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堅尼 (貨幣).

堅尼 (貨幣)

堅尼[註 1](英語:Guinea)是英格蘭王國以及後來的大英帝國聯合王國在1663年至1813年所發行的貨幣。[2]它是英國首款以機器鑄造的金幣,原先等值1英鎊[2],亦等於20先令,金價上漲亦使堅尼價值上升,在1717至1816年期間價值等於21先令。

堅尼的名稱來自西非地區的幾內亞,有不少黃金在當地的金礦開採。[3]雖然堅尼現今不再流通,但在某些情況下仍被使用,例如是賽馬[2]以及是拍賣家羊,1堅尼仍等值於1磅1先令(21先令或十進制的1磅5便士)。堅尼亦曾在埃及鎊地区使用( الجنيهel-Gineih)。

起源

[编辑]

第一枚堅尼在1663年2月6日鑄造,接著在同年3月27日成為法定貸幣。一個金衡制磅相等於44.5堅尼,所用的金是11/12純金,每個重點達129.4格令

1堅尼初期的價值等於1磅或20先令,後來在查理二世期間漲價。1670年金幣的重量由8.4-8.5克減至8.3-8.4克,但是價值持續增加,1680年代已漲至22先令

在查理二世在位期間硬幣直徑25毫米,平均含金量為.9100(1773年檢驗)。「堅尼」並非貨幣的正式的名稱,但是大多數的黃金是來自非洲的畿內亞地區。1663至1884年每年均鑄造堅尼,當中在1663-65及1668年出現了象,此外在部份1674年鑄造的堅尼有象及城堡。

十七世紀

[编辑]
查理二世

硬幣的正面及反面均由約翰·萊特爾(John Roettier)設計。硬幣的正面可以看到臉部向右并戴上桂冠的國王頭像,周围为字样 CAROLVS II DEI GRATIA (蒙上帝恩典的查理二世);反面则是被四枝权杖分隔开来的四個盾牌,分別指代英格蘭蘇格蘭法國愛爾蘭,反面外圈则刻有 MAG BR FRA ET HIB REX date (英國、法國及愛爾蘭國王)。為避免將鍍金的銀幣混淆,側邊一部份被修改(另外為識別 銀冠的側邊文字)。直到1669年硬幣的邊緣是垂直,有直立的紋狀,而1670年起則採用斜紋。

John Roettier在詹姆斯二世登基後繼續設計硬幣。在他在位期間,硬幣重8.5克、直徑25-26毫米,在位期間每年均被鑄造,金含量達.9094。硬幣每年都有發行,但沒有象及城堡。國王的臉部向左,被 IACOBUS II DEI GRATIA (蒙上帝恩典的詹姆斯二世)文字包圍。硬幣的反面與查理二世大致相同,是除了將連接中央的「C」字刪去。邊綠是斜紋。

威廉與玛丽

1688年光榮革命中成功將詹姆斯二世趕下台,他的女兒玛丽及她的丈夫威廉共治英格蘭。他們的頭像在堅尼硬幣上以羅馬式出現,威廉的頭部向上,刻有 GVLIELMVS ET MARIA DEI GRATIA。在前任君主下台後,反面設計受到了影響,順時針起第一等分是法國,然後是蘇格蘭愛爾蘭以及英格蘭。在盾的中央更有一個小盾代表了拿騷的獅子,背面的文字刻著 MAG BR FR ET HIB REX ET REGINA date (大不列顛、法國、愛爾蘭國王及王后)。在位早期,堅尼的價值曾一度上漲至接近30先令。堅尼重8.5克,直達約25-26毫米,由詹姆斯及諾伯特·萊特爾兩兄弟在1689至1694年生產,都沒出現象及城堡。不過在1692及93年的版本刻有大象。

1694年王后玛丽死於天花後,威廉繼續在位。1695-1701年每年均鑄造堅尼,都沒出現大象及城堡。設計者可能是約翰·克羅科爾(Johann Crocker),另名John Croker。因為詹姆斯·萊特爾在1698逝世以及他的弟弟諾伯特於1695年搬往法國居住。

