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威廉·克理.

威廉·克理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09年3月31日)维基百科所有的内容都应该可供查证。请协助补充可靠来源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会因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此条目的语调或风格或许不合百科全书。 (2009年3月31日)请根据指南协助改善这篇条目,并在讨论页讨论问题所在,加以改善。
威廉·克理
威廉·克理

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1761年8月17日—1834年6月9日),是一位英国宣教士浸信会牧师,被誉为“近代宣教士之父”(Father of modern missions[1])。他是英国浸信会差会的创办人之一。在印度塞兰坡(Serampore)宣教期间,他将圣经翻译成包括孟加拉语印地语梵语在内的多种语言

童年

[编辑]

1761年8月17日,威廉克理生于Paulerspury,这是位于英国北安普敦郡西南隅的一个小村落。威廉的父亲埃德蒙·克理原本是一个旧毛布的织工,他的祖母与父母亲是基督徒。克理的父亲在他六岁时被任为村中的教员,于是他们举家迁入了村中礼拜堂附近的教员住宅。

在他十二岁时他就选择的第一份工作,种地。 后来因为种田使得他的脸上、手上一直生红斑,痛的无法成眠,身体不堪负荷,所以克理放弃种田的工作。

成为宣教士

[编辑]

克理因为身体的缘故放弃园艺工作,在经过一次家庭会议之后,他们决定克理应该学习当时英国正新兴的工业--制鞋业,于是在他十六岁那年,由他的父亲帮他寻找到邻村的一个鞋匠师傅学习,但两年后这个师傅突然去世,他改往Hackleton,名为 Clarke Nichols的师傅那里学习,他学会了修鞋,也学会了制鞋。

在他三十一岁之前,已经可以阅读希腊文希伯来文,荷兰语、法语和英语等不同译本。他成为一个敬虔的基督徒,这是因为和他一起制鞋的同事John Warr的影响,他是一个敬虔的基督徒。并因着这位大他三岁的弟兄带领,他也加入“不奉国教者(Dissenters or Non-Conformists)”的祈祷会。 后来他离开有政府保护不会受到十架凌辱的安利甘宗教会。

后来他遇上当时著名的圣经 注释家Thomas Scott ,他影响了克理旳信心

随后他受一个浸礼会 牧师的影响,克理加入了浸礼会,并在1783年10月5日,由Dr. Ryland为他施浸,他成为一个浸礼会的会友。克理在1786年8月1日,他25岁那年在Moulton 这个地方接受按牧,当时为他按牧的三位主礼人:Ryland,Sutcliff,Fuller,这三位牧师后来共同支持克理的传教 事业。

第一个宣教士

[编辑]

一七九一年,克理完成他的第一本书《基督徒当竭尽所能引领异教人民归正》(Enquiry into the Obligation of Christians to Use Means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Heathen)。内容分三大类:(一)世界各国宗教概况,(二)异教徒 得救之道与基督徒之义务,(三)前人引领异教徒归成功归主事例,与未来可行的方法。原稿计长87页,花了八年的时间,这本小书在第二年出版,被赞誉为‘现代传教事业的宪章’。

牧师联谊会于1792年10月2日接受了克理的建议,终于通过以下的议案,特命差会为--浸礼会异域传播福音差会(Baptist Society for Propagating the Gospel Among the Heathen)。”,近代第一个传教士差会就这样成立了。克理是第一位被差派出去的宣教士,他在印度所写的书信,使许多宣教事业的出现,例如1795年成立的伦敦会(London Missionery Society),就是一个超宗派联合主办的宣教事业,是回应克理的鼓励而建立的。

他后来结识了孟加拉(Bengal)的宣教士John Thomas,他是一位前东印度公司的外科医生,后来在印度成为基督徒,两人结伴前往印度

由于克理的妻子拒绝他独自前往印度,最后举家出航。 当时整个印度是东印度公司控制着,而当时的政策是他们并不欢迎任何的宣教士进入印度,因此有很多被驱离出境、遣返回国的。这时的印度是被不符合基督宗教教义的宗教仪式控制几乎全数人口,并且百姓受教育的机会也是一种奢侈。

1793年7月13日。克理全家并托马斯和他的妻子,一起出航。他们在这五个月的漫长航行中,每个星期就在船上传福音、守主日。克理也在这五个月里学会了孟加拉语,协助托马斯翻译孟加拉圣经的工作。这趟航程终于在同年11月11日完结,停靠在加尔各答

影响印度

[编辑]

克理他们离开了加尔各答,往南离首都五十哩的地方步行而去。托马斯用当地话讲道,克理在旁边静听,学习当地话,当时托马斯和克理身上只有一点点的钱,两个月之后,他们已经是身无分文了。

