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Talk:加爾各答德肋撒修女.

Talk:加爾各答德肋撒修女

基础条目 加爾各答德肋撒修女属于维基百科人物主题的基礎條目扩展。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条目页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初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传记专题 (获评初級中重要度
这个條目属于传记专题的一部分,用于整理和撰写维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这个专题参与讨论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欧洲历史专题 (获评初級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欧洲历史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欧洲历史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尚未接受评级。

Untitled

[编辑]

在英文wiki中,有相當多關於德蕾莎修女的討論, 建議大家不妨一讀,現在en wiki的內容是經過不斷爭執後較為中立的內容,翻譯上有些難度,歡迎大家來幫忙 --阿福 09:53 2004年12月10日 (UTC)

最近有些人加了內容,可是是跟en wiki內容不同的,我想你們都還沒看過en wiki我還沒翻譯的那幾段,強烈建議你們看一下。--阿福 03:29 2005年2月18日 (UTC)

她還需要什麼神蹟?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裡,她那高尚的情操和純樸的心靈,就已經是神蹟了。--hunry 15:35 2005年4月20日 (UTC)

這就牽涉到天主教封聖的過程了。沒有神蹟,就不能封聖......我以前在美國時候的室友是個義大利人,他自小就受洗,可是他跟我說他很討厭Mother Teresa。--Theodoranian|虎兒 (talk) 15:52 2005年4月20日 (UTC)

中文版的條目對她似乎有不少負面的評價,然而都沒有充分的參考作支持 15:52 2005年4月20日 (UTC)

2008年9月25日

[编辑]

請問1j1z2兩次破壞本人加入'批評'一條目. 理由是甚麼? --九龍王子 2008年9月25日 (四) 06:14 (UTC)

請不要刪去對德蘭修女批評的條目. 歷史人物應該有正面也有反面的評價. 以下是wiki的指示:

請大家注意,如果雙方真的無法達成協議,維基的中立精神要求將兩種意見都表達出來。可以像這樣:關於XXX的爭議,一方認為……,另一方認為……。這在維基文章,尤其有爭議的文章中很常見的做法。 有人反應,這樣做不是把錯誤觀點也寫在維基中了嗎?是的,文章內可能會有相互矛盾的內容,但維基在有爭議的情況下,不是、也不能成為判斷某種說法對錯的地方。它只能記錄下來,表示有這樣兩種說法。--九龍王子 2008年9月25日 (四) 00:21 (UTC)

多謝提醒了. 我只是看過這題目的歷史, 有人一次過把所有批評資料全部刪掉. 我將小部份抽出來再加入. 不知有侵權問題. 那我自己再寫好了. 謝謝.—九龍王子 (留言) 2008年9月27日 (六) 06:19 (UTC)[回复]

整理一下好不好?

[编辑]

東西還是太多了啦,麻煩請重新整理一下再貼上來。不是說你不能貼負面的,但陳述請儘量中立,而且讓這部份在整篇條目裡頭的比例適量,好嗎?

==批評==
===奇蹟和宣福===	
德 蕾莎修女過世之後,被尊敬她的印度人神化,由於天主教進行宣福儀式前,必須要有奇蹟的見證記錄,德蕾莎修女的奇蹟見證紀錄來自於一位印度婦 女,Monica Besra,她聲稱自己是德蕾莎修女神蹟的見證人,她將德蕾莎修女的照片,放在腹部,癌腫瘤就消失,但她的丈夫卻對媒體說,這事實上是她接受醫院手術治療 的結果,他們之所以如此做是受到天主教教會要替德蕾莎修女進行宣福的壓力,根據時代雜誌的報導,治療她的醫生也受到天主教教會的壓力,必須對外聲稱這是一 個奇蹟,此羅生門最後沒有定案,Monica Besra的丈夫後來也改變說詞,將癌腫瘤的治癒稱為德蕾莎修女的奇蹟。<ref>[http://www.time.com/time/magazine/article/0,9171,501021021-364433,00.html 時代雜誌的報導]</ref>  目前天主教教會在等待第二個奇蹟以將德蕾莎修女進行到冊封為聖徒的程序中。
	
===給垂死者以天主教洗禮===	
收容所裡的垂死者多數為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但德蕾莎修女總是敦促工作者們給他們施以天主教[[洗禮]]。這個做法引發很多爭議。	

===慈善行為的動機===	
[[克里斯多弗·息金斯]](Christopher Hitchens)認為,德蕾莎修女的組織的目的是以[[信仰]]的方式倡導受苦,而不是幫助有需求的人。在1981年的一次新聞發佈會上,有記者問:「您是否在教導窮人應該忍受苦難?」德蕾莎修女回答道:「我認為,窮人接受自己的命運、與受難的基督分享痛苦是非常美好的。我認為,窮人受苦會對這個世界更有幫助。
	
