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克洛德·德彪西.

克洛德·德彪西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西班牙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它们在对应语言版为高品质条目。 (2022年1月11日)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也不要翻译不可靠、低品质内容。依版权协议,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Translated page))标签。
阿希尔-克洛德·德彪西
Achille-Claude Debussy
1908年的德彪西
出生(1862-08-22)1862年8月22日
法兰西帝国圣日耳曼昂莱
逝世1918年3月25日(1918岁—03—25)(55岁)
法国巴黎
国籍 法国
知名作品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管弦乐《牧神午后》序曲、《大海》、《夜曲》;钢琴独奏《贝加马斯克组曲》、《意象集》、《版画集》,24首前奏曲,12首练习曲,小提琴奏鸣曲,弦乐四重奏,声乐套曲《游乐画》、《波德莱尔诗五首》等
所属时期/乐派20世纪印象乐派
擅长类型钢琴音乐、管弦乐、歌剧室内乐艺术歌曲

阿希尔-克洛德·德彪西(法语:Achille-Claude Debussy法语发音:[aʃil klod dəbysi][1];1862年8月22日—1918年3月25日),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代表作品有管弦乐《大海》和《牧神午后》序曲,钢琴组曲《贝加马斯克组曲》、《意象集》、《版画集》等;而创作最高峰则是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2]

德彪西出生于一个简朴的家庭,家庭内部并没有多少的文化兴趣,但是在他10岁时便展现了音乐天赋,并进入法国音乐学院——巴黎音乐学院就读。德彪西发明了各种写作风格,并花了许多年的时间来发展成熟,尽管音乐学院的保守派教授并不赞成德彪西这种创新的作法。在他1902年获得国际声誉之前,已经快四十岁的德彪西完成了他唯一一部歌剧,《佩莱亚斯和梅丽森德》。

德彪西自幼年起即受到印象派艺术的熏陶。他在马斯奈等前辈作曲家开创的法国音乐传统的影响下,结合了东方音乐,西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一些特点,将法国印象派艺术手法运用到音乐上,创造出了其别具一格的和声[3],其音乐对自他以降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德彪西被总括为印象派音乐的代表,虽然他本人并不同意,[4]甚至设法远离这一称谓。一些作家如罗伯·施密兹(E. Robert Schmitz),塞西·格雷(Cecil Gray)亦认为德彪西是一位“象征主义者”而非“印象主义者”[5]

生平

1893年,德彪西坐在作曲家欧内斯特·肖松的前方弹钢琴。
德彪西最后的寓所,地址是巴黎的Square de l'Avenue Foch 23号。
德彪西的坟墓,位于帕西公墓

德彪西一家原是农民世家,在约1800年他们由勃艮第迁至巴黎。其祖父是贩酒商,后则成为一名木匠。而德彪西的父亲曼纽-阿希尔(Manuel Achille)则曾在海军当步兵七年,后来与妻子维多林定居圣日耳曼昂莱并经营一家瓷器专卖店[4]。克劳德于1862年8月22日出生于圣日耳曼昂莱,他也是曼纽夫妇的头一胎[6]。曼纽希望他的儿子成为一个海员。 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德彪西举家搬迁到戛纳的姑姐克莱门汀(Clementine)家。克莱门汀为克劳德安排了钢琴课,由一位叫让·西汝蒂(Jean Cerutti)的意大利人担任教师[4]

1871年9岁的小德彪西获得曾是萧邦学生的弗罗尔·莫代夫人(Antoinette Mauté de Fleurville)的关照,1872年,德彪西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在那里学习了12年,他的作曲课、音乐理论及历史课、和声课、钢琴课、风琴课、声乐课,老师们几乎都是当时的知名音乐家。包括塞扎尔·弗兰克。德彪西是一位视谱能力极强的学生,他的钢琴弹奏得非常出色,可以进行专业演奏,他演奏过贝多芬舒曼韦伯的钢琴奏鸣曲,萧邦的《第二叙事曲》。

1880年到1882年,德彪西在俄罗斯,给冯·梅克夫人英语Nadezhda von Meck的孩子当音乐教师,巧的是这位夫人正是柴可夫斯基的赞助人。不过,虽然有这样的关系,看不出德彪西受过什么柴可夫斯基的影响。冯·梅克夫人曾把德彪西写的一个曲子《Danse bohémienne》寄给柴可夫斯基征求意见。柴可夫斯基回信说,这是一个非常美丽动听的段子,可惜太短了。

