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苏州话.

苏州话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4年7月31日)请协助补充多方面可靠来源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会因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苏州话"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苏州话
苏州言话
母语国家和地区主要位于中国江苏苏州,还有上海部分区域,美国纽约的华人社区等地
母语使用人数
约820万[来源请求]
语系
文字苏州话教会罗马字苏州话拼音方案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管理机构
语言代码
ISO 639-3
ISO 639-6suji
语言学家列表wuu-suh
Glottolog
用苏州话说“维基百科,自由个百科全书”

苏州话吴语苏州话:蘇州閒話/蘇州言話,国际音标/soʊ55 ʦøʏ55-21 ɦᴇ13 ɦʊ31-33/),又称苏州方言,流行于江苏苏州地区,属吴语太湖片苏嘉湖小片

苏州话以软糯著称,所谓吴侬软语(侬作人解)就是由此而来。(一说“吴侬”是原苏州方言“我”之意。)昆曲丑角念白和评弹都以苏州话为本。并流行于整个吴语太湖片。现代苏州话有27个声母,43个韵母,7个声调

苏州话也是一种文学语言,19世纪兴起的吴语文学如《海上花列传》的对白就是以苏州话写成。

历史价值

苏州话是吴语的代表,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近代中国有四大白话:京白韵白苏白和粤白。而苏白无疑是江南地区最流行的语言。由于江南地区的发达,较多苏州人能够从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行业。其中读书是苏州人从事较多的行业。从唐代清代,苏州地区的状元占全国状元的很大的比例,明清一度达到五分之一。上层社会的精英中较多的也是苏州籍。

姑苏城被大明士绅名流列为游学天下必得一游的五大都会之一,上至后妃宫眷、官宦妻女,下至民间匹妇乃至江湖艺女,更以穿着苏式服装,学说苏白,操唱吴歌,引为骄傲。尤其对各式妓女来说,衣必吴妆,话必苏白,擅长吴歌,成为必备之技能,非如此不足以自抬身价。《海上花列传》是最著名的吴语小说,作者江苏松江府韩邦庆。全书由文言和苏白写成,对话皆用苏州方言是该书的鲜明特点,使用苏白也是19世纪兴起的吴语小说的共同特点。

苏州近一百年来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使得苏州话直接影响到其他城市的方言。其中上海话是受苏州话影响最大的方言之一。而苏州话先后影响到了杭州湖州嘉兴南通等地的方言,而最远甚至影响到了长江上游一千公里外的重庆话,而这一系列的传播也见证了苏州百年的兴衰和苏州人的生活轨迹。

传承情况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国家推广普通话力度的增加和外来人口的压力,苏州话出现不同程度的式微。2011年,苏州城市商报对苏州的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半数完全不会苏州话,剩下会苏州话的也不流利。2012年人民网也对苏州话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约70%的苏州年轻人不愿意讲苏州话。苏州话的生存岌岌可危。苏州话的传承也出现了断层,根据调查,苏州中小学生能讲流利苏州话的比例只有18%,而不会讲的比例高达82%。[1]

语音

老派标准苏州话有27个声母,49个韵母,八调。苏州郊区很多都保留了翘舌音声母,故部分地区具有34个声母。现代苏州话(苏州市区)有27个声母,48个韵母,八个声调,这个声韵调系统也是吴语的一般情况。

声母

老派苏州话总共有27个声母(不包括零声母,或者评弹翘舌声母),若计入评弹翘舌声母(即最老派苏州话中的声母),则苏州话的声母总数可达34个。如果再将'm和m类的分列,则有38个。苏州话完整地保留中古汉语全浊音,即“巴”,“怕”,“爬”三字声母相互对立,这也是吴语的共性。

下表列出老派苏州话的声母系统,根据《苏州方言志》(1998)。

双唇音 唇齿音 齿龈音 龈腭音 软腭音 声门音
鼻音 /m/ 忙米 /n/ 南暖努纳 /ȵ/ 娘女宜仰 /ŋ/ 岸饿咬外颜
塞音 清音 送气 /pʰ/ 喷飘破匹 /tʰ/ 汤天贪塔 /kʰ/ 开宽肯哭
不送气 /p/ 包边波八 /t/ 东低短跌 /k/ 高姑瓜各 /ʔ/ 安烟弯怨
浊音 /b/ 排皮步白 /d/ 唐甜团达 /ɡ/ 共狂轧搿
塞擦音 清音 送气 /ʦʰ/ 草妻穿拆 /ʨʰ/ 欺劝巧却
不送气 /ʦ/ 糟猪战作 /ʨ/ 京菊
浊音 /ʥ/ 棋群穷巨局
擦音 清音 /f/ 方非覅福 /s/ 山西生色 /ɕ/ 虚戏晓训血 /h/ 海蟹荒黑
浊音 /v/ 房冯微伏 /z/ 邪社儒宅 /ɦ/ 孩效叶
边音 /l/ 来连乱落

