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汤用彤.

汤用彤

湯用彤院士
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一墓区。图右可见“汤用彤先生之墓”(一墓区“月字组”东2)。该墓左侧为“周学义同志之墓”。

汤用彤(1893年8月4日—1964年5月1日),字锡予,男,湖北黄梅人,生于甘肃渭源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

生平

湯用彤父親湯霖,字雨三,為光緒十六年庚寅恩科進士,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戊戌變法的前一年署甘肅渭源。任上頗有政績。次年卸任,先後在蘭州、北京設館教授。

湯用彤於1893年8月4日(農曆六月二十三日)生於甘肅渭源,隨父在任上束髮修學,啟蒙於父親任教的學館,接受了嚴格系統的傳統教育。1908年就學於順天高等學堂[1],接受新式教育。1912年入清華學校,1916年清華學校畢業。在清華攻讀五年,接受了西方文化的基本訓練,並濡染了美國耶魯大學嚴謹求實,認真負責的校風。清華時期,湯用彤與同學吳宓柳詒徵志趣相投,結為契友。畢業後留校任国文教师,兼任《清华周刊》总编。

1917年,汤用彤赴美留學,在哈姆莱大学(Hamline University)學習社會學與政治學[1],後轉入哈佛大学並獲得硕士学位。在哈佛大学期间,由于才学出众,与陈寅恪吴宓并称哈佛三杰。1922年,正值新旧文化、中西文化、问题与主义、科学与玄学之争諸多學術爭論深化之時,他应梅光迪、吴宓之邀,执教于国立东南大学,1925年任系主任。這時他也多與《学衡》、《内学》、《史学杂志》等雜誌供稿。1926年因东大学潮,转任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在南开大学开设了包括佛学史、宗教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纲要、逻辑、西洋哲学史、现今哲学、实用主义等课程,并担任《南开大学周刊》顾问。

1927年,返回南京國立中央大学哲学系,任教授、系主任。1930年,蔣夢麟接任北大校長後,次年夏,邀請湯至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自1935年任系主任;1937年,抗战爆发,10月,汤用彤与钱穆贺麟一行三人南下天津,数日后乘船直抵香港。在香港小住近旬,转程北上广州,又数日抵达长沙。1938年春,汤用彤按照聯大安排由桂林穿过镇南关而至越南河内,并由河内转赴昆明。文學院最初設在蒙自,後辦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開學後任哲学心理教育系主任,兼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长,1939年,暑假将至,其时昆明屡遭空袭,汤用彤利用假期赴沪接从北平南下的眷属至昆明,钱穆也于此时赴香港交《国史大纲》与商务印书馆付印,再转上海归苏州探母。二人又得同行。他们绕道河内,乘海轮抵达香港,继而北上抵沪。汤用彤又伴錢穆至苏州省亲。因钱决意在苏州奉养老母,两日后,汤只身返沪,并携眷南下昆明。1945年,代理西南联合大学文学院院长。1946年,暑假,北大由昆明正式迁返北平,汤用彤亦随校复员并开始任北大文学院院长之职。1947年,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北平办事处主任。夏,他应美国加州贝克莱大学陈世骧教授之邀,专程赴加州讲授《魏晋南北朝思想史》、《魏晋玄学与文学理论》等。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汤氏被委任為北大校务委员会主席,直至1951年9月。10月担任北京大学副校长[2]

1948年12月,蔣中正下令派飛機到北平搶救大陸學人,湯用彤在搶救名單上,但是他沒有選擇搭機南下;胡適離開後曾寫信勸其南下,並派人送來兩張機票,湯用彤依然不為所動[3]。1954年,中国史学会公布第一届理事会名单,郭沫若担任主席,吴玉章范文澜担任副主席,他担任理事[4][5][6]同年,汤患脑溢血。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湯用彤的兒子湯一介表示:其父的學術成就主要是在1949年以前取得的,之後就沒有寫出過像樣的學術著作,只偶爾寫一些考證的小文章,更多的時間是在看書,查資料,寫讀書札記[7]。 1964年汤氏脑血管病再发,5月1日,去世。

学术贡献

汤用彤对中国佛教史的梳理,对魏晋玄学的开掘为中国文化史、中国哲学史的确立打通了难关,受到国内外汉学,佛学研究学者的普遍推崇,其代表作《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魏晋玄学论稿》至今仍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书中许多论点被视为不刊之论。汤用彤自谓“幼承庭训,早览乙部(乙部指四部分類法中的史部,即早讀史書之意)”,其对佛教文化的钟爱与故乡浓厚的宗教气息或不无关联。

重要著作

  •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
  • 《理學、玄學、佛學》
  • 《魏晋玄学论稿》
  • 《隋唐佛教史稿》
  • 《印度哲學史略》

參考文獻

  1. ^ 1.0 1.1 林伟. 叶隽 , 编. 汤用彤先生留美经历考及其青年时期思想源流初探. 《侨易》(第一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2023-04-22]. ISBN 978750976578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2). 
  2. ^ 汤用彤. 華夏經緯網. 2012-11-19 [2013-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2). 
  3. ^ 鮮為人知的蔣介石《搶救大陸學人》計畫——兼述留守大陸學者的結局. 縱覽中國 (普林斯頓中國學社). 2012-12-27 [2013-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0). 
  4. ^ 钱蓉主编. 观点 历史2004.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06: 6. ISBN 7-211-05020-9. 
  5. ^ 戴学稷,徐如编. 邵循正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续编. 2009.11: 301. 
  6. ^ 张蓬舟,张仪郑编辑. 1955人民手册. 大公报社. 1955.01: 417. 
  7. ^ 湯一介口述. 湯用彤的晚年. 新京報. [2013-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1). 
教育職務
前任:
张颐
国立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
1934年-1937年8月
繼任:
冯友兰
前任:
冯友兰
国立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
1938年-1943年
繼任:
冯文潜
前任:
冯文潜
国立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
1944年8月-1949年
繼任:
郑昕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汤用彤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