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景昌极.

景昌极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0年3月11日)请协助补充多方面可靠来源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会因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景昌极"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景昌极(1903年—1982年4月3日),字幼南,江苏泰州人、中国著名哲学家、佛学家、教育家,为学衡派代表人物。他与熊十力梁启超梁漱溟等中国思想家均对唯识论有深仕的研究与贡献。而其通晓的学问围绕哲学、文学、逻辑学、语言学等课题。

背景

景昌极初名奕昭,后改名昌极。他一生致力从事教育事业和哲学研究。1919年9月,他入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史地部,王庸缪凤林张其昀陈训慈、周光倬、范希曾张廷休、方培智、胡焕庸、徐震堮、夏崇璞(蕴文)、何惟科、钱堃新、陆鸿图、刘文翩、王玉章、王勤堉(鞠侯)均为其同学。景昌极师承史学家柳诒徵。由于他天资卓绝,所以文史哲俱精通。另一方面,他曾与柳氏等人合办《史地学报》和《文哲学报》。1922年,他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3年1月,景氏与缪凤林考入南京支那内学院,师从欧阳竟无研究唯识学。同年8月便毕业。1923年9月,他经吴宓推荐而获聘任为沈阳东北大学哲学系讲师讲解唯识学。及后他升为教授,并同时兼任历史系教授。1925年,国立东南大学爆发学潮,柳诒徵出走,又与缪凤林和景昌极等人会合。1928年9月景昌极归乡。1929年1月,他获聘为成都大学哲学及历史系教授。1931年9月任国立中央大学教授。至1936年9月,他担任杭州浙江大学教授,但于1937年9月再次归乡。1939年9月,他担任泰州时敏中学校长到1940年12月辞职。1945年9月,景昌极成为南京临时大学先修班教师。翌年9月,他获聘为武汉大学教授。1947年9月,再成为安庆安徽大学教授。两年后,景氏在江苏省立泰州中学教书。他在1956年被评为一级教师和省优秀教师。其后在1961年,他出任扬州师范学院教师,直至1965年因病退休。

学术见解

景昌极是现代学派学衡派其中一个代表人物,自《学衡》创刊起,他与缪凤林的撰稿占最多。在文学上,他主张“将道德上的善置于文学标准的首位”。他又曾言:“以文章美恶论,本无所用其疑与信,惟以善之于人,较美尤要,则有时吾人不得不以疑信道德制度之标准,从而疑之信之。盖美者一人一时之善,善者多人多时之美,多人多时者,自较一人一时者尤为要耳。”由此反映其对文学创作与个人道德的观点。此外,景昌极也对柏拉图思想的实质性作出批判。

而在中国佛教近代史上,他深入研究佛教理论,且撰写有关法相唯识学的科学转化与诠释的篇章。不论治学或进行学术研究,景昌极以为“我于道德,主明辨而笃行;于科学主博学审问而慎思;于一切不根经验,无稗实际之神学与玄学,主探赜索隐,正名析辞,务使其水落石出,而一无遁形。”由此反映其严谨的治学态度。1928年,他在《学衡》发表《见相别种辨》,曾经引起佛学界的争论。

另外,景氏对于中华民国年代的教育有自己独有的见解。例如他以为当时的中国教育没有具备高尚理想的修养,也没有纯正的和理智的训练。因为中国教育缺少自身的灵魂,故此他认为大学的教育学系应与哲学系融为一体,当中以哲学为主,教育为次。而大学的文学系亦应采取同一做法,在融合为文哲院系之后以哲学为主要教授的学科。为使大学生不像美国大学生般流于只学习实用主义(即科学运用),大学适宜设立哲学研究所。一切都是要以人文主义为本。加上,这体现了景昌极不主张实用主义的看法。事实上其教育主张不只限于大学教育,亦都涵盖到中学及小学范围,比如他提出学生之选读文章可以拓展至议论文及讲解义理的文章范畴,同时去除记叙文及应酬文(即赠序、杂记之类的文学作品),以增加学生思考的过程。而且,不论大学还是中学,历史科的内容分别要包括思想史以及文化史。至于小学部分,意思浅要的格言和名人故事可以作为课程的一部分。 [注 1][注 2]

