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主题:香港/優良條目/存檔/2007年.

主题:香港/優良條目/存檔/2007年

2007年

[编辑]

陳方安生(1940年1月17日- ),本名方安生,現任香港立法會直選議員。陳方安生曾經是香港政府官員,自1993年1997年殖民地政府出任首位華人布政司。1997年主權移交後,她繼續在特區政府擔任政務司司長。至2001年,她以私人理由提早退休,結束長達近39年的公職生涯,後來她表示,提早退休的原因是不滿董建華急於實施高官問責制。退休以後,陳方安生仍然活躍於香港政壇,除了先後在2006年2007年參與七一遊行外,更一度有傳聞指她會角逐2007年特首選舉。在2007年9月11日,她宣佈參選立法會港島選區補選,成為香港歷史首位參與立法會選舉的前布政司,其後她更擊敗主要對手葉劉淑儀,成功當選。


left|90px 楊慕琦爵士,GCMGKStJ(Sir Mark Aitchison Young1886年6月30日-1974年5月12日),英國資深殖民地官員。1933年1938年在任巴貝多總督,期間推行不少改革,貢獻良多。在1941年9月,楊慕琦獲委任為第21任香港總督,惟日本隨後在同年12月發動太平洋戰爭,繼而入侵香港,最終楊爵士在12月25日向日軍投降,淪為戰俘,開展了香港3年零8個月艱辛的「日治時期」。楊慕琦在戰後1946年復任港督,任內提出「楊慕琦計劃」,試圖改革香港政治,但礙於中國大陸局勢不穩,方案以流產告終。楊慕琦卸任港督以後,選擇退休,未有再出任公職,晚年退居於英國英格蘭溫徹斯特


范徐麗泰(1945年9月20日— ),香港政治家,現任立法會主席及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她早年在香港理工學院工作,1983年起獲委任為立法局議員,1989年起兼任行政局議員,任內關注教育越南船民等事務。她在1992年與新任港督彭定康意見不合,在當年10月辭任所有公職,後於1993年轉投中方,引起非議。在主權移交後,她先後出任臨立會及立法會主席,任內主持會議,堅守中立,逐漸挽回民心,自2005年至今在香港大學民意調查中,更持續當選為民望最高的立法會議員。在2004年,她首次競逐立法會直選議席,最後成功以65,661票當選。另外,對於自己和家人多次受疾病困擾,范徐麗泰仍然能夠堅強面對,頗受稱譽。


錦田樹屋,位於香港元朗錦田水尾村遊樂場側,其獨特之處在於由一株結構複雜的巨大老榕樹包圍著一間石屋,保有香港多個紀錄,並且見證了清初下達遷海令的一段歷史。該株老榕樹屬細葉榕,《古樹名木冊》編號LCSD YL/6,樹幹直徑為6000毫米(樹幹離地1.3米之直徑),是香港之最;樹木高度為16.5米;樹冠達42米,這是與大埔社山村之著名樟樹一樣並列香港首位的紀錄;樹齡方面則至少超過100年,目前香港有紀錄超過100年樹齡的樹木僅有11棵。最近一次的勘察日期為2007年1月19日。。至於古榕的實際年齡則眾說紛云,一說300年,一說400年,但普遍認同至少有超過150年的歷史。


葉劉淑儀(1950年8月24日- ),前香港政府官員,在主權移交前曾在殖民地政府出任人民入境事務處處長,是香港歷史上首位出掌紀律部門的女性。在特區政府成立後,葉劉淑儀在1998年7月獲時任特首董建華委任為保安局局長。在保安局局長任內,葉劉淑儀的政績備受廣泛爭議。在處理居港權和《公安條例》修訂等等棘手議題上,部份人指她強硬果斷,是特區不可或缺的「鐵娘子」,但亦同時有人借用其髮型,批評她為「掃把頭」。她于2003年7月16日辭去保安局局長,成為首批辭職的問責局長之一。2006年重新投入政壇,成立匯賢智庫,自任主席。至2007年9月27日,她向外界公佈參加立法會港島選區補選


司徒拔爵士(Sir Reginald Edward Stubbs ,1876年10月13日-1947年12月7日),舊譯史塔士英國殖民地部官員,曾長年在白廳供職,後來罕有地獲外調到錫蘭殖民地政府工作,並且在十分短的時間內升任總督之職。司徒拔曾先後出任香港牙買加塞浦路斯錫蘭的總督,任內以作風率直強硬和不易妥協著稱。在任香港總督期間,司徒拔就因為拒絕對海員大罷工省港大罷工作出讓步,結果釀成了軒然大波。他後來在任錫蘭總督時,復遇上了布雷斯格德爾事件,並在事件發生後不久引退。退休以後,司徒拔退居於英格蘭肯特郡比爾斯特德,在1947年12月7日心臟衰竭去世,終年71歲。