威廉三世的硬幣重8.4克,平均含金量達0.9123。直徑達25-26毫米,1701年以後直徑為26-27毫米。威廉的頭部面向右邊,刻有 GVLIELMVS III DEI GRATIA,反面的設計改名查理二世以及詹姆斯二世時代所使用的設計,但在硬幣中央仍然擁有一個代表拿騷的獅子的小盾,刻有 MAG BR FRA ET HIB REX date,硬幣有斜紋邊。

十八世紀

[编辑]

安妮女王

[编辑]

在女王安妮(1702-14年)在位期間,幾乎每年在都鑄造堅尼,除了1704年例外。1703年堅尼印有「VIGO」在女王的胸部之下,紀念與西班牙维哥湾海战打勝仗從對手掠奪而慶祝。

1707年聯合法案使英格蘭議會蘇格蘭議會合併,統一成為大不列顛王國,大不列顛帝國堅尼反面設計被改變。徽章的設計是十字形的盾,隔著英格蘭、蘇格蘭、法國及愛爾蘭,刻著 MAG BRI FR ET HIB REG date (大不列顛、法國及愛爾蘭女王)。根據聯合法案,英國及蘇格蘭徽章結合在一個盾,左半部是英格蘭徽章,右半部是蘇格蘭徽章,動章出現卡盾上,分別代表英格蘭、蘇格蘭、法國、英格蘭及蘇格蘭、愛爾蘭。大象及城堡登場的金幣在1708及1709年出現。反面的中央設計是嘉德勋章的星章。

金幣重8.3克、直徑25毫米。硬幣側邊受過傾斜加工。1717年,大不列顛採用金本位,1堅尼重129.438格令(8.38克)王冠金,等於22K[4][5]

喬治一世

[编辑]
喬治一世1/4堅尼(1718年)

1714至1727年期間每年均鑄造喬治一世貨幣,在1721、22及26年貨幣出現了象及城堡。在他在位期間的堅尼用了五個不同的肖像,當中以1714年貨幣刻上了「神聖羅馬帝國選帝侯」。貨幣重8.3-8.4克,直徑長25-26毫米,含金量達0.9135。1714年的硬幣正面是一個面向右的國王,並刻有 GEORGIVS D G MAG BR FR ET HIB REX F D (蒙上帝恩典,大不列顛、法國及愛爾蘭國王,信仰守護者),後來硬幣改刻 GEORGIVS D G M BR FR ET HIB REX F D。反面的設計仍然維持不變,但是盾的徽章排序更改為英格蘭、蘇格蘭、法國、愛爾蘭及漢諾威,刻有 BRVN ET LVN DVX S R I A TH ET PR EL 1714不倫瑞克-呂訥堡公爵、神聖羅馬帝國選帝侯),其他年份是 BRVN ET L DVX S R I A TH ET EL date。硬幣的側邊被磨成斜狀。

堅尼的價值一度出現波動,由20先令漲至30先令,後來又跌到21先令,甚至在喬治一世在位初期只值6便士。1717年12月王室公佈將堅尼的價值維持在21先令。

喬治二世

[编辑]
喬治二世

喬治二世堅尼多個版本,登基33年以來有8個正面及5個背面版本。除了1742、1744、1754及1757年之外,每年均鑄造堅尼。硬幣重8.3-8.4克及擁有25-26毫米直徑,除了1727年版本的直徑24-25毫米。平均含金量達.9140。一些在1729至1739年所發行的貨幣在國王頭下標有「EIC」,表示金幣是供應給東印度公司。1745年的部份貨幣加上「LIM」表示貨幣來自海軍上將喬治·安森在航行得到的。在位早期的貨幣硬幣側邊被磨成斜狀,但自1739年起,硬幣側邊被磨成箭頭。1732年將舊造的金幣停止通用,有部份的舊硬幣鑄成新的堅尼。

正面國王的臉部是向左,刻有 GEORGIVS II DEI GRATIA (1739至1743年刻著 GEORGIUS II DEI GRATIA),反面部份有大王冠盾,四個部份分別是英格蘭、法國、漢諾威及愛爾蘭 M B F ET H REX F D B ET L D S R I A T ET E (大不列顛、法國及愛爾蘭國王、信仰的守護者,不倫瑞克-呂訥堡公爵、漢諾威選帝侯)。

