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知识共享.

知识共享

知识共享
原名Creative Commons
成立时间2001年
创始人劳伦斯·莱斯格
类型非营利组织
法律地位非营利组织
总部美国旧金山
服务地区 全世界
方法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重要人物
Cable Green (CEO)
收入
$160万[1]
捐款2,736,370 美元 (2019年) 编辑维基数据
员工数147 编辑维基数据
奖项FSF Free Software Award for Projects of Social Benefit[*]电子艺术大奖Open Publishing Awards[*]
网站creativecommons.org 编辑维基数据链接

知识共享(英语:Creative Commons)又称创意共享[2]创作共享版权宣告[3],是一个非营利组织,该组织提供同名的一系列著作的许可方式,即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知识共享组织的主要宗旨是使得著作物能更广为流通与改作,可使其他人据以创作及共享,并以所提供的许可方式确保上述理念。知识贡献是一个每个人相互交流的过程。在知识自由传递的同时,接收者的知识将被重建。换言之,知识共享不仅可以定义为知识转移的过程,而且可以定义为知识发送者和知识接收者之间知识系统的交互和重构。[4]

理念

知识共享的理念与Copyleft紧密相连。传统的著作权中有两种极端,一端是“保留所有权利”(All Rights Reserved),另一端则是“不保留任何权利”(即公有领域public domain)。该组织试图在两者中间广大的灰色地带保有弹性,使得创作者可以“保留部分权利”(Some Rights Reserved),思考并探索知识产权资讯时代的意义。知识共享可以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许可形式以及条款组合,创作者可与大众分享其创作,授予其他人一定条件下再散布的权利,却又可能保留其他权利。另外还有一种则是“撤回所有权利”(All Rights Reversed),与著佐权Copyleft)相关。

该组织还提供了描述许可协议的RDF/XML诠释资料,以利于电脑自动处理以及查找以知识共享协议许可的作品。

协议

核心许可协议

知识共享协议允许作者选择不同的授权条款和根据不同国家的著作权法制定的著作权协议,著作权持有人可以指定以下的条件:(以下条件均不适用于原始创作者)

标志 英文 缩写 全称 说明
Attribution BY 署名 您(用户)允许他人对自己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及演绎作品进行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资讯网络向公众传播,但在这些过程中对方必须保留您对原作品的署名。
Non-commercial NC 非商业性使用 您(用户)允许他人对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及演绎作品进行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资讯网络向公众传播,但仅限于非商业性目的。
No derivative works ND 禁止演绎 您(用户)允许他人对您的作品原封不动地进行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资讯网络向公众传播,但不得进行演绎创作。
Share Alike SA 相同方式共享 只有在他人对演绎作品使用与您的原作品相同的许可协议的情况下,您才允许他人发行其演绎作品。
CC0

在没有指定“NC”的情况下,允许对作品进行商业利用;在没有指定“ND”的情况下,允许在原作品基础上进行派生创作

另外,含有“NC”和“ND”知识共享协议的作品不被认为符合“自由文化协议”。[5]

混合搭配这些条件,产生了16种可能的组合,其中11种是有效的创作共享许可,5个是无效组合。无效组合中,有4种是同时包括“ND”和“SA”的条款的组合,因为这两种条款相互排斥;还有一种为没有要求任何条款的组合,称为“CC0”。11种有效组合中,五种缺乏“BY”的条款已经失效了,因为98%的特许人要求署名。[6][7][8]剩下的6种常用的许可为:

许可协议 有效组合
署名(BY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BY-SA 160
署名-禁止演绎(BY-ND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BY-NC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BY-NC-SA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BY-NC-ND

其他许可协议

  • 美国建国者著作权(Founder's Copyright,简称FC)许可协议:重塑最早期美国建国者们在设计美国宪法时所提出的著作权概念[9],著作权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进步,为此著作权人可享有的著作权保护期限为14年或28年,而不是今天的作者终身加死后70年(美国法律)。
  • 特别取样许可(Sampling Plus)、非商业特别取样许可(Noncommercial Sampling Plus):用于音乐、影片、摄影作品的拼贴混合创作。但于2011年9月12日取消。[10]

历史

知识共享协议类似于开放出版物协议(OPL)和GNU自由文档协议。GFDL主要用于软件文档,但是也可以用于其它像维基百科这样的非软件文档的项目。而随着OPL的消失,他的创造者建议新的项目不要再使用它。但有批评者[谁?]认为OPL和GFDL都还不够“自由”,GFDL与CC协议不同之处在于它要求分发的作品提供一个“透明版本”,也就是说,不能是一个私有或秘密的格式。


知识共享在2001年正式运行,劳伦斯·莱斯格是创始人和主席。知识共享的最初版本在2002年12月16日发布。[11]本项目在2004年荣获电子艺术大奖网络愿景类金尼卡奖。

