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

本条目存在以下问题,请协助改善本条目或在讨论页针对议题发表看法。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2022年1月30日)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也不要翻译不可靠、低品质内容。依版权协议,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Translated page))标签。 此条目已列出参考资料,但文内引注不足,部分内容的来源仍然不明。 (2021年8月26日)请加上合适的文内引注加以改善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
Серг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Рахма́нинов
1921年
罗马拼音Sergéy Vasíl'yevich Rakhmáninov
英文名Sergei Vasilyevich Rachmaninoff
出生1873年4月1日儒略历3月20日]
 俄罗斯帝国诺夫哥罗德省谢苗诺沃
逝世1943年3月28日(1943岁—03—28)(69岁)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比弗利山
国籍 俄罗斯
 美国
知名作品三部交响曲、四部钢琴协奏曲,交响诗《死之岛》、管弦乐《交响舞曲英语Symphonic Dances (Rachmaninoff)》、24首钢琴前奏曲英语Preludes (Rachmaninoff)、18首音画练习曲、钢琴与乐队《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歌剧《阿列科英语Aleko (Rachmaninoff)》等
所属时期/乐派浪漫主义
擅长类型钢琴协奏曲、管弦乐、钢琴独奏曲、艺术歌曲
签名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俄语Серг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Рахма́нинов罗马化Sergéy Vasíl'yevich RakhmáninovIPA:[sʲɪrˈɡʲej vɐˈsʲilʲjɪvʲɪtɕ rɐxˈmanʲɪnəf],英语:Sergei Vasilyevich Rachmaninoff[注 1],1873年4月1日儒略历3月20日]—1943年3月28日)是一位出生于俄国作曲家指挥家钢琴演奏家,1943年临终前入美国籍。拉氏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之一。他的作品甚富斯拉夫民族色彩,充满激情、旋律优美,其钢琴作品更是以难度见称。

生平

[编辑]

1873年4月1日,拉赫玛尼诺夫诞生于俄国的大诺夫哥罗德附近的谢苗诺沃(Семёново),出身于地主家庭,家境富裕,父母皆为业余钢琴演奏家,母亲是他的第一位钢琴教师。拉赫玛尼诺夫从四岁开始习琴,然而最初并无突出的表现。

由于家道中落,拉赫玛尼诺夫一家迁往圣彼得堡。1882年,拉赫玛尼诺夫入读当地的圣彼得堡音乐学院,1885年经介绍往莫斯科拜入尼古拉·兹韦列夫门下接受钢琴训练,并在这位严师的指导之下建立了影响他大半生的音乐能力。

10岁时的拉赫玛尼诺夫

艰苦的训练,令拉赫玛尼诺夫不久便展露出他的天分:他编写的歌剧《Aleko》获奖;19岁时,编写了著名的《升c小调钢琴前奏曲》,成为他于乐坛上的代表作;同年更完成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1892年,拉赫玛尼诺夫于莫斯科音乐学院第一荣誉毕业,并开始他的作曲生涯。

1897年,拉赫玛尼诺夫《第一交响乐》的首演招来劣评如潮,令他受到很大打击,他亦因而无法集中精神作曲。后来经了解,由于当天的指挥亚历山大·格拉祖诺夫并无充份练习,再加上指挥于演奏时醉酒,以致整个首演表现得一塌糊涂。但拉赫玛尼诺夫并未因而振作起来,往后的数年更因此停产,直至得到心理治疗师尼可莱·达尔英语Nikolai Dahl的医治,才重拾自信。1900年,拉赫玛尼诺夫完成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并以此献给尼可莱·达尔,他更亲自于首演中担任钢琴独奏。该次演出为大众所接纳,令《第二钢琴协奏曲》成为大众喜爱的作品。

拉赫玛尼诺夫除作曲外,亦是一位杰出的指挥家,他于1904年担任莫斯科大剧院的指挥。在俄国,他被誉为最杰出的歌剧指挥。1906年,由于俄国政治上的动荡(见“1905年俄国革命”),拉赫玛尼诺夫举家离开俄国暂居意大利,后来再迁往德国德累斯顿,期间他编写著名的《第二交响乐英语Symphony No. 2 (Rachmaninoff)》,并于欧洲多国巡回指挥。

