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文心雕龙新释.

文心雕龙新释

文心雕龙新释》是张长青对于《文心雕龙》的注释和白话文翻译的一个注本。2009年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形成

[编辑]

本书继承了张长青和张会恩合注的《文心雕龙诠释》。周振甫在《文心雕龙辞典》中批评了《文心雕龙诠释》,认为《诠释》抽释译了当中的三十七篇,认为剩下的十三篇只是一些“糟粕”。而且为了追求通俗易懂,没有对于一些复杂的理论概念进行解释。作者意识到文体论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篇章,如今重新补足了此十三章的翻译,在原有的基础上补足了原文了注释和翻译。而对于第二个问题,他也作出了反省,认为自己三十年没有完全读懂《文心雕龙》,并认为是“当时整个学术研究的指导和方法不对头”。[1]

内容

[编辑]

据作者前言所述,本书的特点是从了“天人合一”、“三教合一”和“双重还原法”的方式以分析《文心雕龙》。他认为“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义术本体论的哲学理论依据。而他认为刘勰不是单是受儒、释、道任意一者,而是同时受三者的影响。“双重还原法”包括了从时间上的事物源流上考察和理解,以及是在空间上作东西文化的对比。在翻译方面,此书参考了张光年的《骈体语译文心雕龙》的特点,使用了骈体的翻译方式。

评价

[编辑]

毛宣国认为,此书相比起之前的注释方面,此书的体例相当之新颖。此书的翻译使用了骈文,他认为这种方法能够相当保留起原先骈体写作的特点,也可以达到传达和理解的作用。而在观念上,此书的观点没有使用西方的二分手法,而是理解到《文心雕龙》建基于“天一合一”、“三教同源”下以写作,例如在《原道》中可见其以天人合一的方式以解释文心雕龙,看法相当新鲜,“超越前人”。而在方法方面,他认为基于著者熟稔中西文学理论,以“双重还原法”所提出的观点还原了《文心雕龙》的理解体系的民族特色。[2]

戚良德认为,作者以“天人合一”的观点重新审视《文心雕龙》,使此新作对于30年前的旧作有了“根本的不同和理论认识上的飞跃”,是“值得我们充份重视的龙学新成就。”。他以张长青对了《原道》论的解释为例,认为即使他的看法不能完全得到所有学者的认同,但他对于《文心雕龙》文义美学体系的理解是较为全面的,认识站在龙学研究的先沿。他认为“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虽然在《文心雕龙》中时常可见,但是因为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带有过多思想理念引致分析冒险,而他冒险以“天人合一”作为切入点就像是龙学的一把“锁钥”,提供了更多的新的认识和结论。[3]

李映山认为,“天人合一”的理解能够充份解决以前学界对于《文心雕龙》唯物和唯心之争、祟佛或者是祟儒的论断,还原了刘勰的原义。他认为以“双重还原法”分析能使作者对于《文心雕龙》可以提出不少独到的主张,和一些合理的解释,他以“风骨”篇为例,指作者能有效解释周骨说过去十家之间的分歧。在体例方面,作者将注释省略了各种版本、校记,然后只注字义和典故,这种做法简单而明了。而翻译方面,虽然骈体翻译可以保持句式整齐和韵律整齐,但是有些翻译过于直白,生硬,而且失去了原书的意境,更有些地方更加是借代不清。[1]

詹福瑞在此书的序中认为此书的“立论札实而不浮泛,解释到位而不过度”。而对于《原道》篇的解释以“三教合一”的观点来说明能够充份说了它的理论层次和理论原旨。[4]肖立生指此书突破了过去的研究理念,以“天人合一”的理念放置在《文心雕龙》中可以很有效解释了“文心雕龙”中“文之枢纽”的关系。而“三教合一”的观点在研究方法上起了大的突破。而且是首本将注译、翻译、诠译结合起来的书籍,使此书同时理论性和学术性。[5]

参考

[编辑]
  1. ^ 1.0 1.1 李映山. 博采百家 独树一帜 --评张长青的《文心雕龙新释》. 湘南学院学报. 2012-06, 33 (3): 304-306. 
  2. ^ 毛宣国. 體例、觀念與方法——評張長青先生的新著《文心雕龍新釋》. 文心雕龍研究(第十一輯). 
  3. ^ 戚良德. 文艺美学视野中的《文心雕龙》 ———读张长青先生《文心雕龙新释》.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5-03, 30 (2): 56-60. 
  4. ^ 詹福瑞. 张长青先生 《文心雕龍新釋》序. 中国文学研究. 2009, (3): 121-125. 
  5. ^ 肖立生. 評《文心雕龍新釋》.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3 (6): 161.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文心雕龙新释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