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拉丁语发音.

拉丁语发音

古典拉丁语的日常口语已经消亡,所以拉丁语发音实际是今日诵读拉丁文文献材料时的发音。

拉丁语发音大致分为古典式、教会式通用式三种风格;古典式大多指重构罗马共和末期(公元前一世纪)发音,重构的根据包括古罗马语法学家(如昆提利安)的著作或与同时代语言的比较(如通用希腊语);教会式是现代梵蒂冈天主教会的发音(拉丁语仍然是梵蒂冈的官方语言);通用式是对不同国家与不同学术领域多种歧异发音的统称。为了系统化的说明,本条目以古典式为主,并分节叙述其余两者与古典式的不同。

元音

以下的说明,以公元前一世纪左右的发音和拼写为准:[1]

单元音

古代拼写(现代拼写)

国际音标

(ī)

//

(ū)

//

次闭 i(i)

/ɪ/

v(u)

/ʊ/

é(ē)

//

ó(ō)

//

半开 e(e)

/ɛ/

o(o)

/ɔ/

á(ā)

//

a(a)

/a/

拉丁语的单元音有长短之分;一般来说,a(a)/a/ 以外,短元音的舌位都比对应长元音的偏下,嘴巴也开的比较大。

另外,拉丁字母y(y)表示的/y/,都是音译自通用希腊语(或更早的古希腊语)的(υ),并非本土发音,所以上表并没有列入;甚至这些y(y)会被非正式地拼写成v(u),如来自于通用希腊语 κρυπτή /krypˈte/“墓穴”的 crypta /ˈkryp.ta/,在共和时期的碑文上写成 crvpta

古典式发音对应表(单元音)
元音 汉语 美式英语
汉语拼音 注音符号
a(a) /a/ a 无精确对应

(father /ɑ/ 舌位过于偏后)

e(e) /ɛ/ ê bed
é(ē) // 无精确对应

(因 ㄟ、 ei /eɪ̯/ 后面滑向 /ɪ/

无精确对应

(因 they /eɪ̯/ 后面滑向 /ɪ/

i(i) /ɪ/ 无精确对应

(i、ㄧ/i/ 舌位过高)

sit
(ī) // i (拉长) ㄧ (拉长) see
o(o) /ɔ/ o law(缩短)
ó(ō) // 某些情况的o、ㄛ,如

“窝”(wō, ㄨ),注意要拉长

horse
v(u) /ʊ/ 无精确对应

(u、ㄨ/u/ 舌位过高)

put
(ū) // u(拉长) ㄨ(拉长) lose
y(y) /y/ ü 无相近发音
ý(ý) // ü(拉长) ㄩ(拉长)

长元音的表示

虽然现代拼写统一采用长音符号来表示长元音(如ā、ē、ī、ō、ū),但最早的古拉丁语(公元前二世前)完全没有注意到长短如何表示的问题。之后在作家阿基乌斯(前170年—前86年)的影响下,拉丁文开始用双字母来标示长元音(这很有可能是模仿奥斯坎字母的拼写习惯),如 pāstōrēs (pāstor “牧羊人”的主格复数) 被拼为 paastores;但从来没有 iioo 的纪录(可能是因为奥斯坎字母没有o)。其中,vv 表示现代拼写 ū 的习惯,甚至延续到公元前75年之后(特别是第四变格的名词的单数属格如 lacūs “水池” 被写为 lacvvs)。

但公元前75年以后(共和晚期),罗马人开始在 a, e, o, v 上标注尖音符apex)来表示长元音(也就是 á, é, ó, v́),实际上的写法如下图般多变:

至于长音//阿基乌斯推荐以ei拼写(因为此时ei原来的发音/ɛi̯/已经演变成//),这个习惯保留到了帝国时期;但稍早从苏拉当政的时代(公元前80年左右)开始,罗马人也采用拉高的 i longvm, “长i”)表示长音//,如下图碑文(公元1~2世纪)第三行的 órnámentIs

统一起见,本条目以尖音符搭配 标注长元音,并辅以现代拼写。虽然现代偶尔使用短音符来强调短元音(如ă、ĕ、ĭ、ŏ、ŭ),但表示上并非必须,因此本条目为求简洁也不标示短音符。

