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讨论:高速铁路.

讨论:高速铁路

基础条目 高速铁路属于维基百科科技主题的基础条目第五级。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铁道专题 (获评乙级极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铁道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铁道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乙级
 极高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高速铁路使用无碴道床的原因为何?[编辑]

高速铁路条目中提及:

"一般的列车路轨会使用道碴去把枕木固定,当列车以高速通过,所引起的气流有机会把石子溅起,有机会对列车构成危险,因此也出现了供高速铁路使用的无碴轨道。这类轨道除了比有碴轨道安全及耐用外,还有数十年免维护等优点。 德国的高速铁路以无碴轨道为主,日本的新干线同时使用了有碴及无碴轨道,法国则以有碴轨道为主,但使用了胶水把道碴固定,防止石子被溅起。"

台湾兴建高速铁路期间,依据台湾新干线顾问岛隆先生的说法,“高速铁路列车高速行驶速度的气流会将道碴卷起,威胁列车安全”的假说,在JRR的实验室数据当中验证结果并不成立;德国及法国顾问亦表示无实际案例。(因涉及营业机密恕无法提供数据)

另外法国使用胶水固定道碴的说法,未见于英文版当中,应请原作者提出佐证。 --Julian liao (留言) 2009年10月26日 (一) 08:55 (UTC)Julian Liao[回复]

高速铁路的速度到底有多高?[编辑]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栈/其他

高速铁路的条目说速度超过200km/h,我在德国乘了很多次ICE,特意注意了一下速度(车厢门口的显示屏会循环播放速度、温度、时刻、站名等信息),从来没有超过200km/h过,一般就是在140到160之间,快的时候最多到180,偶尔会到190,但这时候车体已经摇晃的非常非常厉害了,慢的时候只有100,而且并不是由于修路等原因,火车都是准点到站的,说明运行速度也就这么高而已。ICE可是号称300km/h的呀,可是我实在无法想象真到了这个速度火车会摇晃成什么样,估计所有的乘客(除了干水手的和飞行员)都要吐作一团了。据说新干线的运行时速是在200公里以上的,有乘过的人吗?--3dball 13:26 2006年6月29日 (UTC)

