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Template talk:Itn.

Template talk:Itn

編輯請求

[编辑]

興達發電廠又出事了!

台獨清單的CS4D

[编辑]

@KOKUYO涉及政治法律的應用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希望修正。Nrya ✰~ 2021年11月8日 (一) 03:43 (UTC)[回复]

KOKUYO对((Itn))的编辑

[编辑]

免责声明:此讨论与上方#The Wiki的争议完全无关,且本人也未参与上述讨论,请勿扣帽子。

背景:Wikipedia:新闻动态候选萨拉托加酒店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协定两候选新闻,无用户对两候选新闻表示支持,1-2名用户表示反对或异议,后管理员User:KOKUYO将新闻内容进行修改后更新至Itn,后有用户对相关编辑表示不解

问题一:管理员在无(限于Wikipedia:新闻动态候选的)共识支持候选新闻登上首页的情况下将候选新闻登上首页,此做法是否属于无视共识,是否属在无共识情况下自行使用管理员权限编辑全保护页面管理员没有任何高于其他用户的特权,唯能实现社群讨论所得的共识)?

问题二:如果管理员表示“我本人支持此候选”而认为“有支持票以登上首页”,那么是不是应根据避嫌原则管理员不应该在一项事宜中使用普通用户和管理员的双重身份,而应该要么使用普通用户的身份,要么使用管理员的身份,尽管用户是同一个人。)等待其他管理员处理,而不是进行相当于“自己投票自己处理”的编辑?

问题三:KOKUYO经常自行更改新闻内容,而非按照提名内容进行编辑,这一行为是否违反新闻动态候选规则如该条新闻动态在文辞表述、字词转换等方面存在问题,经简单修改、确认即可解决者,管理员可以径行操作。)以及在无讨论的情况下自行更改(小范围)共识?

问题四:社群是否认可上述问题确有其事,是否认为KOKUYO在处理((Itn))上确有不当之处,如有,应该如何避免此类问题再度发生?--东风留言2022年5月9日 (一) 09:15 (UTC)[回复]

