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柏林爱乐乐团.

柏林爱乐乐团

柏林爱乐乐团
管弦樂團
前稱
  • Frühere Bilsesche Kapelle
  • Berliner Philharmonisches Orchester
建立1882年 (1882)
地點 德国柏林
音樂廳柏林爱乐厅
首席指揮基里爾·佩特連科
網站官方网站
柏林爱乐厅

柏林爱乐乐团(德語:Berliner Philharmoniker),舊名柏林愛樂管弦樂團(Berliner Philharmonisches Orchester),成立于1882年,並在其後的數十年間發展成為世界等级的管弦乐团[註 1]

沿革

1867年,音乐家本雅明·比尔泽英语Benjamin Bilse在柏林成立了一支冠以他自己名字的乐队,很快乐团就拥有乐手70人。这支乐队是柏林爱乐乐团的前身。

1887年,54名乐手因为对工资合同不满,离开了乐团。他们在演出经纪人赫尔曼·沃尔夫德语Hermann Wolff (Konzertagent)的倡议下,与其他一些业余音乐家组建了另一支乐团,名为爱乐乐团。这一事件标志着柏林爱乐乐团正式成立。乐团最初的指挥是弗朗茨·维尔纳英语Franz Wüllner。但他很快就离开了乐团。弗朗茨·维尔纳并没有给初生的柏林爱乐带来很大的影响。

后来的指挥是布拉姆斯的好友约瑟夫·约阿希姆。但他的演奏曲目仅限于布拉姆斯等少数的几位德奥作曲家的范围内。乐团未见得有很大的进步。

再后来接掌柏林爱乐的人乃是漢斯·馮·彪羅。他是赫赫有名的李斯特之女柯西瑪的前夫,以鋼琴家出身,由於華格納與柯西瑪外遇,離婚後失意的他開始轉型,朝指揮之路專心發展。他的音樂造詣深厚,在5年时间內就把柏林愛樂提升至一流樂團的新境界,並獲得團員們的衷心敬愛。他後來被視為柏林愛樂的奠基者。与此同时,著名的作曲家如布拉姆斯、马勒葛利格柴可夫斯基理察·史特勞斯以及普菲茨纳也是乐团的客席指挥。

1895年,尼基施·阿图尔担任乐团的首席指挥。在他的手中,柏林爱乐成为世界顶级乐团,演出曲目大大拓宽。

1923年,尼基施逝世,乐团的首席指挥由36岁的福特萬格勒担任。福特萬格勒带领乐团做了不少巡回演出,使得乐团的霸主地位进一步稳固。

1944年,在二战的硝烟中柏林爱乐大厅被炮火摧毁,乐团在教堂的场合继续演出。

1945年4月15日,柏林被攻陷前的最后一场音乐会。

1945年5月26日,指挥里奧·波查德在废墟中指挥乐队举行了战争结束后的首场音乐会。

1945年,罗马尼亚指挥塞尔吉乌·切利比达克成为乐团首席指挥。

1947年,福特萬格勒重返柏林爱乐。

1952年,福特萬格勒再次就任音乐总监。

1954年,福特萬格勒逝世。但临终时的福特萬格勒并不愿意让赫伯特·冯·卡拉扬接任。

1955年,卡拉扬成为柏林爱乐首席指挥。乐团人数达120人,成为一个可演奏所有规模作品的演出团体。

1956年,卡拉扬成为乐团终身首席指挥。这是音乐史上最成功的乐队指挥组合。通过巡回演出,音乐节演出和灌录唱片,乐团的国际声誉达到最高峰。两者合作的34年间,录制唱片无数。

1959年,在卡拉扬带领下,乐团为德意志留声机录音(理查·斯特劳斯的《英雄的生涯》)。达成了铁三角关系。

1960年4月,樂團在巴黎和西德巡迴演出,他們在巴黎演出了全本貝多芬交響曲。[2]

1963年10月15日,柏林爱乐大厅重新开幕。同年发行了卡拉扬指挥乐团录制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

1966年5月,樂團首次在布拉格演出,演奏德弗乍克第8號交響曲等曲目,受到熱烈歡迎。[3]隔年的第1屆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是柏林愛樂首次演出歌劇,劇目是《女武神》。[4]此外,1969年5月他們第一次訪問蘇聯。由於蘇聯當局不承認西柏林屬於西德領土的緣故,柏林愛樂在莫斯科和列寧格勒的演出都被稱為「卡拉揚指揮之西柏林的某樂團」,而沒有使用正式名稱。[5]

1967年-1970年,乐团在卡拉扬的指挥下录制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全剧。1970年躬逢大阪世界博覽會之盛,前往當地演出全本貝多芬交響曲與序曲。[6]

1978年10月15日,罕見再有女指揮者在柏林愛樂登台,此人即是瑞士指揮雪兒薇亞·卡道夫英语Sylvia Caduff[7]