查特基(Chatterjee)說,德蕾莎修女以「窮人的幫助者」的形像出現,誤導了公眾。在她最大的收容所裡,也僅有二、三百人。加爾各答的另一[[清教]]慈善組織,[[上帝的集會]],每日發放18000份免費餐,遠遠多於德蕾莎修女全部收容所發放數量的總和。.<ref name=Chatterjee>Chatterjee, Aroup, Introduction to ''The Final Verdict'' [http://www.meteorbooks.com/introduction.html]</ref> 
 
查特基說,德蕾莎修女的許多機構只傳教而不做任何慈善活動。如,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八所設施未收容任何人,全部經費都用於傳教。<ref name=Chatterjee />

===醫療護理的質量===
[[1991年]],[[英國]]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的編輯羅賓·福克斯博士訪問了加爾各答的「垂死者的家」發現,許多服務的修女和志願者沒有任何醫學知識,但卻要常常做醫療決定。他們也不區分「可醫治」與「不可醫治」的病人,而前者可能處於由於感染而死去的危險中。另外,他們嚴重缺乏[[麻醉劑]],使病人不得不忍受劇痛。他們用過的針頭只在溫水中洗一下。
 	
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德蕾莎修女自己有醫療需要時,她會去[[美國]]、[[歐洲]]、[[印度]]的有名望的[[醫院]]獲得醫治。
 	
===捐款的去向===
 	
德蕾莎修女的前僱員們及修女蘇刪·希爾茲(Susan Shields)稱,德蕾莎修女不允許她們買醫療器械,而是將捐款轉入[[梵蒂岡銀行]]作為一般用途,即使捐贈者特別註明將捐款用於慈善活動。<ref>[http://www.secularhumanism.org/library/fi/shields_18_1.html 德蘭修女的騙人之家]</ref>
 
除了[[法律]]要求的有關部門,德蕾莎修女從不向公眾提供她的組織的財政狀況。<ref name=Chatterjee />
 
===宣教立場: 德蘭修女理論與實踐===
 
	
英國作家[[克里斯多弗·息金斯]] (Christopher Hitchens)寫了一本研究德雷莎修女的專書, 書名叫做[[宣教立場: 德蘭修女理論與實踐]](The Missionary Position: Mother Teresa in Theory and Practice)」<ref>《[[宣教立場: 德蘭修女理論與實踐]]》(The Missionary Position: Mother Teresa in Theory and Practice). Verso. ISBN 978-1859840542 (1995年)</ref>. 他講了一句話: 「你所知道的德雷莎修女, 不是部份是假的. 而是全部都是假的.」 書中對德雷莎修女有以下的指控:
 
  * 德雷莎修女所服務的印度城市, 加爾各答 (Calcutta) 簡直是人間地獄:其實不然. 加爾各答是現代化的大城市. 大部分報導德雷莎修女的文章都誇大了

加爾各答窮苦的程度.
 	
  * 德雷莎修女把她的一生奉獻給加爾各答: 不然. 德雷莎修女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梵諦岡, 或是訪問其他的國家. 她很少在加爾各答.
 	
   * 德雷莎修女的慈善組織幫助了無數的窮苦人: 不然. 儘管德雷莎修女收到大量的捐款, 這些錢很少用在窮人身上. Chartjee 寫的書 (Mother Teresa: The Final Verdict) 詳細的列出印度幾十年來的重大災害. 德雷莎修女的組織幾乎完全沒有過問. 德雷莎修女在接受訪問時提到她所經營的孤兒院, 收容所…等等. 這些機構常常是修女信口開河編造出來的. 其實完全不存在.
 	
   * 那那些捐款都到哪裡去了? 沒有人知道, 因為德雷莎修女的教會是全印度唯一不公開帳目的慈善機構. 許多錢毫無疑問, 很多是用在擴充教會上. 德雷莎修女的療養院沒有救護車, 她的修女卻有專車參加禱告會. 許多捐款給德雷莎修女的人以為他們捐的錢是用來購買醫療設備, 整建醫院, 或是僱用醫生, 其實不然. 儘管是在修女名聲最高漲的時候, 她的療養院仍然在使用最不專業的設備.
 	
   * 德雷莎修女是無私的人道主義者: 正好相反. 她是偏執而且殘酷的基本教義派. 德雷莎修女對於「痛苦」有一種不健康的崇拜, 她認為受苦是讓人接近最直接上帝的途徑. 因此, 她所經營的「療養院」不是用來治療窮苦的人, 而是讓他們痛苦的死亡的場所. 德雷莎修女的療養院沒有任何現代化的醫療設備. 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是沒有受過醫療訓練的修女, 她們使用沒有消毒的針筒, 不使用任何止痛藥, 也不打算治好任何人. 因為修女禁止使用止痛藥, 許多病人都是在最痛苦的情況下死亡. 德雷莎修女唯一在乎的事, 是傳教. 她常常在違反病人的意願之下幫回教徒施洗. Chatterjee 醫生的書詳細的描述了儘管在生死攸關的場合,德雷莎修女也不願讓病人住她的療養院.
 	 	