一、根據先前的討論,ITN的流程是在任何時間點(無論是尚未更新或者已經更新),若出現兩人有反對意見,需延長討論時間以取得更明確共識(這時候若已經更新至ITN模板,就必須撤下來等待更明確的共識)。若沒有出現上述情況,那麼依照流程,等待至少8個小時時間後即可更新。因此,上述提問根本上就是完全無視先前討論出來的運作流程,才會問的奇怪問題。在古巴新聞中,更新當時只有一人反對,一人提醒要有主條目,因此改善後即可更新。中國新聞中,更新當時只有一人反對,也不符和需延長討論的情境。
二、根據先前的討論,管理員如果自己提名候選,一樣在等待8個小時後沒有反對意見,即可自行更新。同樣地,如果在過程中出現兩張反對票,那麼就需要撤除。但在本案之中,與前述管理員提名、自行更新情境完全無關,也就只是同第一點所述照流程更新。
三、ITN本質上就與DYK操作不同,沒有探討個人貢獻度問題,也不會因為某個用戶比其他用戶早提名就有更大的話語權(難不成每個人都要搶最早提名?)。重點在於,如何持續穩定地在這幾年都能以同樣格式表述相同類型新聞,而不是有的新聞內容長、有的新聞內容短,甚至同類新聞內容有截然不同表述方式。因此,對於它的修改本來就都只基於「文辭表述」(這包含必要的內容增添與重點修改),且是延續近十年的文辭表述方式。如果用戶真的很在乎個人貢獻的呈現方法,那麼最適合的地方是DYK,而不應該是ITN。
--KOKUYO留言2022年5月9日 (一) 10:27 (UTC)[回复]
@Ericliu1912節刪 2022年5月9日 (一) 10:56 (UTC)[回复]
算了啦,說那麼多也不見得會有用,等管理員選舉恢復常態之後再多選幾個管理員上去協助更新就好了。現在這樣是因為只有少數人在幹活的緣故。多一點人相互督促監察,相信可以免去許多無謂的爭議。——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5月9日 (一) 11:31 (UTC)[回复]
1、讨论页有近十年的存档,再加上((Wikipedia policies and guidelines))也并无关于更新新闻时间的方针指引,我加入得晚不知道很正常,况且我都在援引现行方针指引,WP:共识部分编者在特定地方和时间所达成的共识,不能凌驾更广泛的社群共识。我姑且认为设立为方针指引的WP页涉及范围相对最广,约束性相对最强。
2、本着“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你说“根据先前的讨论”,即应举出先前讨论存档位置,我相信参与讨论的人不会忘记讨论的大概时间,不会用一句“自己翻”来搪塞。此外,粗略翻了一下存档我还发现,不是一次有人这样提出质疑,你也不是一次用这种方式作答,而且表示“原来现在中文维基百科已经变成只要到处放话、提出任何意见都不需要先行做研究的地方了啊,受教了呢。”这种反讽言论,不认为这是有心解决问题的态度。
3、我指的是“新闻内容”,不是条目内容,我并不认为加一句话,加原不存在的内链属“简单修改”,而且“延续近十年的文辞表述方式”不代表“此文辞表述方式十年无误”,你当选管理处理ITN也近十年时间了,是否可以认为“延续近十年的文辞表述方式”就是你的方式?此外,对于最近活跃于新闻动态候选的几位管理,我只能说Shizhao的“文辞表述方式”就完全不同。--东风留言2022年5月11日 (三) 10:41 (UTC)[回复]
  1. 个人对KOKUYO所说的“先前的討論”存在多大程度上的共识存疑。从先前讨论来看,ITN一直缺乏持续性的参与者,本身的人工更新、模糊流程(没有方针、管理员更新时自由裁量)也导致自由参与程度受限,内容长期由一两个人落锤;而KOKUYO又对非长期参与者的指控感到不满和厌倦,“因为以前根本就没有必要那么麻烦,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会写这些内容(包含这边提到的“基本候选资格”)本来就是给大家参考用,有遵循很好、没有遵循也罢。”。个人来说,建议规范化相关流程,以明文限制上榜、撤销、修订的要求,最好有管理员权限的机器人自动更新(紧急停止(半/全保护?)和手动模式也不能少),出了问题把责任丢给讨论参与度不足,提升参与度。