半元音

双元音

古典式发音对应表(双元音)
拼写 发音 汉语对应 美式英语对应
ae (ae) /aɪ̯/ ai、ㄞ fight
av (au) /aʊ̯/ 与 ao、ㄠ /ɑʊ̯/ 相近但不同 loud
oe (oe) /ɔɪ̯/ 和o+i 即 ㄛ+ 一 相近 boy
vi (ui) /ʊ̯ɪ/ 和u+i 即ㄨ+ 一 相近 无直接对应
ev (eu) /ɛʊ̯/ 和ê+u 即ㄝ+ ㄨ 相近 无直接对应
ei (ei) /ɛɪ/ 和 ei 即 ㄟ 相近 deign
ov (ou) /oʊ/ ou、ㄡ go

ae (ae)拼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世纪左右,但在更早的古拉丁语被拼为ai (ai),且在古希腊语通用希腊语都被音译成αι /ai̯/,所以能大致确定其读音为 /aɪ̯/ ;类似的,av (au) 被音译成 αυ /au̯/αο /ao/αου/au/,所以读音应该是/aʊ̯/ 。但需特别注意,阴性名词的变化字尾 -ae / -ai 事实上是来自于古拉丁语的-āī,也就是由两个长元音合并而成的“假”双元音。

aeav 在共和国时代末期的乡村中,逐渐变得像 ////[2] 但这个过程在公元3世纪的通俗拉丁语之前似乎仍未完成,某些学者认为这个音变在公元5世纪成为正规发音。[3]

现代为了区别单元音与双元音,有时会采用分音符(¨)来表示某元音独立发音,如:aloé (aloē)“芦荟”写为 aloë̄。

辅音

以下的说明,以公元前一世纪左右的发音为准:[4]

  双唇音 唇齿音 齿音/
齿龈音
硬颚音 软颚音 声门音
普通 唇音化
塞音 浊音 b /b/ d /d/ g /ɡ/  
清不送气 p /p/   t /t/   c /k/1 qv //
清送气 ph // th // ch //  
擦音 浊音   z /z/
清音   f /f/ s /s/ h /h/
鼻音 m /m/ n /n/   /ŋ/2    
颤音/闪音 r /r/      
近音   l /l/ i /j/ v /w/
  1. 古拉丁语中,字母 k 常用来表示 a 前的 /k/,但后来大多被 c 所取代。
  2. n 在软颚音前被同化/ŋ/ ,如 qvꟾnqve (quīnque) /'kʷiŋkʷe/;类似的, gn 前也可能被同化成/ŋ/

古典式发音对应表(辅音)

  • B : /b/,浊音。如英语obey的b、法语和西语的b、日语ば行辅音、吴语婆被步白的声母b等。
  • C : /k/,不送气清音。如普通话轻声以外的g、国语ㄍ、英语sky的k、法语calais的c、西语cabra的c等。
  • CH : //,送气清音,用来转写通用希腊语(χ)。如普通话k、国语ㄎ、英语can的c、德语k等。
  • D : [d],浊音。如英语feed的d、法语d、西语d、日语だ行辅音、吴语台动定毒的声母d等。
  • F : [f]。如普通话等的f、国语ㄈ。
  • G : [g],浊音。如英语dog的g、法语gauche的g、西语gasto的g、日语が行辅音的非鼻浊音、吴语中浊音声母g等。在N前读软腭鼻音ng、国语ㄥ的尾音,例如AGNVS['aŋnus]
  • H : [h]。如英语、德语的h,日语はい的辅音,粤语、吴语、闽南语、客家话等的声母h,为呼气音。类似于普通话的h/ㄏ,但不同。
  • I : 作辅音时,为[j],如英语yes的y。
  • K : [k],同C。
  • L : [l]。如英语l的读法。不在词尾时,亦如普通话等的l、国语ㄌ。
  • M : [m]。如普通话等的m、国语ㄇ。在词末不闭口而使之前的元音鼻化,如法语一般。
  • N : [n]。如普通话等的n、国语ㄋ。在g之前读软腭鼻音ng。
  • P : [p],不送气清音。如普通话轻声以外的b、国语ㄅ、英语speak的p、法语和西语的p等。
  • PH : [pʰ],送气清音,用来转写通用希腊语(φ)。如普通话p、国语ㄆ、英语point的p、德语p等。
  • QV : [kʷ],不送气。圆唇的C,类似英语square的qu、粤语广州话“广(gwong)”“瓜(gwaa)”的声母gw。在i e前颚化为[kᶣ]。
  • R,RH : [r],颤音。如意大利语的r、西班牙语的rr、俄语的р等。
  • S : [s]。如普通话的s、国语ㄙ、英语sea的s等。
  • T : [t],不送气清音。如普通话轻声以外的d、国语ㄉ、英语step的t、法语te的t、西班牙语tabla的t等。
  • TH : [tʰ],送气清音,用来转写通用希腊语(θ)。如普通话t、国语ㄊ、英语toy的t、德语Tasche的t等。
  • V : 作辅音时,为[w]。如英语west的w。
  • X : [ks]。同CS。如英语six的x。
  • Z : [z],用来转写通用希腊语(ζ)。

