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广东广雅中学.

广东广雅中学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3年1月2日)请协助补充多方面可靠来源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会因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广东广雅中学"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23°08′28″N 113°14′10″E / 23.141°N 113.236°E / 23.141; 113.236

广东广雅中学
Guangdong Guangya High School
地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广州市
本部:荔湾区广雅路1号[1]
花都校区:花都区雅正路1号
类型普通公立完全中学
隶属广州市教育局
创办日期 大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
创始人张之洞
校长龙国华[2]
副校长吴新华
年级初中三年制、高中三年制
校训务本求实
教育集团广东广雅教育集团
学校网址www.gyzx.edu.cn
地图
广雅书院旧址

挂于山长楼的文保牌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西增路广东广雅中学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1889年
编号4-97
认定时间2002年7月17日

广东广雅中学(英语:Guangdong Guangya High School),简称广雅中学,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广雅路的一间百年老校,亦是广东唯一一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学校,其前身为广雅书院[3],由洋务派领袖之一张之洞(时任两广总督)于1888年6月创立,与湖北自强学堂两湖书院上海南洋公学并称为当时中国四大学府[4]

校史

[编辑]

清朝

[编辑]
张之洞的《创建广雅书院奏折》石刻碑,现存于山长楼。

1884年至1889年间就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生平重视兴办教育,且不满于清末被科举功名、八股时文之氛围所笼罩的中国教育。早在1874年任四川学政期间,张就在成都创立了尊经书院,以期改革书院教育。就任两广总督后,张于1886年开始筹备兴办一所以培养“经世致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型书院。经近两年的选址与筹备,广雅书院于1888年6月8日在广州西北郊的源头乡正式开馆,校名取“广者大也,雅者正也”之意,以示书院的目标是培养学识渊博、品行雅正的人才。

广雅书院是两广的最高学府,亦是时至当年以来督抚级公办民助用银最多、储备资金最足、占地面积最大、最具民族园林特色、图籍最丰、管理最完善、要求最严格、成效最卓著、有护院河护院墙城堡封闭式书院。光绪二十八年壬寅(1902年),两广总督陶模,承光绪皇帝书院改制钦命,经光绪准奏,于广雅书院原址,改办两广大学堂。定三三学制,即前三年为备斋、中三年为正斋、后三年为专斋。先任姚文倬为总理(堂长、院长)。因姚文倬徙官,改丁仁长继任。由于只办一年,故办备斋而已。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年),朝议省不立大学,两广总督岑春煊,奏准改两广大学堂为广东高等学堂,以吴道镕为监督(堂长、院长)。循清制,先设预科,以两广大学堂备斋学生充入。授以理、化、图、体各课。光绪三十三年丁未(1907年)春,开办高等本科,初设理科一班;光绪三十四年戊申(1908年)春,增文科一班。再开国文、历史、地理、数学等课。宣统三年辛亥(1911年),设附属中学两班,直至中华民国建政前,但学科之教习(教师),部分由广雅书院学成辞院门生担任,并由他们自编教材(如数学教习潘应祺、国文教习劳植南、地理教习徐致祥等),供门生学习。据不完全统计,连两广大学堂、广东高等学堂在内,自1888年至19​​12年,培养学子过千,为民国的创立奠定基础。[来源请求]

中华民国

[编辑]

1912年(民国元年)10月21日(即10月10日双十国庆节后11日),中华民国教育部把广东高等学堂改名为广东省立第一中学校。自此,清朝省级高等学制彻底废除,民国全新型省级公立中学(含其他公立中学)学制正式确立,同时也是广东省立第一中学校的诞生日,校方把该日定为该校的建校日,年年庆祝。

1935年(民国廿四年)8月,广东省立第一中学奉中华民国广东省教育厅之命,改称广东省立广雅中学

1937年(民国廿六年)7月,日本侵华。同年秋,广雅奉命迁校到顺德县碧江乡。

中华民国廿七年的学生毕业证书,上有孙中山的《总理遗嘱

1938年(民国廿七年)10月广州沦陷,广雅中学校舍变成飞日军仓库。同月,学校由顺德碧江迁往信宜县水口村,碧江随即沦陷。省教育厅决定把广雅中学改为广东省立南路临时中学,以原广雅随迁学生为基础,吸收广州各中学回南路的学生进校学习。1939年2月复课,不足二百人,除原随迁学生外,再招春季生初、高中各一班,利用农村祠堂作校舍坚持办学。以后每年招收秋季生初、高中各两班。

