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李方桂.

李方桂

李方桂
李方桂
出世1902年8月20號
大清帝國 大清廣州
1987年8月21號
美國加州聖馬刁
國籍 中華民國
美國
職業語言學者
活躍時期20世紀

李方桂粵拼lei5 fong1 gwai31902年8月20號1987年8月21號),廣州人,原籍山西昔陽縣。佢係喺中華民國美國搞研究嘅語言學者,佢對美國印第安語言、漢藏語系語言、壯侗語系語言嘅研究留低好大嘅足跡。單係佢作爲中國語言嘅研究者,就爲語言學本身嘅發展做出好大貢獻,同趙元任譽爲中國語言學雙璧。

家族

[編輯]

佢阿爺同老竇一門兩代進士及第,老母舊底做過慈禧太后嘅代筆女官[1]

生平

[編輯]

李方桂喺廣州出世。1924年從清華大學畢業後,去咗美國留學。兩年後嘅1926年喺密芝根大學畢業,遞年做咗芝加哥大學嘅碩士,喺1929年[2]獲得同間大學嘅博士學位,好猛噉取得學位。喺芝加哥大學佢跟住愛德華·薩丕爾、李奧拿德·布隆菲德、卡·打令·伯英文Carl Darling Buck學嘢,搞美國印第安語言嘅調查。

1929年佢返中國,做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嘅研究員,一開始調查海南島嘅語言,之後研究中心轉移去中文以外嘅語言調查,開始對廣西嘅壯侗語系語言做學術調查。

1937年到1939年間佢去咗美國,做耶魯大學嘅客座教授,之後返中國,喺貴州、四川、雲南等地搞田野工作。

1946年到1949年間佢再次去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做客座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佢放棄咗歸國,留咗喺美國,1949年到1969年間喺華盛頓大學[3]、1969年到1974年間喺夏威夷大學做教授。嗰陣間佢去臺灣調查邵話同阿美話

1987年李方桂喺加州聖馬刁首府紅木城過身。

業績

[編輯]

李方桂一生著書9冊,寫咗超過100篇論文。

印第安語言

[編輯]

1927年佢跟隨薩丕爾英文Edward_Sapir加州北部研究當地講嘅阿薩巴斯卡語支嘅密滔利話英文Mattole language,接觸到絕代嘅兩個密滔利印第安人,結果寫出咗《密滔利:阿薩巴斯卡語言》(Mattole: An Athabaskan Language;1930年,呢篇博士論文後來出咗書),作爲佢研究咗美國印第安語言嘅印記[4]。之後密滔利話變成死語,李方桂嘅記錄成爲知曉呢門語言嘅唯一線索。其他嘅佢仲調查咗加州嘅懷拉奇話英文Wailaki language加拿大北部嘅哈利話英文Slavey language(Hare)、阿拉斯加嘅伊也厄話(Eyak)。

漢藏語同壯侗語

[編輯]

1930年代以後搞壯侗語言調查,得出結果有《龍州土語》(1940年)、《莫話記略》(1947年)、《武鳴土語》(1956年)、《水話研究》(1977年)等著作。

1977年嘅《壯泰語比較手冊》(A handbook of comparative Tai)係部構築壯泰祖語形態嘅著作。

1937年《中文年鑑》(The Chinese Year Book)中嘅文章《中國嘅語言同方言》(Languages and dialects of China)所示嘅漢藏語系嘅分類對後世影響好大。

中文歷史研究方面,喺1930年代時,佢同趙元任羅常培一齊,將高本漢Études sur la phonologie chinoise》(中文音韻研究)翻譯成中文,另外佢又發表《切韻â的來源》(1931年),之後佢就陸續發表有關上古音嘅研究。《Some Old Chinese Loan Words in the Tai Languages》(壯泰語中嘅上古漢語借詞;1945年)唔到10頁,卻係劃時代嘅論文,佢利用咗壯泰諸語表示十二支嘅詞,來推定上古音,呢啲詞係佢哋從中文借來嘅好古老嘅借用語。有關上古音研究嘅代表作係1971年嘅《上古音研究》,佢再構咗高本漢體系爲代表嘅上古音,後者有諸多問題,譬喻元音體系、音節頭嘅複輔音等,直到1990年代出現新研究之前,啲人都係利用李方桂嘅體系。

臺灣嘅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咗全13卷嘅《李方桂全集》。

榮譽博士

[編輯]

[編輯]
  1. . . 2017年8月21號. 喺2018年12月27號搵到.
  2. 據李方桂1988年嘅序文。確認到1928年嘅講法係失誤。
  3. "Awards & Honors (Asian Languages & Literature)". . 喺2017年9月20號搵到.
  4. 李方桂先生傳略 徐櫻撰 周法高譯
  5. 第17屆大會 (1976) | 頒授學位典禮 |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學 (繁體中文)

參攷文獻

[編輯]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李方桂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