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埔里盆地群.

埔里盆地群

埔里盆地群
盆地
))
))
2000年于亚特兰提斯号航天飞机上拍摄的埔里盆地群
国家  中华民国台湾
地区 南投县
埔里盆地群位置图

埔里盆地群台湾位于南投县中央地带分布着大小不等的数十座盆地,其中以埔里盆地为埔里盆地群是面积最大,故以此命名。

埔里盆地群的分布,除了埔里、草湳两座盆地是在埔里境内,还是主要集中在鱼池境内居多,它的位置是座落在脊梁板岩山地之东,断层山地之西,白姑山脉之南,玉山山块之北,全境属于埔里板岩山地,分布呈自北北东-南南西方向排列[1][2]。据地质学家林朝棨先生所著《台湾地形》记载,埔里盆地群共计十七座盆地(含计一座已失去盆地面东猫囒),现今所见日月潭是埔里盆地群的高地湖泊其中一座,形成在第四纪更新世初期,其余盆地已经受河川切割而宣泄,这便是现今所见的埔里盆地群[1]。埔里盆地群之中被归类为主要盆地是以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来区分,由北至南分别埔里、鱼池、日月潭、头社等4座盆地[1][2]

关于小盆地群介绍,请参见小盆地群

成因

埔里盆地最早的研究文献是起自台北帝大教授早坂一郎富田芳郎,至今盆地的成因尚未有定论,由于在盆地面有曲洼之现象以及有断层通过等发现,因此纷纷皆有不同研究分析结果与看法指出,得到埔里盆地的成因就有五说:[3][4]

  1. 地层曲洼、河流侵蚀形成
  2. 断层的拉张作用造成陷落
  3. 横移运动与拉张作用造成
  4. 东西方向挤压与南北方向拉张形成的地堑
  5. 背负型的盆地

埔里盆地

全境座落埔里镇境内,是诸座盆地位置最北且面积最大者,面积42平方公里,占全镇总面积约26%,海拔介于380~700米之间[5]

历史

暨南大学座落于桃米坑台地上,为埔里唯一的大学。校门前马路是台21线。

埔里盆地原为泰雅族布农族两大族群的生活地域,眉溪为界,北为泰雅族人,南为布农族人。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遭到汉人的入侵而爆发郭百年事件,对泰雅、布农两族的冲击甚大,导致清政府一度禁止汉人入垦。依《公议同立合约字》记载,平埔原住民族群是在清道光三年(1823年)受邀入垦,较汉人晚于九年进驻,来自的族群有洪安雅拍瀑拉道卡斯巴布萨巴宰等五族十四社,是埔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移民潮[6][7]。后来,清政府眼见汉人不断地涌入埔里开垦,因此禁令无形中成了虚设,故台湾兵备道夏献纶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11月8日解禁,刘铭传在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设埔里社抚垦局,埔里社抚垦局至日治时期仍然沿用[8]

地理

埔里盆地全境被北港溪南港溪与眉溪冲积,形成大小不等,高度不一的数座盆地面,在埔里盆地西北境有大坪顶面,眉溪北岸有赤崁面、水蛙窟面,桃米溪西岸有桃米坑面,南港溪南岸有牛相触面、蜈蚣窟面,眉溪与南港溪之间则是爱兰台地与广大的埔里面,埔里市区正位在埔里面。

埔里盆地内多数地层属于砾石沉积,其中大坪顶面、赤崁面与桃米坑台地东侧则发现红土化地层,其余呈现黄色或黄棕色[9]

埔里盆地受到眉溪、南港溪两条河川切割,是属于乌溪流域的盆地。眉溪是昔日泰雅族与布农族的界川,自北东眼山发源,沿着台14线向西流入埔里盆地,于太阳庙纳入南港溪;南港溪自外加道坑开始,经过牛洞峡谷之后,便进注入埔里盆地,直到观音山附近形成峡谷、曲流,此处才算脱离埔里盆地[10][11]。埔里市区就座落在眉溪、南港溪之间,因此进出埔里的交通,相当仰赖桥梁,也留下乌牛栏之役的历史,爱兰(昔称乌牛栏)今成台14线进入埔里的门户[12]

