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马克斯·布鲁赫.

马克斯·布鲁赫

布鲁赫
Max Christian Friedrich Bruch
出生(1838-01-06)1838年1月6日
普鲁士莱茵省科隆
逝世1920年10月2日(1920岁—10—02)(82岁)
德国柏林弗里德瑙
国籍德国
知名作品三部交响曲,三部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与乐队《苏格兰幻想曲》,大提琴与乐队《晚祷》
所属时期/乐派浪漫主义
擅长类型管弦乐

马克斯·克里斯蒂安·腓特烈·布鲁赫(德语:Max Christian Friedrich Bruch,1838年1月6日—1920年10月2日),德国浪漫乐派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

布鲁赫最著名的作品是他的三首小提琴协奏曲,其中以第1号小提琴协奏曲最为闻名。此外还作有小提琴与乐队的《苏格兰幻想曲》等。

生平

[编辑]

早年

[编辑]

布鲁赫出生于科隆,在那里他师从作曲家、钢琴家费迪南·希勒,接受早期的音乐教育。[注 1]早时布鲁赫的天分和进步受到伊格纳兹·莫谢莱斯的肯定。[1]布鲁赫9岁时,完成了第一首作品,是一首庆祝母亲生日的歌曲,这奠定了他对音乐的热情,双亲对此也全力支持。该时期的作品有经文歌、诗篇、钢琴小品、小提琴奏鸣曲、弦乐四重奏等,甚至还有一首管弦乐序曲,不过上述大部分的创作都已散佚,不知所踪。

1849年,父亲友人海因里希·卡尔·布雷登斯坦英语Heinrich Carl Breidenstein在波昂为布鲁赫上了第一堂音乐理论课。当时布鲁赫寄宿在贝吉施格拉德巴赫的一处宅邸,后来也在该处完成了许多作品。

职业生涯

[编辑]

离开波昂后,布鲁赫展开职业音乐家的生涯,除了教学之外,他也是一名指挥、作曲家。他的足迹在德国各地皆可得见:曼海姆科布伦兹松德斯豪森柏林、波昂等地。1880年-1883年间担任利物浦爱乐协会英语Royal Liverpool Philharmonic指挥,可以说是他职涯的高峰。

从1890年到1910年退休之间,他在柏林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培养出包括克拉拉·玛蒂尔达·费斯特英语Clara Mathilda Faisst在内的一批有名望的学生。

晚年

[编辑]

1920年布鲁赫在柏林弗里德瑙的家中辞世,他被葬在舍讷贝格旧圣马太教会公墓英语Alter St.-Matthäus-Kirchhof,就在早先去世(1919年8月26日)的妻子克拉拉墓旁。

作品

[编辑]

布鲁赫的作品多是繁复、结构工整的德国浪漫主义产物,后世音乐史家将他视为以约翰内斯·勃拉姆斯为首的传统守旧阵营一员。[注 2]论其评价,生前的布鲁赫以其合唱作品的知名度更高一些,不过今人普遍认识的却是第1号小提琴协奏曲(作品26,1866年),以及《苏格兰幻想曲》等小提琴与乐队作品。[2]另外1880年为大提琴与乐队所作的《晚祷英语Kol Nidrei (Bruch)》(Kol Nidrei,作品47,或译“科尔尼德莱”)也有相当的能见度。布鲁赫较罕为人知的管弦乐作品,尚有三首交响曲、第2号小提琴协奏曲英语Violin Concerto No. 2 (Bruch)(作品44,1878年)、第3号小提琴协奏曲英语Violin Concerto No. 3 (Bruch)(作品58,1891年),以及为单簧管、中提琴与乐队的复协奏曲英语Concerto for Clarinet, Viola, and Orchestra(作品88,1911年)等。

