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祭司.

祭司

祭司
一个天主教司铎在一次洗礼

祭司(英语:Priest),依信仰或神职层级而有不同的称呼,如祭师司铎神父等,是指在宗教活动或祭祀活动中,为了祭拜或崇敬所信仰的,主持祭典,在祭坛上为共祭或主祭的神职人员。祭司在早期社会中已经出现(如巫觋宗教)。根据不同的信仰,祭司被认为具有程度不同的神圣性。在罗马天主教中祭司(司铎)除了要主持弥撒婚礼外,为一班人祷告告解临终祷告,甚至驱魔也是祭司的职务,或协助主教管理教务。祭司(司铎)通常也是一个教堂的负责人。

古代埃及

[编辑]

古埃及宗教中,与神明沟通的责任和权利属于法老,而法老将此责任托付给祭司们。

古代中国

[编辑]

在上古时代,儒生是专门从事国家祭祀礼仪的职业人才。他们世代相传,将古老的典章制度、历史记录保留下来。到孔子的时候,集历代之大成,整理了易、书、礼、乐、诗、春秋六大经典,后乐经失传,也称五经,其中仪礼礼记均记载了古代天子、官员、儒生主持各类祭祀的相关内容,其中对先师祖先的祭祀一直保留至今:现在,在祭孔仪式中,经常由文教相关官员、教育机构负责人担任主祭。在祭祖中,则由宗长、族长、家长等担任主祭;不过,向上帝献祭是皇帝的特权,普通百姓和官员皆不能向“上帝”或“天”献祭,参见天坛。所以在此意义上,皇帝既是政治领袖,也是最高宗教领袖,兼任大祭司的职位。

犹太教

[编辑]

摩西五经记载,上帝将利未支派分别出来,成为服事上帝的人。民数记指出,利未支派不在数点之内,也代表以色列所有头生的事奉上帝。而在利未支派之中,只有亚伦的子孙才有权作大祭司,形成了“旧约”祭司体系的传统[1] [2]

旧约时代,如果不是亚伦的子孙而立为祭司,是一项很严重的罪行。

以色列人分为南北两国时,北方以色列国的第一个王耶罗波安,因为恐怕百姓上耶路撒冷献祭,人心就会渐渐归向南国犹大,所以设立了两个金牛犊,分别安放在伯特利,然后擅立“凡民”为祭司[3],“凡民”是指非亚伦子孙。

献祭的种类

[编辑]
  • 赎罪祭[4]
  • 赎愆祭[5]
  • 馨香燔祭[6]
  • 馨香素祭[7]
  • 馨香(为感恩、还愿、甘心所献的)平安祭[8]

基督教

[编辑]

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

[编辑]

罗马天主教东正教的宗教职位,在英文是priest,但是翻译到中文后未译为“祭司”,而译为“司铎”(“神父”)。之所以在英文中称为priest,是因为司铎所主持的弥撒,本义是“感恩祭”,也是一种献祭,所以主持献祭的人称为祭司就是合理的。

明清时期的耶稣会士教将sacerdote(priest)译作“撒责尔铎德”,随后的文献渐渐简称为“铎”,“铎德”或“司铎”[注 1] [9] [10],其中“司铎”既是音译也是意译,而“神父”则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司铎的称呼。最早一批中国本土神学家的著作里已经开始大量使用“撒责尔铎德”、“司铎”等词。福建教友李九标曾解释说:“泰西诸司铎之航海而东也,涉程九万,历岁三秋。比入东土,而尺丝半粟,毫无所求于人,独铎音远播。……标不敏,戊辰秋杪,始得就艾、卢二司铎,执经问道。……司铎若洪钟,叩之即响。兹铎音具有,真足令愚者醒,顽者驯,智者见智,而仁者仁。[11]”明清时期即使有反教心理的儒士,也使用“司铎”的称呼,直到清末民初的文献中也更多“司铎”一词,而少见“神父”。如今,天主教的正式文献中也用“司铎”,如2009年教宗本笃十六世发表《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天主教主教、司铎、信友及度过献身生活者牧函(纲要)》。

近一千年来在罗马天主教只有男修士才可担当此职位,但并非所有修士都以成为司铎为志,选择终身为修士的所在多有。天主教的司铎终身不可结婚,而东正教东仪天主教会的司铎可以在领受副执事品前结婚,但主教只能在修士中挑选,还有一些不是修士的独身者是司铎。近年有天主教改革派人物曾倡导容许由女性担任司铎但被教会内的保守派拒绝。关于女性不能领受神品的出处,是因为女性的诸多不便,在祭台前是不能用一般的血液事奉的,而女性不能恒常事奉。司铎分为教区司铎和修会司铎,教区司铎由教区主教管辖;修会司铎由修会总会长管辖。要注意的是修士不是罗马天主教的宗教职位之一。天主教的神职人员仅包含执事、司铎(神父)与主教。

司铎的首要任务是:

  1. “服务圣道”——“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
  2. “服务圣事及圣体”——天主借着司铎的手在教友生活的不同光景中圣化、坚强他们对主的信靠。
  3. 成为“天主子民的领袖”——就如基督一般地“他来不是为接受服事,而是为服事他人。”以百般的忍耐和各样的教训,去反驳、去斥责、去劝勉。

成为天主教司铎过程:

  • 要找修院/堂区/资深司铎,定期会面,给予指导,分辨圣召,
  • 若要成为教区/修会司铎便分别要向教区修院/修会申请。
  • 若申请被接纳,
    • 教区→修生
    • 修会→初学生→发初愿后成为修会会士(修士/修女)
  • 然后接受灵修、人文、哲学、神学、牧灵等培育,一般至少7年
  • 之后,向主教申请成为执事。若主教批准,由主教授予执事圣秩祝圣其为执事。
  • 经过约1年过渡期,再向主教申请成为司铎(神父)。若主教批准,由主教授予司铎圣秩,祝圣其为司铎。

英国国教

[编辑]

英国国教圣公会)保留了公教圣统制,同样有祭司,英文和天主教一样称为priest(圣品)。不过,有部分华人地区错误把priest译成“牧师”(pastor),容易令人误解圣公会祭司的角色。而日本圣公会则使用司祭来称呼priest,称谓比较正确。

战乱中的祭司

[编辑]

在战乱中,神父牧师可以代表和平的象征,也是沟通者。例中日战争中外国来的牧师、神父从事人道救援工作,当时的日军不敢轻易冒犯,以免干犯西洋外国,遭人谴责。而在单国玺枢机的回忆中,隆其化神父曾在其小时候一人阻挡日军士兵进入教堂。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铎是一种古代乐器,相传古代宣布教化的人必摇木铎以聚众,天主教用儒家关于“施政教时振木铎”的说法,故称。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圣经 出埃及记28:1
  2. ^ 圣经 利未记第八章
  3. ^ 圣经 列王记上12:31
  4. ^ 圣经 利未记第四章
  5. ^ 圣经 利未记第五章
  6. ^ 圣经 利未记第一章
  7. ^ 圣经 利未记第二章
  8. ^ 圣经 利未记第三章
  9. ^ 钟鸣旦、杜鼎克等编,《徐家汇藏书楼明清间天主教文献》,台湾辅大神学院出版社,1996
  10. ^ 郑安德,《明末清初耶稣会思想文献汇编》,五册,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研究所,2000年
  11. ^ 艾儒略述,李氏记,《口铎日抄》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祭司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