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臺灣史.

臺灣史

臺灣史即係臺灣嘅歷史,以有文獻記載計大約有4百幾年歷史咁耐,但以考古計就發現重耐之前臺灣就有人住,考古學家話喺臺南縣左鎮鄉(宜家嘅臺南市左鎮區)發現嘅人類化石至少都有成3萬年,估計啲人係喺歐亞大陸搬去臺灣,屬於舊石器時代[1]

中國文獻入面,懷疑可能係講臺灣嘅有《尚書》禹貢篇入面叫「島夷」、喺《列子》湯問篇入面叫「岱員」、《史記》秦始皇本紀叫「灜洲」。而喺《後漢書》東夷篇入面嘅「東鯷」、《三國志》吳志孫權傳、沈螢《臨海水土志》嘅「夷洲」、《隋書》流求傳嘅「流求」、《宋史》流求傳嘅「燮求」、趙汝适《諸蓄志》嘅「流求國」同「毗舍耶國」、《元史》外夷篇嘅「瑠求」,呢啲都係講臺灣。

而喺明代,嗰陣鍾意用地名代表晒成個島,根據張燮嘅《東西洋考》講,曾經叫過嘅稱呼有:雞籠(基隆)、淡水、北港、東蓄、打狗、大員。而喺明代嗰陣,將成個琉球群島叫做「大琉球」,而臺灣就叫做「小琉球」。

1624年荷蘭人去到臺灣之後,將安平港叫做「臺窩灣」,呢個本來係嗰度一個原居民部落嘅名,而明代啲人聽到呢個名之後,就演變成好多個名好似大員、臺員、大冤、大灣,最後變成「臺灣」。

臺灣本島各段歷史時期示意圖(1624年起)左起:荷西、明鄭、清治日治中華民國(至今)等時期,框入面個數字係大約嘅統治時間(年)。

早期臺灣

[編輯]

1642年之前嘅臺灣本來同澎湖係分開,各自有自己嘅歷史。而臺灣係以原住民做主體嘅一個部落社會,以平地嘅平埔族同山地嘅高山族兩個部落為主,兩個族入面又有分開唔同嘅細族。

澎湖1360年之前嘅嘢多數都係神話傳說,唔知真定假,到1360年嗰陣做咗元朝一個行政區,明朝清朝嘅政府都有派兵駐守,所以澎湖舊時嘅嘢多數都唔計入臺灣歷史入面。

荷西時期

[編輯]

荷蘭人1604年佔領咗澎湖[2],後來明朝政府兩度派兵要趕走荷蘭人,打咗好耐最後喺1642年荷蘭人轉攻南部臺灣[3],最後佔領咗大員,成功建立統治機構,而澎湖就畀返明朝政府。

荷蘭人佔領咗大員之後,喺嗰度起城堡,叫「奧蘭稔」(Orange),1627年改名叫「熱蘭遮城」(Zeelandia)。除咗城堡,又起街道。同時荷蘭人一路擴張佔領範圍,嗰陣嘅臺灣北部一早俾西班牙人佔領咗,1626年荷蘭人打到去北部,將西班牙人打走晒,同時又討伐嗰度啲原住民,最後成個臺灣俾荷蘭人控制晒。

喺荷蘭人同西班牙人統治嗰陣,喺臺灣起咗好多教堂同基督教學校,好多傳教士去咗台灣傳教,令臺灣原住民生活起咗好大變化,佢哋開始唔再過部落社會生活,而且好多都信咗基督教。

鄭氏時期

[編輯]

鄭成功反清復明失敗,改為東征台灣,等有個基地可以長期同清朝對抗。喺1661年4月鄭成功帶兵由金門料羅灣開始,先入澎湖,再入臺灣同荷蘭人打咗十個月,荷蘭人最終喺1662年2月1號簽約投降。

鄭成功入咗臺灣之後,建立咗台灣第一個漢人政權。鄭成功死咗之後,佢個仔鄭經繼位,大力發展經濟。鄭經喺1681年病死嗰陣,本來立佢個仔鄭克臧繼位,但馮錫範發動政變,另立鄭克塽做王。清政府收到風,知道入面亂,喺1683年7月派施琅帶軍攻臺,臺灣同滿清一路打,打到9月台灣終於唔夠打,鄭克塽向清朝投降,臺灣納入清朝版圖,結束咗鄭氏三代廿三年統治。

