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Template talk:Hang on.

Template talk:Hang on

註:此處原有文字,因為與此模版之討論無關,已由Alberth2 汪汪2012年4月5日 (四) 03:16 (UTC)刪除,尚祈見諒。若有異議請至互助客棧或向管理員反映。[回复]

是否应该强制给这个模板加个原因参数,或者说加个时间参数?

[编辑]

经常会有一些破坏者,或是散发广告的,挂上这个模板之后却什么都不解释,结果明显符合速删标准的页面就那么给留着好几个钟头。

所以我觉得是不是给这个模板加上一个强制的原因参数之类的,或者给解释原因加上一定长度的时间限制?--人家才不是バカ!う~☆ 2011年9月27日 (二) 11:02 (UTC)[回复]

註:此處原有文字,因為與本討論頁面無關,已由Symplectopedia (留言)於2011年11月21日 (一) 07:53 (UTC)刪除,尚祈見諒。若有異議請至互助客棧或向管理員反映。[回复]

註:此處原有文字,因為與本討論頁面無關,已由肚子又饿了 (留言)於2012年1月10日 (二) 02:48 (UTC)刪除,尚祈見諒。若有異議請至互助客棧或向管理員反映。[回复]

Editprotected

[编辑]

((Editprotected)) “若有條目掛有本模板,請保留原條目的快速刪除模板,不要移走”这句是误译。原文是This template should not be removed from a page still marked with a speedy deletion template.,因此应该翻译成“若條目仍挂有快速删除模板,請不要移走此Hangon模板”。请管理员修改,谢谢。--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11月21日 (一) 07:53 (UTC)[回复]

稍改动后完成。Symplectopedia怎么改用繁体了?Liangent (留言) 2011年11月21日 (一) 09:55 (UTC)[回复]

註:此處原有文字,因為與本討論頁面無關,已由肚子又饿了 (留言)於2012年1月10日 (二) 02:48 (UTC)刪除,尚祈見諒。若有異議請至互助客棧或向管理員反映。[回复]

editprotected

[编辑]

((editprotected))至放置者->致放置者--Yangfl留言2013年3月30日 (六) 11:55 (UTC)[回复]

完成。--Jimmy Xu  ·  · 2013年3月30日 (六) 13:15 (UTC)[回复]

請求編輯

[编辑]

请求已处理

是否要把Template:Hangon裡的「本條目」改成隨Wikipedia:名字空间而變的文字,例如若((Hangon))放置在模板,則會改成:放置本模板的用戶應已在本模板的討論頁面商討是否快速刪除本條目,故請暫緩刪除本模板,直至討論有結果為止。 --林勇智 2013年12月6日 (五) 11:29 (UTC)[回复]

註:此處原有文字,因為與本討論頁面無關,已由--A2093064#Talk 2016年12月14日 (三) 04:34 (UTC)於(({time))}刪除,尚祈見諒。若有異議請至互助客棧或向管理員反映。[回复]

来一个快速删除的时候,有些新手确实会对删除有意见,但并不知道如何悬挂((hangon))模板。所以我认为不如跟英文维基学,在((delete))模板中间加个「我对删除有异议」按钮,点一下就能进到讨论页并加载预设文本“这个页面可能不应该被删除,因为……(请改成您自己的原因)”。另外,在英文维基百科,如果页面有讨论页,快速删除模板会自动给出提示。

如果這樣的話,就不需要hangon模板了——對於新手來說,在面臨「威脅」的時候同時往兩個頁面上寫代碼想必很有壓力。

(~)補充:可以再加個濫用過濾器來防止新手不修改「提出異議」的預設文字。--逆襲的天邪鬼留言2016年12月4日 (日) 15:19 (UTC)[回复]