虎头山上鸟瞰埔里盆地

鱼池盆地

南烘溪牛洞峡谷有“埔里耶马溪”美名。蓝色车子行驶之公路即131县道
日月潭,远方的平原为头社盆地。

全境座落鱼池乡境内,海拔约在600~700米之间,面积约21平方公里,仅次于埔里盆地。鱼池盆地位置在埔里盆地南方,与白叶山相隔,依照冲蚀程度、地质成分的不同,鱼池盆地内形成数座落差的盆地面,自东向西分别为:木屐囒面、外加道面、长寮面、司马鞍面与大林面,鱼池市区就座落于大林盆地面上。

地理

鱼池盆地境内有十一股溪、大林溪、东光溪流经,其中大林溪与东光溪于外加道坑汇流,始称南港溪,是属乌溪流域之盆地;继续向北流去,在牛洞出现峡谷景观,其景宛如日本耶马溪,故得“埔里耶马溪”美名,日治时期存有姊、妹两桥[10][13][14]。埔里耶马溪的峡谷景观是因南港溪的向源侵蚀造成,使鱼池盆地之湖水由此渲泄,注入埔里盆地[15]

日月潭盆地

日月潭盆地的海拔较埔里与鱼池两座盆地高,约在720至780米之间。日月潭原是盆地,水源全仰赖雨水供应,最大的改变来自日治时期,为了发电之需而寻得日月潭做为水力发电,使日月潭打破原有封闭型湖泊之面貌,影响范围也涉及邵族与平埔族的生活文化,以及原本日月潭地貌改观,拉鲁岛露出潭面面积缩小,发电所需而取水,将日月潭由引水隧道与压力钢管连接浊水溪、水里溪,变成浊水溪水系之一环。

日月潭全境座落鱼池乡境内,日月潭的湖光山色、邵族文化、商业区的发展,加上周边拥有九族文化村、文武庙、孔雀园、玄光寺等周边景点已经与日月潭密切相连,另外潭之北岸有为湖岸步道,在猫囒有种植茶树,是与日月潭水力电发工事同时期建造,为现今台湾茶业改良场鱼池分场,日月潭林总美景成为南投县一大观光旅游胜地。

历史

日月潭最大一次改变就属水力发电,为了解决当务电力供需现况,台湾电力株式会社看中日月潭的地理条件而选定作为水力发电,借由武界坝拦截浊水溪溪水,经引水隧道供给日月潭水源,并在月潭西岸筑起日月潭第一发电所(今大观第一发电厂)取水口,以落差320米,经由压力钢管输送至电厂,为了运送电厂兴建所需要的材料,集集线铁路因此孕育而生,这样大兴土木的情况,发生于大正八年(1919年)4月~昭和九年(1934年)6月期间,牵动了邵族族人居住环境[16]

日月潭水力发电工程尚未动工,当时珠仔山(今拉鲁岛)较现今广阔,邵族在此居住百余年,因珠仔山被清政府破坏风水之后,尔后迁居至日月潭潭畔地区,后经瘟疫以及水力发电工程,使邵族被迫移居至五城、卜吉、审鹿、头社、水社、猫囒等地,如今珠仔山早已无人居住[17]

地理

日月潭水源是取自海拔760米武界坝拦截浊水溪溪水,经由一条引水隧道引导溪水,降至海拔720米注入日月潭,在大竹湖附近以喷泉方式形成“日月涌泉”[18][19]。日月潭水力发电工程于昭和九年(公元1934年)完工后,将原来日月潭湖面海拔726.8米提升至海拔750米,原来湖面面积约5.7平方公里扩张成面积约7.73平方公里,使日月潭一跃成为现今台湾最大天然湖泊,形成门牌潭发电所(今大观第一发电厂)水力发电的上池[20]

水库现况

日月潭盆地是座兼负游憩、发电的水库,承载了1亿4240万立方米蓄水容量,自昭和九年(1934年)7月18日通水启用日月潭水库,依水利署调查发现,日月潭水库在2006年呈现蓄水容量减少趋势,采取2006年1月统计得知,日月潭水库蓄水容量仅剩6869万立方米[19][21][22]。至于优养指数,依《环境保护统计年报》取1993年~2006年统计,日月潭水库仅有1997年~1999年与2001年~2002年是呈现普养,其余是呈现贫养状况[23]。有这样情况,除了是因为日月潭本身是座离槽水库外,要归功于上游的雾社水库,将上游集水区被雾社水库给拦截、过滤,免除了上游带来的藻类与漂流木[24]