著作

景昌极的著作甚丰,如《哲学论文集》、《哲学新论》、《人生哲学序论》、《名理新探》等。亦曾与学者郭斌龢合译《柏拉图对话集选篇》和与钱堃新合译《温楷斯德(温彻斯特)文学评论之原理》。

另有著作如下: 1922年:

  • 《苏格拉底自辨文》 (学衡(上海 第3期)
  • 《柏拉图语录之二‧克利陀篇》 (学衡 第5期)
  • 《中国心理学大纲》 (学衡 第8期)
  • 《柏拉图语录之三‧斐都篇》 (学衡 第10,20期)

1923年:

  • 《广乐利主义》 (学衡 第13期)
  • 《唯识志疑一‧见相别种辨》 (学衡 第18期)

1924年:

  • 《唯识志疑二‧唯识今释补义》 (学衡 第25期)
  • 《佛法浅释导言》 (学衡 第29期)
  • 《消遣问题》 (礼乐教育之真谛 学衡 第31期)
  • 《相别种未释之疑》 (学衡 第33期)
  • 《评郭任远人类的行为》 (学衡 第35期)

1925年:

  • 《佛法浅释之一‧评进化论》 (生命及道德之真谛 学衡 第38期)
  • 《信与疑》(真伪善恶美丑之关系) (学衡 第47期)

1926年:

  • 《佛法浅释之一‧苦与乐》 (学衡 第54期)
  • 《实践与玄谈》 (学衡 第57期)
  • 《鹧鸪天‧再寄碧柳西安围城》 三首 (学衡 第57期)
  • 《因与果》(神学玄学科学之异趣) (学衡 第58期)

1928年:

  • 《论心与论事》 (学衡 第62期)
  • 《文学与玄学序论第一节真善美与存在》,第二节 (学衡 第63期)

1929年:

  • 《性与命》(自然与自由) (学衡 第67期)
  • 《人生哲学序论》 (学衡 第69期)

1931年:

  • 《知识哲学》 (学衡 第75期)

1932年:

  • 《悼亡杂记》 (学衡 第78期)
  • 《孔子的真面目》 (国风 第1卷3期)
  • 《道德与社会革命》 (国风 第1卷7期)

1933年:

  • 《宗教詹语》 (文艺丛刊(南京)第1卷1期)
  • 《悼亡杂记》 (国风 第2卷2期)
  • 《单子论》 (国风 第2卷6期)
  • 《许思园着人性与人之使命》 (图书评论(南京)第1卷12期)

1934年:

  • 《莱布尼兹单子论译序》 (国风 第4卷1期)

1936年: 

  • 《说四维》 (国风 第8卷3期)
  • 《新理智运动争议》 (国风 第8卷4期)
  • 《述佛法中之四纪答》 (国风 第8卷4期)
  • 《新理智运动争议(下)》 (国风 第8卷5期)
  • 《印度密教考》 (国风 第8卷5期)
  • 《缺少灵魂的现前教育》 (国风 第8卷6期)
  • 《新理智与旧理想》 (国风 第8卷6期)
  • 《理智与热忱》 (国风 第8卷7期)

1946年:

  • 《名理新探自序》 (武汉日报 1946年12月30日第10版)

1947年:

  • 《修改学制争议》 (教育新潮(安庆)1947年第2期)
  • 《中国语文法新探要略》 (武汉日报 1947年4月7日第9版)
  • 《玄怪新犀(哲学新著)》 (中国评论(南京)第1期)
  • 《中国文章之菁华与压卷作》 (中国评论 第3-4期)
  • 《哲学的大贱卖与新估价》 (中国评论 第5期)

1948年:

  • 《民主质疑》 (中国评论 第6期)
  • 《道德与社会革命》 (中国评论 第8期)
  • 《兵役争议》 (中国评论 第9期)
  • 《惠施公孙龙名理阐微》 (学原(南京)第2卷5期)

参考文献及注释

  1. ^ 见其1936年的著作《缺少灵魂的现前教育》
  2. ^ 见王宏志、梁元生、罗炳良所编的《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开拓--香港中文大学四十周年校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第39至40页,2009年由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景昌极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