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全垒打.

全垒打

棒球运动中,全垒打是一种打者可环绕所有垒包一圈的安打。除了打者跑到终点本垒时,可自力得到一分之外,所有已经在垒包上的跑者每人皆可得到一分。同时,在十三支游戏中,若一家可通杀剩余对手,也以“全垒打”称呼。

马克·麦奎尔

棒球进攻队伍的球员必须依序经过四个垒包才能得分,在其他情况下,打者上垒成为跑者之后,必须借由其他队友的帮助推进才能得分。但是若击出全垒打,计分板上分数立刻就增加了,因此全垒打一向是棒球运动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环。

1920年12月15日国家联盟公布了一项数据告诉大家为什么最近几年全垒打开始暴增。1919年国家联盟的比赛总共用了10,248个球,1920年用了27,924个,更早之前是把球打到不能再打时才换球,因此,在这之前的打者全垒打都不多。

最伟大的打者通常很会打全垒打。美国曾有句谚语说:“鸟枪开福特,重炮手开凯迪拉克。”("Singles hitters drive Fords, and home run hitters drive Cadillacs.")还有个传说是:有次有个记者访问美国球星贝比·鲁斯,谈到他的薪水比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还高一事,鲁斯回答:“那要看他去年打多少支全垒打啰?”[1]

台湾,全垒打又称为红不让,由日语棒球术语ホームラン音译而来,而日语又是从英语全垒打Home Run音译而来。

全垒打的种类

除了一般常说的全垒打,某些特定的比赛状况还有各自的名称。这类全垒打较为特殊,一个原因是它们不常出现,另外就是它们能为比赛带来高潮。

场地规则二垒打

一般情况下,如果打者击出的球在界内区越过全垒打墙,并落于全垒打墙外,那么所有跑者(包括打者)皆可跑回本垒得分。此时为比赛停止球,因此即使球反弹回场内也不得将跑者触杀出局。但是如果球在越过围墙之前已接触地面,则所有跑垒员(包含打者本身)都只能推进两个垒包(这种情况称作场地规则二垒安打)。

场内全垒打

即使球没有飞出全垒打墙外,基本上只要在对手没有发生失误的情况下,打者击球后一举绕完所有垒包,在野手来得及把球传回来之前跑回本垒,就是全垒打;这称为“场内全垒打”(inside-the-park home run),一般需要打者是个脚程快的选手,而野手要不是某种程度上对球的处理不够正确,要不然就是球出现了不规则弹跳或因为球场的特性使得球难以处理。而这个处理错误不能到被记为失误的程度,否则规则上打者是无法获得全垒打记录的。

满垒全垒打

满垒全垒打,又称满贯全垒打、满垒打、满贯炮、大满贯,指打者在满垒时(一垒、二垒、三垒都有跑者)打出的全垒打,可一口气得到4分。而场内大满贯(inside-the-park grand slam)兼具场内全垒打和满垒全垒打的特性,是非常罕见的情况。

阳春全垒打

阳春全垒打(Solo Home Run),又称“阳春炮”,是指在垒上无跑垒员之情形下,击球员所击出之全垒打,只有一分打点。此名称是从阳春面引申而来的,形容和阳春面一样没有多余的配料(只得到一分)。

“首局首打席全垒打”也是属于阳春炮的一种,因为打出此种全垒打的打者必定为第一局(无论上、下半局)的第一位打者,若为第一球就达成,则为“首局首球首打席全垒打”。

场内满贯全垒打

打者于满垒时击出的场内全垒打,由于为场内全垒打为活球(比赛进行中)状态,故除了野手守备瑕疵与打者本身的跑垒速度外,垒上跑者的速度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2021年7月30日,富邦悍将范国宸面对乐天桃猿王跃霖击出场内满贯全垒打,为中华职棒首支。

再见全垒打

再见全垒打(walkoff home run),是由MLB知名终结者丹尼斯·艾克斯利发明的名词,用来指称那些立刻结束比赛的全垒打。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得了分之后,球员就可以离开("walk off")球场了。要直接结束比赛,必须是后攻球队在最后一局下半打出全垒打,令比数超前,也向对手先攻球队说“再见”。其中“终极再见满贯全垒打”(Ultimate Walk-off Grand Slam Home Run)指的是在球队落后3分情况下击出的再见全垒打。

1991年5月25日,三商虎队洋将鹰侠在9局下球队3:5落后满垒时面对统一狮队谢长亨击出中华职棒首支再见逆转满贯全垒打,帮助球队7X:5逆转获胜。

1992年9月16日,统一狮队陈政贤在9局下球队3:6落后二出局满垒时面对兄弟象队黄广琪击出再见逆转满贯全垒打,帮助球队7X:6逆转获胜,是中华职棒首位击出再见逆转满贯全垒打的本土球员,这支全垒打也是首支终极再见满贯全垒打。