  * 德雷莎修女擁有無上的智慧: 德雷莎修女活在想像的世界裡, 與現實脫節.她強力反對墮胎, 反對節育, 頑固的程度只能用用愚蠢一詞形容.
 	 
  * 德雷莎修女施展神蹟, 因而被天主教會封為聖人: 所謂的神蹟後來都被證實是偽造的.

===特雷莎修女:窮人之友還是貧窮之友?===
 
美 國世俗人道主義理事會的執行會長Matt Cherry就克里斯托弗·希欽斯(Christopher Hitchens)的The Missionary Position: Mother Teresa in Theory and Practice (Verso, 1995)一書採訪了希欽斯本人。該書對特雷莎修女提出了強烈的批評。
 
Free Inquiry雜誌第16卷第4期
 
===德雷莎修女一些不為人所知的故事===
 
  * 德雷莎修女跟一個臨死的癌症患者說: 你受的痛苦就像是耶穌基督受難時忍受的痛苦. 這麼說來, 你的痛苦, 其實是耶穌在親你. 癌症患者回答說: 我求求你告訴祂, 請它不要再親我了.
 	
  * 德雷莎修女榮獲諾貝爾獎. 不過沒有人敢問, 她對和平有什麼貢獻? 她自己很明顯對於「和平」有一種奇怪的看法, 因為她領獎致詞說: 「和平最大的敵人是墮胎」..<ref>Mother Teresa ([[11 December]], [[1979]]). "[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eace/laureates/1979/teresa-lecture.html 德雷莎修女諾貝爾獎演講詞]". ''NobelPrize.org. Retrieved [[25 May]], [[2007]].</ref>
 	
  * 德雷莎修女年老, 健康惡化時, 她認為這是受到魔鬼的附身, 請求梵諦岡的法師給她驅魔.]].<ref>Bindra, Satinder ([[September 7]], [[2001]]). "[http://archives.cnn.com/2001/WORLD/asiapcf/south/09/04/mother.theresa.exorcism/ Archbishop: Mother Teresa underwent exorcism]". ''[[CNN]]'' Retrieved [[May 30]], [[2007]].</ref> 
 	
   * 德雷莎修女得到諾貝爾獎後, 有一些記者到印度的加爾各答去採訪當地的貧民, 希望能聽到一些有關修女的小故事. 其中有一個流浪漢是這麼回答的: 喔.德雷莎修女得了諾貝爾獎喔? 那可真是我們加爾各答的榮幸. 我聽說她在世界上別的國家做了不少好事. 希望她也能在加爾各答照顧一下我們這些窮人.
	
  * 德蕾莎修女在黛安娜王妃過世後曾經說過:「真是令人感傷。但從另一方面而言,或許,她死如其時。」,沒想到幾天後自己也走上和[[黛安娜王妃]]一樣結局──過世。
 
==外部連接==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WQ0i3nCx60 youtube: 地獄天使:德蘭修女 Part 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KkcDgeYBdk&feature=related youtube: 地獄天使:德蘭修女 Part 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KXc_YtgkxU&feature=related youtube: 地獄天使:德蘭修女 Part 3]

--Alex S.H. Lin 2008年10月3日 (五) 06:58 (UTC)[回复]

真不明白這段文字有甚麼不中立. 文中已經說明這是學者們或報導的觀點,並沒有要求讀者接受. 舉個例. 『神是存在的』非常不中立,而『教徒相信神是存在的』就非常中立了。現時的頁面連祈禱文都堂而皇之登了出來. 歌功頌德. 不知中立到那裡去. 維基快要變聖堂了。

至於『比例適量』的要求就真是令小弟啼笑皆非了。這是足以刪文的理由嗎? 維基有中立開放的宗旨,理應是各位幫我修補文章而不是整篇刪去。我現在懷疑這是一種打壓異見的行為。不是維基所容許的.

看來各位管理員胃口不同. 那麼我唯有一段一段慢慢地加。等大家有時間慢慢消化一下,指出錯漏之處.

