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大国崛起.

大国崛起

大国崛起
纪录片《大国崛起》片头截图
纪录片《大国崛起》片头截图
类型纪录片
总导演李成才
主持中国大陆:孙占山
香港狄娜
集数全12集
每集长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约50分钟
 香港:60分钟(兼广告)
中国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首播
播出日期2006年11月13日—11月24日
无线电视翡翠台首播
播出日期2007年7月2日—9月17日

大国崛起》是2006年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CCTV-2)首播的一部12集电视纪录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大国崛起的规律。该电视片在2006年11月13日—24日(CCTV-2)黄金时间21:30首播,每集大约50分钟

本片播出后,中国中央电视台与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合作推出了本片的一套八册同名系列图书,内容有了大规模扩充;并于2007年5月1日黄金时间20:55起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再次播出。

该电视片采访的名人有《大国的兴衰》一书的作者保罗·肯尼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尤金·斯蒂格利茨[1][2]耶鲁法学院教授布鲁斯·阿克曼、法国前总统德斯坦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穆罕默德等。

由于片中涉及诸多政治敏感内容,《大国崛起》在首播后引起巨大轰动,并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创造了一个月内重播两次的纪录。韩国教育放送公社和香港无线电视翡翠台亦于2007年引进和播出该片。[3]

内容

整个纪录片共12集,从海权为开头,讲述一个又一个的全球大国崛起的故事:

海洋时代: 葡萄牙 西班牙

本集讲述位于伊比利亚半岛葡萄牙西班牙探索海洋而成为世界霸主的历程。

葡萄牙人为了打破被阿拉伯商人垄断香料贸易,在恩里克王子的主持下,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所国立航海学校,系统研究航海科学和技术。他们还不断派出船队,从罗卡角出发,沿着非洲西岸向南探索,把当地的黄金象牙,非洲胡椒运回里斯本。1487年7月,迪亚士率领三艘帆船沿大西洋南下,经过半年的航行,他们绕过非洲的最南端 -好望角。1498年5月,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率领的船队抵达印度,最终打通了与东方的贸易通道。

受葡萄牙人的成功的影响,它的邻国西班牙也开始了海洋的探索。由于葡萄牙人垄断了向东的航线,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决定赞助哥伦布向西航行,希望开辟到印度的新航线。虽然哥伦布没有最终到达印度,他却意外的发现了美洲大陆(1492年10月12日),并由此给西班牙带回了数量可观的白银黄金。1519年9月20日-1521年9月5日,西班牙赞助的航海家麦哲伦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他带领了5艘船和265名船员出发,仅剩18人返回。麦哲伦本人在航程中死于与菲律宾人的战斗。

随着航线的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分别垄断了东、西方的海上贸易,并通过进行大规模的殖民扩张而成为当时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但是,大部分的国家财富被用于支持天主教会,王室和殖民战争。两国的王公贵族都不支持本国的工商业,国内工业萎缩,最终导致国力的逐渐衰落。

小国大业: 荷兰

17世纪,只有150万人口的荷兰,凭借其传统的水上贸易,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和海上第一强国。本集探索其中原因。

荷兰人通过捕捞和加工鲱鱼和海上贸易开始自己的致富之路。在与英格兰的贸易竞争中,荷兰人通过建造造价低、速度快的船只以及良好的商业信用而逐渐占据有利地位。为了解决开辟新航线的资金问题,荷兰人进行一系列金融商业上的创新。1602年,第一间股份公司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1609年,第一个股票交易所成立,同年,阿姆斯特丹银行建立,并第一次引入银行信用。这些新的金融和商业体系,使荷兰的财富快速增长。到了17世纪中叶,荷兰的贸易额占到全世界总贸易额的一半。但此后走向衰落。