这是User:A2093064提供的草稿:Draft:Template:Delete。--逆襲的天邪鬼留言2016年12月4日 (日) 16:09 (UTC)[回复]
這是效果,Draft:Template:Delete/sandbox。--A2093064#Talk 2016年12月4日 (日) 16:28 (UTC)[回复]
(+)贊成:贊成多個按鈕,就算不是新手,對老手來說也方便很多。至於還要不要((hangon))就看這提議通過後再討論還是怎樣。 --Signmin留言2016年12月4日 (日) 15:30 (UTC)[回复]
(+)支持,對新手方便--A2093064#Talk 2016年12月4日 (日) 16:27 (UTC)[回复]
没有分类?--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6年12月5日 (一) 02:43 (UTC)[回复]
为防止管理员误删,故意抹掉了。--逆襲的天邪鬼留言2016年12月5日 (一) 03:02 (UTC)[回复]
“故意”,有意思。有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6年12月5日 (一) 03:05 (UTC)[回复]
同分类不明显。看oldid=42361251,如果同时挂((d))和((hangon))的话,Category:快速删除候选中会归类索引key为“议”,这样对管理者就能很快留意到这是有异议的SD,从而快速看到异议讨论和区分无异议的SD。由于新设计只能编辑一个页面(讨论页),对主页面没法做修改,这样可能会影响管理者的处理效率。加按钮这个主意不错,但如何生成数据要考虑一下。可以考虑用js脚本处理,参考WP:TW。——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6年12月5日 (一) 03:04 (UTC)[回复]
現在是速還是議?--逆襲的天邪鬼留言2016年12月5日 (一) 04:07 (UTC)[回复]
你恢复一下版本就知道了。——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6年12月5日 (一) 04:21 (UTC)[回复]
那就变了两个“议”了,一个是讨论页,一个是本页,还是要改变管理员对SD的判断流程。不能排除SD讨论页的情况。——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6年12月5日 (一) 04:24 (UTC)[回复]
对利用讨论页存在来判断是否有SD异议有依赖。一是如果是提删讨论页怎样处理?二是如果本来存在讨论页(不一定是SD异议)?——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6年12月5日 (一) 04:29 (UTC)[回复]
①除了G15,討論頁通常不適用快速刪除,而且被提速刪的頁面往往沒有討論頁[來源請求];②不管是否「議」,管理員都應當檢查頁面歷史和討論頁;③各位又不是不懂代碼……--逆襲的天邪鬼留言2016年12月5日 (一) 05:11 (UTC)[回复]
如果对讨论页使用G3?——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1月4日 (三) 08:09 (UTC)[回复]

現在,在討論頁的速刪修改提示文字,另討論頁的速刪在分類不會跑去「議」。--A2093064#Talk 2016年12月11日 (日) 03:16 (UTC)[回复]

欸,下面誰提我的名字了?--Draft:Template:Delete(留言) 2016年12月20日 (二) 05:50 (UTC)
@逆襲的天邪鬼:如果是在Draft_talk:Template:Delete/sandbox的是我,我是想問你說的bug是什麼,另外上面為啥是拿模板簽名...。--A2093064#Talk 2016年12月21日 (三) 00:44 (UTC)[回复]
(+)贊成,方便用戶--(叮噹呀,誰都喜歡,小貓也自豪!) 2016年12月30日 (五) 11:13 (UTC)[回复]
(+)贊成---Koala0090留言2017年1月2日 (一) 10:31 (UTC)[回复]
英語維基百科也引入這項機制了,所以贊成。臺灣杉 在此發言 (會客室) 2017年1月3日 (二) 03:56 (UTC)[回复]
(-)反对,技术上未解决以下问题:如何同时编辑两个页面,在编辑讨论页写明删除争议时,同时标记提速删页面上的速删状态(详见Category:快速删除候选的运作原理和上面的看法);如果提速删是讨论页,重复如何解决?想法不错,但是还要做可行性研究。——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1月4日 (三) 08:08 (UTC)[回复]

再論((Hang on))替換措施

[编辑]

Template:Db-meta英语Template:Db-meta的格式在之前的討論中,無法解決标记提速删页面上的速删状态;如果用機器人的方式來處理,是否可行?臺灣杉在此發言 (會客室) 2024年4月30日 (二) 08:33 (UTC)[回复]

順便@LuciferianThomas臺灣杉在此發言 (會客室) 2024年4月30日 (二) 08:42 (UTC)[回复]
@Taiwania Justo個人覺得您還是直接新開一個串,別嘗試直接繼承久遠的八年前的討論了....--SunAfterRain 2024年4月30日 (二) 12:56 (UTC)[回复]
原讨论为7年前的,不建议直接重开讨论,有必要的话,请另开一级全新讨论并附上本讨论做参考。——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5月29日 (三) 06:27 (UTC)[回复]