大家留意.我是為那些在收容所內的垂死者和兒童說話. 他們因為一個世紀謊言而受到不需要受的苦.—九龍王子 (留言) 2008年10月5日 (日) 02:19 (UTC)[回复]

Zanhsieh 請不要搞破壞。請說出你刪改的原因。—九龍王子 (留言) 2008年10月7日 (二) 22:42 (UTC)[回复]

以下是Zanhsieh在九龍王子talk page處的留言:

刪除您的編輯是因為:
條目中並沒有提及批評 (您可以加一段摘要闡述對方對事實的研究,如:
==負面評價==
根據Aroup Chatterjee於Mother Teresa The Final Verdict一書指出....[1]
...
參考資料會顯示在參考資料處。
您引用的連結Mother Teresa The Final Verdict作者全書並沒有寫完
Mother Teresa: Where is Her Millions? 連結有廣告之嫌
再度感謝您對維基貢獻。
回應:希望你知道你所例出的理由只是你主觀的個人意見. 你所寫的所有文章我都可以用同一理由全部刪掉的. 以個人喜好刪掉別人的貢獻是違反維基中立,開放的宗旨。是一種惡意破壞的行為。—九龍王子 (留言) 2008年10月8日 (三) 00:12 (UTC)

九龍王子 (留言) 2008年10月8日 (三) 01:16 (UTC)[回复]

編輯爭議

[编辑]

本頁因為編輯爭議而被保護了.想問問大家對我以下所加的一段有甚麼異議?

對德蘭修女的調查
仁愛傳教修女會的一切運作,捐款的用途等等,從來都沒有人去過問。被譽為「加爾各答的天使」的德蘭修女,無私地為貧民窟奉獻一生。又有誰去批評這樣的一位聖人呢? 但後來偏偏出現了幾位學者對她作出強烈的批評. 惹起一場爭議. Aroup Chatterjee 可說是惹起爭端的第一人。他是居於英國的一名醫生,土生土長於加爾各答,寫了一部書叫『德蘭修女的最後判決』的書[3] 去批評德蘭修女。他宣稱德蘭修女在加爾各答的收容所規模很小,名不副實。1994年他親身接觸英國倫敦的廣播電台Bandung Productions 訴說他對德蘭修女的不滿。此舉令到電台對德蘭修女作出調查,並於1994年十一月八日在英國四號台播出名為『地獄天使』(Hell's Angel)[4]的記錄片,去挑戰德蘭修女深入人心的名聲。節目主持就由克里斯多弗·息金斯(Christopher Hitchens)擔任。克里斯多弗·息金斯後來更出版宣教立場: 德蘭修女理論與實踐[5]一書。德蘭修女宣聖時梵諦岡更邀請了克里斯多弗·息金斯去擔任批評見證的角色。當然最後沒有接受他的意見。

九龍王子 (留言) 2008年10月8日 (三) 17:57 (UTC)[回复]

根據維基Wikipedia:中立的觀點,建議改成:
==對德蕾莎修女調查==
鑑於過去對仁愛傳教修女會運作、捐款用途相關文獻付之闕如,英國醫生阿若普洽特吉 (Aroup Chatterjee) 決採第三方獨立調查並於其著作《德蘭修女的最後判決》發表。他指出德蘭修女在加爾各答的收容所規模很小,與德蘭修女宣稱可收容人數不符<ref>[請把參考頁附上]</ref>。1994年他親自拜訪英國倫敦的廣播電台Bandung Productions 訴說他對德蘭修女的不滿<ref>[請把參考頁附上]</ref>。此舉令到電台對德蘭修女作出調查,並於1994年11月8日在英國四號台播出名為『地獄天使』(Hell's Angel)的記錄片<ref>[請把參考頁附上]</ref>,由克里斯多弗·息金斯(Christopher Hitchens)擔任主持。克里斯多弗後來出版宣教立場: 德蘭修女理論與實踐<ref>[請把參考頁附上]</ref>一書。德蘭修女宣聖時梵諦岡更邀請了克里斯多弗·息金斯去擔任批評見證的角色。當然最後沒有接受他的意見<ref>[請把參考頁附上]</ref>。
==外部連結==
# [http://... 《德蘭修女的最後判決》網路版]
大體上如上面User:Alexsh所述。感謝您對維基的貢獻,並歡迎諸位資深編輯指教。
--Zanhsieh (留言) 2008年10月8日 (三) 23:17 (UTC)[回复]
那就容易了. 我就把你的修改附上參考加上去算了。過幾天沒有其它異議的話我就要求解除保護。也多謝您的貢獻。—九龍王子 (留言) 2008年10月9日 (四) 05:53 (UTC)[回复]

既然管理員已經回退到有批評資料的版本. 我也不會費神去要求解除保護了。—九龍王子 (留言) 2008年10月14日 (二) 17:00 (UTC)[回复]

你所謂的批評竟然都是這種江湖術士般的虛弄之言,毫無證據所在,也絲毫不客觀,在評論裡甚至加入了各種人身攻擊與情緒謾罵。所言所述之這些證據呢?就憑一個聞所未聞的「克里斯多弗·息金斯」片面之詞。若果如此可行,則任何名人、團體、理論,也全都可以這般加入個人信口雌黃的「批評」出來?你莫非以為天下人都無眼耳?

