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江兆申.

江兆申

江兆申
藝術家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925年10月26日
 中華民國安徽省歙縣岩寺鎮豐溪水畔
逝世1996年5月12日(1996歲—05—12)(70歲)
 中华人民共和国遼寧省瀋陽市
籍贯安徽歙縣
国籍 中華民國
政党
学历
经历
著作

江兆申(1925年10月26日—1996年5月12日),茮原齋名靈漚館,生於安徽歙縣巖寺鎮豐溪水畔[1]:10,臺灣書法家畫家篆刻家,臺灣書畫研究學者,曾任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兼書畫處處長。1996年5月12日因心肌梗塞猝逝於瀋陽魯迅美術學院演講席中。[2]:129

生平

1925年出生於安徽歙縣的書香世家。童年由雙親教導讀書習字,並由四舅父帶著去認識黃賓虹。入小學四年級,偶為人治印,受鄧散木稱賞。[1]:20-21在傳統家庭教育影響之下,培養了日後藝術創作的基礎。1949年間,渡海來台後擔任中學教師,次年入寒玉堂成為溥心畬的入室弟子,從其研習詩文。[2]:120

1965年,於中山堂舉辦個人書畫篆刻作品展覽。個展的成功除贏得各界的好評之外,也因而獲陳雪屏葉公超舉薦進入國立故宮博物院任副研究員。[3]:57-58國立故宮博物院豐富的中國藝術典藏,讓江兆申得以學習歷代豐富繪畫風格。並於1969年陞任研究員。應美國國務院邀請,以客座研究員身分訪美一年,同年11月,《關於唐寅的研究》一書,獲嘉新優良著作獎,「花蓮記遊冊」十二開,獲中山文藝獎[4]:243-244江兆申精深的傳統文人素養,加上本身書畫創作的經驗,除了能提出精闢的論文以外,也為學術研究與展覽奠定重要基礎,1972年陞任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處長,次年籌辦「吳派畫九十年展」。[1]:26-27[2]:126在故宮任職期間,深入古書畫,致力於畫家與美術史研究,尤長時間投入明代唐寅的研究,並及於唐寅所處時代(十六世紀)蘇州地區畫家與完成文徵明年譜,[4]:16-17並於1977年出版《文徵明與蘇州畫壇》。1978年陞任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兼書畫處處長。在國立故宮博物院任職的二十七年裡。除了學術專業外,同時亦貢獻於博物館行政工作。

1991年9月自國立故宮博物院退職之後,移居南投縣埔里鎮鯉魚潭側,建「揭涉園」。透過描繪南投的景色,使其水墨繪畫發展出新的風格。[5]這時期創作力旺盛,作品質量俱佳,並且經常受邀參展與講學。[1]:30-311992年其「戊辰山水冊」為大英博物館收藏[6],並於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行「江兆申書畫展」。次年選擇五十件作品巡迴展出,首展於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行。[2]:129江兆申於1996年5月12日在東北瀋陽的魯迅美術學院學術演講會中,因心肌梗塞而驟然離世。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李, 蕭錕. 文人‧四絕‧江兆申. 臺北市: 雄獅. 2002. ISBN 9789574740475. 
  2. ^ 2.0 2.1 2.2 2.3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 (编). 靈漚傳緒─江兆申書畫紀念集. 臺北市: 國立歷史博物館. 2006. ISBN 986-00-6298-6. 
  3. ^ 張, 沛誼; 浦, 莉安. 「典型在夙昔-江兆申先生紀念座談會」紀實. 故宮文物月刊. 2010, (327): 48-66. 
  4. ^ 4.0 4.1 張, 舜翔. 江兆申書法藝術研究.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碩士班. 2014-12 [2023-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9) –通过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5. ^ 朱, 國良. 江兆申的繪畫藝術. 台北: 台灣學生書局. 2006. ISBN 978-957-151-312-6. 
  6. ^ The British Museum. Collection : Jiang Zhaoshen 江兆申. [2023-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1). 

外部連結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江兆申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