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十三經.

十三經

十三經者,儒典十三部合稱,儒學之要義也。曰:《書》、《詩》、《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孝經》、《論語》、《爾雅》、《孟子》。其名十三成於明萬曆十二年,時神宗詔令欽定《十三經註疏》,可誌之;然自漢武帝立五經博士以來,結集數經之事不絕,得增刪其目者,學界風尚及社稷權術也。

十三經言繁而雜,非出於一時一手,然多成於秦之先。有上古之章,先孔子出者;亦有出於戰國儒士者。目內數經若《春秋》、《周禮》、《左傳》者,何繫乎仲尼之言、先儒之思、他儒之典,學者猶議之,有辯偽之議者,若《書》之數編,尤烈。

理經之事,道遠且阻,自孔丘授徒以古籍,至十三經定,兩千餘載,尚迄於今。集經之名,以其先後,嚴謹之目有六經、五經、九經,隨興之名有七經、十二經、十四經,其目大同而少異。

自漢武至清末,儒學列於官學,所倡之言,風偃於華夏之眾,千載也。經為儒學之精要,經學也者,究經而發義之事也。經者,經學所究,亦諸代諸派儒說之本、立命而踐行之基。故十三經為華夏聖言,其用其位,比肩《新舊約全書》之於基督宗教世、《古蘭經》之於伊斯蘭世也。

釋名

[]

十三經濫觴於南宋之末,發軔於明初,成於明正德、嘉靖年間。萬曆十二年,神宗帝下詔欽定「十三經註疏」,命京師國子監校勘印行,以朝廷尊奉之,十三經遂定焉。

經者,織縱絲也。古人織,先直經;橫絲曰緯者,次第編入。故經者,亦作綱領法則義。先秦之典間有以經為命者,《山海經》、《墨子》收《經》上下篇、《韓非》錄《八經》。儒學所奉而以經稱者,始見《莊子‧天運》所載「孔子謂老聃曰:『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 六經,自以為久矣。』」

傳者,遞也,授也。故釋經者曰傳。列於十三經者,《左傳》、《公羊》、《穀梁》、《易》之《易傳》、《禮記》之數篇,皆傳。記者,錄也。師之言誌於徒,或錄而述之,成篇,長短各異,輯而編之,即曰記。《論語》、《禮記》、《孟子》、《孝經》者,記也。故知十三經輯者,非止於經,亦有傳記。

述史

[]

《詩》、《書》、《禮》、《樂》、《易》、《春秋》曰六經,俗稱六藝。《樂》早佚,《漢書·藝文志》不載。餘五書合稱「五經」,有漢一朝,立於學官。唐時改《儀禮》為《禮記》,沿用至今。

《後漢書·趙典傳》和《三國志·秦宓傳》載「七經」,未詳其目。後人之說有三:六經並《論語》、五經併《論語》《孝經》、五經並《周禮》、《禮記》。唐有「九經」,後人以為係五經添《論語》、《孝經》、《周禮》、《禮記》,亦或五經添《周禮》、《禮記》,並析《春秋》為《左氏》、《公羊》、《穀梁》三傳。九經亦立於學官,作開科取士用。宋晁公武言,唐文宗開成年間刻石於國子學,代五經之《春秋》以三傳,添《周禮》、《禮記》、《論語》、《孝經》、《爾雅》,為「十二經」也。

南宋理學家朱熹倡《孟子》之書。自《禮記》取《中庸》、《大學》二篇成書,併《論語》、《孟子》合為「四書」,故《孟子》自子入經,合為十三經。

注本

[]

解經曰注,又名傳、箋、解、章句。解注曰疏,又稱義疏、正義、疏義。歷來十三經注疏甚藩,《四庫全書總目》「經部」輯一千七百餘部,約兩萬卷,未收之書猶眾。萬曆十二年,明神宗欽定《十三經注疏》,命京師國子監校勘印行,所用注疏之本詳後:

注者 疏者 合稱
周易 周易注 王弼(二二六-二四九,卦爻辭、彖、象、文言)
東晉韓康伯(三三五-約三八五[],繫辭、說卦、序卦、雜掛)
周易正義 唐孔穎達(五七四-六四八,領銜) 周易注疏
尚書 古文尚書傳 西漢孔安國(題名) 尚書正義 尚書注疏
毛詩 毛詩傳箋 西漢毛公(毛詩故訓傳)
東漢鄭玄(一二七-二○○,毛詩箋)
毛詩正義 毛詩注疏
周禮 周禮注 東漢鄭玄 周禮疏 唐賈公彥 周禮注疏
儀禮 儀禮注 儀禮疏 儀禮注疏
禮記 禮記注 禮記正義 唐孔穎達(領銜) 禮記注疏
左傳
(附《春秋》)
春秋經傳集解 西晉杜預(二二二-二八五) 春秋正義 春秋左傳注疏
公羊傳 春秋經傳解詁 東漢何休(一二九-一八二) 春秋公羊疏 唐徐彥 春秋公羊傳注疏
穀梁傳 春秋穀梁傳集解 東晉范甯(三三九-四○一) 春秋穀梁疏 唐楊士勛 春秋穀梁傳注疏
孝經 孝經注 玄宗(六八五-七六二) 孝經正義 北宋邢昺(九三二-一○一○,領銜) 孝經注疏
論語 論語集解 何晏(約一九五-二四九,領銜) 論語正義 論語注疏
爾雅 爾雅注 晉郭璞(二七六-三二四) 爾雅疏 爾雅注疏
孟子 孟子章句 東漢趙岐(一○八-二○一) 孟子正義 北宋孫奭(題名) 孟子注疏

引據

[]
  1. 樓宇烈,袁宏與東晉玄學,收入《國學研究(第一卷)》,67-92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3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十三經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