两个连续辅音读成双辅音或长辅音,例如ANNVS /an:us/。

重音

拉丁语单词的重音位置,与音节的长短息息相相关。

音节的划分

拉丁语单字有几个元音,就有几个音节;单字划分成音节时有以下的规律:[5]

  • 除了双元音,相邻的元音字母要划分开来。如dea(dea)“女神”要划分成de-a
  • 若某辅音字母夹在两元音中间,则划分给后面的音节。如amꟾcvs(amīcus)“友善的”要划分成a-mꟾ-cvs(a-mī-cus)
  • 若两元音间不只一个辅音字母,除了最后一个辅音字母以外,都划分给前面的音节。如cónsv́mptvs(cōnsūmptus)“已被消耗的”要划分成cón-sv́mp-tvs(cōn-sūmp-tus)

但注意在音节的画分上:

  • 塞音字母(p, b, t, d, c, g)+ 流音字母(l, r)(被称为correptió attica“雅典缩短”)
  • 源于古希腊语的送气音(ch, ph, th
  • qv(qu)

通常被视为单一辅音字母来划分音节,如

  • patráre“完成”(patrāre)要划分成pa-trá-re(pa-trā-re)
  • architectvs“建筑师”(architectus)要划分成ar-chi-tec-tvs(ar-chi-tec-tus),这个字事实上直接源自古希腊语ἀρχιτέκτων“主建造者”。
  • loqváx“话多的”(loquāx)要划分成lo-qváx(lo-quāx)

音节的长短

所谓的长音节意思是:

  • 天然为长的音节:内含长元音或双元音的音节。
  • 凭借位置为长的音节:内含短元音且以辅音结尾的音节。

除以上二种情况,其他音节都是短音节。

重音规则

  • 单音节的单字没有重音。
  • 双音节的单字,重音落在首音节。
  • 三音节或三个以上音节的单字,若倒数第二音节为长,则重音落在倒数第二音节;否则落在倒数第三音节。

关于非中文的音节术语,可以参考音节术语一节。

教会式发音

元音

单元音:Y读[i],即与 I 相同。

双元音:AE 与 OE 均读为 [e:],即同长音E。

辅音

  • C在AE、OE、E、I、Y前读软音[tʃ],如英语church的ch或意大利语ciao的ci。
  • G在AE、OE、E、I、Y前读软音[dʒ],如英语object的j或意大利语buongiorno的gi。
  • H:除了在MIHI和NIHIL中读[k](同C),其余一律不发音。然而,视地方差异,也有些地方依然全发音。
  • S在元音间读浊音[z]。
  • SC在AE、OE、E、I、Y前读[ʃ],如英语shy的sh、法语chaud的ch或意大利语scia的sci。
  • TI:若前非S、X、T且后跟元音,读[tsi]。
  • V:若在NG/Q/S和元音之间,仍读[w]。作元音时,读[u]。其馀皆读[v]。然而,与古典拼写不同,只在读[v]时拼成V,读[u]或[w]时则拼作U。
  • TH同T。
  • PH同F。
  • CH同K。
  • GN读硬颚鼻音[ɲ],如法语agneau的gn、葡萄牙语NH、西班牙语Ñ、意大利语signora的gn。
  • X:读[ks]。其中的S音可与在AE、OE、E、I、Y前软化的C合成[ʃ](遵循SC的规律),如EXCELSIS /ekʃelsis/。在特定词末及某些长元音前读[gz],如REX /regz/。

通用式发音

通用式大体上参照教会式并受各自母语影响,其中欧洲大陆的植物学界内部较为统一(基本上是教会式),并影响到其他国家的植物学界(包括英国、美国和东亚的中国和日本),而英美的法律界和微生物界多用拉丁借词和习语,鲜有长篇大论,故更偏好按英语的读音规则拼读,比如将Caesar凯撒)读成 [ˈsi:zə],这种风格借助英语而影响颇大。