创作共享的董事包括了劳伦斯·莱斯格、等长期对现代知识产权进行批评的学者、教授律师

本地化

原本的知识共享许可协议是以美国法律体系写成的,所以用词可能无法完美地切合其他国家现存的法律。虽然某种程度上不见得如此,但使用美国法律体系,不顾虑本地法律可能导致许可协议无法执行。为了解决这问题,知识共享推出iCommonsInternational Commons)项目,调整法律用词以适应各国国情。2004年5月27日,iCommons推出2.0版。至2007年11月30日为止,已有41个国家完成本地化。自3.0版开始,原始的许可协议改以国际法及相关惯例撰写,称为“未本地化版本”或“未移植版”(Unported)[12],但各司法领域团队仍然会依其法律翻译、修改成该司法领域的适用版本。

在使用中文的国家和地区当中,台湾中国大陆香港已陆续完成该协议的本地化。中国大陆的正式命名为知识共享,台湾的正式命名为创用CC,香港的正式名称命名为共享创意。该套协议在民间也被称为创作共用[13][14]

台湾由中央研究院资讯学所于2004年完成Creative Commons的本地化版本,意味在台湾的法律下可以使用Creative Commons [15],并在2005年11月将台湾正式名称定为创用CC。[16]中国大陆由中国人民大学CNBlog.org进行本地化,并于2006年3月30日正式发布知识共享中国大陆版(CC China)2.5协议[17][18],2010年12月再次发布知识共享中国大陆版3.0协议草案[19],2012年底,知识共享中国大陆版3.0协议完成了本地化并正式发布[20]。2008年1月,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3.0香港版进入本地化公众讨论的阶段[21][22]。并于2008年10月25日完成本地化。而澳门则于2010年下半年由澳门科技大学进行本地化,至今仍在进行中。而新加坡等地,至今为止尚未进行Creative Commons本地化的工作。

台湾本地社群发展

台湾的创用CC的工作团队最初是2003年11月由中研院资讯所的经费支应在台湾推广和维护的相关工作,自2009年后改为中研院资讯创新研究中心进行支持[16],2016年起相关的参与人力逐步转移到以开放文化基金会支持的社群志工。[23]

兼容性

GNU自由文档许可证(GFDL)允许使用于商业目的,并可散布修改后的派生创作,因此只有CC BYCC BY-SA3.0可与GFDL单向兼容CC可改为GFDL,GFDL不可改为CC)。CC BY-SA的理念基本上与GFDL相同,但是因为一些条款细节有所出入而无法兼容(CC BY-SA要求派生作品同样以CC BY-SA发布,因此不能改以GFDL发布)。知识共享3.0中已经增加CC BY-SA对GFDL的兼容性。

实际案例

知名出版品

发掘CC许可作品的工具

参见

参考文献

  1. ^ CREATIVE COMMONS CORPORATION. Nonprofit Explorer. ProPublica. [2020-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0). 
  2. ^ 存档副本. [2021-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6). 
  3. ^ 存档副本. [2021-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6). 
  4. ^ Yao, Q.et al (2021) Construction Safety Knowledge Sharing on Twitter: A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afety Science, 143, 105411,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2575352100255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Permissible restrictions. Definition of Free Cultural Works. [2012-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29). 
  6. ^ Retired Legal Tools. Creative Commons. [2012-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7). 
  7. ^ Announcing (and explaining) our new 2.0 licenses. [2016-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7). 
  8. ^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s. Creative Commons. [2010-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5). 
  9. ^ Founder's Copyright. [2007-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30). 
  10. ^ 存档副本. [2011-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7). 
  11. ^ Creative Commons Unveils Machine-Readable Copyright Licenses. [2007-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2). 
  12. ^ [1][2]
  13. ^ 刘玉婷; 马建霞. 创作共用协议在机构知识库建设中的应用与意义. 图书情报工作. [2021-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2). 
  14. ^ 都平平; 郭太敏; 沈鸣; 孔威. 创作共用协议下的机构特色库资源使用许可机制研究.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0, (8) [2021-01-17]. 
  15. ^ Creative Commons Taiwan部落格新开张!!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9-06-29.
  16. ^ 16.0 16.1 存档副本. [2017-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17. ^ Creative Commons International China Mainland
  18. ^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文本 - 知识共享@中国大陆. [2012-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22). 
  19. ^ China Mainland/3.0/BY-NC-SA/Draft - CC Wiki. [2012-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2). 
  20. ^ 中国大陆版CC协议正式从2.5版本更新为3.0版本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3-08-14.
  21. ^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3.0香港版草案讨论已经开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知识产权关注小组官方部落格
  22. ^ Creative Commons International Hong Kong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8-04-17.
  23. ^ 存档副本. [2017-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24. ^ Lawrence Lessig. Free Culture ---Chinese Edition (自由文化). Socialbrain. 2004-04-10 [2018-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2) (中文(中国大陆)). 
  25. ^ Jedi. 《秋天的孩子》新片發表會. Creative Commons. 2005-09-22 [2018-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2-09) (中文(台湾)). 
  26. ^ Stephen. 首张采用知识共享中国大陆许可协议的CD发布. Creative Commons. 2006-03-29 [2018-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4-07) (中文(中国大陆)). 

外部链接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知识共享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