走向现代: 英国

本集讲述英国一个岛国如何击败西班牙荷兰,逐渐取得海上的霸权。

1558年,伊莉萨白一世承继英国王位。她通过鼓励雷利弗朗西斯·德雷克海盗来发展国家的海上力量。英国海盗的掠夺行为一方面带回丰厚的回报,另一方面却加剧了与西班牙的矛盾。1588年,英西海战爆发。由商船和海盗组成的英国舰队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英国由此迅速新兴海上强国。

1625年,查理一世继位后,开始绕开英国议会直接向社会征收新税,完全破坏大宪章的规则,不断激发与议会的矛盾。1629年,查理一世强行解散议会。1642年,英国革命爆发。议会军在奥立弗·克伦威尔的带领下,击败国王军。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处死。在此后几十年里,英国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国家的政治体制,并在王权民权的斗争中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工业先声: 英国

本集讲述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发生和发展。

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己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论述了万有引力定律三大运动定律。牛顿的理论,使人们不但能预测行星的运动轨道潮汐的涨退,而且可以更有规律性地设计和制造改良客观世界的工具

借助以牛顿为代表的近代科学,1765年,瓦特富尔顿发明了实用的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化的核心问题-动力问题,从此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指出经济活动里的个体在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会最终促进社会资源的高效配置。为自由主义经济奠定了基础。

在海外扩张、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十九世纪中后期开始,殖民地日益成为大英帝国的负担,而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亦带动了英国对商品的需求,科技发明不断涌现,专利制度等各种力量推动了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自由市场经济体系;然而,弊端也逐渐显现,英国的发展开始减慢,最终在二战后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激情岁月: 法国

本集讲述了位于欧洲大陆西部的法国如何从17世纪后半叶“太阳王”路易十四在位时,法国国力因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因为1789年7月发生的法国大革命以及拿破仑登基上升至历史巅峰,全球殖民海洋大国前前后后近四百年之间的兴衰史。

法国的国力第一次顶峰始于1661年,23岁的路易十四亲政。在他执政的54年中,从未任命过一任首相,并留下了“朕即国家”的名言。在他的统治下,巴黎成为全欧洲的外交和文化中心,法国当时的国际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但路易十四在位期间,法国竟有31年处于和其他国家的交战状态之中,足以说明其好战和对权力与领土的渴望。路易十四的时代,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时代。

仅仅过了74年,法国的君主政体就因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而暂时结束。十五年以后,乱世中涌现出的拿破仑踏上皇帝宝座。在他的带领下,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传遍了全欧洲,法国国力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局面却因1812年侵俄战争失败而走向衰竭,伴随着1814年拿破仑签订退位诏书和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结束。

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法国,至今仍然是国际舞台上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但对其来说,成为从前的超级大国,已经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

帝国春秋:德意志帝国 德国

地处欧洲中部心脏地带的德国,四面强敌环伺。15世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最终引起了欧洲历史上著名的三十年战争。为结束这场战争而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用法律形式确保了德国的分裂状态。这片土地上曾经产生过314个独立政权,并且严重阻碍了德意志地区的经济发展。

18至19世纪,普鲁士王国的崛起使德国有了重新崛起的希望。经过对丹麦奥地利法国的三场战争,‘铁血宰相’俾斯麦最终完成了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大业。然而,德皇威廉二世所鼓吹的大国沙文主义最终将德国推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漩涡,并最终战败。其后的魏玛共和国又被希特勒带领下的纳粹党所颠覆,使德国掉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无底洞,与冷战一起导致德意志民族再次分裂成东德西德两个分别实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

经过40年,德国冲破了柏林墙的阻隔,再次统一成为一个国家。

百年维新:大日本帝国 日本

本集讲述位处太平洋西部的日本在17至20世纪如何形成一个可与任何一个欧美大国抗衡的大国。

17世纪初,江户幕府开始实行锁国政策,只开放长崎中国荷兰商人与日本商人进行买卖,与他国断绝一切关系。大约200年后,1854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率领舰队,驶抵江户附近的浦贺,利用武力重新打开了日本的国门。

