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冯锦华.

冯锦华

冯锦华(1970年),中國山西太原人。保钓运动人士。[1]

生平

[编辑]

1970年,冯锦华生于山西太原一个普通的干部家庭。冯锦华在太原念完了小学、中学,后来继续在太原念完了大学,学习财会专业。从大学毕业后,最初两年冯锦华在太原的国有公司任职。[1]

1994年,因太原与日本琦玉县为友好城市,冯锦华获得机会赴日本,首先就读于日本语学校学习日语。1996年,冯锦华考上日本东洋大学法律专业。大学毕业后,在一家日本电讯公司中国业务部就职。[1]

2001年8月14日,为抗议小泉纯一郎日本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冯锦华在東京靖国神社门前的石犬底座上用油漆喷写了“该死”两字。冯锦华当场被日本警察逮捕。[2]

冯锦华被捕后,以「器物損壞罪」被判有期徒刑10个月,緩期三年執行[3]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章啟月,對判決結果表示遺憾。「我們曾多次向日方強調,馮錦華案有其特殊的政治背景,日方應公正合理地予以處理。對目前的判決結果,我們表示十分遺憾。」[4] 其後,2002年3月馮锦华被日方取消工作签证,2002年6月23日返回中国。同年12月,他接受訪問時稱返國後一直失業,與妻兒靠積蓄過活。[5]2003年2月起,冯锦华来到北京打工,在朋友开办的投资公司任项目经理,工资是在日本任职时的五分之一。为节省房租,冯锦华住在石景山区,每日需要搭乘公交车1个多小时上班。[1]

2003年5月19日,冯锦华、张立昆李南牛力丕周文博5人在网上发出《中国保钓行动登岛志愿者召集正式开始》的公告,征集志愿者出海保钓。接受报名的网站还明示:“本次保钓行动召集的志愿者在本次活动结束后自行解散;所有保钓志愿者的资料都将自愿接受相关部门检查。”冯锦华的实名求援信在爱盟网的点击率极高,捐款者超过一千人。2003年6月22日晨,载有15位中国内地及香港保钓人士的“浙玉渔1980”号渔船自浙江省玉环县黄门港启程开赴钓鱼岛。6月23日,在日本海上保安厅8艘军舰和多架飞机的包围下,该渔船未能驶抵钓鱼岛,被迫返航,6月24日回到玉环县码头。[1]

2003年12月27日,中国民间保钓联合会(筹)在厦门正式成立,童增被推为会长,冯锦华、张立昆、李南、卢云飞虞海泽等当选为常务会员。[1]

2004年3月24日,他和张立昆、尹冬明、王喜强方卫强殷敏洪胡显峰等7名大陆人士于北京时间早晨6时26分首次成功登陆钓鱼岛,并展开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此次行动的总指挥是虞海泽。7人登岛后,随后日本海上保安厅人员登上钓鱼岛强行拘捕了他们。[6][1]日本媒体于3月25日报道称:“今天冲绳县警在25日午前把登上24日登上尖阁列岛的中国7名活动家用11管区海上保安本部的海上巡视船送到了冲绳本岛,巡视船在 25日9点45分进入那霸港,冲绳县警本部把7人分送到那霸警察署等4个警察署,由中国语翻译同席,对他们登岛的目的和在岛上的行动进行了调查。县警察说他们全体7个人都没有带护照,警方正在研究是把他们在审查完之后送检继续搜查,还是送给福岗入国管理局那霸支局。” 3月25日,这7位保钓人士在日本那霸受到搜身、强行拍照、审讯。最后,日本方面强制遣返了这7人,但这7人均未在认定强制遣返的文书上签字。3月26日下午,7位保钓人士乘飞机抵达上海[7]

2005年起,冯锦华自己开办了一家小型的文化公司,此后三年未能做成大生意。2008年起,冯锦华在浙江台州和朋友合作开办了一家制造汽车配件的小型工厂,冯锦华将妻子和女儿留在了北京。[1]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钓鱼岛与我的42年,北青网,2012-08-26. [2012-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6). 
  2. ^ 〈神社獅像噴寫「該死」 中國男子在日被捕〉,載香港《明報》B14版,2001年8月16日。
  3. ^ 〈神社噴漆華人判緩刑〉,載香港《明報》B14版,2001年12月11日。
  4. ^ 〈就馮錦華在日被判刑 外交部發言人表遺憾〉,載香港《文匯報》A4版,2001年12月12日。
  5. ^ 〈憤塗靖國神社被逐 馮錦華回國半年仍失業〉,載香港《商報》B3版,2002年12月19日。
  6. ^ 〈七勇士登釣島插國旗 18日警空降強行拘捕〉,載香港《太陽報》A1版,2004年3月25日。
  7. ^ 2004年:大陆保钓人士首次登上钓鱼岛,腾讯网,2004年04月1日. [2012年9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2月8日).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冯锦华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