編輯請求

[编辑]

请求已处理千村狐兔留言2017年8月28日 (一) 01:16 (UTC)[回复]

模板里面只提到在讨论页说明理由,其实当理由比较简短的时候还可以用((hangon|理由))的方式,此方式其实更加直观地让管理员看到理由。所以请在「放置本模板的用戶應已在本模板的討論頁面商討是否快速刪除本模板」这一句里面或者后面加上关于((hangon|理由))这种用法的说明,以方便新手。具体怎么写就麻烦管理员组织一下语句了。 --dqwyy談笑風生環状線を走り抜けて回覆請ping/mute 2017年8月19日 (六) 14:35 (UTC)[回复]

已改了。在Hangon模板實現。見此。--千村狐兔留言2017年8月28日 (一) 01:16 (UTC)[回复]

編輯請求 2020-01-29

[编辑]

请求已拒绝

((NS))改成((NS1))-- Sunny00217 2020年1月29日 (三) 13:05 (UTC)[回复]

Template:Hang on模板改成Commons的「轉提刪除討論」探討

[编辑]
共享資源的範例

有鑑於Hang on模板仍不直覺,且發現隔壁棚的共享資源有「轉提刪除討論」的機制,因此希望能探討該機制部署於維基百科的可行性。臺灣杉在此發言 (會客室) 2021年3月8日 (一) 03:18 (UTC)[回复]

進一步說明:按下「轉提刪除討論」後,會直接進入提刪的編輯畫面,並預設內容為「原先被提出CSD XX快速刪除」等類似詞語,反對者可以自行再留言反對理由。臺灣杉在此發言 (會客室) 2021年3月8日 (一) 03:26 (UTC)[回复]
是指多了底下那兩個按鈕嗎? 2021年3月8日 (一) 06:08 (UTC)[回复]
是的。--臺灣杉在此發言 (會客室) 2021年3月8日 (一) 09:02 (UTC)[回复]
(+)支持,不過這是不是要寫小工具? 2021年3月8日 (一) 09:27 (UTC)[回复]
見下。--臺灣杉在此發言 (會客室) 2021年3月9日 (二) 01:56 (UTC)[回复]
@Taiwania Justo:我沒有看到這兩個按鈕,這是個需要自行開啟的小工具嗎?--Xiplus#Talk 2021年3月8日 (一) 10:48 (UTC)[回复]
c:Template:X-To-DR。--臺灣杉在此發言 (會客室) 2021年3月9日 (二) 01:55 (UTC)[回复]
研究了一下這是給巡查員以上的小工具,不是給新手的。--Xiplus#Talk 2021年3月9日 (二) 02:18 (UTC)[回复]
那有沒有辦法改造成給新手的型態?例如快速刪除模板內部插入一個轉成普通提刪的按鈕,提示原本由快速刪除轉交,然後給當事人呈述反對理由等等。這樣就解決先前討論中快速刪除分類的標示問題,直接從快速刪除分類轉移至普通刪除分類,簡化管理員工作流程。--臺灣杉在此發言 (會客室) 2021年3月9日 (二) 03:07 (UTC)[回复]
新手沒有權限提存廢討論(方針規定),所以轉交速刪本來就不是面向新手的功能。--Xiplus#Talk 2021年3月9日 (二) 04:46 (UTC)[回复]
除非您是想要一個方便新手掛上Hang on的小工具。--Xiplus#Talk 2021年3月9日 (二) 05:30 (UTC)[回复]
退而求其次,也可以這樣做。--臺灣杉在此發言 (會客室) 2021年3月9日 (二) 05:35 (UTC)[回复]
其實TW有類似功能,但要自行啟用,不是預設。--銀河市長☎️2021年3月10日 (三) 11:05 (UTC)[回复]

編輯請求 2022-10-13

[编辑]

请求已拒绝

我已就该模板设置重定向,希望添加标示。--Jeomening留言2022年10月13日 (四) 12:27 (UTC)[回复]

@Jeomening模板的说明文档位于Template:Hang on/doc,无需对模板进行修改。—— 月_樱_雪 (留言) 2022年10月13日 (四) 12:36 (UTC)[回复]
我知道了--Jeomening留言2022年10月13日 (四) 12:41 (UTC)[回复]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Template talk:Hang on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