与西方重新接触后的日本,立即感受到自己在世界舞台长时间的缺席已造成相当程度上的落后,于是开启了一场全国性的“倒幕尊皇”运动。这场大规模的运动结果,便是1868年末代将军德川庆喜主动大政奉还,以及成立以明治天皇为首的新政府。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进行了多项改革,封建体制被摈弃,引进西方的政治体制。此外,其他在经济、政治、军事上的多项改革,使日本实力逐渐增强,并开始利用武力扩张。1879年,日本强行吞并了琉球群岛。日本随之膨胀的野心也导致了之后的日中战争(1895年)以及日俄战争(1905年)。在这些战争中,日本占领了韩国台湾等多处领地,控制了中国东北,并获得巨额战争赔款,实力迅速膨胀。

20世纪初,日本军力发展迅速,军国主义抬头,拥有世界第三大海军。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加入协约国,并派兵攻占德国拥有的中国山东胶州湾青岛,并于战事后成立的国际联盟成为常任理事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被美国占领,美国引入多项新措施,把日本改造为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民主国家。二战后,日本经济快速起飞,一度成为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系,仅次于美国。

寻道图强:俄罗斯帝国 俄国

1697年,俄罗斯皇帝彼得一世前往欧洲各国游历和学习。归来后,他用强硬手段推行了一场社会变革。从穿衣、吃饭,到科学教育、商业活动、军队建设,彼得用野蛮的方式推进了俄国的文明进程,他甚至亲自审讯反对改革的太子。在打败了强敌瑞典之后,彼得下令建造起一个面向欧洲的临海新首都圣彼得堡,这个港口使得俄罗斯取得了大国所必须的这张门票。

继承彼得改革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引进欧洲的启蒙思想,重视教育,并试图起草法律,但改革无法触动农奴制。女皇的业绩最终只能表现在领土扩张寻找出海口上,在18世纪后期,俄国成为地跨欧亚美的大国,并成为欧洲事务中的重要角色。

但是,农奴制使俄国很快在经济、技术领域落后于完成了工业化的英法等国。在战争—革命—改革的多次反复中,这个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徘徊的民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列夫·托尔斯泰等一批俄国知识分子希望能够找到一条自己的道路。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中,俄国逐渐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明。

风云新途: 苏联

本集叙述列宁斯大林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如何建设世界上首个无产阶级政权──苏联,使得苏联大地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千疮百孔中恢复过来,并且成为和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

俄国自从十月革命将临时政府推翻,列宁以共产党思想实施新经济政策,恢复及壮大了往后的苏联经济。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更以强硬手段加快国家的工业化步伐,急于消除资本主义,苏联经济顿变全球第二大。

欧洲国家需要过百年才能完成的工业化路程,苏联只用了20年的时间在计划经济政策下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20年间,全球经历了大萧条,因此她采取的计划方式却引起了西方世界的兴趣。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期间,很多西方国家的人都纷纷走到苏联取经。

苏联工业化的成功虽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但成功背后亦隐藏着快速工业化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包括经济不平均,官僚主义,过度发展军事工业及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其根本结构问题就此埋下了苏联解体的危机。

新国新梦: 美国

北美大陆出现一个新的国家,在当时的世界来说实是微不足道。在乔治·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之前的百多年内,13个英属殖民地的经济一直是依附大英帝国,无论是北部的工商业,中部的农业,或是南部的种植业,她们都是在英国自由贸易的商业体系中发展。

美国宪法的确立,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的保障。但制宪会议上悬而未决的奴隶制问题,最终在1860年导致了一场南北内战。林肯总统带领北方打赢了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中央政府也因此逐渐强大,并激起社会的创造,科技发明和推动自由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

危局新政: 美国

美国的自由经济出现了各种问题,老罗斯福总统推动的‘进步运动’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反垄断法。源源不绝的科技发明,以及创新的流水线生产制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捩点推动下,美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促成为世界第一大强国。