我乘坐过Eurostar以及日本新干线里面除了500系(因为拿JR Rail Pass坐不到,另外自费又太贵,泪~)跟0系(太老古董,只有偶尔节庆时出来让大家怀旧一下)以外的所有车种,其中包括日本次快、行驶在山阳新干线上的700系Hikari Railstar,时速285kph,还有双层的E4之上层部分。感觉就是平顺得太令人想睡觉,如果看不到窗外根本没有超过250kph的感觉。我怀疑你搭乘的可能是行驶于旧线上的ICE,虽然车辆是ICE,但因为路线是沿用以前传统铁路时代、没有针对高速铁路做过线型修改,所以车速上不去。还有,跟TGV类似,ICE1与ICE2记忆中都是使用平稳性比较差的拖拉式动力配置,而非ICE3与日本新干线所用的动力分散式系统。以上是个人一点推测,如果不正确也请别介意(当然,新干线的平稳是无庸置疑的,至少我在上面睡得很熟......)--泅水大象 讦谯☎ 18:32 2006年6月29日 (UTC)
不可能都是旧线,因为我坐的都是大城市之间的线路,斯图加特->法兰克福->汉诺威->柏林->莱比锡->慕尼黑->斯图加特,这么多线路不可能都是旧线吧。不过德国南部都是山区,速度低到100就是在山里开的时候,但是即使是北部地区的大直线也很少能到200。ICE的动力系统的确是拖拉式的,但是它的一个车组比较短,正常的一列火车由两组组成,这样实际上是有四个动车组,比TGV多两个,属于一种中庸的布置方式。不过也许他的平稳性真在高速的时候也就是和现在一样,只是DB(德国铁路)觉得没必要开这么快浪费钱,现在的速度已经足够跟飞机汽车竞争了。我现在又想想那个大山中的线路连续的左转右转上坡下坡,一侧是山坡一侧是悬崖,恐怕换作汽车也很难以100的速度开,而这么大的火车竟然以如此的速度穿梭其中,还是不简单的。--3dball 19:38 2006年6月29日 (UTC)
我对于ICE的研究不深,或许可以择日找酷爱欧洲铁路的朋友做个说明,但是据我所知德国真的是新盖的高铁路线少,沿用旧路线的情况多,依照手边的高铁书籍,1991年之后建立的新线好像只有Stuggart - Mannheim,与Fulda - Hannover这两段,其中第一段我想你应该经过过。几个欧洲系统里面,TGV的理念与日本比较像,强调建设新线提供高速列车良好的行车环境达到高速的目的,但相反的,德国与意大利等国则多采用原有的路线,以改良列车性能的方式提升服务速率。根据书上所言,德国全高铁网速度最快的路段是法兰克福到科隆之间,或许下次有机会拜访德国时,应该痛下血本来坐个一段吧!--泅水大象 讦谯☎ 19:50 2006年6月29日 (UTC)
你说的有可能,可能是线路不行。user:wing住在德国应该对此很清楚吧。不过要给你先打个预防针,ICE的车票价格奇贵无比,我是托德国的朋友帮我买的因为世界杯搞促销活动的超级优惠的四联程票99欧元,如果按原价正常买票的话这其中的一段一般就要五六十欧元,比廉价航空公司的飞机票还贵,难怪坐火车的还没有坐飞机的人多,净是西装笔挺的商务人士或者游客。--3dball 20:26 2006年6月29日 (UTC)
你要去乘科隆到法兰克福的ICE,除非铁路上出问题了一般均在300千米/小时,而且这段路就平行高速公路,可以看到高速公路上的汽车开得有多慢:-)。斯图加特-法兰克福-汉诺威线上的车一般是老式的ICE1,最高速度为200千米/小时。科隆-法兰克福线上的全部是ICE3,最高速度为350千米/小时(不过一般不运行到这个速度),还有一个建议:最好是座二等车在前边的(车站上有示意图,可以看出是二等车在前还是一等车在前),乘客可以一直走到司机的背后。有的时候在车站上开车前态度比较好的司机还允许乘客进入拍照。还有就是座每天早晚从法兰克福去柏林的中间不停的车(ICE-Sprinter)。不过Sprinter要订座,而且价格比一般车高。法兰克福到富尔达、法兰克福到曼海姆,以及斯图加特到乌尔姆之间的路是老路,上面车速受限制。你说的南德的那段路我估计就是斯图加特和乌尔姆之间的。另外ICE1是有机车的,ICE3是没有机车的,所有的车轮均推动。--Wing 08:57 2006年6月30日 (UTC)
谢谢user:wing的介绍,看来是线路问题,我坐的都是老线:-(--3dball 09:50 2006年6月30日 (UTC)
以我有限的乘坐ICE的经验也是火车一上160就晃的厉害,一点舒适性也没有。我想不会是德国的铁路线弯道比较多的缘故呢?细细想来可能这也是线路老旧的原因,因为以前的火车速度慢弯道弧度就可以修的小一些,但是现在火车一提速为了适应这种弯道德国的高速火车都有一种自动平衡系统,到了转弯的时候车身能自动倾斜以保持受力平衡。这种系统可能才是ICE不舒服的原因,车身晃起来的时候那叫一个迷糊,尤其是我这种容易晕车的,在国内坐火车都好好的,坐德国火车都吐过几回了。--Mukdener|留言 17:15 2006年6月30日 (UTC)
看来不是我太挑剔,我坐南京到上海的火车,庞巴迪的车速度160(也是车厢里有显示),感觉并没有多摇晃,这也是老线路,看来的确是车的因素。ICE的那种摇晃并不是颠簸,而是像船的那种柔和的摇晃,但是幅度很大,站着的人如果不扶着车厢甚至都会站不住。--3dball 17:31 2006年6月30日 (UTC)
德国的高铁里面应该只有最新锐的ICET才有这种被称为摆式列车的设计,但怪的是,一样是有类似设计,九州新干线800系列车过弯时虽然角度超大(有时会大到好像可以直接看到铁轨的错觉),但却完全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只是觉得车子能倾斜的这么厉害真神奇。--泅水大象 讦谯☎ 18:06 2006年6月30日 (UTC)
这个不太好说,但是德国许多其他火车都有类似的设计,我坐过一些,速度没ICE快但是晃起来的感觉差不多。遇到这种时候我就把眼一闭想象自己在摇篮里,这样晕车的感觉能好很多。--Mukdener|留言 22:02 2006年6月30日 (UTC)
不知道3DBALL乘坐的是哪一段。我乘坐的比较多的是从列日到科隆段,科隆到法兰克福段。这两段的速度都经常超过300KM/H,我注意看过速度表,印象比较深的最快速度大概到了360。线路不同肯定是影响速度的。--涓生 01:51 2006年7月1日 (UTC)
看起来确实只有少数线路是高速铁路。没坐到科隆法兰克福这段真是遗憾啊。--3dball 15:16 2006年7月1日 (UTC)