清領時期

[編輯]
《臺南地圖》作者不詳/十八世紀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滿清政府派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帶軍攻台,結束咗鄭氏三代廿三年統治,之後第二年清朝廷喺台灣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

滿清政府統治臺灣一直到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由於喺甲午戰爭輸咗,滿清政府被逼將台灣割讓畀日本,結束咗滿清朝廷喺臺灣二百一十三年統治。

日治時期

[編輯]

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日明治二十八年),日本根據馬關條約,收咗臺灣,喺6月17號舉行「臺灣始政典禮」,正式開始統治臺灣。呢個時期嘅臺灣,包括臺灣島澎湖群島

日本一路統治臺灣到1945年,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無條件投降,結束咗日本喺臺灣五十一年統治。

戰後時期

[編輯]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中華民國接管臺灣。之後重成立咗「臺灣調查委員會」負責統籌接收臺灣嘅嘢,宣佈臺灣成為中華民國一個行省,又喺臺灣省設八縣九省轄市,成立行政長官公署,委任陳儀做臺灣省行政長官。

1947年2月爆發二二八事件,結果國民黨政府將行政長官公署改組做臺灣省政府。

1948年國共內戰激化,國民黨大陸唔夠共產黨打,最後中華民國南京迫遷到去廣州,再去到重慶成都,最後喺1949年去到臺灣。臺灣由原本中華民國一個省,變成中華民國首都同政權管轄範圍。中華民國走咗之後,共產黨就喺大陸另行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呢個時候嘅臺灣,係包括臺灣島本身、澎湖群島金門馬祖,即係簡稱「台澎金馬」。

中華民國迫遷去臺灣之後,國民黨政府將政府總部定喺臺北,作為反共復國基地,但軍力唔夠共產黨打,不過由於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總統杜魯門派艦隊守住台灣海峽,隔住咗大陸對台灣攻擊。

由於美軍艦隊隔咗一隔,加上中美關係改善,周恩來1972年簽定咗上海公報之後,確定美國一個中國立場,之後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提出「和平統一祖國」方案同「三通」主張,暫時放棄武力解放台灣。兩岸關係開始無咁緊張。而中華民國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家都唔隸屬對方,各自有自己主權。

金門心戰標語「三民主義統一中國」,1986年8月由司令趙萬富上將下令烈嶼師長龔力少將去起,翌年同因三七事件去職。

不過國民黨政府重成日都諗住反共復國,又成日驚共產黨嘅人滲入臺灣做統戰,於是臺灣立法院通過「懲治判亂罪犯條例」,又實施戒嚴,人民無論言論、集會、結社都受到限制,好多人俾國民黨政府當中共嘅人拉咗去坐監,有啲重判咗死刑,其中有好多都係判錯嘅冤案同假案。

由於政府對人民迫得太緊,民間開始有好多政治社會運動發起,特別針對人權保障、反對戒嚴、要求司法獨立、同埋民意代表要由選舉產生。

臺灣喺呢啲社會運動之下,開始有反對黨出現,民間一連串反威權統治、爭取民主自由運動,最後爆發美麗島事件「黨外」民主運動。

美麗島事件之後,國民黨政府唔可以唔改變,開始民主化、本土化、鬆弛化,放棄反共復國同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嘅諗法,維持同大陸統治權分開,各自唔隸屬對方,各自有自己主權嘅狀況。

而大陸嗰陣時開始由鄧小平話事,佢提倡改革開放,認為大陸發展經濟先最重要,對於台灣,亦放棄對臺用武,認為只要喺一個中國原則入面,你唔搞我,我唔搞你,維持現狀唔變咁就無問題,又提出以「一國兩制」作為解決台灣問題基本模式。兩岸政府亦逐啲逐啲咁開放邊境,兩岸人民開始喺文化、學術同經濟上交流,兩岸關開始唔再咁敵對。

1986年民進黨成立,1987年政府開放黨禁。1988年蔣經國死咗之後,由李登輝繼任。李登輝推行民主化同本土化路線,1996年舉行咗第一次全民直選正副總統。

參考

[編輯]
  1. 中華民國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臺灣原住民介紹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07年6月25號,.
  2. 荷蘭佔領澎湖
  3. 一六二四年荷蘭人佔據大員

[編輯]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臺灣史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