美国踏入二十世纪,其经济发展已一日千里,福特当时建立了一个最大的工厂,而且是以福特的生产方式,令美国进入了革命性的工业领域。每日都有大量的煤、铁、沙和橡胶,从流水线一方运入去,又有2,500架T型车从另一方运出来。1924年,第1000万架T型车出厂。而福特这种生产方式亦应用于其他工业上;生产提高使得美国的经济大大起飞。

然而,在经济高度成长的背后,一个空前的危机在悄悄成形,随时可能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百业萧条,美国却在享受战争带来的高度经济景气,浑然不觉自由市场经济巨大的缺陷会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1929年10月底,华尔街股票疯狂下跌,引爆了全球性的经济大恐慌,美国人疯狂抽回在市场中的资本,挤兑现象使美国各大银行纷纷倒闭,连带使整个国家生产停顿,饥荒席卷整个美国,也影响了全世界所有资本主义国家。这种大萧条的情形直到小罗斯福总统推动“新政”才获得改善。小罗斯福借鉴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的成功,在自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中又加入了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以平衡自由经济所带来的缺失,至今这种方式仍被世界各国效法。

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萧条的惨淡,紧接着又面临法西斯主义挑起的战火。美国在二战时扮演“民主的兵工厂”的角色,带领同盟国反击轴心国,最终赢得二次大战的胜利。二次大战后,美国和苏联遥相对峙,展开了一系列在科技和军事上的竞争。在科技、民生等各个领域的竞争中,美国渐渐占到上风,最终成为冷战后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大道行思:结篇

一个国家的强大,必须其组成的人民的意见统一,使力量能够集中,并靠着文化的洗礼来决定与加强改正自己的政治方向,拥有优渥的经济能力,确保国民的生存能力,利用科技的优势,来保证国家的强大。国与国之间的相处就跟人与人之间一样,人与人之间发生冲突就会打架,国与国之间则是战争,人与人之间相处久了就会成为一个部落、成为一个国家,国与国之间相处久了就会建立联邦。今天的世界因为科技的发展,使得国与国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经济上的合作也越来越频繁,已经渐渐不好也不该用武力解决问题,如何在一个越来越一体化的世界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是各国该做的事情。

制作人员

创作过程

制片人任学安表示,自己在2003年开始反思中华文明五千年来的“天朝上国”等傲慢、愚昧观念。在“天朝美梦”被击碎,以及改革开放后新的历史形势下,中国应重新审视世界近五百年来的发展历史,并且探索和思考中国自身的复兴道路。由此自己便有了拍摄《大国崛起》的念头。[4]

该片于2004年初正式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立项。制作团队在撰写解说词时耗费了大量时间,如俄罗斯部分的剧本花费了一年时间才完成。2005年4月,《大国崛起》通过了中国中央电视台高层的审查。[3]

该片由7个摄制组在9个国家进行取景和采访,于2005年10月完成全部拍摄。[4]

评价

播出后,英国广播公司等国际媒体对此片进行了报道和分析。[5]纽约时报》评论说该片的播出意味着中国不再“虚伪地谦虚”,而是鼓励人们讨论中国崛起的前景。[6]

该片采访嘉宾之一的学者资中筠评价这部纪录片:“值得欣喜的是,总体而言,历史的主线在其中得到相对客观、综合的表述,脉络清晰,对“软实力”的重要性也给予一定的观照,在我国目前的处境下,已属难能可贵。有许多珍贵的镜头,精彩的表述,无法一一列举。遗憾和缺陷当然是有的,估计大半不是由于创作者不知和不能,而是形格势禁,只能有所不为。 ”[7]

天下杂志》发表专文评论称,《大国崛起》意在给当代的中国一些历史的借镜:思想文化渗透力、国家凝聚力、技术创新、合理的制度以及国民教育素质,才是形成大国主宰力的关键。任何大国只要漠视历史教训,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而片中涉及到的宪政、平等、法治和思想自由等敏感话题,亦给观众以古讽今的政治联想。[3]