1909年,拉赫玛尼诺夫第一次往美国表演,他为表演更编写了被誉为最困难的《第三钢琴协奏曲》,令他在美国大受欢迎。回到俄国后,拉赫玛尼诺夫担任莫斯科爱乐交响乐团的指挥,成为当地乐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1914年,俄国政治十分动荡,不少剧院为免受暴民破坏而关闭,最初拉赫玛尼诺夫并无离开祖国之意,但由于他出身富裕家庭,又曾是地主,拉赫玛尼诺夫开始意识到周围的危险。1915年初,以两周的时间完成十五首东正教彻夜祷英语All-Night Vigil (Rachmaninoff)》的圣诗谱曲,并于3月在莫斯科首演,大获成功,被誉为拉赫玛尼诺夫最杰出的作品,甚至整个东正教会无伴奏合唱的巅峰成就。1917年,拉赫玛尼诺夫获邀到瑞典演出,他乘此良机举家离开俄国,最终于1918年移居美国。为谋生计,拉赫玛尼诺夫开始其钢琴演奏生涯,在他人生余下的廿多年里,于美国及欧洲各地演奏,但却再无踏足祖国的机会。

1931年,拉赫玛尼诺夫于瑞士琉森湖边置业,按照旧居模样布置,并编写了以钢琴及交响乐演奏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拉赫玛尼诺夫曾经说过:“我感到我工作时比闲散时更强,所以我祈求上帝让我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天。”六十九岁时,拉赫玛尼诺夫仍不停四处演出,直至于1943年2月才因身体不适被逼停止下来,诊断出患了黑色素瘤,返回美国治疗。同年3月,拉赫玛尼诺夫病情恶化,无法进食,到了3月26日更陷入昏迷状态。一群音乐家联名以电报预祝他的七十岁大寿,可惜他却无缘庆祝自己的诞辰,最终于1943年3月28日于加利福尼亚辞世,葬于当地。葬礼上按照遗愿,演出了他的《彻夜祷》,包括他生前最喜爱的第五首:《主啊,让你的仆人安详离去》(俄语:Нынѣ отпущаеши...)。

重要作品

[编辑]

拉赫玛尼诺夫编写了五首以钢琴交响乐协奏的作品,分别为四首钢琴协奏曲及《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其中以第2号钢琴协奏曲第3号钢琴协奏曲最著名,《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中一段行板(第18变奏段)更是脍炙人口之作,被电影《似曾相识》(Somewhere in Time)采纳为背景音乐;而第2号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则被著名歌曲《All by Myself英语All by Myself》所采用。

钢琴独奏方面,最著名的包括有升c小调前奏曲英语Prelude in C-sharp minor (Rachmaninoff),G小调前奏曲(作品23,第5号),第2号钢琴奏鸣曲等。然而作曲家曾经表示后悔写作升c小调前奏曲英语Prelude in C-sharp minor (Rachmaninoff)(因为在当时,人们总是要求作曲家在音乐会上用这首前奏曲作结),而G小调前奏曲则具备拉赫玛尼诺夫最典型的俄国风格。

拉赫玛尼诺夫亦曾把多首古典音乐作品改编成钢琴独奏版本,较著名的有巴哈的前奏曲、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大黄蜂的飞行弗里茨·克莱斯勒爱之悲日语愛の悲しみ爱之喜日语愛の喜び (クライスラー)等。

拉赫玛尼诺夫曾编写多首交响乐作品。第1号交响曲英语Symphony No. 1 (Rachmaninoff)对拉赫玛尼诺夫而言是失败之作,他甚至把手稿撕毁,直至他死后,整份乐谱才被发现收藏于列宁格勒音乐学院中,至1948年才于美国作第二次公演以纪念拉赫玛尼诺夫逝世五周年。然而,第2号交响曲英语Symphony No. 2 (Rachmaninoff)第3号交响曲英语Symphony No. 3 (Rachmaninoff)仍是十分出名的作品,且是世界各大交响乐团的保留曲目。拉赫玛尼诺夫亦曾编写多首交响诗,如《死之岛》(Isle of the Dead)、《石头英语The Rock (Rachmaninoff)》(The Rock)、《交响舞曲英语Symphonic Dances (Rachmaninoff)》(Symphonic Dances)等。