  2. 对ITN流程了解有限,暂时设想如:提议获得2票净支持即获资格;上首页前支持票应大于??%、已投票超过8小时;上首页后出现合资格2票反对则即刻下架,讨论至少24小时(可选豁免“或得出明确共识”),待符合特定条件后更新状态;可以反对和提议新版、单独投票(需技术开发;应避免重复登录),不得自行修改问题(错字除外)。关于计票,提供“仍需改善”之类的明确意见模板并记作反对票,直至某种方式划票。关于预防破坏,相关页面半保护/滥用过滤器条件/机器人检查历史。这样做到类似WP:DYKN的东西。以及争议性的T:ASN等也可类似方式提升透明度。以上的弊端或许有“投票代替共识”,但现在相关页面争议频发、参与度低,很难谈得上得出共识。以上,不知道DYKN等机器人是否能做到,维基人又是否愿意做到。--YFdyh000留言2022年5月9日 (一) 11:30 (UTC)[回复]
    关于第一点,目前ITN的流程和方针都还算明确规范吧,怎么能说是模糊流程、没有方针呢?当然,我也认为还有需要进一步细化的空间。另外,说到上面提到有争议的新闻,我翻了一遍,也就是“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註冊海牙協定”姑且能说是有争议,而且还是登上ITN后才有的争议(事后诸葛亮式的争议也能算是争议么?)。“萨拉托加酒店”完全没看出来有什么争议,反对的理由是条目不存在,条目创建后这个反对理由自然也不存在了。最后,我唯一不太赞成的就是一次更新两条以上的新闻,其他我觉得没什么大问题--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2年5月9日 (一) 12:32 (UTC)[回复]
    上文解释过了,因为WP:ITNC流程KOKUYO说是仅供参考、不一定遵守,并且非正式指引,而WP:ITN仅是草案且内容陈旧。具体争议方面此处不打算细谈。登上之后的争议自然仍是争议,只是后续处理方式的问题。--YFdyh000留言2022年5月9日 (一) 14:13 (UTC)[回复]
    請不要隨意解釋別人的話,我明明那時候意思是,那些內容在最初2013年撰寫的時候只是提供其他人參考的,而實際執行的流程是在後來有正式經過討論取得共識的。但其他部分沒有在那個時候討論,自然就只有參考論述的層次。如果您堅持要引用裡面的話,為何不引用同樣我講的「現在的流程(新聞動態都需要經過提名、需要等待8個小時、反對意見情況的處置等等)明明都是照之前討論的共識處理的。結果現在有人在這邊大聲嚷嚷沒有這些討論、沒有這些共識、沒有這些規範」,這又是為了什麼目的呢?--KOKUYO留言2022年5月9日 (一) 14:33 (UTC)[回复]
    因为“明明都是照之前讨论的共识处理的”您一直没指明,我(和其他人)也不知道您指的哪些。那些讨论共识又是否再有修订,出现的质疑或讨论又是如何结束、新意见是否被考虑在内。--YFdyh000留言2022年5月9日 (一) 14:50 (UTC)[回复]
    為什麼不自己去看討論頁呢?既然有能力從討論頁翻出一段討論然後片段擷取內容,應該也有辦法從討論頁找到整個流程的討論紀錄,這應該對於一位資深的維基人來說不是難事吧?還是說現在維基百科的討論風氣就是先胡亂開槍、開罵、亂猜測,反正都不用看過往討論紀錄,只要先攻擊別人都沒做好就可以了?--KOKUYO留言2022年5月9日 (一) 15:07 (UTC)[回复]
    因为我相信自己不能完整发掘出数年来的讨论脉络和不成文惯例,所以直接质询请求及提出建议。您若觉得这样过分、“去翻历史讨论”足以回应,也可不做答复。另外,我不想说“没做好”,只是“可以做得更好”。--YFdyh000留言2022年5月9日 (一) 15:24 (UTC)[回复]
    KOKUYO此前有关问题的讨论中曾经明确表示反对建立ITN方针。其曾经在讨论中反复提到(而且现在仍然在重复)“(这是)我随便写出来的文字叙述”“现在的流程就是我和其他管理员依照过去有实际经过讨论取得共识执行的流程”等论调,[并曾在上一次提议设立ITN方针的讨论中不惜WP:POINTWP:GAME来用实际行动阻拦相关讨论的进行(包括“罢工”,向条目页顶添加大量不符合事实的维护模板以阻止页面登上首页等)]。本人十分疑惑,难道只有KOKUYO承认的讨论才能被叫做“先前的讨论”,于其观点相违背的讨论就不能称得上是“先前的讨论”了吗?而其所说“那些内容在最初2013年撰写的时候只是提供其他人参考的”,既然已经知道这些内容“只是供他人参考”,为什么不去推动ITN方针建立呢?为了防止存在违反WP:AGF的可能性,用删除线自行划去部分语句。--Yining Chen留言|签名页2022年5月12日 (四) 15:05 (UTC)[回复]
