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长洲抢包山 (民俗).

长洲抢包山 (民俗)

1969年长洲抢包山

长洲抢包山香港长洲一年一度的特色传统民间习俗,为长洲太平清醮两项较为瞩目的活动之一,另一项为飘色巡游。抢包山民俗有悠久历史,是抢孤的一种。自从1978年发生包山倒塌意外造成多人受伤后,有27年被禁止举行。后来于2005年开始举办的抢包山比赛与传统民俗有别,所用包山亦非祭祀用的包山。

概述

[编辑]

太平清醮期间,长洲北帝庙前会有三个挂满包子的包山,作为供奉北帝的祭品。包山高约13米,仅用竹棚搭成,每个包山挂上约18,000个包子。包子名为“幽包”,是一种曾被供神的印有红色“寿”字或机构名称的莲茸包,又叫“平安包”。抢包山会在太平清醮的最后一晚化大士后举行。在子夜零时、村长一声号令后,过百名男子便会爬上包山,尽他们所能抢夺包子。按照传统说法,取得越多和越高的包子,福气就越多;于是抢包山的人你推我挤,情况通常都十分混乱,争先恐后,甚至不时出现“叠罗汉”,险象环生。数分钟内,数以万计的包子便一扫而空,抢得的包子则会分派给其他居民。[来源请求]

历史

[编辑]

据说早于18世纪的清朝时岛上发生瘟疫,死了不少平民;后来得到玄天上帝的指引,瘟疫才得已制止。居民为了酬谢神恩,便扮成神祇在大街上游行驱赶瘟神。其后每年举行,成为太平清醮

太平清醮中,人们按照海陆丰习俗设立了由幽包积成的包山供奉北帝。海陆丰人传统上会在醮会结束后抢孤,即抢夺祭品,包山也不例外。在传统上,摘得包子越多,福气就会越多。

二战前的活动中只有两座包山,二战后才变成三座。据黄佩佳《新界风土名胜大观》记载,1935年的包山体积较战后小,高约二(20米),置于方桌上,成尖塔形,顶插佛手。在演神功戏的最后一夜,包山会被以人力抬至旷地,再从包山上拆下幽包抛掷,让居民争拾,而最重点的抢夺目标是插于包山顶的佛手。夺得佛手者即使遇到出高价者亦不肯转让他人[1]。战后改为三座包山。三座包山当中,中间一座名为“太平山”,供奉太平清醮主神玄天上帝的长洲玉虚宫内的两尊玄天上帝神像;其中一尊是从太平山街移来,“太平山”即太平清醮的渊源[2]:27 。左右两座一名为“福如东海”,另一名为“安居乐业”,皆与三合会有关,分别代表福义兴和新义安这两个以海陆丰人为主的三合会组织。在1970年代,福义兴和新义安经常藉抢包山活动显示实力[2]:31

在1978年5月9日的抢包山活动当中,300多人从四方八面没有秩序地攀上包山抢平安包,而其中一座包山因不胜负荷而塌下,压到旁边的另一座包山并导致其相继倒下,共致24人受伤。港英政府因此而禁止这项活动以策安全,同时除去了黑帮藉抢包山展示势力的机会[2]:31,改为统一派发平安包给居民。2004年长洲居民申请重办,但因与政府未能就安全方面达成协议而未能成功。2005年,香港政府终作出让步,接纳长洲居民提出的条件,令抢包山活动重现。但此后的活动已经与原来的抢包山民俗不同,是另外建造三座包山,包子为塑胶制作,以比赛形式进行。传统抢包山则不再复见。[来源请求]

民俗意义

[编辑]

长洲建醮会认为抢包山是传统民俗,而政府举办的抢胶包则与民俗无关,所以不与为伍。乡绅黄维坤说:“其实长洲居民一直要求恢复抢包山传统,大部分岛民都不同意现时那种‘不伦不类’的所谓抢包山,那只是一个爬山比赛,不可叫抢包山,完全无意义。真正‘抢包山’是所有大众都有份,喜欢拿几多个包就几多个包。”[来源请求]

传统上抢包山参与者是岛上的海陆丰籍渔民,因为一来他们最需要祈福,又爬惯桅杆,所以特别擅长抢包山。 [3]《南华早报》社评指出,抢包山的传统意义是为岛民带来平安、健康。[4]

相关创作

[编辑]
  • 1982年的电影龙少爷有虚构的广东地方抢包山活动。
  • 香港动漫作品《麦唛》剧情提到,麦兜一心到长洲跟随黎根师傅学习滑浪风帆,但黎根只教他抢包山。其母于是致信当局,请求将抢包山列为奥运项目。《麦兜故事》剧情又提到,当香港正争取2006年亚洲运动会主办权时,麦兜就读的“春田花花幼稚园”一心想向港协暨奥委会申请,将抢包山列为亚运会比赛项目,并大力宣传争取市民支持。不过,港协暨奥委会其后决定将“掟蛋挞”列为亚运会比赛项目,最后多哈获得亚运会主办权,春田花花幼稚园的愿望最终落空。

参考文献

[编辑]
  1. ^ 黄佩佳. 新界風土名勝大觀. 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2016: 354 (中文). (长)洲人最崇奉北帝,每岁神诞,必相率斋戒沐浴以礼之,即市上亦多不售荤物者,相戒茹素,犯则生病,至奉神出游时,瑞狮、色女、彩亭等导而前,备极繁缛。又设方桌二,盛斋包其上,相叠成尖塔形,顶插佛手,高至二丈余,洲人称此曰包山,置于坛前以奉神者,迨演戏之最后一夕,正本剧方终,燃炮以贺,乃将此两包山舁至旷地,散而掷之,一时争拾者蜂起,夺得佛手者,虽重值亦不肯让于他人。相传神宫(功)戏未终时,有舁神像归庙者,不能动其分毫,又有某伶工,误食尤鱼,腹痛甚剧,求恕于神始愈。此民国廿四年事,土人言之凿凿,姑存其说可也。” 
  2. ^ 2.0 2.1 2.2 周树佳. 香港民間風土記憶(叁). 天地图书有限公司. 2007年2月. ISBN 9789882116238 (中文). 
  3. ^ 真假包之谜,苹果日报E14版,2007年5月23号
  4. ^ Don't spoil festival with year-round bun scramble, SCMP, May 14 2005

参见

[编辑]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长洲抢包山 (民俗)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