1941年(民国三十年)2月,恢复广东省立广雅中学原名,学校发展到初、高中各三个年级每级两班,共十二个班,并恢复招收女生,学生有五百多人。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王兴瑞校长于10月接掌广雅中学。其时在广州西村的校舍已一片荒凉,广雅书院时代的旧建筑物90%倾塌,仅存大礼堂和无邪堂两座空壳,霍广河任内新建的建筑物也多残破不全,大球场被改作日军的马房和战壕,游泳池被毁,垃圾马粪野草遍布校园,教学用具全部不存。1946年1月,广雅从信宜迁回广州,2月复课,边上课边重建。

1947年(民国卅六年)被评为广东示范中学。1948年,经过两年多复员,校园基本恢复原貌。在1948年10月21日的校庆日,校长王兴瑞将日军遗留在校内的“政木部队阵殁将士碑”改为复员纪念碑,并题写碑文警示师生毋忘国耻校难。

中共领导成立的广州地下学联(地下党)在广雅吸收不少“进步学生”入会,到1949年前夕,广雅的地下学联成员已近七十人,他们大多数在1949年后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地下学联运用读书小组、时事讲座、图书馆阅览、出版刊物、夏令营、冬令营等多种形式宣传“革命道理”。1949年5月,解放军渡过长江南下,广雅地下学联奉中共之命做好迎接解放的准备,将学校的财产、设备、人事、组织等列出清单上报。9月,中国共产党声称国民政府四处搜捕和滥杀“进步人士”,故广雅地下学联组织护校纠察队进行护校斗争,储备粮水物资,日夜巡逻守卫校园和同学。14日凌晨,校墙外传来多轮冲锋枪声和大队人马急促脚步声,彻夜未眠的广雅师生知道广州解放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

[编辑]
在1907年绘制的 《广东省城内外全图(河南附)》中,广雅书院的英文即是现时港澳及海外常用的粤式邮政式拼音Kwong Nga”。

1949年(民国卅八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月1日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广雅,因此当局改11月1日为校庆日。1950年2月党组织派出卢动为中共建政后的第一任校长,也是第一位中共党员校长。1950年6月中共广东省属支部属下的广雅党小组成立,方绍谦是广雅第一任党小组长。1954年9月中共广雅党支部成立,黄桂荣是广雅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1960年至1966年,广雅试行中学五年一贯新学制(三、二分段)。1960至1962三年均实行独立招生,全市择优录取的入学试。第一年使用广东师院课本、俄语用华东师大课本。

张之洞石碑仍有水泥残留,未完全恢复原状。

文化大革命的1966年,教师无书可敎;学校停课搞“阶级斗争”,揭批“反动学术权威”和“走资派”;学生分派、武斗、夺权;“革命”大字报贴满校园。8月,北京市101中红卫兵南下到广雅搧风点火,欲破坏4块张之洞的石碑,广雅人用薄水泥将其糊上,使之得到保存[5],但石碑也因此未能恢复原状[6]。1968年,学校复课,更名为红旗中学,不久后再改为广州市第五十四中学。当时学校被取消校长和校委会,最高权力机构是“革命委员会”,其主任是学校最高行政首长。后来,来自工厂的“工宣队”和来自部队的“军宣队”进驻学校,共同参与学校管理。学生虽然在校园“复课闹革命”,但学校已被“读书无用论”的风气笼罩,文化课学习极不规范,老师上课缺教材和讲义,并且文化课经常变成“革命大批判”的政治课。每个学年还有差不多四分之一的时间需要学生去学工、学农、在外地建农村分校。学期结束时学生也无需考试,学习成绩通过自报、同学之间互评,老师通过就可以。这种状况延续到1971年后才有所改变。

1978年2月当局批准恢复“广东广雅中学”校名,重新成为广东省和广州市重点中学,其原来从清朝至中华民国时期已使用多年的传统粤式邮政式拼音Kwong Nga”被当局改为汉语拼音Guangya”,与其他当局的大部分机构做法相同