1884年德彪西回到巴黎音乐学院,他以他的《L'Enfant prodigue》获得罗马大奖,他获得了一份奖学金和前往罗马法兰西学院英语French Academy in Rome4年留学的资格。 1885年-1887年,德彪西是在意大利罗马度过的。

1888年他没有完成罗马的学业,就离开那里,到德国拜罗伊特参加音乐节,在那里他被瓦格纳式的歌剧大为震撼,在拜罗伊特待到1889年才回到巴黎。瓦格纳早在1883年就去世了,但是他的音乐风格影响了青年德彪西。

1889年,巴黎举行世界博览会,那一年巴黎埃菲尔铁塔树立起来。在博览会上,德彪西听到了爪哇甘美朗的演奏,对十二平均律五声调式印象深刻。

1918年3月25日,德彪西因直肠癌于巴黎逝世,享年55岁。

作品

作曲

按体裁时间分列:

钢琴曲
  • 两首阿拉贝斯克英语Two Arabesques》(1888年–1891年)
  • 《梦》(1890年)
  • 贝加马斯克组曲》(含《月光》,1890年)
  • 《版画》(1903年)
  • 《快乐岛》(1904年)
  • 《映像 第1集》(1905年)
  • 《映像 第2集》(1907年)
  • 《儿童天地》(1906年-1908年)
  • 《雾》(1910年-1913年)
  • 《枯萎的树叶》(1910年-1913年)
  • 《维诺之门》(1910年-1913年)
  • 《善舞仙女》(1910年-1913年)
  • 《欧石楠》(1910年-1913年)
  • 《拉文将军.乖僻木偶》(1910年-1913年)
  • 《月色满庭台》(1910年-1913年)
  • 《水仙女》(1910年-1913年)
  • 《向匹克威克先生致敬》(1910年-1913年)
  • 《骨壸》(1910年-1913年)
  • 《三度交替》(1910年-1913年)
  • 《焰火》(1910年-1913年)
室内乐
  • 《弦乐四重奏》(1893年)
  • 《大提琴奏鸣曲》(1915年)
  • 《长笛、中提琴和竖琴奏鸣曲》(1915年)
  • 《小提琴奏鸣曲》(1916年-1917年)
管弦乐
  • 《牧神午后》序曲(Prélude à l'après-midi d'un faune,1894年)
  • 《夜曲》(Nocturnes,1899年)
  • 大海》(La Mer,1905年)
  • 《意象》(Images,1912年)
独奏曲/协奏曲
舞台作品
  • 《罗德利戈与西梅纳》(歌剧,未完成,1890年-1892年)
  • 《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歌剧,1892年-1902年)
  • 《圣塞巴斯蒂安之殉难》(清唱剧,1911年)
  • 《阿夏家的没落》(歌剧,未完成,1908年-1917年)
合唱
  • 《浪子》(1884年)
  • 《中选之小姐》(1888年)
歌曲

计五十余首

获奖与荣誉

评价

此章节尚无任何内容,需要扩充。 (2021年12月4日)

德彪西可说是一位革命性的音乐家,他创新和声与旋律,在他的音乐中,色彩、音色与节奏的重要性绝对不亚于和声与旋律。虽然他的早期作品还存在着调性,但是后期的几乎已经濒临溃散的地步。经过德彪西创新之后,音乐创作就不再被既定规则所限制,改革风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轶事

交响诗作品《大海》的总谱封面

参考资料

参照
  1. ^ Claude Debuss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pronunciation at Forvo.com
  2. ^ 林逸聪 1999,第388页.
  3. ^ Shengdar Tsai. Impressionists influence in the music of Claude Debussy. [05.12.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2) (英语). 
  4. ^ 4.0 4.1 4.2 4.3 Lesure, François; Howat, Roy. Debussy, (Achille-)Claude. Grove Music Onli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ISBN 978-1-56159-263-0. doi:10.1093/gmo/9781561592630.article.07353 (英语). 需付费查阅
  5. ^ Trezise 2003,第1页.
  6. ^ 保罗·霍尔姆斯 1999,第2页.
  7. ^ Ten Craters On Mercury Receive New Names. SpaceDaily. [2010-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7). 
文献
媒体

参见

外部链接

乐谱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克洛德·德彪西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