2022年6月19日,统一7-ELEVEn狮队张翔在2022未来之星棒球邀请赛冠军赛9局下球队0:3落后一出局满垒时上场代打,面对富邦悍将队岳少华击出代打终极再见逆转满贯全垒打,帮助球队4X:3逆转夺冠,是极少数同时具备代打、再见、终极逆转、满贯4个元素的全垒打。

2022年10月6日,富邦悍将队高国麟在9局下球队7:10落后一出局满垒时上场代打,面对统一7-ELEVEn狮队陈韵文击出代打终极再见满贯全垒打,帮助球队11X:10逆转获胜。这支全垒打为中华职棒一军史上第2支终极再见满贯全垒打,也是第2支代打再见满贯全垒打,更是首支同时具备代打、再见、终极逆转、满贯4个元素的全垒打。

2024年4月12日,统一7-ELEVEn狮队林安可在台南球场于9局下球队5:5平手满垒时,面对台钢雄鹰队雷公,一好球的情况下,面对一颗2号位的直球,击出右外野方向再见满贯全垒打,帮助球队9:5获胜。

另外受到规则的影响,“再见满贯场内全垒打”只会发生在落后3分的时候,因此“再见场内满贯全垒打”为“终极再见满贯全垒打”的一种。

代打全垒打

负责代打的打者击出的全垒打。

连贯全垒打

  • 连续二位打者都相继击出全垒打时,就是所谓的连贯全垒打(背靠背开轰,back-to-back)。如果二位打者面对的是不同的投手,仍然可视为(合作)连贯全垒打。
  • 连续三位打者击出全垒打时,可以称为back-to-back-to-back。
  • 连续四位打者都相继击出全垒打,在大联盟史上只出现过八次,根据上述模式可称为back-to-back-to-back-to-back。最近一次发生在2017年7月28日,国民队的Brian Goodwin、Wilmer Difo、Bryce Harper、Ryan Zimmerman连续4名打者击出全垒打。1出局后,第6棒Anthony Rendon再跟着开轰,单局五支全垒打也平纪录。

完全全垒打

完全全垒打(Home run cycle)是“完全打击”的全垒打版本,指球队在一场比赛出现四种全垒打(阳春全垒打、两分全垒打、三分全垒打、满贯全垒打)的状况,正常情况下应是多人合力完成。当球队达成完全全垒打时,整场比赛得分不少于10分。

由单一选手所缔造的完全全垒打十分少见。2019年4月16日,美国一位高中生就独立完成了如此罕见之创举[2][3]。而2022年8月11日,美国职棒2A联盟红雀队新秀Chandler Redmond也缔造了小联盟史上首次的单人完全全垒打。

2020年8月12日,富邦悍将在对上乐天桃猿的比赛中达成完全全垒打,分别由蒋智贤击出三分全垒打,林益全击出阳春全垒打,王正棠击出两分全垒打,最后九局下由高国辉击出中华职棒首支代打再见满贯全垒打。


投手击出全垒打(职业)

在学生棒球及业余棒球极为普遍,但是在职业棒球领域由于专业分工关系,大部分投手会将训练内容完全着重于投球部分,只有极少部分投手留有优质的打击能力,在部分职业联盟未启用指定打击制度(DH)之下,投手必须要上场打击,而在大部分投手都被视为绝对弱棒的状况下击出全垒打,其话题性与关注度反而更高。

全垒打纪录

美国职棒大联盟

日本职棒

韩国职棒

中华职业棒球大联盟

  • 单季:39支,高国辉(2015年)
  • 生涯:303支,林智胜(2023年4月16日达成300轰,2023年4月29日达成301轰)
  • 单月:11支,朱育贤(2019年6月)

参见

外部链接

注释

  1. ^ 值得一提的是,1928年胡佛竞选总统时,鲁斯是他的对手艾尔·史密斯的支持者。出处:Marshall Smelser的《The Life That Ruth Built》一书。
  2. ^ Kyle Rowland. Not even a major leaguer has done it: Perrysburg's Borer hits for HR cycle. Toledo Blade英语The Blade (Toledo, Ohio). 2019年4月16日 [2019年4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4月19日). 
  3. ^ 美高中生敲「完全全壘打」 實力+運氣歷史僅1人達成. 东森新闻云. 2019年4月19日 [2019年4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4月19日).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全垒打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