通用式是拉丁语在罗马帝国灭亡后,在欧洲各国通用的发音风格。具体又分德语式、法语式和意大利语式,分别模仿三种语文的拼读规则。区别主要表现在字母 C 和 G 在前元音(front vowel)前是否发软音,以及如何发音。以 C 的发音为例:

  • 德式:CA、CO、CU 读 [kʰa]、[kʰo]、[kʰu],而 CE、CI 读舌尖清塞擦音 [tsʰe]、[tsʰi](皆送气)。
  • 法式:CA、CO、CU 读[ka]、[ko]、[ku],而 CE、CI 读舌尖清擦音 [se]、[si]。
  • 意式:CA、CO、CU 读[ka]、[ko]、[ku],而 CE、CI 读舌叶清塞擦音 [tʃe]、[tʃi]。

G的情况不太一样:德式不发软音,只发硬音(不送气);法式为舌叶浊擦音[ʒ];意式发舌叶浊塞擦音[dʒ]。

此外,S在古典音(仿古式)中永远发清音,在通用式中,按所在国本国语言的规则来读(比如在德国,因为德语的 s 在元音前永远发浊音,所以德国式的拉丁语读法也遵照此规则,在法语里,s 在元音间读浊音,故此读拉丁文亦加遵照。)。

参看

注释

参考文献

引用

  1. ^ Allen, W. Sidney. Vox Latina: A Guide to the Pronunciation of Classical Latin (2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ISBN 978-0521379366. 
  2. ^ Attested by Varro, De lingua Latina, book VII
  3. ^ Clackson & Horrocks, pp. 273-274
  4. ^ Allen, W. Sidney. Vox Latina: A Guide to the Pronunciation of Classical Latin (2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ISBN 978-0521379366. 
  5. ^ Wheelock, Frederic M. 韋洛克拉丁語教程(Wheelock's Latin 6e). 由张, 卜天翻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9: 54–55. ISBN 9787506293105. 

来源

Alkire, Ti; Rosen, Carol. Romance Languages: A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ISBN 978-0521889155. 
Allen, William Sidney. Vox Latina—a Guide to the Pronunciation of Classical Latin 2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1965]. ISBN 0-521-37936-9. 
Allen, William Sidney. Vox Graeca: The Pronunciation of Classical Gree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ISBN 978-0521335553. 
Allen, Joseph A.; Greenough, James B. Mahoney, Anne , 编. New Latin Grammar for Schools and Colleges. Newburyport, Massachusetts: R. Pullins Company. 2001 [1903]. ISBN 1-58510-042-0. 
Brittain, Frederick. Latin in Church. The History of its Pronunciation 2nd. Mowbray. 1955. 
Clackson, James; Horrocks, Geoffrey. The Blackwell History of the Latin Language. Oxford, UK: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7. ISBN 978-1-4051-6209-8. 
Clackson, James. Latin. Roger D. Woodward (编). The Ancient Languages of Europ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ISBN 978-0-521-68495-8. 
Gilbert, Allan H. Mock Accents in Renaissance and Modern Latin. Publications of the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June 1939, 54 (2): 608–610. doi:10.2307/458579. 
Hayes, Bruce. Metrical stress theory: principles and case studies.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95. ISBN 9780226321042. 
Levy, Harry L. A Latin Reader for College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ref=harv. 1989. 
Lloyd, Paul M. From Latin to Spanish. Diane Publishing. 1987. ISBN 978-0-87169-173-6. 
Neidermann, Max. Précis de phonétique historique du latin 2. Paris. 1945 [1906]. 
McCullagh, Matthew. The Sounds of Latin: Phonology. James Clackson (编). A Companion to the Latin Language. Blackwell Publishing. 2011. ISBN 978-1405186056. 
Pekkanen, Tuomo. Ars grammatica—Latinan kielioppi 3rd-6th. Helsinki: Helsinki University Press. 1999. ISBN 951-570-022-1 (芬兰语及拉丁语). 
Pope Pius X. Tra le Sollecitudini. Rome, Italy: Adoremus. November 22, 1903 [15 June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6). 
Pope, M. K. From Latin to Modern French with especial consideration of Anglo-Norman revised.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52 [1934]. 
Sihler, Andrew L. New Comparative Grammar of Greek and Lati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ISBN 0-19-508345-8. 
Smith, Jane Stuart. Phonetics and Philology: Sound Change in Italic.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ISBN 0-19-925773-6. 
Sturtevant, Edgar Howard. The pronunciation of Greek and Lati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20. 

外部链接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拉丁语发音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