合理使用图片[编辑]

请注意,这张描述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的非自由图片File:Res04 attpic brief.jpg,即使在图片的主条目2011年杭深线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中,也只能暂时地、勉强地算是合理使用。这张图片对本条目不具备高度的象征意义,不符合WP:合理使用,因而在不适于张贴在本条目中。合理使用应尽可能少地使用。如想贴在本条目中,请等有了自由版权图片再贴。—t8 2011年8月11日 (四) 09:55 (UTC)[回复]

高速铁路路线命名[编辑]

在ICE(德国)、AVE(西班牙)及TAV(意大利),路线皆没有其正式名称,我建议统一其名称格式,以便读者查阅。初步提议采用XX—YY高速铁路,次序按两端城市距离首都之远近,较近者为前者。不知大家有何看法?此处可提供一个例子:马德里—塞维利亚高速铁路。另外,荷兰的HSL Zuid,大家有翻译的看法吗?--owennson请礼貌地发言我的一小步,维基的一大步!?2014年1月20日 (一) 11:34 (UTC)[回复]

荷兰高铁的路线命名方式与法国差不多,“HSL-Zuid”可以翻译为荷兰高速铁路南线,“HSL-Oost”可以翻译为荷兰高速铁路东线。至于其他地方的“XX—YY高速铁路”命名方式,地点次序可以按名从主人原则处理,比如参考该国语种维基百科里的相应条目。--Alancrh留言2014年1月20日 (一) 12:40 (UTC)[回复]
那么比利时的HSL 1,2,3,4是否照样为HSL 1等?--owennson请礼貌地发言我的一小步,维基的一大步!?2014年1月21日 (二) 14:58 (UTC)[回复]

试车与通车时方向[编辑]

在一些列车靠左的高铁国家如日本、中国、法国等,在试验时都是靠右的,这是为什么?--owennson请礼貌地发言我的一小步,维基的一大步!?2014年2月8日 (六) 03:47 (UTC)[回复]

秦沈客运专线的速度[编辑]

它的实际运营速度是160km/h,这个参数最重要。设计时速并不能代表实际能跑的速度,至于通过提高电压,减少编组跑出来的瞬时速度,就更不能代表实际速度了。其列车在可靠性和一些重要参数上,例如转弯半径等,与后来实际运营的动车和高铁有不少差距。另外,和谐号之前中国也曾搞过不少试验性的动车,也有着各自的问题,因而没有进入大规模运营,只是用来长长经验值。--Feimaotui(留言2014年8月17日 (日) 13:23 (UTC)[回复]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讨论:高速铁路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