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

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

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
院徽
院徽
医学院基础医学大楼
医学院基础医学大楼
类型学院(医学院
建立日期1897年
1946年
母校国立台湾大学
下属
  • 医学系
  • 医学检验暨生物技术学系
  • 护理学系
  • 物理治疗学系
  • 职能治疗学系
  • 临床医学研究所
  • 生理学研究所
  • 生物化学暨分子生物学研究所
  • 病理学研究所
  • 微生物学研究所
  • 解剖学暨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 药理学研究所
  • 毒理学研究所
  • 分子医学研究所
  • 免疫学研究所
  • 法医学研究所
  • 医学工程研究所
  • 肿瘤医学研究所
  • 基因体暨蛋白体医学研究所
  • 脑与心智科学研究所
  • 医疗器材与医学影像研究所
  • 医学教育暨生医伦理研究所
  • 牙医专业学院
  • 牙医系
  • 临床牙医学研究所
  • 口腔生物科学研究所
  • 药学专业学院
  • 药学系
  • 临床药学研究所
  • 药物研究中心
  • 研究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
  • 癌症研究中心
  • 附设医院
院长倪衍玄
地址台北市中正区仁爱路一段一号
网站www.mc.ntu.edu.tw
台北病院原址,现为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西址

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英语: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dicine),简称台大医学院(NTUCM),为国立台湾大学的一座学院。其前身可上溯设立于1897年台北病院内的“医学讲习所”,该所亦是台湾最早设立的一所具备现代医学教育的医学单位。其原隶属的台北病院经过多次改制,现今为医学院附设医院,该院总院已发展为台湾规模最大的公立医院,并在全台多地设有分院。

沿革

台湾日治时期

台湾总督府医学校原址,战后由台大医学院使用。现为台大医学人文博物馆
台湾总督府台北医学专门学校
  • 1895年6月20日,日军大稻埕千秋街(今台北市贵德街)借用民宅建立“大日本台湾病院”(今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前身),并由滨野昇日语浜野昇出任首任院长。
  • 1896年4月,大日本台湾病院更名为“台北病院”。
  • 1897年5月,台湾总督府医院官制公布,病院再更名为“台湾总督府台北医院”。同年7月,医院迁移到明石町(今常德街的临新公园),院长山口秀高在院内开设“医学讲习所”。
  • 1899年,医学讲习所改建为“台湾总督府医学校”。
  • 1918年,台湾总督府医学校改制为“台湾总督医学校专门部”。
  • 1919年,成立“台湾总督府医学专门学校”。
  • 1922年,专门部与“台湾总督府医学专门学校”合并。
  • 1927年,台湾总督府医学专门学校改名为“台湾总督府台北医学专门学校”。
  • 1936年,成立“台北帝国大学医学部”,专门学校并入成为“台北帝国大学附属医学专门部”。
  • 1938年,台北医院并入台北帝大医学部,改称“台北帝国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