台湾国立中正大学历史系教授毛汉光指出,《大国崛起》对于唤醒中国对于世界历史的重新检视是成功的,但没有很深刻的探讨大国衰落的因素,是该片的一大遗憾。[8]

刘晓波认为,《大国崛起》代表着中国自由派知识精英的观点:中国崛起的正路,只能是融入世界主流文明。[9]

《大国崛起》也遭到了中国左派人士的强烈抨击,如“对帝国主义列强殖民掠夺的罪恶历史‘隐恶扬善’”、“右派‘主流精英’们忽悠老百姓的新手段”、“为侵略中国的西方罪犯树碑立传,表彰其侵略掠夺的‘宝贵经验’,让千秋万代的中国人都对侵略者歌功颂德”、“指桑骂槐,旁敲侧击,在介绍‘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的旗号下鼓吹全盘西化,变着法的煽动政变”等。[10][11]

作者表态

2011年,该片总策划麦天枢接受采访时表示,《大国崛起》的根本目的,是在于让中国人建立一种基础的现代社会的历史理性,对现代社会从哪里来、现代社会的起源和走向,能够有理性的认识和尊重。西方现代国家的建立,就是以理性、妥协、合作的方式,来探寻新制度和社会利益分配的新形式。“中国观众只要能领会和学会‘妥协’两个字,我们就功德圆满了”。[12]

而针对各种声音对该片的不同解读,麦天枢认为,《大国崛起》采取侧重历史事实、而较少价值判断的方式讲述历史,与一般中国大陆历史教科书的做法有根本的不同。这种不同造成的紧张和兴奋,恰恰是中国社会心理过于脆弱的体现。[12]

香港版本

无线电视狄娜主持,每集除了开头结尾及广告前后有狄娜之评论外,其主要内容没有太大改动。

主要特色

狄娜之评论以国际视野看待外国的发展模式,不单从经济角度的发展,而且从政治的发展角度,评述中国之形势。在广东地区,每当提及敏感话题则用插播广告遮盖。

总结篇

邀请了岑建勋刘锐绍一齐讨论中国的发展之路,当中提及中国的社会环境、及国际的形势,中国崛起的方向。

参见

参考文献

  1. ^ 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中国经济网—经济学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斯蒂格利茨:卢周来,2003年,作为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新古典经济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见《二十一世纪》网络版,2004年12月号总第33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学。
  3. ^ 3.0 3.1 3.2 “大国崛起”为何引发争议?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天下杂志.
  4. ^ 4.0 4.1 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总编导 任学安:一次艰难的跋涉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央视网.
  5. ^ BBC《大国崛起》:谁在和中宣部做生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6年11月27日
  6. ^ Joseph Kahn "China, shy giant, shows signs of shedding its false modest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纽约时报》2006年12月9日2006。
  7. ^ 资中筠著《坐观天下》第28页(广西师大出版社,2011年)
  8. ^ 从《大国崛起》影剧论中国崛起之历史观,毛汉光.
  9. ^ 刘晓波:找不到方向的胡温政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观察》.
  10. ^ 对《大国崛起》千奇百怪的解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华网.
  11. ^ 黎阳:岂有此理的“大国崛起”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乌有之乡.
  12. ^ 12.0 12.1 《大国崛起》总策划:何谓大国?如何崛起?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人民网.

外部链接

作品的变迁

 香港 无线电视翡翠台 星期一至五 22:30-23:35 时段
接档大国崛起
星期一22:30-23:30
(2007.7.2 - 2007.9.17)
最紧要进步
星期二至五22:30-23:00
(2007.7.3 - 2007.8.24)
味分高下
星期二至五22:30-23:00
(2007.8.28 - 2007.9.14)
被接档
拾年
星期一至五22:30-23:00
(2007.6.18 - 2007.6.29)
味分高下
星期一至五22:30-23:00
(2007.9.18 - 2007.10.19)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大国崛起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