依我見,應該全刪,以正視聽。--林奈 (留言) 2008年10月29日 (三) 18:56 (UTC)[回复]

批評的內容與http://xys.org/xys/netters/others/comments/teresa.txt 完全雷同,侵犯版權,請予刪除,並訴「九龍王子」網友對維基管理人以「是不是管理員在選擇自己喜歡的版本呢」造謠攻擊之言論,請予停權。--林奈 (留言) 2008年10月29日 (三) 19:16 (UTC)[回复]

林兄,您引的資料是翻譯而來的,它是翻譯那個英國醫生阿若普洽特吉的研究而來 (請參考上面 User:Alexsh 的建議部分)。--Zanhsieh (留言) 2008年10月29日 (三) 19:23 (UTC)[回复]

希望林奈先去看看維基的宗旨. 中立文章應該有正負雙方面的資料. 這些批評並不是我個人見解. 有學者出書.拍紀錄片去批評德蘭修女. 你認為研究德蘭修女的人不應該看到這類資料? 克里斯多弗·息金斯的書 God is not Great 曾是 New York Times bestseller list 第一位. 對你是聞所未聞? 你說幾句"江湖術士", "人身攻擊", "情緒謾罵"就可以抹煞這樣有份量學者的言論? 不接受某一方言論就是封閉思想的表現. 而維基是支持開放思想的地方. 這地方可能會令你失望. 德蘭修女是一個爭議性的人物. 對爭議性的人物只寫出單方面資料的話維基能算甚麼百科?

解除保護後我會加上更多參考資料的.

至於侵犯版權之說我已得到作者放棄版權的聲明. 請看本文的歷史.

我對管理員的攻擊有助警惕管理員去依照維基原則辦事.林奈的言論非常霸道. 想以自己主觀意見打壓別人言論.—九龍王子 (留言) 2008年11月1日 (六) 06:50 (UTC)[回复]

人身攻擊在任何時候都是不當的,因為如果你有理,你絕對不會選擇人身攻擊來作為辯理的手段,進行人身攻擊只會令他人覺得你是自己在否定自己的論點。—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11月1日 (六) 15:04 (UTC)[回复]

我打壓你言論?如果我有權力可行,我就會像中共一樣用政治力干涉任何我不願意接受的言論;你還有發言權,我從何打壓你?反而又見你又對我作人身攻擊了。你的仇恨來自於何處?需要不斷的找到對象宣洩?宗教情感與父親權威有關,我認為你應該設法在心理與他作和解。

同時又見到你對「學者」這種權威的崇拜,證明父親形象在你心理地位的矛盾,外加你的易怒,表示你在現實生活中的社交能力較差,所以你在網路上尋求認同與掌制的權力感。你用以一時得到他人認同的方是就是沒來由的壓制他人,也鮮少可以有平穩的情緒,大部分都處於非極喜就是急怒的極端中。而是這是你從你主觀對父親的觀感得到的忠實拷貝。

加油,好嗎。--林奈 (留言) 2008年11月3日 (一) 18:02 (UTC)[回复]

林兄我對你的分析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不過這篇文章是講德蘭修女, 不是九龍王子. 你有德蘭修女心理分析的資料的話大可以寫出來. 其它就不要花心思了.—九龍王子 (留言) 2008年11月4日 (二) 07:13 (UTC)[回复]

請一般維基人拿出中立與水準來,停止張貼一些不客觀與攻擊性的並缺乏證據的文章來,如果要知道甚麼是正確的評判,請參考英文的德雷沙修女條目。林奈 (留言) 2009年1月15日 (四) 03:26 (UTC)[回复]

請停止,維護版面資料公正性也屬於我的責任與權利。請用戶Wczm停止破壞本人的修改。如果您覺得您在資料上的正確性高於我,本人願意討論以維持資料公正性。林奈 (留言) 2009年1月15日 (四) 03:41 (UTC)[回复]

早就已經過討論而取得結果最後將九龍網子網友的不客觀與不正當的批評性資料需以移除,為何現在又退回原步。請用戶Wcam予以澄清,當這個資料用官方的職權來強制將他加以上鎖以及拒絕說明,而無法藉由修改與討論的方式來確保他的客觀分疏,那麼這條目的資料還有客觀的價值性嗎?維基百科的的編輯原則及我還有其他用戶的權利不也一同受到了妨害。林奈 (留言) 2009年1月15日 (四) 03:58 (UTC)[回复]

林奈兄,您看本討論頁時有沒有看上面 Alex Lin 兄所引的內容?收錄的內容每一句話都有 ref。那個不是九龍王子兄的文字。--Zanhsieh (留言) 2009年1月15日 (四) 04:07 (UTC)[回复]

