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力学研究所主楼
机构位置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5号
39°59′07″N 116°19′22″E / 39.985272°N 116.322769°E / 39.985272; 116.322769
邮政编码100190
机构概况
创建时间1956年
研究领域力学
下属机构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国家微重力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
先进制造工艺力学实验室
空天飞行科技创新研究中心(筹)
机构人员
所长刘桂菊(所长、党委书记)
何国威(学术所长)
研究人员人数380余人
院士人数7
学生人数在读博士研究生100余人、在读硕士200余人
网页www.imech.cas.cn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简称力学所)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机构之一,创建于1956年。力学所为中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力学所是力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单位,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力学所科研主攻方向为:微尺度力学与跨尺度关联,高温气体动力学与跨大气层飞行,微重力科学与应用,海洋工程、环境、能源与交通中的重大力学问题,先进制造工艺力学,生物力学与生物工程。

力学所有五个研究单元实体: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微重力实验室、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先进制造工艺力学重点实验室。力学所与企业联合成立了冲击动力学工程研究中心、发动机科学与工程联合实验室等。

历史

[编辑]

[1]

  • 1953年底,中国科学院在数学研究所内组建了力学研究室,钱伟长任主任。
  • 1956年1月16日,力学研究所正式成立。
  • 1959年6月14日,钱学森向中科院提出“关于在中国科学院配合国防需要开展火箭技术探索性研究的意见”报告,获得中科院批准后,力学所于1959年 11月成立二部,分别从事高速气动力学、高温强度、液体推进剂及燃烧、试验设备设计和测量仪表等问题研究和装置研制。液体推进剂及燃烧研究室人员于 1960年10月迁至怀柔,成立怀柔基地。
  • 1964年7月,怀柔基地改称为力学所分部,承担科学院下达的氢氧发动机研制任务。
  • 1965年,力学所承担对超低空导弹设(代号541)计任务。
  • 1965年,力学所开始领导“关于开展导弹再入物理现象研究”的研究工作。
  • 1964年,力学所承担中程导弹弹头烧蚀防热问题的研究。
  • 1963年5月,力学所接受“冲击波测压计力学性能的标定”任务。保证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1965年—1967年,力学所在怀柔分部建立爆炸场,进行了大量系统的爆炸试验。
  • 1966年,力学所承担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本体结构设计及试验、温度控制与热试验、侦察卫星回收方案三个方面的调研工作。
  • 1967年,力学所在文革中逐渐被军管。
  • 1970年7月,力学所军管结束,又恢复由科学院领导。
  • 1972年7月,力学所下放,实行北京市和科学院双重领导,随后又改称为北京力学所。 
  • 1977年以后,力学所的各项工作逐步调整恢复。
  • 1978年1月1日,力学所正式回归中国科学院建制。

历任所长

[编辑]

[2]

  • 第一届 钱学森 (1956年9月-1984年2月)
  • 第二届 郑哲敏 (1984年2月-1987年12月)
  • 第三届 郑哲敏 (1987年2月-1989年12月)
  • 第四届 薛明伦 (1989年12月-1994年4月)
  • 第五届 薛明伦 (1994年4月-1998年5月)
  • 第六届 洪友士 (1998年5月-2002年6月)
  • 第七届 洪友士 (2002年6月-2006年6月)
  • 第八届 樊菁 (2006年6月-2010年6月)
  • 第九届 樊菁 (2010年6月-)

研究单元

[编辑]

力学所有五个主要的研究部门。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编辑]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期学科方向:纳米/微米尺度力学和跨尺度关联、纳/微电子机械系统力学、多尺度复杂流动的动力学理论与控制原理。中、长期学科方向为如下三个方面:固体变形、损伤、破坏的非线性力学性质、流体运动的非线性规律、材料和环境系统中非线性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编辑]

实验室正式成立于1994年,2011年10月13日正式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致力于高温气体动力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

  • 高温热化学反应流动规律
  • 超声速燃烧和爆轰物理
  • 高超声速飞行器构型优化与气固耦合理论
  • 稀薄气体与非平衡流动
  • 等离子体流动与清洁燃烧技术

国家微重力实验室

[编辑]

主要研究方向:微重力流体物理(简单流体的运动、多相流和复杂流体),微重力燃烧科学(燃烧机理和空间站防火),空间材料科学(凝固过程、晶体生长和模型化研究),空间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生物力学、细胞-分子生物学和纳米生物技术)。

先进制造工艺力学重点实验室

[编辑]

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激光毛化特种工艺及其工程化技术、物质表面涂镀层与强化工艺技术、激光制造工艺力学、激光焊接工艺技术、复杂飞行动力学与控制、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产业化技术。

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

[编辑]

流固耦合系统力学主要研究流体与固体相互作用规律。紧密结合我国海洋工程、环境工程和交通工程等应用领域的重大需求,以力学多分支学科的交叉融合为基础,发展流固耦合系统力学理论,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系统配套的耦合实验平台和数值模拟技术。

实验室重点研究方向:流体与工程结构的相互作用、流体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环境流动与多过程耦合以及油气水沙相互作用。

实验室现任主任为黄晨光研究员。实验室有两名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哲敏、李家春,14名研究员。

研究人员

[编辑]

力学所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员66人,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实验师137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千人计划”短期项目1人。

研究生教育

[编辑]

力学所是力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单位。主要招生专业有:[3]

  •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主要研究方向:基础力学、物理力学、非线性力学、生物力学、微重力流体力学、磁流体力学、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力学、遥科学
  • 固体力学
    主要研究方向:细观力学、材料的本构理论、断裂力学、材料的疲劳与蠕变、复合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智能结构、土力学、流固耦合
  • 流体力学
    主要研究方向: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稀薄气体动力学、超声速燃烧、湍流、水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多相流体力学、流态化理论、燃烧、环境流体力学、海洋工程流体力学、微机械(MEMS)中的流体力学问题、气体激光
  • 工程力学
    主要研究方向:爆炸力学、高速碰撞效应、气体和粉尘的爆轰、爆炸加工、材料表面改性、激光作用下材料与结构的热力学响应、激光技术、激光物理、断裂力学及应用、地面沉降、环境工程、岩土工程、激光物理

研究成果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历史沿革. [2013年5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2. ^ 力学所历任行政领导. [2013-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8). 
  3. ^ 研究生招生主要专业、研究方向.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所教育网. [201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外部链接

[编辑]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