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M47龙式反坦克导弹.

M47龙式反坦克导弹

M47“龙”式反坦克导弹
M47 Dragon
FGM-77
展示中的M47“龙”式反坦克导弹,附有日间追踪器和两脚架
类型单兵肩扛式英语Shoulder-fired missile反坦克导弹
原产地 美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75-1990 年代(美国陆军) 1975-2001(美国海军陆战队) 1979 年至今(其他国家)
使用方参见使用国
参与战争/冲突
生产历史
研发者雷神公司
研发日期1966年3月3日
生产商
单位成本
生产日期1975年—现在
制造数量
衍生型
基本规格 (FGM-77)
重量
长度1,154毫米(45.43
直径
操作人数1或2人(炮手和观察员)

发射模式单发
有效射程1,000(1,093.61,3,280.84,0.62),最小65米
最大射程1,000—2,000米(1,093.61—2,187.22.22码,3,280.84—6,561.67呎,0.62—1.2哩)
瞄具
弹头锥形装药高爆破甲弹
弹头量2.5千克(5.51磅)
引爆机制触发引信
爆炸当量贯穿330毫米的轧压均质装甲 龙II式:贯穿610 毫米 超级龙式:贯穿950 毫米

引擎30对液态燃料微型火箭发动机 (基础龙式版和龙II式) 60对液态燃料微型火箭发动机 (超级龙式)
每具:1.2千牛
翼展340毫米(13.39寸)
速度
制导系统瞄准线半自动导线指令制导英语Command guidance系统瞄准具
发射平台M175导弹发射器

M47“龙”式反坦克导弹M47 Dragon;在研发过程中的编号为FGM-77;以下简称“龙式”)是一款由美国雷神公司所研制、并且与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今波音)一同生产的单兵肩扛英语Shoulder-fired missile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系统而他就是世界上第一个既可以单兵携带又可以肩扛/肩射的反坦克导弹发射器,旨在摧毁装甲战斗车辆(尤其是坦克)、受装甲保护物体(如碉堡)和低空飞行的直升机(必要时),用以取代M67 90毫米无后座力炮,发射127毫米反坦克导弹。

其代号由来是其30对液态燃料微型火箭发动机推动导弹飞行时发出的一系列火花和发出的噼啪声以后给予该名字。2001年起,美军逐渐将它淘汰,转而使用更为新型的FGM-148“标枪”系统。[4]

历史

1960年,美国陆军军械导弹司令部(AOMC)根据道格拉斯的提议,启动了中型反坦克武器(MAW)计划。1964年8月,道格拉斯获得了研发XM-47的合同,其中包括一项为期12个月、射程为1,000米的试验。1967年,XM-47被重新命名为FGM-77和FTM-77(FTM-77为训练型)。1967年12月,导弹首度试射,随后于1968年7月5日在实弹(包括发射组件、制导和发射器)情况下发射。

美国陆军美国海军陆战队以及美国以外多国军队都有采用的龙式导弹,首先在1975年1月,首度发配给驻扎在欧洲大陆以上的美国陆军士兵。1981 年 4 月,“龙式”的基础版本在美国陆军中的部署完成。 美国陆军最初将“龙式”作为班级武器部署,每个步枪班都有一名携带该武器的反装甲专家。 1990 年代的重组见证了“龙式”的行动,机械化步兵每个班都有两个发射器。 步兵、空降和空中突击部队在排的武器小队中获得了一对两人反坦克导弹小队,而轻步兵(六支队伍)和游骑兵(三支队伍)部队则在连一级拥有他们的龙式反坦克导弹。

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期间,“龙”型导弹集中在营级的一个专门的导弹排中,有32支“龙型”小队。 该排由四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有四支小队,由两个两人组成的小队组成。[5]

龙式导弹采用了高爆反坦克弹头导线制导系统,能够击破装甲战斗车辆(比如主战坦克、装甲输送车)、强化地堡和其他结构强化目标。虽然它被生产出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击破T-55T-62T-72苏联主战坦克,但直到1990年代、比如在海湾战争的军事行动当中,仍可看见它正被使用。

2001年,美军将其正式退役,但在美国军械库里仍然保留着该武器的存货,而且仍被美国以外众多军队武装部队使用。

描述

龙式导弹的有效射程约为1,000米,导弹以100米/秒的速度,以红外制导瞄准仪引导飞行。发射后,操作员需持续追踪导弹直到目标,使射手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下。