即便是有腳註,腳註的資料的正確性與客觀性可以確保與否還有待討論。在此之前,對於編輯個人資料的客觀評價未免過於失準,這些項目竊以為不如以連結來加以分辨。古今皆有蓋棺十年百年皆尚未論定者,世人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如此就可以蓄意將對人的評價從重視普遍客觀的精神拆解成主觀相對之碎片?我以為對這些批評論點的加入還有待討論,他們是否與對一個人描述會失去正確性等才是最為重要。維基百科的編輯重要的是對一般民眾的知識上的獲得的正確性,那麼這些資料的合理性又有多高呢?可以只憑著小報式的主觀論點就當作對一人的資料描述否?我願意對每一個我不以為然的資料都加以討論,在此之前,我希望可以給我原有的維基用戶的權益,就是將我看到有所失當的項目予以刪除。不然以投票解決也好,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同,重要的是互相對各自意見的包容。但是在這次的編輯爭議中,我對管理群的作法的公正性與查證精神顯然有些失望了。林奈 (留言) 2009年1月15日 (四) 04:26 (UTC)[回复]

非常感謝閣下的批評。但是,閣下可能誤會了維基百科的方針。Wikipedia:可供查證指出:維基百科內容的門檻,是可供查證,而非真實性。在下雖然不是基督宗教的信徒,但是在下尊重其它宗教的宗教信仰,在下也願意相信德蕾莎修女的人格。但是,既然有質疑德蕾莎修女的維基人已經將有關的質疑言論寫出來,並且這些言論都附帶有可供查證的來源,維基社群就只能尊重質疑德蕾莎修女的維基人的表達權利。如果閣下認為這些言論是錯誤的言論,閣下應該做的不是刪除這些已經附帶有參考文獻的文字,而是應該大量擴充德蕾莎修女的正面信息,讓德蕾莎修女的正面信息得到更加充分地展現。至於這個條目被保護的原因,在下經過查看歷史記錄,認為主要的原因是閣下已經在24小時內刪除了負面信息4次,並且有其它維基人回退了閣下的編輯4次,已經構成了編輯戰。按照規定,當條目發生編輯戰的時候,管理員必須保護條目,並且回退到編輯戰發生前的狀態。這不代表管理員或者維基社群認同當前版本的觀點。閣下可以在條目的討論頁(也就是這個頁面)和那些質疑德蕾莎修女的維基人進行討論,達成共識。根據Wikipedia:編輯戰的規定:「如果雙方真的無法達成協議,維基的中立精神要求將兩種意見都表達出來。可以像這樣:關於XXX的爭議,一方認為……,另一方認為……。」—小周(XiaoZhou)留言2009年1月15日 (四) 05:01 (UTC)[回复]
  • 引用克里斯多弗·息金斯的書籍內容的同時,是否能注意一下用句?像他個人觀點的用詞,如認為反對墮胎上,修女很愚蠢等,這些雖有標註是該書的觀點,但是這符合維基的標準嗎?還有前面所提到的內容如奇蹟的爭議,該部分所說的為認定上的爭議,而在提該書的部分卻變成,"所謂奇蹟是偽造的"的主觀解釋,基本上這是兩種言論意涵,引用一項資料時,維基百科應是作為第三資料來源,而非如讀書心得報告的第二資料來源,該書的內容只能作為參考資料,是該作者收集第一資料來源形成的第二資料來源,而非作為直接引述該作者的個人觀感的來源吧,該作者的資料解釋已非能直接引用,只能做為參考,若是直接引用或條列其內容,這就變成該書是第一資料來源(作者解釋的部分),而維基成了第二資料來源了.--金☆肅 =Δ= 對我喊話=w=走過的路§紀念那位†§ 2009年10月19日 (一) 21:34 (UTC)[回复]

--金☆肅 =Δ= 對我喊話=w=走過的路§紀念那位†§ 2009年10月19日 (一) 21:34 (UTC)[回复]

連「愚蠢」等不文明的情緒字眼都可以加入資料條目的維基百科規定

[编辑]

如此只是將維基百科網頁的資料的任何價值,進行延伸且全面性的詆毀而已。

如果對宗教的攻擊來自科學理性式的,對反理性的信仰情感的不相容牴觸,那如此歇斯底里的仇恨情緒,以及仍以更狂熱的道德名義的出發攻擊,似乎是比宗教信仰更不理性的宗教信仰活動?唯物科學的共產黨是怎麼對待信仰的?文化大革命的清算搗毀,用情緒文字的批評辱罵,歷史也證明屬於內心的價值是不可能用物質的方式破壞的,中國文化沒有因為孔子的掘墳而喪失。

但怎麼我在這個維基編輯裡面也看到了相似的情景?這些評價,毋論是譽謗,對已故的人都沒有任何意義。然而有心人士就是對著已死的人也能如此的莫名在意?似乎證明這些先賢的靈魂並沒有隨肉體的死亡消逝?攻擊他們就能連帶的攻擊到信仰的信徒們?先不說他們的價值,這些人事物的好壞虛實,是不是這些群眾有資格定論的。但好像證明了德雷莎修女,仍然的,活在人的新心中?林奈 (留言) 2009年10月19日 (一) 21:57 (UTC)[回复]

港澳繁體的命名?