香港歷史始於超過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居住於華南地區沿岸島嶼的先民,其後被中原秦朝納入版圖後,踏入信史的開端。往後的一千多年間,當地只是一個名不經傳的捕魚產鹽之地。其後英國建立香港殖民地,使香港變成一個自由港。隨著時代變遷,香港逐漸由貿易港口轉型成製造業城市,再轉型為今日的國際金融業中心。英國建立香港殖民地之前,還未有「香港」這個行政區域的概念,所以之前的歷史皆附屬於嶺南或香港各地區的歷史。1997年7月1日,英國把香港的主權和治權歸還中國。然而,就在三個月後,香港貨幣受外來衝擊,地產產值大幅下跌,失業、通縮問題隨之而來。至2004年尾,衰退潮才得緩和。



劉慧卿(1952年1月21日 - ),香港立法會新界東選區議員,太平紳士,出生於香港,籍貫廣東南海,政黨前綫的創立者和召集人。她是香港泛民主派的一員。劉慧卿是人權議題、民主化進程以及其他一些政策的直率批評家。她曾多次在回歸前及回歸後對“一國兩制”表示質疑,認為北京方面不會同意給予特區政府各種自由,而會不斷透過各種方法來直接或間接干擾香港的內部事務。劉慧卿亦屬泛民主派比較激進的一員,她認為基本法與香港現有法律的矛盾不能只靠一班對香港法律只有理論上的認識而欠缺實際經驗的人來解釋,因此,她支持對現行香港基本法進行修訂,以消除兩者之間的矛盾及灰色地帶。


90px|right 葛量洪爵士(1899年3月15日-1978年10月4日),英國殖民地官員,早年曾於香港輔政司署供職,及後歷任百慕達牙買加兩地的輔政司、尼日利亞的布政司,以及斐濟總督兼西太平洋高級專員等職,1947年1957年出任第22任香港總督,是繼麥理浩勳爵以後,任職時間最長的港督。在港督任內,葛量洪爵士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國共內戰中擊敗國民黨,並於1949年建立了新政權。「新中國」的出現,使香港在人口、社會和經濟各方面都出現既深且廣的轉變,而國、共兩黨在香港的衝突和政治事件的迭起,以至於韓戰的爆發,都使葛量洪爵士面對著極其嚴峻的考驗。


廣華醫院
廣華醫院

廣華醫院香港一所公營醫院,成立於1911年,是東華三院的重要成員之一,位於香港九龍油麻地窩打老道25號,1991年起由醫院管理局所管理,是九龍西區最重要的醫院之一,與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聖母醫院組成九龍西醫院聯網。廣華醫院為期三年多的大規模翻新修葺工程於1997年7月完成,現有病床1,284張。耗資一億六千萬的新門診大樓亦於2000年1月正式投入服務。廣華醫院於1993年率先設立日間手術中心,目前日間手術比率為全港之冠。廣華醫院首創綜合性乳病中心亦為病人提供全面性的教育、診斷、治療、輔導及康復服務。廣華醫院腦外科是醫管局轄下特定的轉介中心之一,更首創一個綜合性腦外科治療區,設有電腦掃描機,腦外科手術室及腦外科加護病房。廣華醫院亦是主要的產前檢查轉介中心之一。醫院更設有婦產科日間手術及醫療中心,配合婦女普查中心提供綜合性的服務。


衛奕信徑
衛奕信徑

衛奕信KTGCMGDavid Clive Wilson, Baron Wilson of Tillyorn1935年2月14日—),早年以魏德巍中文譯名,英國外交官,熟知中國事務,曾負責與中方起草《中英聯合聲明》,後來又在中英聯合聯絡小組中擔任首任英方首席代表。在1986年12月,時任香港總督尤德爵士突然逝世,英國政府遂決定以衛奕信接掌港督。衛奕信出任第27任香港總督時,香港的主權還有10年時間就要移交中國。在這個過渡期內,中國大陸在1989年發生了六四事件,大陸當局以坦克進佔天安門廣場,鎮壓學生運動。六四事件使港人引起恐慌,對香港前途的信心更加跌至有史以來的最低點;有見及此,衛奕信曾推出多項政策試圖挽回民心。當中,他在六四事件發生後提出玫瑰園計劃,決定興建規模龐大的新機場。然而,新機場的興建,最終成為他被撤換的一大伏筆。


90px|right 柏立基爵士(1906年6月3日1999年10月29日),英國殖民地官員,早年曾於1952年1955年擔任香港輔政司,之後在1955年1957年出任星加坡總督。在1958年,柏立基改任第23任香港總督,任內見證港府財政自主,而隨著大批難民從中國大陸湧入香港,亦為香港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連帶經濟有顯著的增長。與此同時,為應付大批的難民,柏立基大力推動社會建設,以積極改善市民的生活水平。在柏立基擔任港督後期,香港連年交侵,促使他興修水塘,並率先向大陸當局購買東江水以濟水荒。柏立基在1964年卸任,此後雖然甚少返港,亦保持傳統殖民地官員的作風,未曾撰寫回憶錄,但事實上,他對香港事務其實仍然十分關注。他在1999年10月29日去世,終年93歲,是繼戴維斯爵士後,第二長壽的香港總督。