在室内乐领域他的涉猎不深,作品大都不受重视。值得一提的是为单簧管、中提琴与钢琴所作的八首小品(作品83,1910年),所采用的乐器编制是音乐史上罕见的。其中单簧管部分是为长子马克斯所量身订做的。在这之外,早年他还有七重奏(1849年)、弦乐四重奏等作品,后者和舒曼的四重奏颇有近似之处。[注 3]任职于利物浦时期,布鲁赫则是写了一首钢琴五重奏(第2号)。1918年,布鲁赫开始构思一首为二组弦乐四重奏演奏所作的八重奏。这首B大调八重奏英语Octet (Bruch)于1920年完成,以当时的音乐主流来看,属于相当保守的作品。[注 4]

评价

[编辑]
  • 知名音乐学学者唐纳德·托维英语Donald Tovey爵士:“我对于《格罗夫辞典》的著者(指克里斯托弗·费菲尔德英语Christopher Fifield)之言可说完全认同。布鲁赫最为擅长的,还是在于合唱和管弦乐作品方面。”[3]承此,托维对《奥德修斯》(Odysseus,作品41)颇为肯定。[4]

个人生活

[编辑]

布鲁赫之母威廉明妮是一名歌者,父亲奥古斯都·卡尔·弗里德里希则是律师,在布鲁赫的少年时期启蒙他的法语、英语等语言。此外布鲁赫还有一个妹妹,名唤玛蒂尔德。[5]

1881年1月3日,布鲁赫和年方26岁的歌者克拉拉·图切克(Clara Tuczek)成婚。克拉拉来自音乐家庭,两人在柏林相识相恋。[注 5]婚后,他们居住在利物浦,其居所在塞夫顿公园一带。1882年,他们的女儿玛格丽莎出生。1884年5月31日再诞下一子,取名马克斯·菲利克斯。彼时布鲁赫家已离开英国,出生在弗罗茨瓦夫的马克斯则是同父亲般,拥有早慧的音乐天赋。在这之后,布鲁赫又添二子,分别是汉斯、埃瓦尔德。[7]

轶事

[编辑]
  • 由于《晚祷》的成功,有人猜测布鲁赫及其家族可能有犹太血缘,不过皆无实据,布鲁赫本人也否认这个说法。他的中间名“克里斯蒂安”,以及本身在新教信仰中成长的事实,也可作为说明。[5][8]
  • 纳粹掌政时期,由于上述的流言不断,当局限制了布鲁赫作品的演出,这点导致迄今德语地区对其音乐的关注度仍低[来源请求]

注释

[编辑]
  1. ^ 希勒是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英语Piano Concerto (Schumann)的被题献者。
  2. ^ 与之相对的,则是李斯特瓦格纳所代表的新音乐思潮。
  3. ^ 指舒曼作品41的三首弦乐四重奏(1842年)。
  4. ^ 例如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等同时期的作曲家,即使使用的乐器和编制相近,在精神上致力于创新,布鲁赫则是完全反其道而行。
  5. ^ 图切克家还有费利西亚英语Felicia Tuczek这名作曲家。[6]

参考资料

[编辑]
参照
  1. ^ Fifield 2005,第25页.
  2. ^ Tully Potter, Hyperion Records CD CDA68168 (2017).
  3. ^ Donald Francis Tovey, Essays in Musical Analysis, vol. 3,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36).
  4. ^ Koch Schwann, 3-6557-2, 1997.
  5. ^ 5.0 5.1 Fifield 2005,第15页.
  6. ^ Leopoldine Tuczek, Wikipedia, 2021-01-11 [2021-05-18] (德语) .
  7. ^ Why was composer Max Bruch considered "humorless, arrogant, egotistical"?. Interlude. 2020-10-21 [2022-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1) (美国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 Fifield 2005,第109页.
文献
  • Fifield, Christopher. Max Bruch: His Life and Works. Woodbridge: Boydell Press. 2005. ISBN 1-8438-3136-8. 

延伸阅读

[编辑]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马克斯·布鲁赫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