[编辑]

想請教一下有甚麼原因港澳繁體下會用「德肋撒修女」,而非似乎更多人使用的「德蘭修女」? allsP (留言) 2011年11月23日 (三) 15:17 (UTC)[回复]

條目名稱

[编辑]

條目名稱中的真福,為其頭銜,不應該列為名稱之一。此時已通過封聖,真福名稱不再適用。我將移動條目名稱。--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6年3月15日 (二) 15:47 (UTC)[回复]

德蘭修女特蕾莎修女有絕大部分均是指這位修女,且此用法比加爾各答的德肋撒更常用,而現在消歧義中的人物則甚少或不會叫德蘭修女特蕾莎修女。--【和平至上】《💬》《📝》 2016年9月29日 (四) 14:34 (UTC)[回复]

支持移动,但请阁下参照WP:MOVE的格式,否则这一请求可能无法为管理员和其他维基人所知晓。--Morningstar1814留言2016年9月30日 (五) 16:00 (UTC)[回复]
感謝提醒。--【和平至上】《💬》《📝》 2016年10月1日 (六) 01:26 (UTC)[回复]

建議改名:“加爾各答的德肋撒”→“德蘭修女”

[编辑]

加爾各答的德肋撒” → “德蘭修女”:用德蘭修女特蕾莎修女有絕大部分均是指這位修女,且此用法比加爾各答的德肋撒更常用,而現在消歧義中的人物則甚少或不會叫德蘭修女特蕾莎修女。--【和平至上】《💬》《📝》 2016年10月1日 (六) 01:25 (UTC)[回复]