飞行和制导的原理都很有趣。第一个奇怪之处在于扣下扳机与击发用途引擎的点火延迟。这是由于化学电池需要为启动电路充电(这时操作员可能听到类似于早期整合了闪光灯照相机拍摄时、闪光灯电路因充电而发出的呜呜声)。这通常会导致操作员紧张,操作员会以为即将发射导弹的发射器随时突然爆炸。导弹是以一台“击发用途发动机”将其射出发射管,击发用途发动机是一台火箭发动机,在发射管内点燃,以免其排出的尾焰伤害操作员。导弹从操作员身边远离,并在其后部点燃红外线热焰。

在导弹距离射手约30—50米以后,导弹向前推进,并由导弹体纵向对齐排列的30对液态燃料微型火箭发动机引导至目标。火箭以螺旋状旋转形式推进著导弹向前飞行,推进器成对放出喷气焰,将导弹向前推动,并保持在目标位置以上。瞄准控制器激活了这些装置,然后瞄准控制器将信号沿导线发送到导弹,导线从导弹后方卷出以保持导弹与控制器连接。操作员将瞄准控制器保持在目标以上;瞄准装置追踪红外线热焰,并传送修正数据到导弹上的弹载电动机,带动飞行中的导弹直到瞄准点。运转中的弹载电动机直到被点燃前,既需要保持导弹朝着瞄准点进行资料修正,又需要保持它向前推进。导弹朝静止目标推进且由固定地点的射手追踪时,每隔大约0.5至1秒就会点燃一次推进器,导致其向下飞行时会发出其代表性的“砰”的声音。如果操作员以超过弹载电动机的资料处理能力过度纠正瞄准点,导弹就会自己掉在地上。相反,如果制导导线断裂,导弹将迅速点燃火箭,使导弹迅速上升。这是一款无后座力的武器——发射器在发射时本身并无“踢”一般有真实感的后座力——但肩膀上的30磅导弹重量突然消失了,导致许多士兵蹙缩而丢失目标的轨道,继而令导弹掉在地上。当然,这关乎炮手本身的素质和技术,甚至还有现在的情况。

龙式导弹在美国士兵当中并不受欢迎,特别是美国陆军非常不喜欢龙式反坦克导弹。由于作为导弹而言的射程相对较短以及导弹朝向目标飞行时发出明显的“砰”的声音,以在美国和苏联在欧洲爆发敌对行动的情况为前提以下,预计龙式导弹小队将因被发现而以伤亡惨重收场。

部件组成

龙式导弹的发射器系统由滑膛式玻璃钢强化塑料发射管,后膛/燃气产生器、追踪器、两脚架、电池、发射器背带英语Sling (firearms)以及前后避震器所组成。为了击发导弹,必须加装并非整体式的日间或夜间瞄准具。使用时,操作员可以站立、跪姿或独特的坐姿发射导弹。虽然发射器本身是仅为发射一发的消耗品,但瞄准具可被拆卸下来并且重新使用。

便携式发射管

该导弹一出厂就被密封在深绿色玻璃钢圆筒状发射管以内,并且被黄色条纹覆盖。发射管以上可装上一条可调节的带子以便运输,这时还可在发管末端装上大型聚苯乙烯泡沫盖以保护导弹免受撞击,在发射前将保护盖移除即可使用。

在发射器的正下方是一具折叠式两脚架,运输时由一条小皮带所固定,通常在发射前展开。瞄准具通过内置电路连接器的安装导轨夹在发射管以上,每台瞄准具的红外接收器由安装在发射管后方的小电池所供电。

导弹

发射时,利用粉末状装药,自行卸除龙式导弹的后座力并将其从便携式发射管以内弹出。然后,导弹将激活其制导时所需的两个部件:一条在其飞行途中展开的制导导线和一盏位于尾部的红外线热焰装置。

为了确保龙式导弹在飞行过程中的稳定性,三枚状的尾翼从导弹尾部展开,在超级龙式导弹变体版本上有四个折叠鳍;与此同时,在导弹飞行到65米的距离以后,就会解除最后的保险、准备让锥形装药起爆。

由于沿着龙式导弹主体的整体长度排列的30对液态燃料微型火箭发动机会顺序的放出喷气焰,导弹会以90 到 100米/秒的速度、呈螺旋状旋转形式向其目标推进。在超级龙式导弹变体版本上有60对液态燃料微型火箭发动,撞击目标以前的速度可达200米/秒(720公里/小时,447.39哩/小时,马赫数0.59)。