台湾战后时期

1991年落成的台大医院东址,与新建医学院建筑连结
  • 1945年,中华民国政府接收台湾后,台北帝大医学部与附属医学专门部,两部合流,更名为“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部”。 台北帝国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日本赤十字社台湾支部病院,分别改为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1946年,奉教育部函,台大医学部改称“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医科四年制改为五年制并加一年实习;医学专门部并入医学院。此为台湾施行中国式医学教育制度之始。[1]
  • 1947年,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址为今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院制由今卫生福利部台北医院承袭)改隶属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因而移出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管理。
  • 1948年,第三十七学年度开学前,教育部改医学教育五年制为六年制。
  • 1949年,经校长傅斯年令,医科六年制改制为七年制,医科一、二年级并改称医预科,隶属理学院。
  • 1950年3月10日,“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附设高级护士职业学校”(简称“台大护校”)正式成立,时任台大医院护理部陈翠玉担任创校校长,同年5月15日正式上课。
  • 1955年设牙医学系。
  • 1956年国立台湾大学护理系成立后,台大护校停止招生。[2]
  • 1959年9月,台大护校停办。
  • 1973年,奉教育部令医科改制为医学系。
  • 1992年,复健医学系裁撤,改设物理治疗学系及职能治疗学系。
  • 1993年,成立全院性的课程委员会及教学发展委员会医学系。增设急诊医学科。
  • 1994年,儿童医院筹备处成立。 公共卫生学科更名为社会医学科。 实验诊断科更名为检验医学科。
  • 1996年配合校研发会正式成立研究发展室(研究发展分处),整合医学院、附设医院及公卫学院成立跨领域、整合性之群体研究计划,并统筹办理医学校区学术研究相关之行政事务。
  • 1998年3月,台大医学院旧馆(今国立台湾大学医学人文博物馆)与台大医院旧馆(今台大医院西址)均被台北市政府文化局依《文化资产保存法》登录为直辖市定古迹。
  • 2000年12月,成立医学系办公室。医学系牙科调整为一般医学科。 设临床药学研究所、临床医学研究所硕士在职进修专班、癌症研究中心。 解剖学科(所)更名为解剖学暨细胞生物学科(所);细菌学科(所)更名为微生物学科(所);激光医学研究中心更名为光电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2003,设基因体医学研究中心(校级功能性中心)。
  • 2004,设物理治疗学研究所博士班。 设法医学研究所硕士班。
  • 2005年,医事技术学系更名为医学检验暨生物技术学系。基因体医学研究中心更名为“医学卓越研究中心”。下设基因体医学组(原基因体医学研究中心)、癌症医学组与感染症医学组,进行相关领域之研究。
  • 2007年9月,郭台铭捐赠新台币150亿元予国立台湾大学,其中的新台币100亿元,兴建达500个病床规模的台大医院癌症医学中心(NTUCC),以及质子中心;另外的新台币50亿元,则由郭台铭创办的永龄基金会与台大共同针对高端设备医疗、干细胞移植、预防医学医学工程四个项目进行合作[3]
  • 2008年,成立牙医专业学院。设肿瘤医学研究所博士班、临床基因体医学研究所博士班(2012年更名为基因体暨蛋白体医学研究所)
  • 2009年,附设癌症医院更名为附设癌医中心医院
  • 2010年,医学卓越研究中心更名为基因体医学研究中心。设转译医学博士学位学程。
  • 2011年,设脑与心智科学研究所硕士班。
  • 2012年,设临床基因医学研究所更名为基因体暨蛋白体医学研究所、光电生物医学研究中心更名为光电医学研究中心(2015年整并入医疗器材与医学影像研究所)。
  • 2013年,成立药学专业学院、设口腔生物科学研究所博士班
  • 2014年,设医学教育暨生医伦理学科暨研究所(由社会医学科、一般医学科调整成立)
  • 2015年,设医疗器材与医学影像研究所、基因体暨蛋白体医学研究所硕士班
  • 2018年12月19日,癌医中心医院开始试营运[4]
  • 2019年7月4日,癌医中心医院正式开院服务[5][6]。12月19日,癌医中心医院举办冠名揭幕典礼,冠名郭台铭母亲初永真之名,改名为“永真健康医疗大楼”[7]
  • 2021年3月,原编制独立的癌医中心医院,因为财务赤字改制为医学院附设医院癌医中心分院(英文仍为NTUCC)[8]

建物

台大医院东址(中)与医学院基础医学大楼(右)

台大医学院位在台北市中正区中山南路仁爱路之交叉口。其中有建于1945年以前的二号馆(今医学人文博物馆)、药学馆,以及药理馆;1945年以后增建的药理实验室、联合教学馆、圆形教室、基础医学大楼,以及诊断治疗大楼等,并于台大医院东址相邻。

历任院长

注释

  1. ^ 台大校总(一)字第507号,1946/7/12
  2. ^ 臺大醫院護理部-成長歷史館. [2019-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0). 
  3. ^ 申慧媛; 王昶闵. 治癌 郭台銘允捐台大150億. 自由时报. 2007-09-05 [2019-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8). 
  4. ^ 吴静芳. 台大癌醫中心十年落成 郭台銘:我今天是最有福的人. 今周刊. 2018-12-19 [2019-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8). 
  5. ^ 陈伟婷. 张雅净 , 编. 台大癌醫5日起可掛號 營運採逐步開放. 中央通讯社. 2019-07-04 [2020-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4). 
  6. ^ 吴凯中. 台大癌醫中心醫院 正式啟用. 经济日报. 2019-07-04 [2020-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7. ^ 陈伟婷. 叶俐纬 , 编. 台大癌醫建物冠郭母名 郭台銘盼終結乳癌. 中央通讯社. 2019-12-19 [2019-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9). 
  8. ^ 陈至中. 台大校務會議通過 癌醫中心改為台大醫院分院. 中央通讯社. 2020-10-24 [2020-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1). 

外部链接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