@Iokseng遗憾的是维基百科所依赖的来源多数都是现代人撰写的——即便史上有诸多知名的同名人士,可靠来源中指代的“德兰修女”或“特蕾莎修女”仍旧压倒性地指向这位,见[2][3][4][5]等等。梵蒂冈的态度对于本条目的定名没有垄断权力。--Morningstar1814留言2016年10月3日 (一) 02:19 (UTC)[回复]
當然沒有人或組織可以壟斷條目名稱,但她就是徹頭徹尾的天主教修女,也被天主教會封聖,所以天主教會(梵蒂岡)使用的名稱不需重視一下嗎?--Iokseng留言2016年10月3日 (一) 02:25 (UTC)[回复]
(~)補充:而且此處的移動請求是「德蘭修女」,可以去查一下天主教會最主要稱為「德蘭」的是何人。--Iokseng留言2016年10月3日 (一) 02:31 (UTC)[回复]
当然不能全面否定教廷的称呼,然而事实是来源普遍指向“特蕾莎修女”,根据WP:COMMONNAME我们的选择余地是非常有限的。关于教廷的观点,可以在开头段落提及(特蕾莎修女,“天主教会称加尔各答圣德肋撒”)。目前本人不支持“德兰修女”,但“特蕾莎修女”理当为本条目名称。--Morningstar1814留言2016年10月3日 (一) 02:34 (UTC)[回复]
  • 移动至```加尔各答德肋撒修女```[6]--天下文章一大抄留言2016年10月2日 (日) 23:19 (UTC)[回复]
  • 优先支持移动至“特蕾莎修女”;其次为“德肋撒修女”。现今所用标题为虽为完整称呼,使用频率远低于前两者,完全不符合WP:常用名称原则。“德兰修女”可能暂时无法支持。--Morningstar1814留言2016年10月3日 (一) 19:56 (UTC)[回复]
    • 「德肋撒修女」我百分之百反對,而「特蕾莎修女」雖然媒體常用,但我的意見是維持當前條目使用的天主教會名稱即可。--Iokseng留言2016年10月6日 (四) 15:03 (UTC)[回复]
      • @Iokseng本人认为“德肋撒修女”不值得阁下百分百反对,尤其是考虑到梵蒂冈非常广泛使用这一称呼,不论封圣前或封圣后,见梵蒂冈广播电台内部搜索结果。在媒体和教会中,“加尔各答的德肋撒”均非最常用名称——而事实上即便是教会本身使用的全称亦是“加尔各答德肋撒修女”。由此本人认为目前条目名称既不常用,亦非准确表达,不能保留,其他名称的适用性则可以进行适当讨论。--Morningstar1814留言2016年10月6日 (四) 15:31 (UTC)[回复]
        • (:)回應:我反對直接改成「德肋撒修女」,但這不表示我認為此名稱不常用。相反的,此名稱在天主教會太常用了,但它的常用不僅是因為「Teresa of Calcutta」,而是「Teresa of Ávila」、「Thérèse of Lisieux」等人已經使「德肋撒(修女)」此一名稱非常知名,因此這些人物的條目,在維基百科,應該平等地使用「德肋撒(修女)」。因此「德肋撒(修女)」做為消歧義頁,我認為是最適當的。--Iokseng留言2016年10月7日 (五) 12:07 (UTC)[回复]
  • (~)補充:若是認為「加爾各答的德肋撒」可能不常用,那麼,我覺得,可以考慮的是改為「德肋撒 (加爾各答)」或者「德肋撒修女 (加爾各答)」。--Iokseng留言2016年10月7日 (五) 12:10 (UTC)[回复]
    • 无奈维基百科在这方面是有“忘古”系统性偏见的——根据今日来源,“德肋撒修女”压倒性地指向本条目主人,而非阿维拉的德兰利雪的德兰,即便这二者亦颇为知名(在非教会领域可能并非如此),在这方面很难达成“平等”一说。除此之外,后两位“德肋撒”今日普遍已称为“德兰”,且很少以“德肋撒修女”一名直接称呼之(“德肋撒修女/特蕾莎修女”所指代的目标或许比伯明翰还要明确)。由此本人倾向通过主题目消歧义方法解决。--Morningstar1814留言2016年10月7日 (五) 16:15 (UTC)[回复]
      • 然而是否「忘古」,我覺得至少對我而言並非如此。至於「德肋撒 / 德蘭」,可搜尋一下"德肋撒堂""德肋撒教堂""聖德肋撒堂""聖德肋撒教堂",這些都是當前的天主教會 / 媒體 / 個人使用的名稱(同時也都不是指「Teresa of Calcutta」),所以無法得到已經普遍稱為「德蘭」的結論。--Iokseng留言2016年10月7日 (五) 16:38 (UTC)[回复]
        • 在梵蒂冈广播电台网内搜索了一下,本人撤回关于“德兰”常用的言论。然而问题仍旧是命名方式是基于来源之上的,而来源是有忘古倾向的,由此我们也只能接受之。如上诸“德肋撒教堂”的结果和条目名称关系实在有限——本条目并不是要移动至“德肋撒”或“圣德肋撒”,如果是这般那可能有潜在歧义问题,应当通过消歧义页面处理,但“德肋撒修女”在大众传媒及梵蒂冈媒体中的指向都非常明确。当然,“特蕾莎修女”虽然显不正式,但在来源中使用则是最为广泛的,并且指向可能也是最为明确的,不知阁下是否愿意考虑。--Morningstar1814留言2016年10月7日 (五) 17:36 (UTC)[回复]
          • 列舉「德肋撒堂」的用意,是要說明那些天主堂以「德肋撒」為主保,但此「德肋撒」不是「Teresa of Calcutta」。而在天主教方面,「德肋撒修女」在她被天主教會封聖之前或許常用,但在那之後加上「聖」字的正式名稱應該會更常出現。此外,可能有一個維基的命名格式被忽略了,就是人物條目不會加上她的職稱,所以,我不會支持類似的更改。--Iokseng留言2016年10月8日 (六) 13:26 (UTC)[回复]
            • 关于“职称”或“头衔”,自有例外,那便是条目主人以这一称呼极为闻名,无可忽略,如“圣雄甘地”或“达米盎神父”(此为英文维基举出三例之二,第三例为“Mother Teresa”)。“圣”一字也原则上不使用,但仍然有一些人物普遍以其闻名,如英文维基中的圣伯多禄。当然,这不是讨论的重点。
若实在难以达成共识,本人愿意接受如下底线:“加尔各答德肋撒修女”(根据教会惯称),或“德肋撒修女 (加尔各答)”(消歧义)。不知阁下意向如何?当然,由于讨论目前主要仅限你我两人,可能应当还需等待其他维基人的意见。--Morningstar1814留言2016年10月8日 (六) 15:10 (UTC)[回复]
我認為如要採要天主教會使用的名稱,「加爾各答德肋撒修女」是適合的;但,如果要採用消歧義格式,「修女」需不需要可再討論。另,如果無其他意見,我傾向先移動到「加爾各答德肋撒修女」。--Iokseng留言2016年10月9日 (日) 08:38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加爾各答德肋撒修女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9月1日 (六) 10:43 (UTC)[回复]

  1. ^ [網址 網頁標題] 请检查|url=值 (帮助). 引自網站. 網頁日期 [檢索日期].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Talk:加爾各答德肋撒修女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