小盆地群

埔里、鱼池、日月潭等盆地为盆地群中面积前三大,其余盆地的面积甚小,分别为草湳、莲华池、山楂脚、毛蟹穴、有水坑、猫囒、东北旦与铳柜等小盆地,其中莲华池、毛蟹穴、猫囒与头社等小盆地皆有附属的盆地,附属盆地是紧邻在主盆地附近,分别为南莲华池、北毛蟹穴、北猫囒与北头社等小盆地,尚有一座失去盆地面的东猫囒盆地。

头社盆地

全境位在鱼池乡境内,位在铳柜盆地北方,依偎头社山,紧邻日月潭,面积仅次于日月潭盆地,约1.7平方公里。日治时期,日人有意开垦这座盆地,兴建一条排水沟,将盆地内积水引流出去,但盆地内地质是泥炭层,在泥炭地层中承载水体,人走在其上便引起地表晃动,故有“活盆地”美名;相对却对于耕地难行,筑屋不稳,道路无法行经其上,因此若地层承受过多压力便会地层下陷,因此至今可见盆地有许多未开垦的荒地,有的低洼处积水[25]。活盆地吸引来游客造访,当地人利用这项景点来另谋出路,朝向观光业发展,并且有日月潭环湖公路行经,距离公路不远处便是林洋港先生故居,是一栋三合院外观[19]。另外,头社盆地有株植物相当珍贵,由于盆地内积水被排出,草野氏在这发现这株有别于柳树的植物,因此命名水社柳,在台湾特有种植物是被列为濒临灭绝[25][26]

铳柜盆地

全境位在鱼池乡境内,铳柜盆地面积约0.7平方公里,位在头社盆地南方,是埔里盆地群位置最南的一座盆地。盆地名取自当地鱼池乡武登村的旧名,是为了抵御生蕃而建造的枪楼[27]

莲华池盆地

莲华池原名莲花池,位在鱼池乡五城村境内,原有生长莲花之湖泊,现今已经不见其景[28]。盆地内有蛟龙溪、合坑溪、火焙坑溪与水社水尾溪等河川流经,向下游汇流于五城溪,最后出鱼池乡境,纳入水里溪,为浊水溪流域[28]

依1961年~1996年气象资料调查发现,莲华池年降雨量2181.3毫米,年均温20.77℃,平均相对湿度85.63%,为副热带湿润气候,但能造就出生物多样性面貌是赐于日治时期设立试验地[29]。1918年4月23日设立药用植物栽培试验地,是农委会林业试验所莲华池研究中心之前身,拥有多达589种属于原产物种,仅次于垦丁南仁湖[30][31]

