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一式47毫米反坦克炮.

一式47毫米反坦克炮

一式反坦克炮
类型反坦克炮
原产地 大日本帝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42年-1945年
使用方 日本帝国陆军
参与战争/冲突第二次世界大战
生产历史
研发日期1939年-1941年
生产日期1942年-1945年
制造数量约2300门
基本规格
重量800 公斤
枪管长度2526.5 mm(53.7倍径)

炮弹47 x 285 毫米榴弹、穿甲弹
口径47毫米
后坐力液体弹簧后座系统
射击仰角-11 ~ +18 度
回旋角度58度
射速10~15发/分〔实用〕,
大约10发/分〔移动目标〕,
3~7发/分〔极寒〕,
20发/分〔最高射速〕
枪口初速830米/秒
最大射程6.900 米

一式47毫米反坦克炮(日语:一式機動四十七粍速射砲)为大日本帝国陆军战争后期的主力反坦克炮。由于日本的技术实力不足,开发的75毫米与105毫米反坦克炮皆因无法量产高膛压长炮管,直到战争结束前都无法服役,故此型装备也成为日本帝国陆军最后一款制式反坦克炮。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生产了约2,300门。

简史

[编辑]

日本帝国陆军第一款正规反坦克炮为昭和9年(1934年)生产的九四式反坦克炮日语九四式37mm速射砲。但是受限于金属材质以及炮弹装药的因素,日制反坦克炮穿甲效能相较起同期国外同口径产品只能说十分差劲;虽然前线单位对这款反装甲武器有批评的声浪,但是由于日本陆军面对的主要敌人是中国战场,装甲部队威胁几乎等于没有,因此高层对换装新型反坦克武器并没有非常积极。

虽然没有量产新的反坦克炮,但是陆军内部仍然在尝试制造比九四式更强的反坦克炮;除了增加现有炮弹的装药量以外,新型穿甲弹以及比现有口径大的反坦克炮也同时进行开发,在昭和12年(1937年)完成"试制九七式47毫米速射炮日语試製九七式四十七粍砲"设计,实验炮口径47毫米、炮管长2,515毫米、初速730米/秒、重量567公斤。1938年3月制造完成后于同年10月进行人力与挽马拖曳测试,11月进行射表绘测;在机械化拖炮的政策指导下,1939年4月研发单位改良试制九七式的炮架,对应机械化拖曳设计,10月设计完成。同年诺门罕战役爆发,在这场战争中日本九七式反坦克炮面对苏联军主力BT坦克以及T-26轻坦克取得了不错的战果[1][2]。不过日本方面是在1990年代苏联解体后才知道苏联军方的实际想法,在当时的情况是步兵大量在肉搏战使用火焰瓶反击苏联坦克,但战败的现实显示日军野战部队难以抵抗苏联装甲战的攻势。

配备一式反坦克炮的九七式改

在此战役后,日军高层体认到新型反坦克炮的必要性,以试制九七式反坦克炮为基础,另外参考了从中国方面掳获的意大利制47毫米反坦克炮以及苏联制45毫米反坦克炮的设计,在昭和14年(1939年)9月开始设计新型反坦克炮,昭和16年(1941年)开始进行量产预备,1942年5月正式配发,命名方式与以往装备一样以皇纪纪年(1941年=皇纪2601年)为准,因此命名为“一式机动四十七粍速射炮”。

一式反坦克炮与94式反坦克炮一样采用了开脚式炮架,不过与以往94式反坦克炮不同之处在设计时便放弃兽力拖运,改采车辆牵引;因此采用了橡胶轮胎,在炮的名称上特地加上“机动”两字与以往装备有所区分,拖曳火炮可用一般部队普遍配装的九四式卡车或是九八式装甲曳引车。弹种除穿甲弹外也配备榴弹,在需要的时候对步兵等软性目标进行攻击。

除了拖曳式,日本陆军也将此炮安装在97式中坦克以及一式中坦克上,不过因战斗室无法容纳其较长的后座行程,因此将炮身缩短为49倍径解决问题,此型号称为一式47毫米坦克炮。作为交换条件,车载型的射击初速下降,穿甲能力比拖曳式来的差。