80年代,卡拉扬和乐团矛盾爆发,两者合作减少。

1989年,卡拉扬去世,由意大利指挥家克劳迪奥·阿巴多出任乐团首席指挥。

从2002年至今,经由乐团成员选举,决定由英国指挥家西蒙·拉特尔爵士接掌乐团。拉特爵士致力于发展年轻的乐手。在他的手下,柏林爱乐的平均年龄最小。他还尝试在柏林爱乐和维也纳爱乐乐团之间建立一种合作关系。为此他还举行过一场特别的音乐会,音乐会上他指挥柏林爱乐和维也纳爱乐合奏。

2005年11月,西蒙·拉特尔率领乐团访問中國大陆及台灣。在北京上海台北香港四地演出。

2011年11月,西蒙·拉特尔再次率領樂團來到中国進行2場演出。此演出在中国及日本等國家實況轉播,並在數位音樂廳對全世界訂戶同步播映,規模極其盛大。

2015年6月22日,基里爾·佩特連科經選舉獲得大多數團員支持,將繼任成為樂團首席指揮與柏林愛樂基金會藝術總監,西蒙·拉特尔則會於2018年8月卸任離開樂團。

除上面提到的指挥家外,柏林爱乐还和下面的指挥合作过:

背景與特色

管理

柏林爱乐实行民主管理。乐团的首席指挥需要通过乐团成员秘密投票,并且获得多数赞成的情况下才被认可成為首席指挥。

柏林爱乐原来隶属于柏林市政府的科学、研究与文化部,舊名為柏林爱乐管弦乐团(或譯作柏林爱乐交響乐团,德語:Berliner Philharmonische Orchester,簡稱:BPO)。但在2002年1月1日,柏林市议会通过并执行了关于柏林爱乐地位转变的新法律,並改用現今的名稱。在新法律之下,「爱乐基金会」成立,这标志着乐团有着更大的自主性。基金会的理事会由柏林爱乐的团长、艺术总监(即首席指挥)以及两名乐师组成,负责制定音乐会节目计划、音乐厅的经营、音乐普及教育、乐团成员的利益保护等等。一切决定都必须取得这4名理事会成员的一致同意。在理事会之上设有一个以监督理事会活动的监事会,其成员由柏林市政府文化部的负责人、市议会议员、乐师代表、乐团学院代表、爱乐管弦乐团之友协会代表组成。按基金会的章程规定:「基金会不是一个以赚钱为首要目标的机构,而要以公众利益为目标」。

义务

富特文格勒为柏林爱乐确立了一项传统,每年都要举行大约25场大众音乐会、6场民族音乐会和其他室内乐演奏会等等义务演出,作为回报国家和柏林市政当局向乐团提供的财政资助。后来又确定,柏林爱乐乐团每年举办的交响音乐会不得少于120场。

指挥阿巴多会邀请那些残疾,智力障碍的儿童去参观乐团的排练,试图通过音乐改善他们的心智。

西蒙·拉特尔爵士上任以来,为了唤起青少年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普及音乐知识,柏林爱乐启动了一个名为“未来”的校园行动。具体是乐团的乐手和拉特会到柏林的各个学校为学生解释、示范、演奏作品。此外,柏林某些学校乐队会定期在拉特尔指导下排练。

财政

柏林爱乐的驻地柏林爱乐厅有着大小两个音乐厅,其房屋、地皮产权归柏林市政府,而使用权则归乐团。乐团自己的音乐会占用率约为1/3,其他时间会出租给另外的乐队使用,以收取租金。柏林市政府给予爱乐基金会的补贴目前每年为1400万欧元,是乐团支出预算的一半,也正好相当于乐团的全部员工的工资。另一半需要基金会通过音乐会收入、录制唱片、接受捐赠等方式获得,其中,国外巡回演出是乐团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著名人物

樂團首席

聲部首席

註釋

  1. ^ 2008年12月,英國《留聲機》雜誌邀集11位音樂評論人進行票選,劃定了全球「廿強」的管弦樂團,此樂團名列其中[1]

參考資料

參照
  1. ^ The World's Greatest Orchestras. 2010-03-23 [2020-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2. ^ 我與柏林愛樂的四分之一世紀(008). blogspot.com. 2009-11-24 [2023-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3. ^ 我與柏林愛樂的四分之一世紀(043). blogspot.com. 2010-03-15 [2023-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4. ^ 我與柏林愛樂的四分之一世紀(045). blogspot.com. 2010-03-22 [2023-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5. ^ 我與柏林愛樂的四分之一世紀(054). blogspot.com. 2010-04-20 [2023-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6. ^ 我與柏林愛樂的四分之一世紀(060). blogspot.com. 2010-06-04 [2023-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7. ^ 我與柏林愛樂的四分之一世紀(088). blogspot.com. 2011-07-30 [2023-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参看

外部链接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柏林爱乐乐团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