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Mk 48型魚雷.

Mk 48型魚雷

Mk 48型魚雷
技術人員在1982年對Mk48魚雷進行維護。
类型重型魚雷
原产地 美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72年:Mod 1[1]
1988年:Mod 5 ADCAP
2008年:Mod 7 CBASS
使用方美國海軍
巴西海軍
澳洲皇家海軍
加拿大皇家海軍
荷蘭皇家海軍
中華民國海軍
生产历史
研发者Gould, Inc.[1]
海軍水面作戰中心英语Naval Surface Warfare Center
研发日期1967年[1]
生产商Mod 1:Gould/霍尼韦尔
Mod 5 ADCAP:休斯飞机公司
单位成本$894,000(1978 USD)[2]
$3,500,000(ADCAP)(1988)[3]
$3,800,000(CBASS)[4]
基本规格
重量
3,434磅(1,558公斤)(早期型號)
3,695磅(1,676公斤)(ADCAP)
长度19英尺(5.8米)[5]
直径21英寸(530 mm)[5]

有效射程
估計:[5][6]
速度55節(102公里每小時),射程38公里(21海里)
速度40節(74公里每小時),射程50公里(27海里)
官方:大於5英里(4.3海里;8.0公里)[7]
弹头高爆炸藥
弹头量650磅(290公斤)[5]
引爆机制近炸引信

发动机斜盘活塞发动机英语Cam_engine#Wobble_plate_engine
喷水推进器
推进剂奧托燃料二英语Otto fuel II
最大深度
估計:500英尋[5],800米(2,600英尺)[6]
官方:大於1,200英尺(370米)[8]
速度
估計:55節(102公里每小時)[5][6]
官方:大於28節(52公里每小時;32英里每小時)[7]
制导系统Mod 7:通用寬頻帶先進聲納系統(CBASS)
发射平台潛艦
美國海軍人員正在處理運送Mk 48型魚雷先進能力型ADCAP

Mk 48型魚雷(Mark 48 torpedo)是美國海軍潛艦的主力重型魚雷,能夠對付水面與水下的各類目標,也是美國官方公開描述,可以達到蘇聯阿爾發級潛艇的潛深(800公尺)並且予以追蹤攻擊的魚雷[9]。除了美國海軍以外,也同時外銷到其他國家的海軍。

簡要

Mk 48歷經多次升級改良,1971年生產的Mod 0原始版本僅供技術測試,1972年的Mod 1是初始服役版本,至1980年代升級到Mod 4,1980年代後期的Mod 5屬於性能經過大幅提升的先進能力(ADCAP)版本,往後的改良都基於Mod 5,在美國海軍中的Mod 4及之前的版本已經全數除役。

歷史

Mk 48型魚雷的研發始於1956年11月美國海軍推動的魚雷新配置研究(Research Torpedo Configuration英语Project Nobska,RETORC)計畫,準備取代當時服役中的Mk 14Mk 16Mk 37型魚雷。1960年提出的新型魚雷的性能要求包括速度超過55節以上具備35000碼的射程,可以攻擊2500英尺潛深的目標,相較於當時服役的Mk 37,新的魚雷具有4倍於Mk 37的射程,1.5倍潛深,兩倍的速度,提高17%的目標獲取距離,當年給予的編號是EX-10。當時美國海軍評估Mk 37魚雷對付20節速度的潛艇有10%的效果,設計中的魚雷對35節航速的潛艇可以提高到40%的攻擊效果。1964年西屋公司取得發展合約研發Mk 48 Mod 0型魚雷,然而研發過程發生許多技術性問題,到1967年時,美國海軍對於西屋公司是否可以如期交貨的信心大減,為了保險起見,美國海軍同時要求Clevite公司與海軍彈藥實驗室英语Naval Ordnance Laboratory依據同樣的性能需求開發另一款魚雷。Clevite公司採用他們研發的Comb Filter聲響導引系統以及活塞型態魚雷引擎而推出Mk 48 Mod 1型魚雷。[10]

1964年EX-10在Permit號潛艇上於太平洋進行測試,稍後研發計畫開始加快,1967年到1968年之間,攻擊水面下目標的需求也被加入到設計案中,這個修改也導致僅具備攻擊水面艦艇能力的Mk 47魚雷計畫被取消。1971年第一款Mk 48 Mod 0型魚雷正式進入美國海軍服役。除了Mk 37型魚雷以外,也取代當時美國海軍唯一攜帶核子彈頭的Mk 45 ASTRO魚雷。[11]

1967年海軍水面作戰中心和Gould公司分別進行Mod 1的研發,改良的項目包括新設計的音響歸向系統與斜盤活塞(Swashplate)引擎,這種引擎另外搭派配奧托燃料二英语Otto Fuel II作為推進動力來源。在比較過兩種設計之後,Mod 1型由Could公司進行生產。[9]1972年Mk 48型魚雷開始在美國海軍潛艦上佈署。

1975年,面對蘇聯新服役的阿爾法級核潛艇的潛深與速度的威脅,一項名為先進能力(Advanced Capability, ADCAP)的需求方案被提出來,目的是要提升Mk 48魚雷的性能來對付這些蘇聯新潛艇。這項改良方案的需求包括:

  1. 提升目標獲取距離
  2. 降低敵方反制的效果
  3. 減小佈署與使用上的限制,像是預熱或是重新起動的時間
  4. 提高攻擊水面艦艇的效果[11]