穿甲能力

[编辑]

1式反坦克炮主要使用的弹种为一式穿甲榴弹(APHE)以及一式榴弹。一式穿甲榴弹弹头重3.37磅,采用2号引信,含发射药总重6.1磅。

一式穿甲弹穿甲力 [3]
距离 装甲版倾斜0° 装甲板倾斜30°
470 米 70毫米 50毫米
1,000 米 50毫米
1,350 米 40毫米 30毫米

射击实验中,一式穿甲榴弹成功的在1,000米外贯穿M3/M5斯图亚特坦克的正面装甲,这成果对当时的设计人员有极大的鼓励,由于这是日军第一门可以有效对付敌方装甲武力反坦克炮;但是一式反坦克炮真正投入实战的时候盟军主力已经是M4中坦克,对于这种新坦克一式反坦克炮的穿甲能力对其正面装甲一筹莫展,且盟军坦克也因应战场需求而利用木材等物质作为临时外挂装甲,有效削弱了穿甲榴弹的质质伤害效果。理论上一式穿甲弹可以在500码(约457.2米)贯穿M4A3的车体装甲,然而考量倾斜装甲版的避弹效果及日军装备品质,实际使用的时候大多是隐藏在半地下化阵地中,待坦克通过后射击侧面或是履带部分才能有效摧毁。实战中日军留存的战报也表示一式反坦克炮主要开火距离仍是在距离150-200码(180米内)以内,如此一来才能保证贯穿。

一式反坦克炮性能被冶金技术不足的弹药所制约,日本的反坦克炮弹材质还是采用高碳钢,但是欧美等国都采用更高硬度的含合金钢。日本直到战争中后期才开发出与英美类似由钨铬合金钢制造的“特甲”弹头[4],以及由镍铬合金钢日语ニッケルクロム鋼制造的“特乙”弹头,并量产出品质较好的四式穿甲弹,然而直到日本战败四式穿甲弹只生产出5千发成品与3万发半成品[4],几乎没有配发到前线去。

部队配备

[编辑]

1942年9月后,一式反坦克炮开始配发至各军独立速射炮大队,主要作为专门反坦克任务使用。独立速射炮大队为军直属部队,下辖三中队,每中队配备4到6门速射炮,每个军至少会配发12门一式反坦克炮,不过一部分部队配发延迟的因素,会有94式反坦克炮以及1式反坦克炮共用的状况。

除了标准的47毫米型以外,日本陆军在1941年后开发由相同设计放大的57毫米版本,称为“试制机动57毫米速射炮”,规格为57倍径(3255毫米)、火炮初速870米/秒、射程8000米。原型在1942年7月完成,1943年2月测试,但火炮重量过重(标准重量1080公斤、放列重量1540公斤)加上穿甲力不甚理想,加上当时日军尚未与盟军新型坦克交手因此误判情势,日军评估后认为无法抗衡盟军装甲单位,开发在1943年6月计划终止。

细部照片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马克西姆-葛罗米兹《诺门罕坦克战》
  2. ^ Khalkhyn Gol: Cost of Victory. The counterattack of 11th Light Tank Brigade胜利的代价:第11轻坦克装甲旅在哈尔哈河的反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说到“在这次战斗中,反坦克导弹对付以色列坦克就好像在巴英查岗山战斗中苏联坦克遭到的反坦克炮火一样”
  3. ^ Handbook on Japanese Military Forces, TM-30-480
  4. ^ 4.0 4.1 佐山二郎“日本陆军の火炮 歩兵炮 対戦车炮 他”169页。
  • 松井史卫“帝国陆军一式47mm速射炮”
アルゴノート社‘PANZER’2003年11月号 No.378 p112~p115
  • 佐山二郎““一式机动47ミリ炮”Q&A集”
潮书房‘丸’2003年7月号 No.687 p168~p169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一式47毫米反坦克炮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