拉赫玛尼诺夫亦有编写三首声乐作品:《彻夜祷》、《圣金口约翰事奉圣礼英语Liturgy of St. John Chrysostom (Rachmaninoff)》及声乐交响曲《英语The Bells (symphony)》。《短歌英语Vocalise (Rachmaninoff)》(Vocalise)更被改编成不同乐器的独奏曲。

轶事

[编辑]
  • 钢琴对小时候的拉赫玛尼诺夫是一件惩罚工具,据说其母惩罚小拉赫玛尼诺夫时,会要求他坐在钢琴底下。
  • 拉赫玛尼诺夫的身材高大,拥有一双巨大的手,左手能轻易按到跨十二度的键盘,故此并非所有人能演奏他的作品。他的身材可能与一种名为马凡氏症候群遗传病有关,患者其中一个症状是修长的四肢及手指。
  • 拉赫玛尼诺夫曾居于其师兹韦列夫的寓所内,由于同学们练习的声音过分嘈吵,拉赫玛尼诺夫向其师要求一个较宁静的环境以专心作曲而引发争执,最终令两师徒拆伙。(*另一说法为前途问题上的分歧:老师兹韦列夫一心栽培拉赫玛尼诺夫成为出色的钢琴家,然而年青的拉赫玛尼诺夫只希望专心发挥作曲才能。)
  • 拉赫玛尼诺夫于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时,获评审委员一致推举为第一荣誉毕业生,其师兹韦列夫亦是评审委员之一。兹韦列夫于毕业礼时,更以金表作为贺礼赠予拉赫玛尼诺夫,两师徒亦冰释前嫌,此金表亦成为拉赫玛尼诺夫珍而重之的物品。
  • 拉赫玛尼诺夫接受心理治疗时,其治疗师尼古拉·达利英语Nikolai Dahl要求他每天接受诊治,拉赫玛尼诺夫每次均需坐于漆黑的房间内,听治疗师不停重复说:“你将开始创作协奏曲…你会工作得称心如意…你的协奏曲会是最好的…”拉赫玛尼诺夫最终于诊疗期末时,完成了著名的《第二钢琴协奏曲》。
  • 拉赫玛尼诺夫于1902年与表姐Natalia结婚,其意大利籍的妻子亦是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的钢琴家。
  • 拉赫玛尼诺夫喜欢于安静的环境创作,他曾说:“没有比安静独处对我更有帮助。”
  • “拉赫曼尼”在俄语有“挥霍无度”之意,拉赫玛尼诺夫之父正是一个胡乱挥霍的赌徒,最后更典当家业,弃妻儿不顾。
  • 水星上位于27.6° N, 302.4° W的陨石坑以他的名字命名[1]

注释

[编辑]
  1. ^ 也常写作Rachmaninov或Rakhmaninov。

参考资料

[编辑]
参照
  1. ^ Rachmaninoff. USGS. [July 17,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8). 
书目
  1. D'Antoni, Claudio A. Rachmaninov - Personalità e poetica 2003 Roma, Bardi Editore, pp. 400;ISBN 9788888620060
  2. D'Antoni, Claudio A. Dinamica rappresentativa del ’suono-parola’- La ’drammaturgia compressa’ delle Romanze di Rachmaninov pp. 480(only available on www.ilmiolibro.it)2009 Roma
  • Smith, J.(1995). The gift of music: great composers and their influence. Crossway Books. ISBN 0-89107-869-X
  • Walker, R.(1980). The illustrated lives of the great composers: Rachmaninoff. Cherry Lane Music. ISBN 0-89524-208-7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乐谱

[编辑]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