與2堅尼及5堅尼不同之處的是,堅尼在喬治三世在任期間仍然繼續鑄造。

喬治三世

[编辑]
1775年發行的喬治三世1堅尼
1795年鑄造的喬治三世桃形堅尼

喬治三世的堅尼重8.4克,直徑24毫米,平均含金量達0.9146(1773年檢驗值)。有六個正面版本以及三個背面版本:1761、1763至79年、1781至99年以及1813年。所有硬幣國王的正面都是臉部向右並刻有 GEORGIVS III DEI GRATIA以及不同的國王肖像。反面的堅尼在1761至1786年期間有王冠盾顯示英格蘭+蘇格蘭、法國、愛爾蘭及漢諾威的徽章,刻有 M B F ET H REX F D B ET L D S R I A T ET E date(大不列顛、法國及愛爾蘭國王,信仰守護者,不倫瑞克-呂訥堡公爵、神聖羅馬帝國漢諾威選帝侯)。1787年的新設計的貨幣特徵是出現了桃形盾,所刻是文字與以往一樣,這種堅尼被稱為「桃形堅尼」。

1774年,接近2000萬堅尼在威廉三世及安妮皇后統治期間被重新鑄造為1堅尼及0.5堅尼。

在18世紀末,黃金變得相當缺乏,價值持續上升。法國大革命以及之後的法國大革命戰爭,國內黃金儲存量大幅減少,人民開始將黃金收藏。國會通過法例讓鈔票成為法定貨幣。1799年堅尼停止鑄造,但是0.5堅尼及3堅尼仍然繼續鑄造。根據1800年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法案,國王的稱呼改變,1800年11月5日的命令中命令鑄幣局長準備新硬幣,其設計已經準備完成,但未能批准生產。

十九世紀

[编辑]
1808年發行的0.5堅尼。

1813年英國需要鑄造80,000堅尼支援威靈頓公爵比利牛斯山的軍事行動。原因是當地人只接受黃金作交易。這又被稱為「軍事堅尼」。此時仍然非常缺乏黃金,堅尼的價值已經漲至27先令,鑄造是為了軍隊的特別需要,這是最後一次鑄造堅尼。軍事堅尼反面有獨特的設計,盾是代表嘉德,在盾內刻上文字 HONI SOIT QUI MAL Y PENSE在盾上,側邊刻著 BRITANNIARUM REX FIDEI DEFENSOR (不列顛國王,信仰的守護者)以及「1813」。

被英鎊取代

[编辑]

在1816年金幣本位制後,堅尼的法定貨幣地位被鎊取代。

雖然金幣停止發行,但是堅尼仍然在一段長時間內等於21先令(相當於1.05鎊)。堅尼成為了貴族的象徵,如專業徵費,以及土地、馬匹、藝術、訂造洋服、傢私以及其他奢侈品仍然使用堅尼,直到1971年改用十進制為止。[6]類似的情況同樣在澳洲出現,直到1966年採用十進制為止。

至今仍然在牲畜拍賣上仍然使用堅尼,買家以堅尼標價,而賣家實則會收到1:1英鎊交易,差別在於拍賣商每一堅尼收取5便士的佣金。在世界多個舉行賽馬地方的國家有兩場分別名為「一千堅尼」以及「二千堅尼」的賽事,現今這些賽事的總獎金額遠高於1050或2100英鎊。

圖像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几尼(英語:Guinea,香港作堅尼,台湾作畿尼,中国大陆、香港也译畿尼[1]

參考資料

[编辑]
  1. ^ 李新宽. 近代早期英国的土地银行 (PDF). 经济社会史评论. 2021, 0 (1): 25–35. ISSN 2095-984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4-28) (中文(中国大陆)). 
  2. ^ 2.0 2.1 2.2 Roberts, Chris. Heavy Words Lightly Thrown: The Reason Behind Rhyme. Thorndike Press. 2006. ISBN 0-7862-8517-6. 
  3. ^ Chambers, Robert (1885). Domestic Annals of Scotland. Edinburgh : W & R Chambers. p. 259.
  4. ^ Kindleberger, Charles P. A financial history of western Europ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60–63. ISBN 0-19-507738-5. OCLC 26258644. 
  5. ^ Newton, Isaac, Treasury Papers, vol. ccviii. 43, Mint Office, 21 Sept. 171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Flood, John A. Barristers' Clerks: Middlemen of the Law (PDF).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83 [2009-03-01]. ISBN 071900928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6-05-02). 

外部連結

[编辑]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堅尼 (貨幣)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