼。

曾习经一生好读书、藏书。在藏书、校书、辨书、著书等方面均有成就,他收藏秘本甚多,万历本《太函集》20册、《疹樵子》1册、《文甲集》1册、《倘湖樵书》12册、《南华今梦》1册、成化《张曲江集》等,多为海内孤本,世上仅存珍品。编撰有《揭阳曾氏湖楼藏书目》,对曾习经,除了朝廷事务,就只有买书、读书与校书。 曾习经在校勘与版本研究上的成就被公认大于同时的藏书家。    学界亦承认曾习经对版本学的研究卓有成就,明刻本《王右丞集》《敬孚类稿》《揭阳县续志》等几十部都为学林所重,着墨不多,但鉴书喻理与世事人情相容兼得。

去世半年,〝蛰庵诗 〞刊印,梁启超、叶恭绰作序,高度评价曾习经的人品与诗才。〝蛰庵诗 〞诗作210题359首,最早为中贡士后作,最后作于1926年,因为严谨下笔,遗传的作品算少。

汪国垣(辟疆)(1874~1964),中国古典文献学名家,近代诗史专家,誉梁鼎芬、曾习经、黄晦闻为粤东三家。

民国甲午﹙1954年﹚冬日薪梦草堂汇刊排印《岭南近代四家诗》收集了番禺梁鼎芬、揭阳曾刚甫、顺德罗瘿公及黄晦闻之诗作。 张鲁恂:〝吾粤诗人…清季民初能诗者众,世人所常称道者则惟四家。〞

1956年香港韩穗轩将《蛰庵诗》改成铅印本刊行,易名《曾刚甫诗集》,流传后世。 国学大师饶宗颐(1917-2018)亦以后学身份为重刊《蛰庵诗存》题跋。另有《曾习经帖》、《南塘一角图》、《挂瓢图》等画。

丘逢甲(1864-1912)广东诗人、教育家:“四海都之有蛰庵,重开诗史作雄谈” 。

李渔叔(1905-1972)精诗书、大学教授,认为其诗“最精警,七绝丰神绝世”。

狄堡贤(1873-)(平等阁诗话):“读蛰庵诗如饮醇酒,令人不觉自醉” 。

梁启超 (1873-1929)“生平于诗不苟作,作必备极锤炼,炼辞之功什二三,炼意之工十八九...所存者则光晶烱烱,惊心动魄,一字而千金也。”

另有《曾习经帖》、《南塘一角图》、《挂瓢图》等画。

《光轩诗坛点将录》、《近百年诗坛点将录》、《中国近代文学大系‧ 诗词集》 等全国性诗词家明路都留下曾习经的名 。

从事教育工作后代

子:曾靖圣,字敬庵,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曾任高等法院推事,揭阳县县长,揭阳一中校长(前身为曾述经曾任山长之揭阳榕江书院)。媳杨雅,曾任汕头女中校校长,潮安县教育科长。

孙:长孙曾世骏、曾世𬳿。 曾世骏北京大学实用化学系毕业,曾任汕头市府秘书,虎门海军司令部秘书。香港培正中学校长秘书。 长孙媳杨锦文任教香港培正中学二十余年。

长曾孙:曾庆忠,台湾国防医学院医药系毕业。任职香港理工大学十五年,2010年常务副校长退休。

曾习经 进士第孝行传家
曾习经书 进士第孝行传家
曾习经 进士第德泽绵长
曾习经书 进士第德泽绵长

参考

曾习经先生年谱 著者:孙淑彦 出版: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6年 书号:ISBN7-5032-1786-2/1 - 0374

府城曾氏族谱 棉湖记略 1995年

参考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曾习经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