建筑古迹

[编辑]
中轴线(由南向北)

广雅中轴线的建筑曾多次拆建,但其总体格局得到保留[7]

  • 琼华楼:共六层,目前为高一级教学楼。
  • 山长楼:文物,目前作为会议室使用,分为东、西会议室。注意“山长”的“长”应读作“zhǎng”。
  • 含英楼:广雅中学图书馆、自修室及教材购买中心,其图书馆规模为广东省中学图书馆之最[7]
  • 无邪堂:目前作为校领导办公处使用。其名称来自原“经正无邪堂”(已拆),注意“邪”在此读作“yú”。
  • 冠冕楼:历史文物,广雅历史最久的建筑之一[8],目前为广雅校史馆,平时不对外开放,毕业礼在冠冕楼门前举行[9]
    • 四方碑石:在楼前安放的四方碑文,为当年张之洞特意选用肇庆星岩白石所刻,分别为李文田篆书朱子白鹿洞书院学规碑》、吴大澂(时任广东巡抚)篆书《郑君六艺论》、汪鸣銮(时任广东学政)篆书《程子四箴》和张之洞篆书《许君说文解字序》。文革时被水泥围封保护。据金石学家伍庆禄忆述,其1989年到访察看时碑面还被厚厚水泥包覆,当刻即联系校长自告义务清理,但校方不许可;伍1991年左右复查,相信校方请人打磨过碑面,文字虽然重现,但所嵌水泥残留而导致字迹变形。[10]
其它
濂溪祠(现仅存后堂)
  • 昭明楼:学校主要教学楼,目前设高二、高三、国际部教室和实验室。西侧对联“尊其所闻 行其所知 合岭南东道岭南西道人才 互相师友;博我以文 约我以礼 会汉儒经学宋儒理学宗旨 同造圣贤”系张之洞所作,原本位于经正无邪堂[11][12]
  • 漱玉楼:男生宿舍。
  • 未雨楼:饭堂。名称取自“未雨绸缪”之意。
  • 兰玉楼:女生宿舍,125周年校庆时开设的“雅·cafe”亦设于此[1]
  • 竹轩楼(原名新疆楼):男生宿舍及新疆部。
  • 清佳堂:艺术楼,内有音乐、美术室。
  • 濂溪祠:百余年前为纪念濂溪先生(周敦颐)所建,有学生开学时参拜周敦颐的传统,但祠堂于大跃进时期变为工厂,后来更成为禀仓,最终被拆毁。直至2009年,广雅中学重建濂溪祠竣工,并恢复传统[7][13][14]。今位于荷花池岸边。

行政管理

[编辑]

历任校长

[编辑]
  • 梁鼎芬 1888—1889 山长
  • 朱一新 1889—1894
  • 廖廷相 1894—1898
  • 邓蓉镜 1898—1902
  • 姚文焯 1902 总理
  • 丁仁长 1902 监督
  • 吴道镕(吴国镇) 1903—1911
  • 黄节 1912.1—1913.2 校长
  • 陆锡璜 1913.2—1913.9
  • 彭金铭 1913.9—1917.1
  • 李伯贤 1917.1—1920.8
  • 张景耀 1920.8—1921.1
  • 袁振瀛 1921.1—1921.7 校长
  • 王仁宇 1921.7—1924.2
  • 关素人 1924.2—1924.7
  • 邹卓然 1924.7—1925.7
  • 陈潘 1925.7—1927.1
  • 田家杰 1927.1—1927.4
  • 彭德禄 1927.4—1927.7
  • 黄佩纶 1927.7—1927.10
  • 黎杰 1927.10—1928.2
  • 黄希声 1928.2--1928.6
  • 梁漱溟 1928.6—1929.7
  • 黄庆 1929.7—1931.7
  • 霍广河 1931.7—1936.8 校长
  • 黄慎之 1936.8—1940.8
  • 冯肇光 1940.8—1945.10
  • 王兴瑞 1945.10—1949.10
  • 石屏 1949.11—1950.2 军管小组长
  • 卢动 1950.2—1956.9 校长
  • 卢炽辉 1956.9—1968.8
  • 熊代茂 1968.11—1969.10 革委会主任
  • 黄恒信 1969.11—1974.4
  • 高洁泉 1974.4—1975.7
  • 马振亭 1977.2—1978.5
  • 吴蔚棠 1978.5—1981.1 校长(1980年离职病休)
  • 卢炽辉 1980.3—1982.2 校长(兼)
  • 李宝辉 1982.2—1984.2
  • 王叙伦 1984.9—1986.9
  • 孔昭炯 1986.9—1992.7 正式任命时间在1987年2月
  • 郭乃正 1992.7—2001.8 校长
  • 刘仕森 2001.8--2003.2 校长
  • 莫乃文 2003.2--2006.1 校长
  • 黄永光 2006.1--2012.11 校长
  • 叶丽琳 2012.11--2022.08
  • 龙国华 2022.08--现在 校长

