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台北支店.

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台北支店

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
台航大樓、公路大樓、公路總局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
修復完成的原大阪商船台北支店
位置臺灣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
建成时间昭和12年(1937年)
類型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
登錄種類:產業設施
评定时间2014年5月26日
詳細登錄資料

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台北支店(簡稱大阪商船台北支店)是位於臺灣臺北市忠孝西路一段及懷寧街口的古蹟,最初興建目的為大阪商船的分支辦公室,1937年啟用,具有興亞式建築風格。目前已列為台北市市定古蹟,並做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使用。

簡介

[编辑]

大阪商船台北支店

[编辑]

大阪商船台北支店由渡邊節建築事務所設計監造,當時地址是台北市表町二丁目16番地。1936年8月1日開工,1937年10月31日竣工,是鋼筋混凝土造的三層樓建築,屬於現代主義風格,且三角窗樓頂設有興亞式建築風格的塔樓。[1]

大阪商船在台北市原設有基隆支店台北出張所;台北出張所在1936年10月1日升為台北支店,原基隆支店則變為基隆出張所。

戰後1946年,由台灣航業使用。1958年,台灣省公路局(現交通部公路總局)進駐後,改稱為「公路大樓」。[2]1968年,台灣省公路局在建築東側興建九層樓的新大樓,且拆除塔樓並增建為4層樓。[3]2014年3月公路總局遷至台北市萬華區後,本建築移撥給中華民國文化部[4]。2014年5月26日,臺北市政府公告為市定古蹟。2017年1月17日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開始修復工程,由徐裕健建築師事務所設計修復,將頂樓的增建和東側的九層樓建築拆除,並回復為原本的外觀。修復完工後,交由國立臺灣美術館籌設的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成立「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2021年4月20日開放參觀。

原公路總局建築九層樓的部分,土地由財團法人仁濟院所屬;2015年拆除,後興建地上17層的仁濟院忠孝館前大樓,與原大阪商船台北支店間保留2公尺寬的通道。[4]

大阪商船與台灣

[编辑]

大阪商船創立於1884年,從事海運業,本社位於日本大阪市,在各地設有支社和代理店,為現今日本大型航運公司商船三井之前身。其於台灣日治時期經營以下航路[5]

內台航路
  • 基隆神戶線
  • 高雄橫濱線
  • 那霸基隆線
南北支那航路
  • 基隆香港線
  • 高雄廣東線
  • 高雄天津線
  • 高雄大連線
  • 基隆福州線
南洋航路
  • 南洋定期線(行經馬尼拉、爪哇等地)
  • 基隆海防線(行經廈門、汕頭、香港、廣東等地)
台灣沿岸航路
  • 台灣東沿岸線
  • 台灣西沿岸線
  • 蘇澳花蓮港聯絡線

大阪商船在台灣有以下機構(1938年)[6]

  • 台北支店
  • 基隆出張所(基隆車站前)
  • 高雄支店(高雄市新濱町
  • 台北船客案內所(台北市榮町二丁目)
  • 大稻埕切符發賣所(台北市太平町四丁目)
  • 台南代理店(台南市大正町
  • 台中切符發賣所(台中市橘町
  • 彰化切符發賣所(彰化車站前)
  • 員林切符發賣所(員林車站前)
  • 嘉義切符發賣所(嘉義市黑金町)
  • 新營切符發賣所(新營車站前)
  • 高雄切符發賣所(高雄車站前)
  • 屏東切符發賣所(屏東車站前)
  • 宜蘭切符發賣所(宜蘭車站前)
  • 松山切符發賣所(松山車站前)
  • 豐原切符發賣所(豐原車站前)

參見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台灣建築會誌』第10輯第4號,台灣建築會,昭和13年
  2. ^ 邱祖胤. 古蹟變身博物館 細說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前世今生. 中央通訊社. 2021-03-24 [2021-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1) (中文(臺灣)). 
  3. ^ 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2). 
  4. ^ 4.0 4.1 中華民國文化部. 「直轄市定古蹟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修復再利用暨攝影文化中心工程案」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案 公開徵選簡章 (PDF). 文化部公共藝術官方網站. 20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4-02). 
  5. ^ 大阪商船株式會社. 「臺灣」 大阪商船株式會社. 1916-10. 
  6. ^ 臺灣旅行案內. 臺灣日日新報社. 1938-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外部連結

[编辑]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台北支店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