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四維超正方體.

四維超正方體

超正方体
(8胞体)
4-超方形
施萊格爾圖
類型四维凸正多胞体
家族超方形
維度4
對偶多胞形正十六胞体在维基数据编辑
類比正方體
識別
鮑爾斯縮寫
verse-and-dimensions的wikiaBowers acronym
tes在维基数据编辑
數學表示法
考克斯特符號
英语Coxeter-Dynkin diagram
node_1 4 node 3 node 3 node 
node_1 4 node 3 node 2 node_1 
node_1 4 node 2 node_1 4 node 
node_1 4 node 2 node_1 2 node_1 
node_1 2 node_1 2 node_1 2 node_1 
施萊夫利符號{4,3,3}
{4,3}x{}
{4}x{4}
{4}x{}x{}
{}x{}x{}x{}
性質
8 (4.4.4)
24 {4}
32
頂點16
組成與佈局
顶点图(3.3.3)
對稱性
對稱群B4, [3,3,4]
特性
凸集

几何学中,四維超正方体正八胞體,是一種四維超正方體(英語:hypercube)是立方體的四維類比,有8個立方體。四維超正方体之於立方體,就如立方體之於正方形。它是四維歐式空間中6個四維凸正多胞體之一。

超正方体是一个有无穷多个成员的凸正多胞形家族的四维成员,这个家族被称为“超方形”(或称立方形正测形),这个家族的成员与施莱夫利符号{4,3,3,……,3,3},它们都具有类似正方形和立方体的性质,如二胞角都为90°等。

“超正方體”和“超立方體”(Hypercube)這個名稱在一般的場合中特指四維的這個超正方體,不過在數學上,“超正方體”這個詞可以指n維(n>3)的任意一個超方形,因此把它和n維的其他超方形放在一起討論時,要加“四維”以示區別。

幾何性質

[编辑]
四维超正方体的展开图

在四維歐幾里得空間的標準四維方體是點(±1, ±1, ±1, ±1)的凸包。它包含了點:

四維方體由八個超平面(xi = ±1)包圍。兩兩非平行超平面相交,共形成四維方體的24個正方形面。每條棱有3個立方體和3個正方形相交。在每一頂點有4個立方體、6個正方形和4條棱相交。四維方體共有8個立方體、24個正方形、32條棱和16個頂點。边长为a的四维超正方体超体积是a4,表体积是8a3

若一个四维超立方体的棱长为1,则其外接超球半径为1,外中交超球(经过超立方体各棱中点的三维超球)半径为,内中交超球(经过超立方体各面中心的三维超球)半径为,内切超球半径为。事实上,对于任意一个棱长为a的n维超方形,其自身中心到任意一个k维元素的中心的距离为

四維方體的每一頂點與4條棱相鄰,所以四維方體的頂點圖正四面體。所以四維方體的施萊夫利符號是{4,3,3},前面兩個數字{4,3}代表其維面立方體、後面兩個數字{3,3}代表其頂點圖為正四面體。其對偶多胞體是正十六胞體,施萊夫利符號是{3,3,4}。對偶多胞體維面頂點圖交換,正十六胞體維面變為正四面體、頂點圖變為立方體。

对称群构造

[编辑]

作为一个超方形,超立方体可被识别为不同对称群的多胞体:首先,它是四维的超方形——一个凸正多胞体——四维超立方体,对应施莱夫利符号{4,3,3},考克斯特符號英语Coxeter-Dynkin digramnode_1 4 node 3 node 3 node ,对应考克斯特BC4平面(即超方形—正轴形对应的考克斯特平面英语Coxeter Plane),具有超正八面体对称性英语Hyperoctahedral group#By dimension(又叫正十六胞体对称性),为384。同时,它也可被看作是立方体的四维棱柱,对应施莱夫利符号{4,3}×{},考克斯特符號英语Coxeter-Dynkin digramnode_1 4 node 3 node 2 node_1 ,这个对称群的阶只有96。并且,它还是四维以上高维才有的两个二维以上多胞形的欧拉乘积——四維柱體柱的一个,即4-4柱體柱,是两个正方形的乘积,对应施莱夫利符号{4}×{4},考克斯特符號英语Coxeter-Dynkin diagramnode_1 4 node 2 node_1 4 node ,群阶64。它还是正四棱柱棱柱{4}×{}×{},node_1 4 node 2 node_1 2 node_1 ,群阶32。它还是线段棱柱棱柱棱柱{}×{}×{}×{},node_1 2 node_1 2 node_1 2 node_1 ,群阶16。

投影

[编辑]

二维投影

[编辑]
展示如何从点开始得到超正方体的图像

超正方体的构造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想象:

  • 零维:因為任何一點放大都是一條直線,所以任何一點都是屬於一維空間,而不屬於零維空間。
  • 一维:两个点A和B可以被连接起来,我们就得到一个新的线段AB。
  • 从一维到二维:两个平行的线段AB和CD可以被连接起来,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正方形,以顶点为标记记作正方形ABCD。
  • 从二维到三维:两个平行的正方形ABCD和EFGH可以被连接起来,我们就得到了一个立方体,以顶点标记为立方体ABCDEFGH。
  • 从三维到四维:两个平行的立方体ABCDEFGH和IJKLMNOP可以被连接起来,我们于是就得到了一个超正方体,以顶点标记为超正方体ABCDEFGHIJKLMNOP。

四維方體的结构不易想象,但可以投射至3維或2維空間。在我们将其投影到二维空间中后,把頂點位置調整,可以了解更多。如此獲得的圖像,不再反映四維方體空間構造,而是反映頂點間的聯繫。以下給出一些例子。

   

   

第一幅圖顯示四維方體本質上從結合2個立方體,連結對應頂點得來。第二幅圖反映出四維方體每條等長,也可以看出立方體如何互相連結。第三幅圖按著每一頂點由最底一頂點出發沿着棱走的長度排列。如果我们是要将超正方体用作在并行计算中连接不同处理器网络拓扑基础,则这些图像会非常有用。在超正方体中任意两个顶点之间之间至多有4中不同的路程,并且这里有许多路径是等同的。
超正方体还是一个二分图,就像正方形和立方体一样。

三维投影

[编辑]
超正方体正对顶点的平行投影的凸包就是菱形十二面体。在这个投影中每层的顶点数是1 4 6 4 1——是杨辉三角的第4行。
超正方体平行投影的凸包(不同的胞的表面被涂上了不同的颜色,背面的胞在这里未显示)

超正方体到三维空间的正对胞的平行投影有一个立方体凸包。最近端的和最远端的胞被投影成了立方体凸包本身,而剩余6个立方体胞则被投影成了立方体的6个正方形面。(因为它们平行于投影线)

超正方体到三维空间的正对面的平行投影有一个长方体(正四棱柱)凸包。2对胞被投影成了长方体凸包的上下两半,而剩余4个胞则投影成了正四棱柱凸包的侧面。

超正方体到三维空间的正对棱的平行投影有一个正六棱柱形的凸包。6个胞被投影成了菱形棱柱,它们在正六棱柱凸包中的排列方式就如同立方体正对顶点的平行投影中正方形面投影成的菱形六边形凸包中的排列方式。剩余的2个胞被投影成了正六棱柱的两个底面。

超正方体到三维空间的正对顶点的平行投影有一个菱形十二面体凸包,事实上,我们正好有两种方法能将菱形十二面体分割成4个全等的平行六面体,因此菱形十二面体中共计有8个全等的平行六面体。超正方体在这种投影下胞的投影就正好是这8个平行六面体。这个投影的体积是超正方体所有投影中最大的。

可视化

[编辑]
超立方体的施莱格尔投影英语Schlegel diagram
超正方体的三维展开
超正方体的三维展开

超正方体能够被展开成三维空间中的一个由8个立方体组成的展开图,就像立方体能被展开成二维空间中的一个由6个正方形组成的展开图一样。(观看动画)超正方体有261种不同的展开图[1]我们可以通过将展开图与对偶树(是一种在其补图中有完美匹配树 (图论))相匹配来计算其展开图的个数。


超正方体立体的三维投影(平行视角

透视投影

[编辑]

正八胞体绕着一个从左前到右后,从上到下切过图形的平面进行单旋转英语SO(4)#Geometry_of_4D_rotations时的透视投影

正八胞体绕着两个在四维空间中互相正交的平面进行双旋转英语SO(4)#Geometry_of_4D_rotations时的透视投影。

超正方体的透视投影,背面的胞已被隐藏。红色的顶点是在四维空间中最近的顶点,有4个立方体胞在此相交。

正四面体是超正方体中心投影的凸包。8个立方体胞中的4个是可见的。第16个顶点被投影成了无穷远点,并且与之相连的棱和胞都被隐藏了。


球极投影

(棱首先被投影上了3-球

二维线架投影

[编辑]
二维正交线架投影
考克斯特平面英语Coxeter plane B4 B3 / D4 / A2 B2 / D3
图像
二面体群 [8] [6] [4]
考克斯特平面 (对角线投向中心) F4 A3
图像
二面体群 [2] [12/3] [4]

相關槪念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四维正多胞体
正五胞体 超立方体 正十六胞体 正二十四胞体 正一百二十胞体 正六百胞体
{3,3,3} {4,3,3} {3,3,4} {3,4,3} {5,3,3} {3,3,5}

参考资料

[编辑]
  1. ^ Unfolding an 8-cell. [2013-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5).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四維超正方體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