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伊-15战斗机.

伊-15战斗机

伊-15型
类型 双翼战斗机
制造商 玻利卡尔波夫设计局
设计者 玻利卡尔波夫
起役日期 1933年
主要用户 苏联
制造数量 约6500架(含伊-153)
发展自 伊-5
衍生型 伊-153

伊-15玻利卡尔波夫I-15),是苏联二战前夕的主力战斗机,也是苏联后期双翼战斗机,也曾经军援过战时中国的国民政府西班牙第二共和国

历史

本机是十月革命后,第一种广为外人知的苏联自行设计制造的军用飞机。

沿革

苏联早年自行设计的战斗机伊-5型双翼机老旧后,本机在1932年首飞由当时苏联最著名设计师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波利卡尔波夫设计,虽然本机在当时来说也无独特之处,但是相对早前苏联自行研制的战斗机如伊-3或伊-5仅寥寥数百架,而且品质参差可靠性存疑在航空史上被羞于谈及的,本机也对外界体现了苏联成为航空大国的技术和生产能力。

实战

在1936年爆发的西班牙内战,和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本机被实战试验,并起初只由苏联航空志愿队驾驶和发展了第一次改良型伊-152,直到二战之初的苏日在诺门罕战役中都有不差的战果。

但当时飞行员还是以一战的经验作战术指导思想下,而且同期轴心国空军主力亦是双翼机,包括德国的Ar 68战斗机和意大利的CR.32战斗机还有日本的九五式战斗机,所以起初相当成功和使苏联开发了第二次改良型伊-153,但客观反刺激了轴心国研究适应新时代空战的战术和飞机。

而且在大清洗时代使空军人员报喜不报忧的影响下,大大推迟了本机的停产和后继机的开发,使到后期型的本机和伊-16一直生产到二战开始时。

到了苏芬战争中苏方大量使用本机,因为保卫祖国的芬兰人奋力抵抗,和以适应新时代的空战战术思想指导下,和以单翼F2A战斗机为主力,苏联军方才认识到本机完全过时了,从而中止改良本机同时开发新一代的战斗机。

苏德战争初期,本机只占苏联战斗机不足两成,在面对针对新时代空战战术的Bf 109F/G型和Fw 190前完全不敌,但在美援的战机到达前被充当攻击机使用。

而在以前援华的早期型伊-15和伊-152,更实际被日本的零式战斗机一式战斗机消灭殆尽,最后残存的伊-153在1942年退役。

评价

本机仅次于I-16战斗机,是在老一辈非社会主义的国家人民中最熟悉的战时苏式飞机,这是因为其曾经参与西班牙内战抗战,还有个叫贬鼻子的浑名。

但实际上本机在航空史上是重要的里程碑,因为其本机是被苏联作为实验喷射发动机用,称为伊-15 DM,创下了每小时四百四十公里双翼机的最快记录,是苏联在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诸多航空发展成就之一。

外观和参数

此图显示了伊-15的帆布蒙皮和木制骨架内部结构
伊-15bis/伊-152

本机机身粗短的帆布蒙皮和木制骨架结构的单座双翼机,大部分本系列机型和其他双翼机最明显分别是使用海鸥型上翼,一律使用一具九汽缸星形气冷发动机,使用开放式座舱和固定式后三点起落架,设有两叶式螺旋桨。

尺寸:翼展9.75米,机长6.1米,高2.2米,翼面积21.90平方米,空机重1012公斤,起飞重1490公斤。

中期型的伊-152(伊-15bis)上翼改为直翼而非海鸥翼而令其和其他同系列很易识别,后期型的伊-153型使用了收放式起落架,故外观和中前期伊-15有明显分别。

各亚型的性能

早期型伊-15和中期型伊-152(伊-15bis)使用M25发动机,功率578千瓦,极速每小时367公里,升限9000米,从起飞上升到五千米需时6分钟,航程510公里,在一千米高时盘旋360'只需要8秒。

后期伊-153使用M63发动机,功率820千瓦,极速每小时430公里,航程720公里,升限10000米。

各亚型的武装

早期型伊-15,四挺7.62毫米口径PV-1机枪,可挂一百公斤炸弹。

中期型伊-152(伊-15bis),同早期型,亦可换装4挺7.62毫米ShKAS机枪,炸弹挂载量提升至150公斤。

后期伊-153四挺7.62毫米ShKAS机枪,可挂两百公斤炸弹或八个空用火箭发射架。


使用国家

西班牙内战时的I-15(共和军阵营)

参考书目

参见

外部链接

各国二战前夕至初期的战斗机

伊-15三视图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伊-15战斗机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