现今仍保留日治时期创立的药用植物园,专门培育树种、林相调查等研究,保留的植物有许多台湾特有种,面临濒临灭绝程度且为特有种有:台湾原始观音座莲伊藤氏原始观音座莲桃实百日青吕氏菝葜菱形奴草以及台湾肖楠[30][32]。另外,属于稀少物种有:天料木异叶陵齿蕨尖叶水丝梨南投石栎、莲华池桑寄生、日本山茶柳叶山茶等诸多[33][34]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黄炫星. 南投地理篇. 《南投縣鄉土大系》. 南投县政府. 1995 (中文(台湾)). 
  2. ^ 2.0 2.1 王鑫. 《台灣的地形景觀》. 渡假出版. 1980 (中文(台湾)). 
  3. ^ 杨贵三等人. 埔里盆地的地形面、活動構造與地形演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第46期). 台湾师范大学. 2006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存在于|chapter= (帮助)
  4. ^ 陈炳诚. 埔里與魚池盆地之沉積與新構造研究. 《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研究所地質組碩士論文》. 台湾大学. 2003 (中文(台湾)). 
  5. ^ 涂进万等人. 《水沙連》(第1期). 水沙连杂志社. 1995 (中文(台湾)). 
  6. ^ 君伟. 平埔族移往埔里年代研究. 《埔里鄉情》(第2期). 埔里乡情杂志社. 1978 (中文(台湾)). 
  7. ^ 孙大川辑. 《山海文化》(第5期). 山海文化. 1995 (中文(台湾)). 
  8. ^ 黄公备. 埔里志理蕃篇. 《埔里鄉情》(第8期). 埔里乡情杂志社. 1980 (中文(台湾)). 
  9. ^ 黄瑞贤. 大肚溪流域河階地形研究. 《國立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碩士論文》. 中央大学. 2002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存在于|chapter= (帮助)
  10. ^ 10.0 10.1 石再添等人. 土地志地形篇. 《重修台灣省通志》(第二卷).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1996 (中文(台湾)). 
  11. ^ 涂进万等人. 《水沙連》(第21期). 水沙连杂志社. 1997 (中文(台湾)). 
  12. ^ 涂进万等人. 《水沙連》(第9期). 水沙连杂志社. 1997 (中文(台湾)). 
  13. ^ 刘万枝. 《台灣埔里鄉土志稿》(第一卷) (中文(台湾)). 
  14. ^ 林启山 译. 《日據時期能高郡轄內概況》. 南投县立文化中心. 1996 (中文(台湾)). 
  15. ^ 王文能、余炘云. 台灣中部埔里地區地質. 《礦業技術》(第19卷 第4期). 工业研究院矿业研究所. 1981 (中文(台湾)). 
  16. ^ 歷史軌跡 水庫興建. 日月潭国家风景区.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27) (中文(台湾)). 
  17. ^ 陈奇禄. 《日月潭邵族調查報告》. 南天书局. 1996 (中文(台湾)). 
  18. ^ 涂进万等人. 《水沙連》(第12期). 水沙连杂志社. 1998 (中文(台湾)). 
  19. ^ 19.0 19.1 19.2 叶琦玲. 《日月潭‧埔里》. 太雅生活馆. 1999 (中文(台湾)). 
  20. ^ 涂进万等人. 《水沙連》(第22期). 水沙连杂志社. 2001 (中文(台湾)). 
  21. ^ 台湾总督府. 《台湾日誌》〔大正八年-昭和十九年〕. 南天书局. 1937-07 (日语). 
  22. ^ 《國情統計通報》(第29號) (PDF). 行政院主计处.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6-24) (中文(台湾)). 
  23. ^ 水質監測及污染防治 主要水庫優養指數. 环境保护署 (中文(台湾)). [永久失效链接]
  24. ^ 水水台灣 活化水庫. 【发现】. 大爱卫星电视公司. 2008 [2008-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中文(台湾)). 
  25. ^ 25.0 25.1 MIT台灣誌:躍動的大地 水漾盆地 (NTSC) (大麦影像传播工作室). 头社: 中国电视公司 (中文(台湾)). 
  26. ^ 水社柳. 自然资源与生态数据库. 林务局. [2010-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01) (中文(台湾)). 
  27. ^ 黄宗辉总编辑. 南投史話篇. 《南投縣鄉土大系》. 南投县政府. 1994 (中文(台湾)). 
  28. ^ 28.0 28.1 吴俊贤. 【蓮華池流螢】. 林务局 (中文(台湾)). [永久失效链接]
  29. ^ 陆象豫汇编. 《林業試驗所蓮華池分所氣象資料》(1961-1996). 农业委员会林业试验所. 1997 (中文(台湾)). 
  30. ^ 30.0 30.1 蓮華池研究中心簡介. 林业试验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09) (中文(台湾)). 
  31. ^ 蓮華池分所試驗林概況. 《蓮華池試驗林植物名錄》. 林业试验所. 1993 (中文(台湾)). 
  32. ^ 蓮華池植物傳奇. 《自然保育季刊》(第35期).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存在于|chapter= (帮助)
  33. ^ 彭国栋. 《南投縣植物資源》.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1994 (中文(台湾)). 
  34. ^ 林业试验所. 《臺灣稀有及瀕危植物之分級彩色圖鑑》(Ⅲ). 农业委员会. 1998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埔里盆地群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