现任领导

[编辑]
  • 校长 龙国华
  • 党委书记 叶丽琳[2]
  • 副校长 吴新华
  • 副校长 王穗芳[15]

校歌

[编辑]

这首校歌创作与20世纪30年代,由傅樵父作词,罗广雄作曲,80年代时作过一些修改,至今沿用[16]。 校歌歌词大体与今日相同,然在50年代以前,校歌最后一句许身祖国气如虹,原为许身党国气如虹,此为两版歌词最大差异。自解放之后,校歌原党国一词被指有国民政府色彩,故改为中性且温和的祖国一词。

姊妹学校

[编辑]

知名校友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广雅庆生 道路改名. 广州日报. 2013-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4). 
  2. ^ 2.0 2.1 广州多所市属学校调整校领导. 广州日报. 2022-07-16. 
  3. ^ 张之洞与广雅书院. 人民日报. 2012-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6). 
  4. ^ 中國書院攬勝. 加利福尼亚大学: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0年: 第260页. ISBN 7-81053-292-8. 
  5. ^ “扎根海南”成中学生榜样. 信息时报. 2008-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4). 
  6. ^ 周汉光. 出版說明. 《張之洞與廣雅書院》. 广东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218-07396-5 (中文(繁体)). 碑刻文字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人抹上水泥,至今仍未恢复 
  7. ^ 7.0 7.1 7.2 说雅言,走雅道,育雅人. 南方都市报. 2010-03-25. [永久失效链接]
  8. ^ 为广雅选址,张之洞踏遍广州. 信息时报. 2008-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4). 
  9. ^ 毕业了,冠冕礼!. 信息时报. 2012-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7). 
  10. ^ 宋徽宗碑刻多遭后人毀壞 全國僅存兩座. 广州日报. 2014-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4) (中文(繁体)). 
  11. ^ 周汉光. 《張之洞與廣雅書院》. 广东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218-07396-5 (中文(繁体)). 
  12. ^ 广州高三“二模”开考 广雅书院对联成考题. 广州日报. 2008-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3. ^ 广雅重修濂溪祠堂新生礼拜周敦颐像. 羊城晚报. 2009-11-02. [永久失效链接]
  14. ^ 百年广雅复建百年濂溪祠. 新快网. 2009-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3). 
  15. ^ 存档副本. [2021-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16. ^ 广雅校歌. 信息时报. 2008-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4). 
  17. ^ 杨匏安. 杨匏安文集. 密歇根大学: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6年: 第210页. 
  18. ^ 天南地北阳江人——林良驹:服务广雅50年. 阳江广播电视台. [2021-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2). 
  19. ^ 19.0 19.1 任建树. 陳獨秀大傳. 密歇根大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年: 第256页. ISBN 7-20802-884-2. 
  20. ^ 吴冷西. 吴冷西新闻文选. 北京市: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4年: 第5页. ISBN 7-50434-163-0. 
  21. ^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瞭望新聞周刊第 9-17 期. 弗吉尼亚大学: 瞭望出版社. 2004年: 第75页. 
  22. ^ 路甬祥. 科學的道路.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年: 第295页. ISBN 7-54440-123-5. 
  23. ^ 路甬祥. 科學的道路.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年: 第945页. ISBN 7-54440-123-5. 
  24. ^ 广州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 广州百科全书. 密歇根大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4年: 第797页. ISBN 7-50005-240-5. 
  25. ^ 路甬祥. 科學的道路.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年: 第1520页. ISBN 7-54440-123-5.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广东广雅中学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