  3. 或者简化版,管理员提交最终稿,2小时后机器人可更新到首页,有疑议的尽量2小时内先反对终止;根据各时段活跃度适时调整该时长;草案和结果发到专用互联群。如果参与度和信任度够高,像存废讨论那样允许符合标准用户提交最终稿。同时提供撤下首页新闻的机器人机制。--YFdyh000留言2022年5月9日 (一) 11:38 (UTC)[回复]
    第一,上述提到的流程討論全都是在更早之前於互助客棧進行,依照正式的方針指引制定流程所提出的,我是不知道是有什麼好質疑更早之前共識是否存在的。還是您覺得只要後來有人吵某個方針的執行方式,就能代表某個方針的規則沒有共識?第二,我的那些話單純就是說明這些ITN候選頁面的內容最初是寫出來做為參考,後來部分內容有經過正式討論而有明確流程共識。因此在同樣頁面的內容中,有一部分內容是有經過標準方針制定流程制定流程,而一部分內容只是提供參考。但我完全不知道您在這邊想要拿這句證明什麼?第三,想要討論流程問題當然可以,但至少是依據歷史事實和現實情況來討論,而不是隨便拿一個討論內容就說以往的共識沒有共識。--KOKUYO留言2022年5月9日 (一) 11:53 (UTC)[回复]
    相关讨论没有正式形成条文,其他人难以了解、理解和查证,具体执行自然像个黑箱(亦或灰箱)。注意我说的是“存在多大程度上的共识”,因为并不容易找到和翻阅以前的讨论,又没有获得公认的方针指引页面供阅读,我只能假定那是在特定时段由特定人群达成的共识,而这对于未看到讨论的外人来说是不可知和难以评议的。此外就是参与问题,出现异议时不能仅凭“基于以前的共识”来轻易否决别人的意见。--YFdyh000留言2022年5月9日 (一) 14:23 (UTC)[回复]
    一個東西明明經過互助客棧標準的討論、制定內容、公告內容、更新內容的制定方針指引的流程,結果只是因為自己不想去找討論紀錄,就片面擷取別人的話語,然後再批評說現在沒有這些流程的共識。這樣的討論質量是能有多高,我覺得應該就不用繼續說了。我還是那句話,「現在的流程(新聞動態都需要經過提名、需要等待8個小時、反對意見情況的處置等等)明明都是照之前討論的共識處理的。結果現在有人在這邊大聲嚷嚷沒有這些討論、沒有這些共識、沒有這些規範」。--KOKUYO留言2022年5月9日 (一) 14:41 (UTC)[回复]
    您是否认为Wikipedia_talk:新闻动态候选#对WP:ITN,WP:ITNC标准,以及负责ITNC有关管理员的讨论中产生了一些共识,即您现在的操作流程可能并不符合目前社群的共识?--Yining Chen留言|签名页2022年5月12日 (四) 15:01 (UTC)[回复]
    我理解下来,KOKUYO和我说的经过讨论具有共识的规则是指Wikipedia:新闻动态候选上所写的规则,而您所说的无共识规则似乎是指Wikipedia:新聞動態?如果是这样的话,咱们的讨论完全不在一个点上,互相都是在鸡同鸭讲--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2年5月10日 (二) 02:57 (UTC)[回复]
    🐔🦆。--Ghren🐦🕒 2022年5月10日 (二) 07:49 (UTC)[回复]
    @Shizhao:不是,指候选页面写的规则,曾得到讨论但始终非单独WP页/正式指引(也可说形式上“不重要”),之前规则更新后也出现了不知道、非共识的情况。加之维基百科讨论:新闻动态候选及存档中对于修改内容、意见不理睬等问题颇有微词但多无后续。持续更新想必辛苦,但我不期望它(及ASN)延续“主编决定”的更新流程。不过,从历史讨论看,大概无疾而终。--YFdyh000留言2022年5月11日 (三) 03:16 (UTC)[回复]
    支持设立一个方针或指引,以便“有法可依”,也便于一些平时不参与((Itn))的管理员处理临时情况。--东风留言2022年5月16日 (一) 09:10 (UTC)[回复]