SU-36/P日间追踪系统

瞄准系统包括由Kollsman研制的光电式日间追踪器SU-36/P,每次发射龙式导弹以后都可拆下并再度使用。其重量为3.1千克,完全由制成,其光学元件由橡胶护罩所保护。SU-36/P的视场为6°,放大倍率为6倍。操作员具有可变放大倍率的单目式标线,除了中央的十字线以外,还有两条垂直的间距线英语Stadimeter。在操作员的出瞳右侧为一具红外接收器,由配置了滤光器的大型镜头所组成,用于捕捉导弹在其飞行过程中发出的红外热焰信号。

AN/TAS-5被动热成像瞄准器或夜间追踪系统

1975年,德州仪器研制了AN/TAS-5,可提供4倍的放大倍率,最初开发商试图为龙式制造热光学示波器,第一个版本 AN/TAS-3,是一种轻巧的、电池供电的、被动热成像系统,在这个热成像中,使用绿黑是两种颜色,这个瞄准具应该用在M47 龙式反坦克导弹上,但很遗憾,这个瞄准具从未被采用和使用过,因为在测试过程中这个瞄准具失败并由于某种原因出现了严重故障和并不完全令人满意,因此,陆军和海军陆战队采用了 AN /TAS-5 瞄准具和投入生产,视场可在3.4°至6°之间调节。它将红外线发射转换为电信号,这将根据目标环境的温度以类似热瞄准具的相机的方式恢复呈现红橙黑三色的图像。可在电视式屏幕以上调整其对比度和亮度。红外取景器由四位开关所供电:第一个用以开关系统电源;第二个用光指示器以检查电池和冷却液的使用状态;第三个用以激活取景器;第四、即最后一个用以排出其容纳冷却气体的匣子。

这种瞄准具提高了炮手在能见度有限的情况下与目标交战的能力。 目标可以在白天和能见度有限的情况下受到攻击,例如烟雾、雾气或黑暗。 这使龙炮手在低能见度和黑暗能见度方面具有良好的优势,但该瞄准具本身有 9.82 千克,比 SU-36/P 日用瞄准镜重。

AN/TAS-5无需外部电源:它装有自身的4.8伏特直流式可充电式电池 ,使其具有两小时的运作自主性。

M57电子雷管

发射系统是由M57电子雷管所组成。这个一包香烟盒尺寸的小塑料盒,包括触发器、电源插座和保险杆。在龙式导弹以上使用时,它会连接到瞄准具以上。通常被士兵称为“噼啪器”;M57电雷管也被M18A1“阔刀”反步兵地雷用作雷管。

制导系统

龙式导弹采用了以前在BGM-71“拖”式导弹上所使用的“跟踪控制总成”英文意思 TCA(Tracking Control Assembly)制导系统。有了这个系统,所有使用的步兵都是借由光学瞄准及追踪系统进行观察,并使其与镜头保持完全精确的对齐。

同时,与追踪系统平行安装的次要光电系统在视觉上接收来自位于导弹尾部的红外线热焰装置的热辐射(通常为红外线),并聚焦在敏感的接收/定位器以上。这通过计算器持续测量热源(导弹)相对于固定在物镜以上的瞄准具的位置,面对任何偏差都会自动发出所需的校正信号,而该信号又沿着导线传给与发射器连接的导弹,而当中无需操作员的任何干预。

变体

基本型导弹 M222 导弹重 11.5 千克,在 1154 毫米长的发射管中长 744 毫米。 相当基本的弹头可以穿透 330 毫米的装甲板。

龙II式

龙II式是一个简单的弹头升级,也被称为“第二代龙”,最初称为“Dragon PIP”。 1986 年。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变体,带有改进的弹头,该弹头的穿透力增加了 85%,穿透 610 毫米(24 寸)轧压均质装甲。 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中被指定为 MK 1 Mod 0,发射管重 12.3 千克(27.2 磅)而长度增加到 846 毫米。1985年底、1986年初,美国陆军跟随海军陆战队概念对龙II导弹进行升级改造, 到 1988 年,所有美国海军陆战队龙式反坦克导弹都转换为该标准,与此同时,原版龙导弹保留在美军继续使用,但一半的陆军部队已经在 80 年代后期将“龙”升级为“龙 II”作为标准版本。非正式有时称为 FGM-77B。

龙III式

也被称为第三代龙。第二阶段 PIP(英文意思:Product Improvement Program/中文意思:产品改进计划或也被称为现代化计划) 原型通过增加一个新的维持发动机飞行速度增加了大约 1.5 公里(0.9 哩)到 1.75 公里(1.08 哩),飞行速度为 150 米/秒 到 175 米/秒. 还将增加一个具有附加跟踪功能的现代计算机瞄准具,这与改进的鼻锥相结合,将爆炸可靠性提高,并使用双聚能装药或串联装药和前驱装药。 但计划在 1989 年被取消,看来经过改进的基本想法将延续到超级龙式。 非正式有时称为 FGM-77C。