陆基所著的《注音符号·苏州同音常用字汇》,记录的是1935年时的最老派(亦称旧派)苏州话语音,其中反映的苏州话声母系统如下:

双唇音 唇齿音 齿龈音 卷舌音 硬颚音 龈腭音 软腭音 声门音
鼻音 /m/ /n/ /ȵ/ /ŋ/
塞音 清音 送气 /pʰ/ /tʰ/ /kʰ/
不送气 /p/ /t/ /k/ /ʔ/
浊音 /b/ /d/ /ɡ/
塞擦音 清音 送气 /ʦʰ/ /ʈ͡ʂʰ/ /ʨʰ/
不送气 /ʦ/ /ʈ͡ʂ/ /ʨ/
浊音 /ʥ/
擦音 清音 /f/ /s/ /ʂ/ /ɕ/ /h/
浊音 /v/ /z/ /ʐ/ /ɦ/
边音 /l/
近音 圆唇 /ɥ/ /w/
圆唇 /j/

可见,/ʈ͡ʂ, ʈ͡ʂʰ, ʂ, ʐ/ 四个翘舌音仅存于最老派和少部分老派苏州话,尤其是评弹老演员所使用的苏州话。据《现代吴语的研究》,旧派苏州话分 /ʈ͡ʂ/ 组和 /ʦ/ 组,分法接近老派天津话,属于昌徐型平翘。与北京有出入。新派苏州话不区分两者。其中,中古的章组声母在最老派苏州话文读中绝大多数为翘舌,庄组及知组除部分阳声韵外则多为平舌。尽管如此,根据《一百年前的苏州话》及赵元任先生的一些实地调查,当时苏州话白读音的翘舌分布远小于文读,且较为不规则。在如今的苏州市区,除极少数评弹演员外,已无人能区分最老派苏州话的平翘。但在苏州郊区几个点上仍有些许保留。

/j, w, ɥ/ 三个声母见于《字汇》所记录的最老派苏州话中。在记录后来语音的《苏州方言志》中,这三个声母同 /ɦ/ 声母均只用一个 /ɦ/ 声母代表,即无论韵母是开齐合撮,一律阳调用 ɦ-,阴调用 Ø-。这个差别实质上是归类的问题,不大是语音上本质的差异。老派的 /ɦ/ 代表的是与后面元音同部位的浊擦音,无论后接元音的洪细。

零声母限于阴声调字,开始时往往带有喉塞音 /ˀ/。苏州话的浊声母 /b, d, g, ʥ, z, v/ 起头并不很浊,可表示为 [b̻, d̻, g̊, ʥ̥, z̻, v̻]

老派和新派分尖团,古见溪晓三母的字在今细音前读 /ʨ, ʨʰ, ʥ/,与古精清心三母的字读 /ʦ, ʦʰ, ʣ/ 不同音。例:“雪” /siəʔ5/ ≠ “歇” /ɕiəʔ5/

韵母

《苏州方言志》记录的老派苏州话有46个韵母,见下表:[2]