改良計畫自1978年展開,1979年9月加快研發的腳步,以求縮短研發時程。1982年Mk 48 ADCAP第一次在加拿大的海上靶場域進行測試,1985年海軍決定增加量產的速率,不過技術測試到了1986年8月才進行,許多設計上的問題逐漸浮上檯面,而整個計畫也面臨預算超支的狀況。美國海軍對這些問題的解釋包含:

  1. 原先的研發計畫严重低估
  2. 由於蘇聯潛艇的性能提升而導致計畫的範圍不斷修改
  3. 過早進入服役
  4. 忽略控制預算
  5. 主要合約廠商休斯公司過去沒有研發魚雷的經驗[12]

美國國會基於這些問題而限制海軍可以全面量產的要求。1988年7月進行第一次實彈射擊,將一艘退役並作為靶艦的驅逐艦英格拉翰號(ex-USS Jonas K. Ingram DD-938)擊沉,當年8月隨即正式在美國潛艇上服役。當ADCAP開始服役之後,原先的Mk 48就不再佈署於美國潛艇上。

1986會計年度之際,美國海軍提出一項閉鎖循環先進能力(Closed-Cycle ADCAP,CCAPS)的動力改良計畫,這個計畫針對的是要降低Mk 48 ADCAP高速航行時產生的噪音,以延緩敵方目標發現魚雷的時機,這項計畫於1992年因為新科技發展時程延遲以及成本估計偏高而取消。[13]1993年新的改良計畫加入近海海域的作戰需求,以及新的導引和控制系統。

所有的ADCAP於1996年停止生產,已經服役的魚雷估計可以使用到2026年。

Mk 48型魚雷演變,右欄為外國軍售版本

系統設計

Mk 48魚雷由鼻端開始,可以大致分為5個單元:

鼻端

這是魚雷最前端的部分,包含主動與被動聲納,相關的訊號處理系統,電子支援系統以及電力供應單元。Mod 7配備通用寬頻帶先進聲納系統(CBASS),增強對抗淺水目標的能力。[14][15]

彈頭

緊接在後的單元是彈頭,包含多段引信與炸藥。Mk 48型為650磅的PBXN-105,ADCAP改成Mk 170彈頭。

控制段

此處是控制魚雷的主要核心單元,包括動力控制,指揮電腦與陀螺儀控制系統等。

燃料箱

奧托燃料二儲存在此,用以推動魚雷。

尾端

此處位於魚雷的最後端,是引擎和推進器所在的位置,此外也包含控制方向舵的液壓系統在內。

性能諸元

  • 直徑:533公厘(21英吋)
  • 長度:5.8米(19英呎2英吋)
  • 重量:
  • 原始型:1564公斤(3450磅)
  • ADCAP:1678.8公斤(3698磅)
  • 速度:55節
  • 續航距離:55節下26000碼,40節下40000碼
  • 動力來源:斜盤活塞引擎
  • 推進系統:噴水推進器
  • 導引方式:有線導引,主動/被動聲納
  • 彈頭:292.5公斤(650磅)

使用國家

註解

  1. ^ 1.0 1.1 1.2 Jolie, E.W. A Brief History of US Navy Torpedo Development: Torpedo Mine Mk48. 15 September 1978 [21 June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0). 
  2. ^ Polmar, Norman. "The Ships and Aircraft of the U.S. Fleet: Torpedoes". United States Naval Institute Proceedings, November 1978, p. 159.
  3. ^ MK 48.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 Military Analysis Network. www.fas.org. [2020-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1). 
  4. ^ Mark 48 CBASS. www.deagel.com. [2020-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2). 
  5. ^ 5.0 5.1 5.2 5.3 5.4 5.5 Thomas, Vincent C. The Almanac of Seapower 1987. Navy League of the United States (1987). ISBN 0-9610724-8-2. p. 190.
  6. ^ 6.0 6.1 6.2 Mk 48 ADCAP. Jane's Naval Forces News. www.janes.com. [2011-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1-04-01). 
  7. ^ 7.0 7.1 Mk 48 Torpedo. Unofficial US Navy site. www.navysite.de. [2008-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29). 
  8. ^ US Navy Fact File: Heavyweight Torpedo - Mark 4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S Navy, 17 January 2009, Retrieved 10 March 2010.
  9. ^ 9.0 9.1 Friedman 1997,第694-695頁
  10. ^ Thomas Wildenberg and Norman Polmar. Ship Killer. USA: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10: 184–191. ISBN 9781591146889. 
  11. ^ 11.0 11.1 Polmar 1997,第466頁
  12. ^ Polmar 1997,第467頁
  13. ^ Friedman 2006,第750-752頁
  14. ^ MK 48 Mod 7 Common Broadband Advanced Sonar System (CBASS) Heavyweight Torpedo. [2024-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06). 
  15. ^ Mk 48 Advanced Capability (ADCAP) Torpedo Modifications (PDF). Office of the Director, Operational Test & Evaluation,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24-02-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2-17). 
  16. ^ 國軍祕密武器 MK-48魚雷明曝光. [2011-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9). 
  17. ^ 臺軍“漢光19”演習試射MK48魚雷. huaxia.com. [2011-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21). 
  18. ^ 強化潛艦戰力 我將向美採購MK-48重型魚雷. 風傳媒. [2020-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0). 
  19. ^ 美宣布售我18枚重型魚雷 軍事專家推測:供潛艦國造使用. 風傳媒. [2023-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30).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template:Raytheon Company英语template:Raytheon Company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Mk 48型魚雷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