后来托马斯选择回到加尔各答继续行医,而克理举家迁往更内陆的乡下,时有猛虎、毒蛇出没的沼泽地。只因为这地三年无须付租。克理将辟地砍下的木材拿去卖,家中的几个男孩全都一起帮父亲的忙,用竹子建筑了一个家,他们也辟了一个园地种植靛青树,制作靛青原料,后来在一个病疫重生的雨季,他因为过度疲劳病倒了,的那已经学会孟加拉语的儿子彼得,一病不起,这是第一个死亡的孩子。他的妻子Dorothy因为打击,心理受影响,于1807年去世。

后来英国的同工对克理自给自足的宣教策略不能认同,英国的同工并不愿意支持克理的靛青园计划。不能理解的英国同工们以为克理是为了赚钱而搁置了传福音的正业。而克理知道除非他可以自足,否则随时他都可能会被“召”回国去。在这极度的困苦中,他把见到的异象—翻译印度文、孟加拉文圣经、将福音传到印度各地。他一边研读语言,翻译圣经,也不断的讲道。他在到了印度的第五年后,在1797年在印度建立了第一间教会。

1799年的一场豪雨,令克理再次迁移到新据点—塞兰坡(Serampore),这个被丹麦政府保护的城市,不仅人口稠密、治安良好,也空气宜人。他从没有离开这个城市,随后有更多的基督徒加入,约书亚·马士曼(Joshua Marshman,1768-1837),和华德(William Ward, 1769-1823)等到印度与克理同工。因为英国政府并不支持他们,他们就请求克理让他们加入他的事工,克理也得到一批基督徒、丹麦政府的支持。

Krishina pala是第一个克理所改变的基督徒,这个印度人付上了极大的代价,他的信主在印度人中引起极大的骚动,示威的群众甚至将他的大女儿幽禁,但他仍然如期受浸,不久他的太太、妹妹和他的朋友的全家,都成为基督徒。Krishina 日后也成为克理的助手。从1793年到1800年共七年的时间,才有的第一个印度教徒。后来才渐渐多了起来,所以克理不仅自己传福音,更鼓励印度信徒作宣教士

1801年3月5日,第一本装订成册的孟加拉文的新约圣经终于付梓,这是历史以来的第一册孟加拉文圣经,是克理用了七年半的成果,有传闻说克理是圣经译成全世界各种不同语文的鼻祖。同年4月8日,政府询问克理是否可以到威廉堡学院当教授,克理接受了这项工作。

克理和这三位塞兰坡(Serampore)教会的领袖从合作后至克理去世都未曾分开。马士曼出身织布工人,也是语文学者,后来成为更正教第一本中文圣经的翻译者(1822年出版)。因为英浸宣会支持的经费有限,马士曼夫妇就自立的创立了三所学校,其中二所教导欧洲人子弟,另一所为印度儿童。克理则在威廉堡大学(Fort William College)教授东方语文,继续三十年;以所得薪资,加上马士曼所收的学费,后来发展了二十六个教会,一百二十六所学校,学生达一万余名。华德学过印刷及新闻,后奉献勤修神学,参与宣道事工;是杰出的印刷者。三人同心合意,配搭洽当,是最理想的团队,称为"塞兰坡三子”(Serampore Trio),他们共同组成了独立宣道会,并设有印刷厂,印发圣经及书籍。英国政治家,国会议员兼人权运动者卫博福(William Wilberforce)被称之为"英国的殊荣”。

晚年

[编辑]

1806年克理当选为亚洲学会的会员,同年也晋升为正式教授,他陆续编辑孟加拉文字典、马刺塔文(Marathi)字典和梵文(Sanskirt)字典。克理和他的同工们,也写了许多的小说、寓言和法律的创作,并且将印度民间传说的历史轶事写成专书,由华德的印刷所承印《印度历史文学与宗教鸟瞰》,成为研究印度问题唯一的权威有五十年之久。

克理把圣经译为孟加拉文(Bengali),印地语(Hindi),梵文,阿萨姆文(Assamese),及Oriya, Marthi语文。并将部分圣经译成其他二十九种语文及方言,又继续编订不同语文的文法及字典达六种之多。在另加上与Marshman合译的,使印度共有四十四种圣经译本。他们也把印度文学中的史诗,和中国古典文学,译成英文介绍给西方。为了促进文化和社会福利,他首创印度的医药宣教事工,储蓄银行,并神学院,女童学校,和孟加拉文报纸。他也建立了印度第一所现代印刷所,造纸厂,和蒸气火车。他也翻译西方的农业及园艺书籍介绍到印度,并推广农业改良试验;于 1820年,成立了印度农艺学会。

在克理任教九个月后(1802年)就开始调查印度民间的传统被西方视为残忍的习俗,就是把寡妇用火烧死,给亡夫殉葬,以表现寡妇对丈夫的贞忠,称为"苏替”(Suttee, 梵文作Sati);克理认为是极不人道。他得到了印度"大圣人”泰戈尔(Maharidhi Debendranath Tagore,诺贝尔文学奖诗人泰戈尔的父亲)的支持,经过他近三十年的努力终在1829年,正式禁除了这个被西方社会视为残忍的举动。