开口呼 齐齿呼 合口呼 撮口呼
开尾韵 /ɑ/ 排拉 /iɑ/写雅 /uɑ/ 怪快歪淮
/æ/ 包超刀高 /iæ/ 苗焦刁要
/ᴇ/ 班追丹改 /uᴇ/ 关灰块弯
/ɪ/ 边尖天也 /ʊ/ 巴茶瓜花哑 /ʏ/ 九丘牛休油
/ɵ/ 半专端甘 /iɵ/ 捐原圆鸳 /uɵ/ 官宽欢换
/øʏ/ 否州丢狗欧
/i/ 非姊低基 /y/ 居渠虚羽
/oʊ/ 租多土河
鼻化韵和鼻尾韵 /ã/ 浜张打硬 /iã/ 想良姜央 /uã/
/ɑ̃/ 帮糖康装 /iɑ̃/ /uɑ̃/ 光狂荒汪
/ən/ 本春能根 /ɪɲ/ 宾平心英 /uən/ 滚昆混温 /ʏɲ/ 军群训云
/oŋ/ 风东工翁 /ioŋ/ 穷浓凶泳
入声韵 /aʔ/ 袜杀搭鸭 /iaʔ/ 甲鸭 /uaʔ/ 刮甩滑挖
/ɑʔ/ 百拆客压 /iɑʔ/ 爵掠虐侠脚约
/əʔ/ 不哲得割 /iəʔ/ 笔即跌吉一 /uəʔ/ 骨阔忽活 /yəʔ/ 粤桔缺
/oʔ/ 八足各恶 /ioʔ/ 觉曲局浴育
其他 /ɿ/ 资次师是 /ʮ/书时 /β̩~v̩/ 布婆夫符 /əl/ /m̩/ /ŋ̍/ 吴鱼五
  • /əl/ 韵只在书面语出现,它其实是成音节的 /l/,即 /l̩/。其音值不稳定,一般先发央元音 /ə/,紧接着舌头向上抬起,有时舌尖碰到硬颚,有时不碰到。
  • 旧派苏州话多一套卷舌声母,因而相应地多出两个舌尖韵母 /ʅ//ʯ/
  • /ən, ɪɲ, uən, ʏɲ/ 四韵中的 /n, ɲ/ 不是地道的 [n],也不是地道的 [ŋ]。发音时舌尖一般不抵住硬颚,可以向前些,也可以向后些,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 和大多数汉语类似,而和法语等欧洲语言不同的是,苏州话所有的圆唇元音均不撅嘴。

新派苏州话中,

  • /uɵ/ 并入 /ɵ//ʏ/ 并入 /iɵ/
  • /ɑ̃/ 并入 /ã//iɑ̃/ 并入 /iã//uɑ̃/ 并入 /uã/
  • /ɑʔ/ 并入 /aʔ//iɑʔ/ 并入 /iaʔ/

相比之下,《字汇》所反映出的韵母系统见下表。它与后来的《方言志》之间的对应关系以黄底字表示出来。

开尾韵 鼻化韵和鼻尾韵 入声韵 其他
/ɿ, ʯ/ /ɑ/ /æ/ /ɛ/ > /ᴇ/ /ᴇ/ /ʊ/ /ɵ/ /ʏ//øʏ/ /ən/ /ɑ̃/ /ã/ /oŋ/ /əʔ/ /ɑʔ/ /aʔ/ /oʔ/ /əl/
/i/ /iɑ/ /iæ/ /iᴇ//ɪ/ /iɵ/ /iʏ//ʏ/ /iən/ /iɑ̃/ /iã/ /ioŋ/ /iəʔ/ /iɑʔ/ /iaʔ/ /ioʔ/ /m̩/
/u/ > /β̩~v̩, oʊ/ /uɑ/ /uɛ/ > /uᴇ/ /uᴇ/ /uɵ/ /uən/ /uɑ̃/ /uã/ /uəʔ/ /uaʔ/ /ŋ̍/
/y/ /yən/ /yəʔ/

声调

单字调

根据《苏州方言词典》,苏州城区方言的单字调有7个。城区阳上、阳去不分,“买卖”同音,文读均为 /mᴇ31/,白读均为 /mɑ31/吴县有20多个乡镇阳上、阳去有别,阳上 ˧˩ (31) 降调,阳去 ˨˩˧ (213) 降升调。

调类 调值
阴平 ˦˦ (44)
阳平 ˨˧ (23)
阴上 ˥˩ (51)
阳上[1] ˧˩ (31)
阴去 ˦˩˨ (412)
阴入 ˥ʔ (5)
阳入 ˧ʔ (3)
注1:阳上常被记为阳去。实际上苏州话是阳去313并入阳上31。

连读调

连读调是在实际说话中出现的调。其划分的单位不是单字,而是一个语流,如一个单词,一个词组短语。吴语连读变调情况十分复杂。至今为止,吴语连读调的规律仍然各家所云,叹为观止。但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简单的规律可找。

以下列出的是《苏州方言志》中苏州话双音词连读变调的规律表。黄底表示的是前字变调的连续变调模式,其余均是后字变调。可见,苏州话二字组连读变调最主要的特征还是前重后轻,即属于前重式变调,只有首字阴上和阳上时有例外。其前重式的特点虽然不及上海话强烈,但仍然十分明显。在前重式变调中,每个字组的非首字与北京话轻声实质上是类似的。

有趣的是,苏州城区方言虽阳上、阳去相混,但在阴入+阳上去二字组中,后字阳上和后字阳去的二字组却表现不同,古阳去字保持其本调。前字阴入也是最为稳定的二字组类型,这种环境下阳去字的本调才得以保持。

