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卡尔·莱斯特.

卡尔·莱斯特

卡尔·莱斯特
Karl Leister
音乐家
出生 (1937-06-15) 1937年6月15日87歲)
职业管弦樂團、獨奏、教學
音乐类型古典音樂
演奏乐器單簧管

卡爾·萊斯特(德語:Karl Leister,1937年6月15日)是一位單簧管演奏家,德國威廉港出身。1959年-1993年期間是著名的柏林爱乐乐团一員,並長期擔任首席單簧管一職。[1]

早年

[编辑]

幼年由父親啟蒙單簧管演奏,之後進入柏林音樂院,於1956年畢業。[註 1][3]少年時期演奏能力已相當傑出,他在1956年7月演出史塔密茲協奏曲,表現頗受肯定。評論家海魯茲·佛爾特認為萊斯特「在不久的將來,應該會成為德國第一流管弦樂團的首席豎笛」。[2]同年12月,以十九歲之齡獲柏林喜歌劇院錄取,擔任獨奏單簧管職務。[註 2]試用期過後,與喜歌劇院正式的合約始於1957年11月1日,迄1959年6月30日止。[2]

1957年6月時,德國大學音樂比賽在科隆舉辦,萊斯特以柏林音樂院校友身分參賽。他的曲目是马克斯·雷格的B大調奏鳴曲(作品107),獲得單簧管組的第一名。[4]另外,該年的ARD國際音樂大賽他亦有參賽,最終獲得第二名。[註 3][4]

職業生涯

[编辑]

1958年春,萊斯特參加了柏林爱乐乐团的首席單簧管甄試,並成功考取這個職位。[註 4][6]1959年9月,開始在柏林愛樂的一年試用期。[6][7][8]1960年5月通過試用,成為正式團員,之後他開始獲得國際知名度,活躍於獨奏和室內樂活動。萊斯特同時是柏林愛樂管樂重奏團(Bläser der Berliner Philharmoniker)以及維也納-柏林合奏團(Ensemble Wien-Berlin)的創始成員之一。[註 5]1970年年中,柏林愛樂木管五重奏團成立,由詹姆斯·高威(長笛)、羅特·寇赫英语Lothar Koch(雙簧管)、谷恩特·皮斯克(Günther Piesk,低音管)、格爾德·賽佛特德语Gerd Seifert (Musiker)(法國號)以及萊斯特本人所組成。[註 6][13]

1962年,以柏林愛樂首席之姿再次參加ARD大賽。[14]經三輪淘汰後,僅有萊斯特一人參與「決賽」,可以說他就是自己的對手,是相當罕見的情節。[14]最終,萊斯特在該屆賽事中取得單簧管「第二名」,這是他生涯最後一次大賽。[15]

在柏林愛樂的卡拉揚學苑成立後,萊斯特亦從事教學,貢獻於次一代的單簧管演奏領域。此外在1993年至2002年期間,他亦任教於柏林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16]

註釋

[编辑]
  1. ^ 萊斯特之父是美國占領區廣播電台交響樂團(RIAS Symphonie Orchester,現柏林德意志交響樂團)的創始團員之一。[2]柏林音樂院即現今的柏林艺术大学(UdK Berlin),而非萊斯特後來執教的「柏林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Hochschule für Musik "Hanns Eisler" Berlin,舊名為德意志音樂學院Deutsche Hochschule für Musik)。
  2. ^ 職業樂團的單簧管首席除了負責第一部之外,舉凡獨奏樂段如《春之祭》、《狄爾》或《波麗露》,經常會需要換用其他調性的單簧管來進行演奏。在員額充足的樂團來說,獨奏的角色可能聘用專人來負責,但這個情形相對少見。
  3. ^ ARD大賽在今日是遠近馳名的盛事,1957年賽事的單簧管第一名為法籍演奏家埃德蒙·布朗熱(Edmond Boulanger)。
  4. ^ 在第二輪甄試中,是由首席指揮赫伯特·冯·卡拉扬親自演奏,擔任應試者的鋼琴合作。萊斯特所取代的,則是資深團員阿弗烈得·畢爾克納(Alfred Bürkner),後者是富特文格勒時代的老團員,1959起自願退居第二部單簧管職位,並繼續任職到1973年3月31日為止。[5]
  5. ^ 柏林愛樂管樂重奏團成立於1969年2月,著名的成員還包括了柏林愛樂樂團的首席長笛詹姆斯·高威[9]
  6. ^ 這個組合(高威除外)在1970年的第50屆萨尔茨堡音乐节曾演出莫扎特的E大調協奏交響曲(K. 297b,演出為1970年8月12日,卡拉揚指揮)。[10][11]後來在高威於1975年退出柏林愛樂、從事獨奏事業之後,五重奏團的長笛始由安德列亞斯·布勞(Andreas Blau)繼任。另方面,維也納-柏林合奏團則成立於1983年5月。[12]

參考資料

[编辑]
參照
  1. ^ Pashley, Oliver. The Greatest Clarinetist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nterlude. 2016-09-24 [2023-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美国英语). 
  2. ^ 2.0 2.1 2.2 我與柏林愛樂的四分之一世紀(001). blogspot.com. 2009-11-15 [2023-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3. ^ 96 Notable Alumni of the Berlin University of the Arts. EduRank.org. 2021-08-11 [2023-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9) (英语). 
  4. ^ 4.0 4.1 我與柏林愛樂的四分之一世紀(002). blogspot.com. 2009-11-16 [2023-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5. ^ 我與柏林愛樂的四分之一世紀(073). blogspot.com. 2011-06-26 [2023-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6. ^ 6.0 6.1 我與柏林愛樂的四分之一世紀(004). blogspot.com. 2009-11-18 [2023-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7. ^ Fricke, Heike. Leister, Karl. MGG Online. 2022-03-29 [2022-04-06] (德语). 
  8. ^ Angloher, S. Das deutsche und französische Klarinettensystem: eine vergleichende Untersuchung zur Klangästhetik und didaktischen Vermittlung. Musikwissenschaften (Munich, Germany). Utz. 2007: 228 [2022-04-06]. ISBN 978-3-8316-0719-8 (德语). 
  9. ^ 我與柏林愛樂的四分之一世紀(053). blogspot.com. 2010-04-19 [2023-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10. ^ 6. Orchesterkonzert –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Herbert von Karajan. Salzburger Festspiele Archiv. [2023-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11. ^ 我與柏林愛樂的四分之一世紀(062). blogspot.com. 2010-06-20 [2023-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12. ^ 我與柏林愛樂的四分之一世紀(104) Ensemble Wie[n]-Berlin創立. blogspot.com. 2011-09-18 [2023-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13. ^ 我與柏林愛樂的四分之一世紀(061). blogspot.com. 2010-06-15 [2023-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14. ^ 14.0 14.1 我與柏林愛樂的四分之一世紀(021). blogspot.com. 2009-12-28 [2023-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15. ^ 我與柏林愛樂的四分之一世紀(022). blogspot.com. 2009-12-29 [2023-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16. ^ Meisterkurs für Klarinette mit Karl Leister – Die Holzbläser in Berlin. Die Holzbläser. [2022-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7) (德语). 

延伸閱讀

[编辑]

參見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卡尔·莱斯特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