超级龙式

1990. 也称为龙式II+。 最后的美国M47龙式反坦克导弹变体似乎是在瑞士为基于 PIP 的出口客户生产的。 生产的总数尚不清楚,但在 1997 年停产时,最少生产已经生产了 2,755 枚导弹:没有已知的买家。 改进后的马达也增加了射程,推进器能够射程增加到 2 公里(1.2 哩),发动机也得到了改进,在导弹上增加了30对液态燃料微型火箭发动机共有60,使导弹能够在 4.5 到 5 秒内达到 1000 米的射程,比原导弹的 11 秒飞行时间快得多,飞行速度增加约 200 米/秒,爆炸可靠性增加到 98%,此外,弹头改为强大的双聚能装药或锥形装药或串联空心装药弹头,前体装药安装在防区杆上:据说性能为 950 毫米( 37.4 寸)在反应装甲层后面的轧压均质装甲。 导弹的总长度可能比之前的示例长 3.94",发射管重 14.8 千克(32.6 磅)。

第二个最终改进是带有激光制导的新型日/夜组合跟踪器。 但这种改进M47龙式反坦克导弹仅适用于美国海军陆战队购买的这种变体,从 1990 年开始服役到 2001 年,而陆军则选择从 1990 年代开始等待标枪服役。

雷电

雷电反坦克导弹英语Saegheh为伊朗对龙的其中一款衍生型作出逆向工程所研发的彷制型。2002年,它们在雅典卫冕展览英语Defendory以上展出,而当时它已经正处于大量生产阶段。[3]真主党已经收购了雷电并且用于反坦克与反装甲用途。[6]

已知的版本包括雷电1式是龙II式和雷电2式是超级龙的副本和雷电4是一种带有温压弹头的独特变体 至于雷电3目前还不清楚。主要生产用于出口,只发给伊斯兰革命卫队(伊朗国民警卫队)。[3]

使用国

蓝色为龙式导弹的使用国,而红色则是前使用国。

现在的使用国

过去的使用国

流行文化

电影

  • 1990年—《铁血战士2》:只在天蝎的军械库中出现。

电子游戏

  • 1990年—《合金装备2 索利德·斯内克》:遥控型,可在游戏中发现。
  • 1997年—《辐射》:装上SU-36/P日间追踪系统、如巴祖卡般的扩大发射管口和无两脚架,命名为“罗克韦尔巨型巴祖卡火箭发射器”。
  • 2003年—《王国的兴起》:马雅人于信息时代的特殊兵种。
  • 2005年—《状况开始!》:于背景画面中,放在储物柜的顶部。
  • 2010年—《合金装备 和平行者》:装上SU-36/P日间追踪系统,命名为“M47”,奇怪地会在1974年出现、可不展开两脚架以下击发、导弹可锁定及发射后不管以及“重装”时抛弃包括追踪系统在内的整具发射器。

图集

参见

资料来源

  1. ^ 1.0 1.1 M47 Dragon. 2008-01-19 [2009-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3). 
  2. ^ 2.0 2.1 2.2 M-47 DRAGON Anti-Tank Guided Missile. 美国科学家联盟. [2009-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24). 
  3. ^ 3.0 3.1 3.2 3.3 3.4 IRAN PRESENTS VERSION OF U.S. ANTI-TANK MISSILE. Middle East Newsline. 2002-12-03 [2009-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3-05-08). 
  4. ^ Figueroa, Jose. School of Infantry students shoot the works, herald new antitank era. Marines. 2000-11-21 [2012-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9). 
  5. ^ Anti-Tank Missiles: M47 Dragon. Olive-Drab. [2009-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7). 
  6. ^ Riad Kahwaji. Arab States Eye Better Spec Ops, Missiles. Ocus.net. 2006-08-20 [2009-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27).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Jones, Richard D. Jane's Infantry Weapons 2009/2010. Jane's Information Group; 35 edition (January 27, 2009). ISBN 978-0-7106-2869-5.
  8. ^ 8.0 8.1 Spike Anti-Armour Missile Systems, Israel. Army Technology. [2009-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27). 
  9. ^ PAL-System wird nach dreissig Jahren Einsatz liquidiert. Federal Department of Defence, Civil Protection and Sports. 2007-10-23 [2016-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1). 

外部链接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M47龙式反坦克导弹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