前字后字 舒声 入声
阴平
˥˥ 55
阳平
˩˧ 13
阴上
˥˩ 51
阳上
˧˩ 31
阴去
˥˩˧ 513
阴入
˥ʔ 5
阳入
˧ʔ 3
阴平
˥˥ 55
˥˥ ˨˩ (55 21) ˥˥ ˨ (55 2)
阳平
˩˧ 13
˩˧ ˧˧ (13 33) ˩˧ ˨ (13 2)
阴上
˥˩ 51
˥˩ ˧˧ (51 33) ˥˩ ˨˩ (51 21) ˥˩ ˨˩ (51 21) ˥˩ ˨ (51 2)
˥˩ ˧˧ (51 33)
阳上
˧˩ 31
˩˧ ˧˧ (13 33) ˩˧ ˨ (13 2)
˧˩ ˨˩ (31 21) ˧˩ ˨ (31 2)
阴去
˥˩˧ 513
˥˥ ˨˩ (55 21) ˥˥ ˨ (55 2)
˥˩ ˧˧ (51 33) ˥˩ ˧˧ (51 33) ˥˩ ˨ (51 2)
˥˩ ˨˩ (51 21)
阴入
˥ʔ 5
不变 不变 不变
˥ʔ ˧˩˧ (5 313)
阳入
˧ʔ 3
˧ʔ ˨˩ (3 21) 不变

除此外,苏州话还有两种轻声,无喉塞音尾的是 ˨˩ (21) 调,有喉塞音尾的是 ˨ (2) 短调。例:心·浪(/sin55 lɑ̃21/,“心上”,与“新郎” /sin55 lɑ̃13-21/ 同音)、里·向(“里面”)、儿·子。

词汇

人称代词

苏州话的人称代词是: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单数 /ŋoʊ31/
(奴 /noʊ31/
/nᴇ31/ /li55/
唔倷 /n̩31-13 nᴇ31-21/
(俚倷 /li55 nᴇ31-21/
复数 /ȵi31/ 唔笃 /n̩31-13 ·toʔ?-2/ 俚笃 /li55 ·toʔ?-2/

仅有部分老年人,主要是老年妇女称“奴”/noʊ31/ 作为第一人称单数代词。苏州的东郊和西郊都说“奴”,因此城区的人大多认为“奴”是乡下口音。/ŋoʊ31/ 不写作“我”,因为苏州话“我”读 /ŋoʊ55/,只用于书面语。

第三人称单数“俚倷”见于《海上花列传》,原写作“俚乃”。它可能是“唔倷”的前身,现已不使用。

苏州方言用来表示人称代词复数的后缀是“笃”/toʔ/(轻声),相似的后缀也存在于其他吴语方言中。

指示代词

近指 中指 远指
/ᴇ55/ ~ 该 /kᴇ55/ /gəʔ3/ /uᴇ55/ ~ 归 /kuᴇ55/

李小凡《苏州方言语法研究》认为近指和远指的两组指示词同源。这些指示词都不能单独作主语宾语,需要与后接的量词、方位词结合才可以。

名词

  • “宝货”:无能的人
  • “门枪”:舌头
  • “迷露”:雾
  • “赤佬”:鬼
  • “物什”:东西
  • “辰光”:时间
  • “咯吱窝”: 腋

动词

  • “牵记”:牵挂
  • “弗碍”:无碍;无妨
  • “钢” :讲

形容词

  • “龌龊”:下流
  • “老茄”:少年老成
  • “熟络”:亲热
  • “洋盘”:不识货
  • “难板”:难得

副词

  • “齐巧”:恰巧
  • “纯光”:仅仅
  • “本身”:本来
  • “被要”:偏要
  • “特为”:故意
  • “赛过”:好像
  • “无不”:没有

参考文献

  1. 丁邦新 编著.《一百年前的苏州话》.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ISBN 7-5320-8561-9
  2. 叶祥苓.《苏州方言词典》(《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ISBN 9787534331251
  3. 叶祥苓.《苏州方言志》.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
  4. 叶祥苓 主编.《苏州方言地图集》.龙溪书会.1981年.
  5. 鲍明炜 主编.《江苏省志·方言志·吴语苏州方言篇》.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6. 叶祥苓、盛毓青 主编.《苏州话音档》.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
  7. 汪平.《苏州方言语音研究》.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
  8. 李小凡 著.《苏州方言语法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ISBN 7-301-03564-0
  1. ^ 胡佳逸:保护苏州话已迫在眉睫,,苏州日报,2016-01-21
  2. ^ Ling, Feng. A phonetic study of the vowel system in Suzhou Chinese (学位论文).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7).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苏州话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