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纵火.

纵火

1866年美国曼菲斯内乱英语Memphis riots of 1866的纵火场景

纵火(英语:Arson)是一项犯罪,指蓄意焚烧建筑物车辆、财物或山林等自然物的行为。纵火有别于自燃、意外火灾和闪电等然现象引起的山火

原因动机

行为失常

所有由于肇事者行为偏离正常人行为原则造成的纵火都归入。

至于肇事者与火灾中被损毁的物品的关系,在此归类项中并没有明确被指出。可以推测的是,肇事者与火灾中被焚毁的物品或其所有者有密切关系。 在另外一些情况中,肇事者与被损毁物品之间的关系不能被确定(例如放火癖)。但肇事者普遍会考虑如何减少罪行被发现的可能,纵火的机会和火灾造成的群众效应。

掩盖其他犯罪

大部分的纵火是为了掩盖另一项犯罪,例如对盗窃谋杀贪污等罪行的掩饰,消灭罪证,也有出于房地产纠纷,亦有为诈领保险金者、打压竞争对手、与人结怨等的纵火行为。

保护私有利益

一些人可能会为了经济利益而蓄意纵火破坏既有的物资。例如:台湾很多古迹在正式被列入古迹前就遭人反对,由于土地开发的利益之故,反对者纵火焚烧古迹,以清出土地进行开发,成了一种很常见的破坏手段。[1]

政治动机

纵火者欲对公众造成压力和恐慌,意图去改变某些已存在的事实。其中可以是政治的,社会的,种族的甚至是宗教的原因引起的。典型的例子是发生在1933年,德国柏林国会纵火案。除了炸弹攻击,纵火也是恐怖活动常见的方式之一。

纵火也是冲突事件中常使用的攻击或防御手段,在巷战或街头暴乱中常发生燃烧垃圾桶、车辆等物,以制造路障,阻挡执法。在军事上蓄意纵火攻击敌人的战术又称火攻

儿童纵火

儿童纵火不属于上述的三种归类。这是出于儿童对火焰的声音和型态的好奇,而引致的火灾。

其他动机

农民纵火焚烧稻草[2]扫墓纵火焚烧杂草[3]

刑事责任

纵火行为无论出于故意过失,都是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故意纵火称作“放火罪”,过失导致火灾则称为“失火罪”。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刑法》第二编 分则 第十一章 公共危险罪

  • 第173条 放(失)火烧毁现供人使用住宅或交通工具罪
  • 第174条 放(失)火烧毁现非供人使用住宅或交通工具罪
  • 第175条 放(失)火烧毁建筑物以外之罪
  • 第176条 准放(失)火罪

台湾,纵火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的重大犯罪,放火罪至少三年有期徒刑,最重可判无期徒刑;失火罪则处一年以下徒刑。由于涉及多数人的生命、身体及财产,《刑法》采取危险犯的方式立法;而学理上关于放火罪的争议则是多半集中于着手时点的认定,学界有独立燃烧说、效能丧失说、重要部分燃烧说及一部毁损说等不同的理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放火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属于八大罪之一,最重可判处死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其定义为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其法定刑如下:

  • 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 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由于放火罪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所以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放火罪的,也应当负刑事责任。[4]

参考文献

  1. ^ 台灣的古蹟會「自燃」?都會區古蹟常「燒好燒滿」. 信传媒. 2016-11-29 [2020-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2. ^ 彭健礼. 火燒稻草整地 農友公共危險罪嫌起訴. 自由时报. 2019-11-06 [2023-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7). 
  3. ^ 洪正达. 不要再燒了!屏縣府下令「嚴查公墓火警」當天就抓到7旬翁放火. 三立新闻网. 2023-02-28 [2023-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7). 
  4. ^ 放火罪. 天涯法律网. [2013-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24). 

参见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纵火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