我也认为管理员在ITN的更新上应该综合相关规定、过往案例、评选期间各用户的意见等等来判断是否让相关动态通过,尤其一些重要且合理的意见更应该重视。--🔨留言2022年5月10日 (二) 10:19 (UTC)[回复]

關於首頁新聞動態

[编辑]

目前模板內稱標準是四則,不過模板說明內說是五則,並最多允許六則新聞。我想這應該是因為新聞動態區塊調整形成的歧異。希望社群能夠討論出統一之標準。(個人認為保持原樣,一般五則、最多六則應該是沒有大礙?)——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10月31日 (一) 11:17 (UTC)[回复]

當初是因為Covid-19的緣故要放置Template:Itn/special-header使新聞動態從五則縮減到四則,而後被Template:Itn/Ongoing取代後依然只能有四則。-- Matt Zhuang表示有事按「此」留言 2022年10月31日 (一) 13:42 (UTC)[回复]

關於首頁

[编辑]

目前首頁左、右欄比例似乎稍顯不均,右欄有一些擁擠,或許可以考慮提高右欄之螢幕占比?另外,請考慮將新聞動態展示數目恢復為五則以上,以同時納入更多內容。——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1月30日 (一) 12:18 (UTC)[回复]

  • 新聞動態展示数量我认为有“正在发生”就4个,没有就5个为好
  • 首页右栏在新版皮肤下的确比较挤,需要调整,另如果加宽右栏比例,那么左栏的fa、dyk和ga的图片可能要适当调小一些,否则调整右栏后左栏图片可能会显得过大,观感上有文配图变成图配文的担忧。(另,中文版难以完全参考英文版首页左右栏和图片大小的设置,主要原因是二者字体大小不同会影响排版)
--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1月30日 (一) 12:55 (UTC)[回复]
目前左右栏是65:35,私以为调整到60:40或55:45较好--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1月30日 (一) 12:58 (UTC)[回复]
新聞動態之數量以前大概是因為有頂欄才從五則縮減到四則,現在頂欄沒了,「正在發生」欄位高度又不高,個人認為沒有必要再維持原本僅四則、內容偏少的情況。加上右欄若加寬,五則應該是比較恰當的標準,有特別需要時可額外添加一則至六則。——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1月30日 (一) 15:41 (UTC)[回复]
個人認為目前的版面配置,以自己的觀感一眼望去,頁面的視覺中心主要是「維基百科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至「典範條目」以下的中間區塊(桌面版)、或直接是「典範條目」以下區塊(行動版)。關於騰出版面空間:
  • 桌面版(目前版本)可將「維基百科提醒您」略往下移,「動態熱門」若略微刪減或再往下調整至與左方「每日圖片」標題對齊,「正在發生」和「最近逝世」以下部分即可能下移;而行動版則直接將「歷史上的今天」下移。
  • 桌面版(目前版本)與行動版皆可直接將「新聞動態」此標題往上移動至與「典範條目」對齊。
如此則可能再拉出一則新聞動態之空間。只是過程中,會否影響目前左右欄區塊各項目的標題文字具備的某種約略對稱感(比如「典範條目」VS「新聞動態」、「你知道嗎?」VS「歷史上的今天」),亦可列入考慮(如果是刻意排版的效果)。而右欄空間可小拓寬為左右欄寬比為60:40。純敝人意見,小供參。--Kriz Ju留言2023年2月3日 (五) 17:32 (UTC)[回复]
完成。左右欄寬比已改為60:40。如有意见,可继续提出--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2月6日 (一) 02:34 (UTC)[回复]
另外一个可能要修改的就是Wikipedia:首页/banner,新版皮肤右侧有留白,目前的banner看起来总觉得有些奇怪...--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2月6日 (一) 02:40 (UTC)[回复]
而且因为左右留白,左右两栏要有一个边框似乎更容易区分和醒目?--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2月6日 (一) 02:44 (UTC)[回复]
既然右欄變寬了,那就應該有恢復展示五則以上新聞的空間了才對?——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2月13日 (一) 15:17 (UTC)[回复]

編輯請求 2024-05-05

[编辑]

请求已拒绝

圖片注釋(圖)重複了。--千村狐兔留言2024年5月5日 (日) 08:43 (UTC)[回复]

看起来已经被修好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4年5月7日 (二) 13:47 (UTC)[回复]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Template talk:Itn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