他在印度的长期居留期间,并无一次回英国休假。在他晚年,有时病的不能下床,他就在床上工作,他仍继续圣经翻译校正工作。克理在世的最后的日子,有许多朋友和世界各地的名人都来探访他。

1834年6月9日,威廉克理死亡,克理在他的遗嘱里说“我吩咐,在未办任何后事之前,先把我的债务全部清偿,葬礼要简单节省,请把我安葬在我第二个妻子旁边,在我为他树立的墓碑上空白处,勿加任何藻饰的刻上以下的句子:我是一个愚拙、可怜、毫无力量的蠕虫,我睡在怀中。”

克理博士是现代整个基督教世界中一个伟大的人物,他不仅影响了印度,也带动近代宣教的开始。

生平大事表

[编辑]
克理的生平记事
年代 威廉克理生平事件 所面对的困难
1761年 8月17日在英国北安普敦郡Paulerspury出生
1773年 作鞋匠学徒,工作养家 失学
1779年 受John Warr影响,开始自修学习 面对信仰的改变,考虑转换教会
1781年 与Dorothy Plackett结婚 妻子为文盲,比他大五岁;需要照顾做鞋师傅的遗孀之四个子女
1783年 受浸加入浸信会,自修拉丁文、希腊文、希伯来文、意大利文、荷兰文等六种语文;参与祈祷复兴聚会
1785年 成为带职牧者,推动差传工作;夜校老师 平衡工作、学习、家庭和宗教
1786年 在摩尔顿受按立成为牧师,先后更新和发展两家教会 在教牧同工会分享宣教工作的动议,被长者所反对
1791年 用了六年时间始完成成立差会的八十七页小册子“基督徒设法引领奉异教者归主责任问题之研究”,鼓吹宣教工作 没有出版经费
1792年 以赛亚书54章2-3节宣讲宣教异象:组织英国浸信会差会 回应神的异象,在缺乏资源下成立差会
1793年 成为宣教士与托马斯前往印度宣教,引发英语世界相继组织差会,差派 宣教士 受到妻子及家人的反对、金钱的缺欠、英国政府的态度影响和海上航行的危险性
1794年 在孟加拉宣教,学习当地语言和文化,开始翻译圣经 差会产生意见分歧和被断绝经济来源、人力的支援,独力工作,争取居留权
1799年 迁往丹麦殖民地 Serampore 与新宣教士马士曼和华德组成宣教团队 妻子患精神病、儿子生病死去及英国政府和东印度公司的驱逐压力
1800年 建立宣教中心,结合诊所、学校、印刷厂多元化全人服侍模式。七年后第一个印度教教徒受浸加入教会 他的宣教异象,和英国的政策不能合辙,被迫离开居住了七年英国殖民地地区;迁移到福音工作较有发展的近加尔各答的丹麦社区(Serampur)。
1801年 在威廉堡大学任教东方语言,出版各种当地语文的工具书,第一本新约孟加拉译本圣经问世。 把薪酬全数支援宣教工作。
1802年 鼓吹及协助立法,废除杀婴献祭 九年后成功争取废除杀婴献祭的果效
1807年 原配离世,后来与丹麦贵族Charlotte Rumohr成婚 再婚引起很多社会的误会和批评
1809年 突然患病昏迷 顽强的意志战胜病魔
1812年 印刷厂大火,烧毁大量翻译手稿,圣经翻译陷于停顿 负起重建的责任,取得更广泛地区的支持;儿子雅比斯(Jabez)亦被激励,成为宣教士
1813年 兴建麻疯病医院
1818年 创办薛兰堡大学,内设神学系,集中训练当地教会人才 集资筹建校舍,四年才完成建校工程
1820年 成立了印度农艺学会
1821年 第二任妻子病逝 加上亲友的死亡,更受疾病攻击,身心灵大受打击
1822年 长子费利克斯(Felix)病逝
1823年 印刷厂负责人病逝;威廉克理在码头滑倒受重伤,得第三任妻子格雷斯休斯(Grace Hughe)照顾 胡格利河泛滥,住宅被冲毁。英国差会改组,不认同他们在工场的工作方向,没有支援;十六年不断受英国部分的基督徒的中伤和批评
1829年 废止寡妇在丈夫丧礼被烧死的印度教习俗
1830年 印度经济危机,历时三年多
1831年 父亲及差会主席埃德蒙去世 父亲及挚友死亡加重他的打击
1833年 受世界各地宣教之友帮助,供应宣教中心之发展需要 再经历耶和华以勒
1834年 完成四十年宣教,与同工翻译了四十种语言的圣经,设立了一百廿六家教会和多家差会,引发近代宣教运动,享年七十三岁。 在印度Serampore逝世。在他的墓碑上,写着:“贫穷,可怜,无助的小虫,我落在慈爱的臂抱中。”

参考文献

[编辑]
  1. ^ González, Justo L. The Story of Christianity Vol. 2: The Reformation to the Present Day. HarperCollins. 2010: 419. ISBN 978-0-06185589-4. 
  2. ^  Carey. International Plant Names Index.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威廉·克理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