中環站英文:Central Station)位於香港中環遮打道畢打街德輔道中,是香港地鐵站之一,車站設有4個月台。該站是荃灣綫香港島的總站及港島綫中途站,並在環球大廈干諾道中交易廣場地底以行人通道與東涌綫機場快綫香港站相連。該站採用磚紅色為主要色調,然而荃灣綫月台則使用深咖啡色作為主調。中環站位於香港中環商業中心區,區內設有不同的地標性建築物及公司總部,而車站是荃灣綫、港島綫及香港站的轉車站。加上車站周邊設有多種交通以供接駁,每天有約有25萬人次使用本站往返香港各區。


沙田區香港十八區的其中一區,位於新界的東部,面積約6,940公頃。沙田區本來只是沙田海城門河兩岸的填海地,包括大圍火炭禾輋石門小瀝源圓洲角馬料水等地方。但沙田區今日已擴展至馬鞍山一帶,包括烏溪沙等地方。根據2004年香港政府的估計,沙田區的人口約有637,000人,是全港人口最多的區份。而沙田區的沙田新市鎮也是新界首三個新市鎮(舊稱衛星城市)的其中之一,於1960年代開始發展,沙田區東部的馬鞍山則於1980年代開始發展並併入沙田新市鎮之內。時至今日,沙田新市鎮已成為香港規模最大和規劃最完善的新市鎮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紅色作底色,中央有一朵五星花蕊白色洋紫荊花圖案。底色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紅色相同,而紫荆花則是香港的象徵。香港特區區旗設計在1990年2月16日定案,1996年8月10日特區籌委會通過使用暫行辦法。1997年7月1日的香港主權移交典禮上,特區區旗首次正式飄揚。香港在英國殖民地時期的最後一面殖民地區旗,在1959年7月27日1997年6月30日期間使用。旗幟設計和其他英國海外領地一樣,以英國藍色軍旗作底,(藍地、左上方配有英國國旗)右下方則在白色圓形上配以港英政府的徽號。


粤剧花旦常見造型
粤剧花旦常見造型

粵劇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揉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最初演出的語言是中原音韻,又稱為戲棚官話。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為了方便宣揚革命而把演唱語言改為粵語,使廣州人更容易明白。粵劇的行當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幫花旦、丑生武生。粤剧知名的唱腔有薛覺先的“薛腔”、馬師曾的“馬腔”、紅線女的“紅腔”及新馬師曾的“新馬腔”等。粵劇於2006年5月20日名列第一批518項中国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


香港1960年代香港1960年代跟隨過去十年的步伐,繼續發展與擴張製造業。強勁的經濟增長令香港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與新加坡南韓台灣齊名。隨著經濟的急速發展,加上政府也積極發展基礎建設及公共房屋,香港居民的生活質素普遍有所改善。然而受到中國大陸的不穩定因素所影響,香港社會累積了不少民怨,導致兩場騷動的出現。但騷動過後,港府積極研究如何改善民生問題,為未來十年的民生政策改革鋪路。1960年代可說是香港經濟轉捩點。在1960年,人均 GDP 仍然相對地低。儘管被中國大陸的政治鬥爭蒙上陰影,各類工業仍然大量需求勞動力,這使香港的製造業得以持續發展。


香港地理香港位處中國華南沿岸,北靠廣東省、西背珠江口、南向南中國海,介乎北緯22°08′至35′、東經113°49′至114°31′之間,所處時區比协调世界时快8小時。截至2005年12月,香港境內陸地面積為1104.04km²。香港一般會細分為香港島九龍新界三個區域;但由於新界面積比前兩者大得多,當中所包含的二百多個離島一般會視作另一區域。由於佔據境內大部分範圍的新界山多平地少,香港可供發展土地本身極為有限。因此,新界大部分範圍至今仍然能得以保持綠草如茵,成為郊野公園;但市區的土地則供不應求,寸金尺土。


香港1950年代中國二戰勝利及國共內戰的背景下展開。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一度在聯合國上要求收回香港,但礙於國共內戰已經開始,國民政府又沒取得美國支持,無力向英國政府取回香港。1949年後,國民黨政權被推翻,數以萬計的人從中國大陸逃到香港。香港人口由1947年的175至180萬,增加至1951年的201萬。新移民提供了廉價勞動力,更重要的是把技術和資金帶來香港。因共產黨推行鎖國政策,不少公司把辦事處從上海搬到香港。這些都為香港經濟迅速發展創造條件;香港搖身一變成為製造業中心。


香港賽馬歷史悠久,是香港其中一項最受歡迎的運動1980年代香港前途問題進行談判,當時鄧小平保證香港在1997年後仍然「馬照跑」,可見賽馬對香港的重要性。香港的賽馬活動是香港境內唯一容許合法賭博的本地運動項目,主要由香港賽馬會舉辦及管理。除香港賽馬會外,其他賭博方式皆為非法。由於香港合法賭博的渠道並不多,因此大部份人留意香港賽馬的目的只是為了賭博而非賽馬這項運動本身,成為了香港賽馬文化的一大特色。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主题:香港/優良條目/存檔/2007年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